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121章 广平沮授(中)

第121章 广平沮授(中)

    “沮授?”王旭一声惊呼,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宗员以为他没听说过这人,接口道:“将军,沮授是河北名士,胸有大志,腹藏权略,曾担任冀州别驾,前年迁任广平县令,广平被黄巾军攻陷,他便不知所踪,如今他为何现身,属下也不太清楚。”

    王旭如何不知道沮授,这可是袁绍手下最优秀的两个谋士之一。

    他对袁绍尽心辅佐,良谋无数,却因为袁绍的好谋无断,大多都没被采纳。官渡一战,如果袁绍采用他的战略方针,哪里会那么容易就败给曹操。

    袁绍不但没有采纳他的正确意见,反而说他怠慢军心,把他关起来。

    此后袁绍惨败,仓皇逃命,沮授没来得及逃走,慷慨赴死,让曹操极为痛心,感叹地说出九个字——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史官、后人对他推崇备至,甚至拿他与汉初名相张良、陈平等相提并论。

    他,死得太冤!

    一生,只恨未遇明主!

    满腹雄才,奈何死不瞑目!

    他与田丰的死加在一起,成为袁绍手中最大的两件冤案,而袁绍玩死自己最好的两个谋士,同样没什么好结果,多年心血付之一炬,半壁江山拱手让人。

    心中想着这些,王旭心里那个急啊!

    如今他手下全是一群武将,上阵杀敌、攻城略地,那是得心应手,可让这些人管理内政、谋定将来、制定战略,却是有心无力,经常搞得他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眼下沮授自投罗网,他哪有放走的道理,巴不得现在就飞到广平。

    “宗将军,张靖带的什么话?”

    “很奇怪的一句话,传令兵的语气就更奇怪,还说那语气是张靖特别要求。”

    说着,宗员顿了顿,理理嗓子,模仿着语气道:“沮授,字公与,说打广宗还需一地,即刻发兵,可取。”

    王旭瞬间就明白了。

    张靖明显是怕他想不起沮授是谁,特别加重前面的语气,所以说得那么别扭。

    满腹疑惑的宗员不知道这些,疑惑地问:“王将军,这话可是有什么深意?”

    “没什么深意。”王旭摇摇头,顺口接道:“意思就是,沮授说要打下广宗,那就还需先打一个地方,如果我们现在发兵,很容易就能得到。”

    宗员想了想,迟疑着道:“若想取广宗,必取之地是曲周县城,而曲周是广宗黄巾的最后一道防线,张角得知我们东进,必然火速派军增援曲周,目前敌情不明,草率发兵是否不妥?”

    王旭皱眉半晌,突地问道:“传信兵士还说过什么?”

    宗员大吃一惊。

    “将军如何确定传信兵士还有话?”

    王旭淡淡一笑:“张靖的性格谨慎刚正,又有些瞻前顾后,导致他说话向来很啰嗦,既然他前面一句说得那么简洁,必定会害怕我听不明白,势必补充后面一句。”

    “哈哈哈……”

    宗员大笑起来,叹服地说:“将军心细如发,着实令人佩服!他确实还带了话来,大意是说广平被攻破,四散奔逃的黄巾散卒很多,他担心情报泄露,不好传达过于详细的信息。最后一句原话则是……你会知道该怎么做。”

    王旭莞尔一笑。

    虽然不清楚前线究竟发生什么,但他完全肯定,这绝对是张靖亲自传出的信息。

    因为太特别,如果是黄巾假传,不可能这么说。

    前后连贯起来,其中的深意更是只有他能明白。

    那就是说沮授有妙计能拿下曲周,但必须马上发兵,至于是否相信沮授,他自己选。

    略微考虑,王旭果断起身。

    “宗将军,立刻集结将士,我换上铠甲就来。”

    宗员看他心意已决,没再多说,起身行个礼,匆匆离开。

    王旭叫醒隔壁的徐淑,又让门外执勤的大斧骑兵去院子另一边叫醒周智,急急收拾一番,火速赶往军营校场,点将发兵。

    为了不贻误战机,他亲自率领骑兵先走,把中军主力全都托付给宗员。

    午夜丑时,他顺利抵达广平县城。

    一番喊话,得到消息的张靖匆匆赶到城头,看到城下一骑当先的王旭,赶忙命人打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

    “老大,你总算来了!快!韩猛和沮授已经出发,你沿着北边小路抄近道,绕过曲周,前往曲周东边五里外设伏,那里林木茂盛,最适合埋伏,张角的援军必定在天亮前经过那里。”

    噼里啪啦的一通话,可是把王旭给弄懵了,犹如丈二的和尚,完全摸不着头脑。

    “你说些什么鬼?什么埋伏?什么绕道?你急什么?好歹你也是个将军,想清楚再说话,行不行?”

    这番责备总算让张靖冷静下来,迅速平复激动的心绪。

    “老大,沮授原本是这广平县令,当初黄巾势大,他觉得无法力敌,更不想徒增军民伤亡,便让广平县的将士早早卸甲归隐,在县城里过起平常百姓的生活。

    当初卢植打到广平,沮授曾悄悄前往献计,没想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卢植却被奸人陷害,而后的董卓,沮授也曾化名前往,但受到歧视,心知董卓不是能成事的人,他就又隐伏下来,等待时机。

    早前我和韩猛率军抵达,正为如何破城烦恼,沮授突然率领一群精壮拿着兵器打开城门,我们趁机杀进城里,这才兵不血刃地拿下广平。”

    王旭点点头,平静地问:“那沮授为何让我去曲周东边埋伏?”

    张靖咽口唾沫,低声道:“沮授很早就断定黄巾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心知朝廷兵马总有打到广宗的一天,老早就派遣一名心腹化名加入黄巾,而他则秘密在后指点这个心腹怎么做。

    如今他这个心腹不但成为黄巾中层将领,而且正在曲周驻防,他带着韩猛先一步去曲周,说是有内应在,拿下曲周并不困难,但张角增援曲周的兵马会在明天早晨到,让你连夜去那边设伏。那地方也是他亲自挑选,说是以你的能耐,去了那里就明白该如何做。”

    得知前因后果,王旭心里很是感叹。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可非常困难,沮授仅仅只任职一个县令,却仍旧做出这么大的布局,提前为大军做好铺垫,当真是个人才。

    心里谋划着如何把沮授调到麾下,王旭迅速辞别张靖,在向导的引领下,带着麾下精锐骑兵火速启程。

    …………

    沮授说的地方是个草木茂盛的月牙弯。

    整条大路蜿蜒曲折,犹如一轮新月,道路两侧则是狭长的坡坎,长满茂密的草丛和树木,有些杂草近乎一人多高,足以隐藏形迹,在这片广阔的平原,这已经是很舒服的伏击地。

    王旭查看过地势,迅速把骑兵分成数支小方阵,零散埋伏在道路两侧的高地草丛,一面加派人手打探,一面安静休息等待。

    渐渐的,月亮一点点从西方落下,天边渐渐泛起一抹鱼肚白。

    两万黄巾士卒徐徐出现在视野,密密麻麻的旗帜迎风招展,长长的队列在道路上绵延六七里,一眼都望不到头。

    很快,他们的前部兵马通过月牙湾中部,也就是道路出现大转拐的地方。

    王旭心知时机已到,爆吼一声,亲自率领本阵骑兵杀出。

    霎时间,精骑俯冲而下,势如破竹,把黄巾军狭长的行军阵列切成两段,他们也不缠战,一次次呼啸着来回冲锋,把黄巾军冲得七零八落。

    黄巾军的各部将领疯狂嘶吼,意图把狭长的行军阵列缩拢,聚成密集军阵抵抗,没想道路两侧又接连冲出七八支骑兵。

    这些骑兵位置不一,有的位于黄巾军最前方,有的位于黄巾军最后方,有的位于左侧,有的位于右侧,借助更高的地势,发起俯冲,迅速把绵延的黄巾军分割成数块,无论哪里有聚拢的迹象,立刻就被朝廷精骑呼啸着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形同一盘散沙的黄巾军迅速溃败。

    眼见大功告成,王旭没有再亲自冲锋陷阵,带着亲卫大斧骑兵来到高处,静静观察着战场。

    突然,南边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王旭回头一看,却见韩猛率军杀到,心知曲周县城已经拿下,脸上泛起轻松的笑容。

    不久,一名儒雅男子在数十个护卫陪同下向着他急速奔来,远远就大声笑喊:“久闻王将军英姿过人,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