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列星志 » 第十一节:坐看劫火连虚空

第十一节:坐看劫火连虚空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什么,一般认为君主就代表天命。

    此时最强大的国家是齐国、晋国、秦国和吴国。

    在这四个国家里,吴国在五年前战胜了楚国,而齐国从齐桓公死后,就一直不温不火。现在衰退之势更加的明显,这给了他的邻邦,鲁国很好的机会。

    鲁国的政坛现在把持在鲁桓公的三个后裔手里,分别叫做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季孙氏排序虽然最小,但势力却是最大的,当家人被称作季桓子。

    季桓子最喜欢的就是筑城,将自己重要的封地加固的高高的。有一次筑城的时候,碰到了一只怪物,长得既像羊又像狗,而且最奇怪的是——他只有一条腿!众人皆不能识,听说孔子已经知天命了,就派遣使者前来询问。

    孔子对使者说:“照你的描述这必然是羊而不是狗。丘闻之山之怪曰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商羊。商羊为雨土之精,一足善舞,见之则有大水。今年夏天一定得把堤坝加固!”

    加固堤坝,刚好是季桓子的擅长之事。没想到夏天真的下了大雨,大雨连下六天六夜,连隔壁的齐国都遭受了重大水灾。好在加固了城墙,鲁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莫非孔子已经成圣?圣人在大周本是对上于列星之人的称呼,一个没有“上星神迹”的人难道也可以成圣吗?

    当楚王熊壬听到这件事情,也派了使者前来。原来楚王当初乘船逃避吴国追杀之时,在听到“申包胥泣秦庭”时,自己也落泪了。泪沾湿了衣襟,泪浸在了随身佩戴的“湛卢剑”上!

    男儿何不带吴钩?当听说自己的王后已经被持吴钩的吴国将领睡了,他觉得此刻逃命的他不配叫作男人,因此他解下“湛卢”宝剑,投入了江中!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有一个包菜一样的东西浮了上来,将宝剑托了起来。一船君臣都认为是吉兆,就把这个红色的“包菜”和“湛卢”都捞了上来。结果不久,就传来秦国出兵的消息,申包胥的眼泪成功了!

    而深明大义的申包胥不愿意接受任何封赏,默默地归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如果当年不是自己顾及朋友情义,伍子胥本不可能活着离开楚国!事实上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当年他给好友伍子胥的临别赠言就是:你若覆楚,我必安之。

    楚王为了纪念申包胥,不仅下令表彰了他居住的街道,还把这个大红“包菜”一样的东西封存在了太庙。

    这次他派使者来就是问孔子,这个像“包菜”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安置最好?

    这个问题,天下本没有人可以回答,可是这次他问的是孔子。

    孔子答道:“丘曾问津于楚,闻小儿歌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尝之甜如蜜。因此这个叫‘萍实’,你们君臣把它享用了吧!萍者,浮泛无根之物,今结实如此实属不易,看来楚国可以复兴了,可喜可贺!”

    使者快马赶回,路上几乎累死了两匹马。

    楚国君臣按照孔子所说,剖而食之,果然甜美如蜜。

    “孔子,圣人也!”君臣异口同声。

    圣人的语言是有力量的,既然孔子说了楚国可以复兴,那所有的楚国人都希望孔子是圣人!

    只有一个人例外,太宰嚭。

    太宰嚭本叫伯嚭,他的父亲是在楚灵王那次兵变中被杀的。后来他逃到了吴国,同病相怜的伍子胥不顾孙武的强烈反对与他结交,并且屡次在吴王阖闾面前举荐。最终,吴王封伍子胥为相国,而封伯嚭为太宰。

    “现在吴国如日中天,为何你要归隐?”伍子胥不解地问。

    “正因为如日中天,因此必将日中则移,这就是‘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孙武回答。

    “除了《孙子兵法》外,您还有什么给我赐教的吗?”伍子胥请问道。

    “只有两点:第一莫为难圣人;第二不要相信小人太宰嚭。”这是孙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齐王听到孙武归隐了,非常高兴,觉得吴国厉害主要是孙武用兵如神,今天他一走自己“霸主”的地位又可以争取了。因此他们在串联小国,推举他为列国的盟主!

    眼看就要追上齐国的鲁国自然紧张了,于是终于启用了孔子——这个大家传说的圣人!

    鲁国有十二个大邑,鲁国国君直辖三个,三桓兄弟各管理三个。在民间按照生肖把这十二个城分别叫做:鼠城、牛城、虎城、兔城、龙城、马城、羊城、猴城、鸡城、狗城、猪城。

    后来到了汉景帝七国之乱时,飞将军李广曾驻守龙城;两晋时期天下大乱,客观上造成民族大融合,期间以包容著称的羊城,很多人都迁往了岭南;民国时有个杨姓的将军早年在虎城当过刀客,后来发迹就改名为虎城;到了共和国,只有诸城的名字留传下来了。

    鲁国君臣这次非常大气,表示除了首都曲阜,其他十一个城的都宰都可以让孔子随便挑。曲阜正是民间说到的兔城,后来孔子圣位大成,历代君王扩建了孔庙、孔府和孔林。战国时齐国公子眼红,称之为“狡兔三窟”。

    孔子表示,自己五十岁之前惶惶如丧家之犬,自己就选“犬城”——中都吧。

    于是孔子成了“中都宰”,从此后人也以为孔子是属狗的,其实真相是孔子属鸡!正因为这个缘故,在五胡乱华之时,异族掘开孔林之时,发现“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墓竟然只是一个空棺!

    担任中都宰仅仅一年,中都便大治,消息传遍了列国。

    “中都所有的年轻人过节都给自己的父母磕头请安!”

    “中都所有商人都以偷税漏税为耻!”

    “所有的中都人,都把外地人称作——老师!”

    “所有的中都人居然都把鲤鱼叫做红鱼,你听说过吗?”

    “这是为什么?”

    “因为大家太爱戴孔子了,孔子的儿子叫孔鲤,所以大家都不说吃鲤鱼,而说是吃红鱼!”

    对孔子的儿子都避讳,可见民众的心是多么的热爱这个富而教之的民之父母!

    但是最近,开始有人批评孔子,罪名就是——以貌取人。

    最近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丑人,复姓澹台,叫做灭明,还没有加冠已经有字了,说是父亲给他取的,叫做子羽。

    这个人剑法高明,行侠仗义而且品行高洁。

    据说他给人办事从不索要报酬。

    据说从不为了私利而走后门。

    据说他绝不因为别人的权势而谄媚或者屈服。

    据说他的剑法获得了吴王的赏识,临走时送他了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珠。他本来不要,可是伍子胥与太宰嚭巧舌如簧,动之以情,却之不恭。

    当他乘船过江之时,一开始风平浪静,可是船到江心之时,突然狂风巨浪发作,两条蛟龙从水里蹿出,不由分说就来抢子羽手中的宝珠。

    子羽大怒,跳入河中拼杀。最后以伤痕累累的代价杀死了一条,击退了一条。等他到了岸上时,取出宝珠,扔入河中,说道:“此是龙珠,我自然识得。然君子可以义求而不可以力劫!”

    而孔子以子羽外貌丑陋,名字不祥为由,拒绝了他的束脩之礼!

    “夫子有教无类,从来没有拒绝过行礼之人!”

    “夫子本身就长得丑,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更丑的,丑人何苦为难丑人?”

    “夫子,你是不是嫉妒他?嫉妒他的武艺和品行?”这句话,只有子路才敢说。

    此言一出,连一向嚣张的宰我和子贡都不敢喘气了。宰我就是予,刚刚加冠,子我是孔子给他赐的字。由于宰我经常上课睡觉,考试第一,妥妥的学神,大家一般叫他宰我——学霸完全秒杀我之义。

    孔子皱了皱眉头,看着子路刚强直硬的样子,说道:“像你这样,恐怕不得其死呢?损,将他的高冠摘掉,让他走!”

    话说到这份上了,闵子骞只能奉师命了。子路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屋子让给了子羽,自己回老家了。毕竟,他有一年没有回过家了。

    子羽感念子路,一路惜别,还把自己澹台家剑法最精髓的一招教给了子路。

    “阿公,要不要把由叫回来啊,您的病太重了!”由的母亲说。

    “就是因为重才不能叫他回来,如果不是由施展禁术,我二十年前就该死了……”由的爷爷不再说话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四十岁的壮汉,俨然就是他的宝贝孙子——由。

    “那个老家伙摘了我的高冠,可恶……”看着垂死的祖父,由狠狠地说。

    “圣人是不能污蔑的,他这是在保护你,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师父!”由的爷爷说道,“人总要一死,别太伤心,我已经活的够本了。说说吧,夫子是怎么赶你走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直觉亦强!他知道夫子绝不会无缘无故赶走一个对他忠心耿耿、一心向学的人。

    “澹台灭明?”老人寻思道,说,“你把他教你的那招试试!”

    “好的爷爷,这个兄弟真够意思。这招‘秋雨如羽’果然厉害,轻快灵活,同时刺人上身八大穴道,令人防不胜防!子羽说他就是用这招击毙那条蛟龙的!”子路赞叹并找了一根木棍演示道。

    看了这一招,老人惊惶不已,进而说道:“‘黑手’他来了,去找夫子……”

    说完这句话,他永远停止了呼吸,但是他的眼睛没有闭上,他的左手抬起,指着由父亲的牌位,久久没有放下……

    这一系列的变故,犹如命运敲打着由的心——悲剧般的命运。但有的敲打就像一个深深的撞击,心灵之钟被撞的发出了回响——他的父亲就叫仲明!

    “你父亲所杀的那个人正是由的父亲!”

    今天终于拜师了,回忆着孔子最后的这句话,还没来得及高兴的子羽像一具没有了灵魂的尸体,缓缓地走回了屋子——由的那所屋子。

    父亲为何晚年弃剑?为何给自己取名“灭明”这一不祥的名字?只见他拿起了那把剑——仲式剑。子路走时候不仅摘下了高冠,连这把随身携带的剑都没有带走。他信任自己,自己也信任他。君子不平白受人恩惠,自己给他教了绝招,他非要把剑留给自己。当然不是送自己,他几天之后本会回来的。任何一个在孔子身边二十多年的人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多么仁义的人,子路从一开始就是准备再回来的——只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再次见到孔子的理由!

    当这把剑要接触脖子的时候,一把箫挡在了剑锋之前——铜箫,曾皙来了,颜回也来了。

    颜回问道:“你可知道,夫子为何收你为徒?”

    是的,为什么?明明夫子已经承受了以貌取人这个恶名,名声有时就像白纸一样,一旦污损,永难恢复如初。难道他真的被子路气恼了,要报复子路?夫子绝不是那样的人!那为什么,为什么?

    颜回总能看透人心,他说道:“因为三点。

    第一,你父亲已经悔悟了。他在弃剑之后才给你取名‘灭明’的,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杀的人叫‘仲明’,而是他意识到了自己杀了一个内心富足,光明磊落的人!

    第二,你的品德和学识包括武艺都很正,因此夫子说罪不及嗣!

    第三,这是那只‘黑手’的错,而并非人的错!人类的悲剧就在——‘黑手’导演,而‘坏人’顶罪。人性本善,无知和庸俗才是最大的罪恶。而最大的无知,就是对‘黑手’的无知!最大的庸俗就是对‘黑手’摇尾乞怜!因此夫子选择收你为徒,直面‘黑手’,而不是逃避或者报复!”

    随着颜回说完,宝剑落在了地上。对,纵然是英雄豪杰,只要对“黑手”无知,那么要么庸俗要么悲剧,绝无出路,绝无胜算!

    此刻在所有人心里,如果说“黑手”代表劫火,那夫子就是“虚空”,虽然我暂时对你无可奈何,但是你也休想让我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