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列星志 » 第十五节:凌云石倚秋旻苍

第十五节:凌云石倚秋旻苍

    深秋的天,叫做旻天。

    越国的秋天依旧温暖。

    勾环取来了溪水,喂子贡服下,果然头目清醒。

    勾环说道:“我们这么多地方都已经找过了,干脆直接把你夫子的信拿来一看,说不定有的事情还能帮着干呢?”

    不得不说,勾环此言的确有理。这次的任务就是把这封信交给子羽,那么送信只是过程,信中内容如何发挥作用才应该是真正的目的。

    可是自己的任务是“送信”而不是“看信”,子贡对着这封信发呆。

    “怎么这么没主见!”说完这句话,勾环将这封信打开了。

    子贡又一次觉得自己被打败了,拆还是不拆都应该是自己下决定才对!子贡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敏”,绝不把主动权和责任让给别人。

    这封信里,有一幅图。是周易的八个经卦,从里往外画的,可是这个顺序和自己学习《周易》还有外公家的《归藏易》顺序都不一样,似乎更简单,更合理。从西北的乾卦开始,向下分别是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按照周易的六亲对应,这顺序分别就是:天父、地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而且坚守了伏羲八卦的坤土在下和文王八卦的离火在上,正东为木,正西为金的五行大义也没有改变。

    图片

    尤为不同的是中间既不是空白的无极图,也不是阴阳鱼眼或者阴阳鹰嘴的太极图,而是圆中间一条线,一条上不接天,下不接地四无依傍的线!不,应该是一道缝,那条线分明就像把虚空划开的一条缝。

    此时的子贡当然不知道,那并不仅仅是一道缝,还是一扇门,进入那个不朽与神秘的大门。

    还好,这幅图下面还有几行字:

    雷风相应,水火相亲;

    山海相连,天地相见。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震以冲之,巽以和之;

    坎以润之,离以明之;

    艮以止之,兑以杀之;

    乾以归之,坤以藏之。

    这次连智力卓绝的子贡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象征性地问了一下身边的勾环:“你能看的懂吗?”

    “当然!”勾环自信地说道。

    子贡震惊了,对他的“堂妹”开始客气了起来:“那请问,夫子让我把信送给子羽师弟,是要告诉他什么?”

    勾环笑着说:“只要是《易》不管哪个时代,哪个版本?都应该遵守‘简易’这个原理。所谓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说白了就是怎么理解简单就怎么理解!怎么理解最简单呢,自然是掐头取尾。而这信,最后一句就是——坤以藏之,不就是让你师弟好好藏起来吗?”

    “这还用你说?”子贡非常失望,这怎么能叫理解。

    勾环很不服气,说道:“当然用说,正常来讲,我要是夫子也无非说三种话。第一,让子羽看到信后立马回来。第二,看到信后好好躲起来。第一种是回来见子路或者自己另有恰当的安排,第二种就是好好的躲起来,别让子路找到。坤在最低,就是大地,最好像死了一样,让任何人都找不到才好。”

    “那么第三种可能呢?”

    “你不是说——还用我说嘛?”

    “我的好‘堂妹’!我错了,好不好?”

    “哪错了?”

    “不该低估你这个冰雪聪明,温柔可人,不学而能的小美女!”

    一个男人,要是早知道嘴巴甜这件事情对女人的巨大精神价值,恐怕会少受很多很多的罪。

    子贡终于发现了这个真理。

    “第三种自然就是什么都不说,付之于命运或者逃避责任了。”勾环眨着眼睛说道,她的眼睛美得就像星星。

    在子贡痴痴地望着她的时候,她说道第一句“雷风相应”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子贡不仅痴了,简直是蒙了,只能做出“愿闻其详”的惊讶表情。

    “你不是说过吗,据说子路师兄出生那天电闪雷鸣,夫子猜测他是感雷精而生。你那个子羽师弟,剑法快如风雨,居然斩杀过蛟龙,那么估计也是风神再来。这个雷风相应,岂不就是说他们其实不应该相搏相斗,而应该相互策应吗?”勾环讲得绘声绘色。

    一个真正的女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女人。故事有多么大的力量呢?它甚至可以赢得一个英雄的爱。

    子贡突然开始感谢“命运”了。这样的女子要是做了自己的夫人,那么整个大周的生意,岂不都是自己的了?

    “我还知道,子羽在哪?”勾环自信地说道。

    谁说只有一个男人在受到尊崇的时候能量是最高的,分明女人也是!任何一个人在被人欣赏、称赞、尊敬、崇拜的时候,能量都会迸发。能记住这一点的人,生活得会比别人滋润很多。

    “我们之所以找不到他,因为他早已不在越国!”

    “他会去哪?”

    “吴国!”

    “你怎么看出来的?”

    “直觉!”

    女人的直觉,有时顶得上一个博士团。不,应该是碾压!因为整个杏坛也得出了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本是一个猜测,但是这个猜测合情合理。

    在夫差继位大典的前两天,他的叔叔夫概发生了兵变,他自立号称吴王。这次兵变连伍子胥都措手不及,因为对于皇室宗亲——吴王阖闾的亲弟弟夫概,他又能怎么样呢?

    反而是前来救驾的太宰嚭,用上了强弓硬弩,管你是谁,只要谋反就格杀勿论,毫不留情!事实上,从这次兵变之后,太宰嚭的位置在吴王夫差心里已经比他的“亚父”伍子胥高了很多,也亲近了许多。

    但无论是谁,都知道太宰嚭,那个叫伯嚭的家伙骨子里就是一个小人。一个小人怎么能击退装备精良、安排缜密、在朝中、军中盘根错节并且突然袭击的“吴王”夫概呢?答案是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手持一把青剑,独闯楚营,面对夫概的五百羽林卫如入无人之境!最终他劫持了夫概,达成了交易——放你一条生路,你逃到楚国去吧。

    图片

    夫概逃到楚国的第三个月,楚王就向孔子发出了邀请。因为此时的孔子已经不再是大司寇,也不再是中都宰了!

    原来孔子自诛杀少正卯后,鲁国上下思想统一,孔子专心行政,仅仅三月鲁国大治:饮浆卖流者,皆量足质优而不虚价;男女行路,必分左右,斑白者不负载于途;路有失物,耻为己有,无人拾遗;四方之客,一入鲁境,宾至如归。国人作歌曰——

    衮衣章甫,实获我所。

    章甫衮衣,惠我无私。

    布衣仲甫,子孙独秀。

    仲甫布衣,乐只君子。

    此歌传到齐国,齐侯大惊曰:此诗隐隐竟有超越齐国之势,吾国久后必为鲁国所并矣!

    此时贤相晏婴病卒。大夫黎弥进谗曰:“臣闻‘国有圣人,邻人之灾’。孔丘若在位,必为子孙之忧啊。我有一计,管教他君臣离心,上下离德。”

    齐侯曰:“鲁国国运蒸蒸日上,君计安出?”

    黎弥曰:“自从上次夹谷之后,我专门研究孔丘的学问。发现他对‘黑手’颇为忌惮。所谓太平日久,骄逸必生,这也是道。只需以庆贺为名送其君臣女乐,孔子不耐污秽,必然离开。孔丘一走,鲁国无忧矣!”

    齐侯大悦,即令黎弥于女闾之中,择其貌美年在二十以下者,共八十人,分为十对,各衣锦绣,教之歌舞。其舞曲名曰《康乐》,新曲通韵,姿态极媚,教习婉转,分批献于鲁君和三桓,以贺太平。

    图片

    鲁国承平日久,皆有逸乐之心。一见此女乐,舞态生风,声遏行云,一进一退,光华夺目,如游天上,如睹仙姬。看了多时,君臣俱迷,手舞足蹈,不思人间疾苦。

    鲁君和三桓得了女乐,白日纵情歌舞,晚上恨不得都荐枕席。只碍得孔子所定礼法,不能淫乱。因此君臣都思驱逐仲尼之法。

    冉雍当时在侧,说道:“‘黑手’战胜不了我们,但可以战胜别人。鲁君自败其德,怠于政事,夫子可以行矣。晚则若非取祸,则必取辱!”

    孔子叹了口气,莫非功败垂成?一个鲁国三年就可大治,一个天下三十年岂有不治之理?

    孔子准备再等等,说道:“郊祭在即,倘大礼不废,国犹可为啊!”

    按照周礼,大祭之后,重要的官员都是可以分到祭品的。而大司寇这个位置是能分到一大块胙肉的。

    孔子大祭归来,别的大臣都分到了祭品,而他的胙肉迟迟不来。就在冉雍再次催他启程之时,公伯寮送来了鲁君的食盒。

    只要盒子里有胙肉,鲁政则尚有可为!

    打开了食盒,里面不是祭品,也不是胙肉,也不是空的。

    里面放了一块名贵的玉玦。

    如果此时子贡在这块,他肯定能记得起孔子和他的对话:

    “你既然做玉器生意,可知玉比于君子而有五德?”

    “我只知道质量越好,材料越难得就越贵重。买主一般也是夸耀财富和身份的,不闻这金石无生之物也有美德!”

    “赐,你听好了。玉,石之美者。比于君子,如人之美者。

    润泽以温,仁之德也;

    纹理于外,可以知中,义之德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德也;

    不挠不折,宁碎不可毁其白,勇之德也;

    冰清玉洁,玉骨冰肌,锐廉而不忮,洁之德也;

    玉有五德,故君子比德如玉,无故而玉不离身!”

    图片

    君子无故而玉不离身!而这块玉玦正是鲁君随身佩戴的那块。鲁君是听过孔子关于玉有五德的论述的,做臣子的总会把最好的知识和道理献给自己的君主,他也知道孔子是一块美玉!

    但是此刻他需要的是“欲”而不是“玉”,他已经为鲁国奋斗了六十年了,再不享受恐怕来不及了,他做不到孔子所说的“日新其德”,更做不到孔子论证的“生无可息”,“慎独”和“明明德”这些对他只是维护统治和自身奢靡生活的一种手段!

    而他感觉自己没有时间了,事实上他是对的。在孔子走后一年他就去世了,谥号为鲁定公。

    玦就是有缺口的玉,玉有了缺口照样可以做成玉玦,而人有了缺口呢?在谥法里——安民大虑谓之定,人民永远记得他启用了一位圣人做了中都宰,做了大司寇。给父母长辈过年磕头、三年丧、永不称帝造反、真挚淳朴、男女有别、善待乞丐、热情好客、将外人称作老师这一桩桩、一件件,两千五百年后仍然得到了继承!文化的真理也是不朽的,就是现在,你去了曲阜作客,鲤鱼仍然避讳,叫做“红鱼”!

    当孔子看到这块鲁定公赠给他的这块本应随身佩戴的玉玦,他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他知道,定公放弃了!一个不知道理想,不知道真理的人谈不上放弃,而鲁定公分明拥抱过那个真理,践行过那个理想,但是他放弃了!“欲”终究击败了“玉”!或许他应该再坚持一年,因为他的放弃,他的年幼的太子,那个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妇人之手的儿子,之后被称作——鲁哀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孔子把那块玉玦插在了曲阜城外的一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当地人叫做——凌云石!

    面对这次放弃,背弃,孔子的眼泪没有掉下来,他笑了,他仰天大笑!

    伴随着他的笑声,天降大雨。这是秋日的思雨,孔子没有哭,可是旻天哭了!这雨的哭声伴着孔子的笑声,孤独的笑声!

    这次孔子离开,只有冉雍知道。他不想惊动他的徒弟们,因为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奋斗,他们都找到了或者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拥有才干和美名,他们拥有家人和官位!

    孤独的冉雍载着孤独的孔子,他们踏上了离开故乡的行程。

    一里、三里、五里、七里……

    在第十五里的时候,他们听到一阵喊声:

    “夫子,等等我!”

    “我才安排好家人!”

    “我刚交接完公务!”

    “我刚吃完……胙肉……”

    “我刚整理好图书!”

    “我还没有加冠呢……”

    冉耕来了,闵损来了,冉求也来了,曾皙来了,颜回当然也来了,子羔也来了……

    子路居然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