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醒宋 » 第二十三章 行路见闻三

第二十三章 行路见闻三

    就这样走着,闹着,还时不时地散几个馒头出去,宋兴便与这一片军卒熟络了起来。当枯燥变成有趣,静寂变成哄笑,苦闷便会悄然暂时离开,时光便会过得飞快。与宋兴同行的这一批厢军是隶属于河东路厢军一个指挥下得其中一都,宋朝军制中都为最基本的单位,按人数算的话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连级单位,规定人数为一百人,但宋兴借着发馒头的机会数了数,大概也就八十来人,一人一个馒头,宋兴之前还发愁的一大筐馒头,半天时间便已散出去一半都多了。

    大概是吃了馒头的缘故,宋兴第一日的行程异常的快,本是预计行程九十里的,没有想到竟走了一百二十里,都头王大兴奋地告诉宋兴说若是馒头再多些,说不准能早两日到达东京,让手下军卒们可以在东京好好快活两日,还能多准备些货物以便回易。

    回易这个词在北宋军中属于人人皆知却无人敢挑破的词,其实就是指军队贩卖货物。军队经常迁移或者押送物资,这往返时自然可以顺路带一些本地特产,等到了目的地之后贩卖,以充军资,抑或装入自己的口袋。这种行为历朝历代几乎都有,但在宋朝尤甚,军中几乎无人不带货,令宋兴没有想到的是,在真宗后期,这种现象便如此普遍了,基层军官对一个只是聊得比较好的孩子,便敢说出这次军中隐晦之事。可见大宋兵制的毁坏,在北宋中前期便已然开始了。

    至于为何本是百人的编制,却只有八十来人,王大没有说,宋兴也就没敢问。稍稍熟悉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宋军队从上至下,从顶层将领到最基层士兵活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军官们利己肥私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么敏感的话题,自然不便多问,除非宋兴想驾着马车,学着赵二当车神。

    宋兴这一路行程,有两种选择方式。一种是直走官道,一路南下过榆次,至榆社,经上党,至高平,到达泽州,这里就属于后世的晋城了,然后向西行至新乡,再南下至西京郑州,从此东行一路大道至东京开封府。这一程大概要走九百多里地,因为走的是官道,一路行进很是顺畅而且安全,一天大概能走接近百里,也就是说,宋兴十天后便可到达开封了。

    第二种是官道与水路相结合,在河东路上一样是走陆路至晋城,后入丹水,再由丹水入沁水,顺流而下入黄河,之后逆流而上一小程,至汴口,入汴河,一路顺畅至东京。这一程要更快些,能节省大概两日的行程。

    至于说选择哪一条路入东京,宋兴没有想好,自己对陈舟入汴梁倒是很感兴趣,但一路上感受大宋风貌,了解地方生活,也是他想要的。所以宋兴决定先走着看,反正到泽州要走六百里路的,到时再定也不迟。

    待车队走到一个叫西庄驿的地方时,王都头便吩咐手下军卒开始安营扎寨了,这里隶属于太谷县,这里任在并州境内,但商贸很发达,一路上宋兴所见,尽是车队,商贾行人络绎不绝,可见太谷在此时的交通之便利。

    三哥儿驾着骡车与任中正家的马夫随驿馆的伙计一道去了驿馆后院,安放骡马,顺便给这两个在此时异常精贵的动物安排食宿。宋兴则拉着兰儿步入驿馆,出示驿券后坐在驿馆内,等待着宋兴来到大宋后的第一次在杨家院外的晚餐。

    驿券是宋朝可以享受驿馆服务的凭证,没有这个小木牌,驿馆是概不接待的,只会劝来人另寻他处。但也有例外,比如当驿馆的小吏在看到跟着宋兴一起进入驿馆的那匹高头大马身上的马鞍时,就很是欢快的便将宋兴迎进了堂内,只是当兰儿拿出驿券后才顺势扫了一眼。按理说宋朝此时的驿馆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只有官吏才能入住,连官员的家眷亲属没有出示驿券,也是不会允许进入的,这种严格的制度在仁宗后来才被放松。

    为什么宋兴进入的是驿馆而不是驿站呢?宋兴也是在来的路上与军卒们聊天才知道的,驿馆才是供来往官吏休息的地方。而驿站,则相当于后世的邮局,这是两套职能体系,但都隶属于当今的枢密院管辖。

    不多时,驿站的伙计便端上了饭菜,居然又四菜一汤,这可和兰儿三哥儿之前说的驿馆的规格不一样啊,不是说有个小菜能就着馒头吃,有口粥喝酒不错了吗?怎么这么丰盛?大家都有些惊讶,三哥儿带着浓浓的太原口音问道:“咋地这来多了,外厮儿(小子),为甚有这来多菜了?”

    驿站的小吏亲自走了过来说道:“没有别的意思,款待几位只是在下看这位小郎君像个读书人,想求这位小郎君写首诗,若是小郎君能帮得上忙,这饭菜便是某的谢礼了,若是帮不上,就当是某为小郎君此去东京能得个官身提前恭祝了。”

    宋兴有些愣神,这也太厉害了吧,什么都没有问,便知自己要去东京,还知道自己此去是为求官。这小吏勾起了宋兴强烈的好奇心,忙问道:“诗我自是会做,但你若是能回答我两个问题,我便认真与你做一首。”

    小吏大喜,道:“小郎君若是想问我为何知你是去东京求官,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这西庄驿虽不像太谷驿每日接待大量来往官吏,但这河东南北官吏,北向南,南向北必经我这西庄驿,所以见得也就多。这东京的殿试结束不久,官家便要考校童子了。近几年来年年如此,像小郎君这样的,年年都是要见几个的。小郎君看着年不过十五,又有大马得骑,随身又无多少行李,自是有族中长辈推荐,去东京参加童子试的了。至于为何求诗,是因为今日送走一个官员时,说我这驿馆过于乏味,居然连一首题壁诗都没有。某也早有此感,便决定找个读书人来写一些诗上去。所以便想问问小郎君能不能帮个忙。”

    明白前后缘由,宋兴也很干脆,不就是首诗吗,多简单,提笔走在壁前,宋兴却有些犹豫了,一来在想该抄哪首诗好,二来主要是有些犹豫自己的字。但自己都那么干脆地答应人家了,此时再让兰儿来写,似乎更丢面子,只能硬上了。

    提笔便将杨万里的《夏夜追凉》改了一字后写了上去:“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林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季节对上了,月亮今日也看得清楚,驿馆远处林深树密也没有问题,还算得上应景。宋兴很没有羞耻感地认为自己新作的这首诗很不错,丝毫没有考虑过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