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列星志 » 第十二节:哪有高文动天地

第十二节:哪有高文动天地

    一年的时间,天赋极佳的子羽学习了整整一年,子羽的进步令孔子都很得意。

    任何人得意就会忘形,圣人也不例外,孔子还是把“黑手”小看了——有时候它通过你的仇人起作用,而有时候它通过你的亲人!

    子羽不见了!

    大家晕头转向找了一个上午,喜欢睡懒觉的宰我起床了。了解到情况后,说道:“别找了,我让他避一避的,因为子路快回来了。”

    当时鲁国民间的丧期都是短丧,也就是一年。

    孔子大怒,孔子很久没有发过怒了!

    孔子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宰我你这个死家伙!谁告诉你子路就快回来了,我不是提倡三年丧期吗?”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是继夫子说子路不得其死外,第二次说死!

    学霸宰我不惊不惧,说道:“夫子啊,你虽然提倡三年之丧,但是对于穷人来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三年不种谷,地都会荒的啊!我也是好心,因为子路肯定马上就要回来!”

    “好心?老人才去世一年就出来吃好的,穿好的,你心安吗?”孔子真的生气了。

    “安。”这是宰我说的最后一个字。

    看着宰我远去的身影,孔子痛心地说:“宰我不仁啊!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给父母守三年丧,才是天下后世应该做的啊!”

    宰我跪在了门外,他跪了三天。

    因为他错了,子路没有来。

    据说子路要为爷爷守丧三年!子路给他爷爷的坟前搭了一个庐,天天用哭丧棒给爷爷演练仲式剑艺。虽然爷爷的肉身没有上到星星上去,但是他希望爷爷的灵魂能够上到星星上去。不知道是不是子路的演绎起到了作用,据村里人说——每当子路累得晕过去的时候,他爷爷的坟上都会冒出青色的烟雾,每当青色的烟雾升起时,本来晒在子路脸上的阳光都会被青云遮住。爷爷对孝顺孙子的爱,永远不会消失,这可能正是大周这个国度把天叫作“老天爷”的原因。事实上,从商朝开始大家都已经把天——那由列星组成的虚空,称之为“老天爷”!

    孔子让他进来了,因为宰我已经知错了。

    “他去哪了?”

    “我给他说越国最远,躲到那最安全……”

    “那他现在一定在齐国。”孔子说道。

    孔子会算命吗,善易者不占!孔子知道如果你明白了他人之心,乃至天地之心,一切本就不用算!

    齐国最近出了一个轰动的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名叫——公冶长。

    幸亏有个叫南宫括的读书人据理力争,以“白圭”为喻,来说明随便给人身上泼脏水对人身心的影响将伴随其一生。

    原来这个公冶长有一个特殊技能,懂得鸟语。

    有一次听鸟儿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大绵羊。你吃肉,我吃肠。”

    结果他真的在北山石壁下找到一个受伤的,毛卷到石缝里的绵羊。杀了之后,自己吃肉,遵守承诺把羊的肠子挂在了树上,让鸟儿啄食。

    可是这只羊其实是和他的主人一块掉下山崖的,主人早就死在了一百多米外。很快,公冶长以谋杀罪被关进了大牢。

    在南宫括的帮助下他终于释放了,因为他证明了自己真的懂鸟语。有一次在重审时,有几只乌鸦飞来,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只有公冶长哈哈大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给邑宰翻译:乌鸦说济水的西边有一辆运送“贡粟”的车翻了,大家快去吃啊!

    结果邑宰派人去一看果然如此!

    子羽听到这个消息,就想到了:虽然要去越国,但是总不能永远躲着子路啊。仲家最大的梦想不就是修成剑仙领域,以期上于列星吗?当世剑术最高的当属越国的老白猿。而自己何不寻访一下,对于一个剑客的儿子,避难和找人都是不难的!可是自己又不懂兽语,懂兽语的越女阿青据说为情所伤,也不知还活着没。自己何不去找公冶长学学,所谓鸟兽相通,应该差不多吧。

    等宰我和子贡追到齐国的时候,只带回来了南宫括和公冶长。他们俩对已经是中都宰的夫子,声入而心通,目击而道存,立即就拜了师。

    果然公冶长虽然主要是精于鸟语,但大型动物也懂八种,这八种是驴马獐鹿虎豹猿猴,正好给子羽做了猿语辅导。

    猴献果,猿献芝。这年公冶长恰好满二十岁,孔子就给他举行了冠礼,取字子芝。

    “赐,你家的生意遍布大周。你去越国吧,要是遇到子羽,把这封信交给他,回来给你们几个年轻人一块举行冠礼。”孔子说道。

    子贡非常高兴,他这是第一次接受夫子的任务。他心中暗暗说道:“子路师兄目前不在,我一定要像他一样每次都能不辱使命!”

    虽然鲁国启用了孔子,然而三桓处处掣肘,其中尤其嫉妒孔子中都治理的就是费邑的公山不狃,他是季桓子最重要的三个家臣之一。而公山不狃也有一个家臣,孔武有力身长九尺有余,身高近似于孔子,可谓鲁国第二“长人”——名叫阳虎。

    费邑以炒鸡著名,因此民间也叫“鸡城”。而这个阳虎,从侧面和背面看着都和孔子很像,也非常有智谋。不仅在鲁国几次挑衅过孔子,而且在他的谋划下,这个公山不狃竟然渐渐架空了在“鸡城”季桓子的权力!

    而此时拥有智者晏婴为大夫的齐国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因此他们邀请鲁国君臣来参加“夹谷之会”。

    夹谷是齐鲁边境上的一个山谷,这次主要的议题就是推选齐国为列国的盟主,顺便谈一下齐鲁过去因战争而遗留的边界问题。

    去,还是不去?鲁国的君臣犯了难。如果去促成盟约,必然得罪秦国、晋国和吴国;要去了不促盟约,必然得罪齐国,还不如不去!但是不去,就不得罪齐国了吗?

    要谈判自然是要给好处的,齐国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设计擒了阳虎,而且把过去两国的战争问题都推到了他身上。没想到阳虎智勇双全,半夜居然趁看守酒醉,夺了车马,直奔宋国。宋国一看他是个人才,就让他治理匡邑。

    毕竟少了阳虎,季桓子心内安稳了不少,因此力劝参加会盟。此事重大,因此鲁君召身为中都宰的孔子入朝面君。孔子的意思也是既然齐国有约,若不去本就失礼在先。而且边界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因此极力为国君谋划。

    听着这么周密的谋划,鲁君喜出望外,不顾三桓反对,拜孔子为大司寇,并摄外交相之权。

    有文事必有武备。此时冉耕的弟弟冉求已经长大,并且大有军事才干。早在两年前,孔子就给其举办了冠礼,字子有。孔子让他执掌一军在两国边境的密林之处埋伏着。曾皙带着铜箫陪自己同去,而他自己也佩戴了那把“仲式剑”,因为他要亲自保护自己的国君。

    而齐国有一大夫叫做黎弥,向齐侯启奏:“齐鲁为仇,非一日矣。今闻孔丘摄外相,他本是个教书匠,必然不晓军事。明日礼毕,我这有三百莱夷国的侏儒,看似童子,实际已然成年。让他们歌舞淫曲以荡鲁国君臣之心,只要一有失态,便命这些侏儒兵擒拿鲁君。鲁君只要在手,不怕他们不听大王的命令!”

    次日早晨,两君集于坛下,揖让而登。齐以晏婴为相,鲁以孔子为相。两相一揖之后,各从其主,登台交拜。叙当年太公和周公的丰功伟绩以及情义,高文华辞诵于天地。

    既毕。齐侯曰:“今日尽欢,寡人有四方之乐,愿与君共观之。”

    遂传令莱人上前,奏其本邦歌舞。不知情者多以为是异国儿童,便不防备。

    只见莱夷这三百人有拿着羽毛的,拿着牛尾的,拿着矛戟的,拿着剑盾的,蜂拥而至,口中淫词艳曲不绝于耳,胡哨之声让人脸红股紧。但是,纵然是鲁君也听出了这胡哨之中隐隐的杀意!

    鲁君色变,孔子全无惧意!趋立齐侯之前,举掌而言:“吾两君嘉会,本行中国之礼,安用夷狄之乐?请命有司去之!”

    晏子不知这是黎弥之计,亦奏曰:“番邦逸乐,本无可非。然今日盟会之上,仲尼所言,乃正礼也。”

    齐侯惭愧,只得让莱夷撤去。

    黎弥本来伏于坛下,只待一有机会和莱人一同发作,见到齐侯要撤,非常着急,给晏子使了一个眼色,说道:“国相刚才说得好,番邦逸乐,本无可非。今日君主尽欢,有何不可?将乐歌换成我大周的就行。优人听令,任情戏谑,有能让鲁国君臣或笑或怒者,我这里有重赏!”

    莱人贪赏,就奏了《齐风·敝笱》之诗。这首诗本来是齐国人讽刺齐姜的,齐姜本是齐国公主,嫁给鲁桓公后,淫乱异常,与兄通奸,人所不齿。黎弥想借此羞辱鲁国,鲁国君臣只要一怒,自己便一齐发作。

    侏儒中有二十余人,齿白唇红,异服涂面,装女扮男。分成二队,拥至鲁君面前,跳的跳,舞的舞,口中都是淫烂之词,仅不及乱!

    孔子按剑张目,看定齐侯说道:“匹夫戏诸侯者,罪当斩!请齐国司马执掌刑法!”

    优人一看齐侯不应,且歌且笑,戏谑如故。

    孔子曰:“两国既已交好,如兄弟然。鲁之司寇,即齐之司马也!”

    语毕,将“仲式剑”祭出,似乎天地震动,全场无不骇然!两颗人头落地——正是领头的两个侏儒。随着人头滚落,其他侏儒居然纷纷放下了武器,退了下来。不知是孔圣的神武还是宝剑的神威,连齐国大夫黎弥都愣在了那里,不知该如何发作!

    等一个军校从外面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他才晃过神。本来黎弥初意还想劫持鲁侯,一来见孔子竟有如此手段,二来听闻山下有鲁国伏兵,遂缩颈而退。

    会散之后。齐侯召黎弥责之曰:“孔子相其君,所行皆是古人正道,汝偏偏使寡人入夷狄之俗,丢人啊!寡人本欲修好,今日反而成仇了!”

    黎弥惶恐谢罪,不敢对一语。他知道那天,孔子原本是可以将他也一并斩杀的,念在是兄弟之国,上邦大夫,才没有加刑。

    晏子进谏曰:“臣闻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边界之处的汶阳三田,本就是鲁国的,我们做个顺水人情,还给他们便是。此田不归鲁,鲁必不甘。田若归鲁,鲁君必喜,而齐鲁之盟固也。”

    齐侯大悦,让晏子亲自办理交割事务。

    消息传来,鲁国君民欢欣鼓舞。而此三田名曰归鲁,其实分给了季桓子。因此季桓子也感念孔子,专门在此邑筑造一城,名曰谢城,以表孔子之功。并且正式谏于鲁君,为孔子举办了盛大的大司寇行权典礼。

    所谓行权典礼,就是国君亲自赐予可以执掌生杀大权的“长者权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