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九的帝王之路 » 第二十三章 夕阳无限好

第二十三章 夕阳无限好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雨庄焕然一新。老年人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年轻人谈笑风生,相互寒暄,小孩子活蹦乱跳,追前逐后。大人小孩,怡然自得,沉浸在节日的喜庆当中。

    走亲拜友,串门拜年,竟也忙活了大半天。

    雨母年事已高,辈分又大,且为人谦和,温良有长者之风,从不以势压人,况兼乐善好施,村中有鳏寡孤独者总是接济一二,因此雨庄之人大都尊敬爱戴她,每次回到雨庄,乡亲们都会热烈欢迎。

    看完了张德帅等人的创意烟火秀,时间也差不多到了过早的点,雨庄的后辈们鱼贯而来,纷纷跪下,给雨母磕头拜年。

    雨母吩咐下去,让下人们多备些点心,给来的人分发下去。

    “小九呀,你们几个要不要也去串门拜年呢?乡下的年比不上城里的繁华,可是城里的年却不及乡下的热闹,体验体验不同,尝试尝试新鲜,让雨福带着你们去好了。”

    “见了年长的,右手握拳,左手在外包着右拳,做作个揖就好了。”

    小九几人听言,纷纷点头称是,由雨福领着出去。

    这一趟出去,直到快晌午才把年拜完,领略了乡间不同的风土人情,也结交了一些同龄的人,其中除了小九以前就结识的阿三外,还有三四个的样子,这要归功于张德帅,为了卖弄自己的烟花,他也是不遗余力,见人就炫耀,自卖自夸,还说要到晚上再搞一个烟火秀,到时候大家一起来捧场之类的话。

    到了晚上,广场上,早早地就有村里的人聚集了过来,聊着天,祝福着吉祥,还点着几处篝火,老少爷们载歌载舞的,好不热闹!

    小九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项目,除了自制的烟火炮仗外,还有一些干竹筒,那是最原始的爆竹。

    也许最初的人们还满带敬畏,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之类,所以逢年过节总少不了祭祀,只是在慢慢地演变中,在乡下这样的习俗也就淡了,以前齐聚一堂是为了严肃的祭祀,如今大家在一起却是充满着节日欢乐,更多的是庆祝这一年来的丰收和年底的闲余。

    直到夜深了,篝火也渐渐熄灭了,人影稀稀落落的,渐渐都回家而去。

    也许,对于小孩儿来说,玩乐才是更好的成长,对于小九几人,这年过得很开心,也是因为玩的累了,夜里就睡得很香,以至于第二天也都起的很迟。

    又过了几天,雨如水过来接雨母,众人这才一起回到了宜城,回到了熟悉的雨府。

    城中到底还是繁华,可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也就见惯不怪了,在乡下呆的久了,身上就会多出一些烟火的气息,并非是出尘的味道,而是变得朴素了,若非要形容的话,那就是安之若素了,有一种处富贵而安乎富贵,处贫贱则安乎贫贱的意味。流连于世间繁华而不留恋,看过了高山大海,那些小岗细流就不能入眼了。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夕佳节,这一天城中取消了宵禁,男女青年都可以出来游逛,而不用被束缚。

    “你们知道为什么元夕这天又被称为情人节吗?”如音巧笑问道,声音空灵,如林中的百灵鸟一般。

    “为什么啊?我怎么不知道。”意桥不解的问道。

    雨雷听闻,竖起两只耳朵,仔细聆听。

    “因为这一天,那些待字闺中的黄花大闺女啊,可以出门来逛街啊,如果见到心仪的男子,还可以暗送秋波哦。”如音说着,还不忘挠了一下意桥,意桥知道这是如音在编排自己,所以立马就还击,向着如音也挠了过来。

    咯咯咯...笑声不断,不一会儿,如音就败下阵来,连声求饶起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盛婳浅吟慢唱,竟有一些哀伤的律动,接着说道:“这首《生查子·元夕》,是欧阳文忠公所作,讲的可不就是男女青年学会的场景,只是结局有些哀伤啦。”

    “表姐,不要哀伤啦,你的姻缘我都给你想好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如音迅速说完之后,立马就要跑开,可还是被盛婳给逮住了。

    “看来你刚才还没被挠够呢?”

    说着就冲着如音的咯吱窝挠来,如音见状,也是情急之下,大呼救命,拼命似的就来到小九身边,躲在身后,盛婳也是只顾着追如音,竟没有躲开,径直就撞到了小九的怀里,二人对望,盛婳小脸迅红,宛然一枚熟透的苹果。

    “快看天上,烟花秀要开始了,我们快去福满楼吧,那里最高,可以看到城里全景啊。”雨雷大喊了一声,大家都抬头向天上看去,只见城墙上一颗颗烟花升起,在空中炸开,如梅花绽放,与东方初升明月遥相呼应,美得那么的顺其自然。

    盛婳大有深意地看了雨雷一眼,对他的印象竟然有些改观。

    七人相伴,向着福满楼而去,望向城中,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盛祎触景而发,自然而然就想到这首辛稼轩的《青玉案·元夕》。

    “小祎子,你怎么老是引用别人的,就不能自己整一个出来。”张德帅有些不满得看着盛祎,他心里想着其他几人会作诗也就罢了,盛祎也跟着附庸风雅,卖弄文采,他看不下去了。

    “作诗我不会,可是我妹妹会,你咋没有个妹妹。”

    “妹妹来一首呗。”

    “是呀,表姐,这福满楼都是你家的,这里你说了算,你就来一首吧。”

    盛婳看着如音也跟着起哄,白了一眼,就沉思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了,说道:“既然大家都想让我做一首,我就以这最高楼为题作一首。”

    吩咐下人取来纸笔,提笔疾书,一蹴而就,只看是《最高楼·元夕》:

    “前街上,游人织如线。才接踵,又摩肩。身处喧闹可欢乐,且上高楼能清淡。月上帘,银光泻,满人间。

    看不尽灯花湖上面。陪着个人儿似神仙。左逡巡,右盘桓。直道夜深凉如水,还说不尽游兴半。今日事,如明月,当圆满。”

    众人传阅,细看皆叹,佩服盛婳有急才。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冬天已经远去,湖边柳树吐出了新丝,池水渐涨渐清澈,燕子从南方回来,绕梁轻语,在屋檐下衔泥作窝。

    迟迟春日三月间,风起轻柔天也暖。黄花戏蝶舞有时,惊起斯螽覆草船。

    “哥,你还记得前年,我们和娘亲一起去饮马河畔踏青吗?”

    “当然记得了,我还记得那时张德帅这个胖墩墩把你撞倒了,碎了风车,还把你的手给磕破了。”

    “明天我们去踏青吧,踏青回来我可能就要回宿安了,昨天收到娘亲的书信,说是让我快点回去呢。”

    “啊...怎么这么突然...”

    如音说完,房间里就安静了下来,安静的一根针落地也可听得到,小九辗转难寐,他要想一个对策出来。

    第二天,七人出城踏青,这一次他们没有去人多的地方,而失去了一处小山坡上,这里有一条小溪,还有一片树林,上坡上青草幽幽,野花点点,如果能从天空往下看,却如同在看星河的倒影。

    如音暗道:“若能一直这般无忧无虑,今日美好,那该有多美呢?”

    只是她一抬头恰好看到小九正望着自己,有种心思被看穿的感觉,展颜一笑,拉着盛婳和意桥的手臂,三个人聊起了天。

    突然,意桥惊呼了一声:“快看有蝴蝶哦,好美呀!”

    “快来啊,咱们来抓蝴蝶。”

    “小九快把上衣脱掉,我们用衣服逮它。”

    “怎么这么笨啊,这都不会,你要等它停下来的时候,用衣服把它盖住,再慢慢揭开衣服,一定要慢,一看到它,立马把它抓住就好了,抓的时候也一定要轻,不然就给抓死了。”

    看来这方面还是雨雷在行,他不一会儿就抓到了四五只的样子,送给三个女孩子之后,她们都特别喜欢,而雨雷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雨雷为了这次春游显然是有备而来,再奉献了蝴蝶之后,又吟出了醉翁这首《望江南》。

    “我说雨雷,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文绉绉的?”盛婳本想抢白一句,又想到之前雨雷给自己解围的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音也跟着说道:“就是呢,雨雷快说,这首词轻且舒缓,不失浪漫,比喻新颖,又多欢畅,确实很好呢。”

    “我这里也有一首是写蝴蝶的,出自唐代诗人齐己的,诗名就叫《蝴蝶》。”盛婳接着说道:

    “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诗是好诗呢,意境却有点凄清呀。”小九看到如音有些出神,显然是在琢磨其中的诗句,就解释了一句。

    天色正晚,七人身影,在夕阳的照耀下,被无限拖长,起风了,衣袂飘飘,临走时,如同从画中走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