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05】红楼梦:护官符

【005】红楼梦:护官符

    在薛宝钗进京候选之前,提到过,其兄薛蟠闹出人命官司。而黛玉来贾府。

    同姊妹们至王夫人处,也有所耳闻。

    《红楼梦》原文提及,“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又有王夫人的兄嫂处遣来的两个媳妇儿来说话。

    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姨母之子——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舅舅王子腾得了信,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薛蟠从金陵过来,走了快一年呵。那边说,打死了人就跑了,虽然并不把人命当一回事。

    这边收到消息,就等啊等的,是要派人去接吗。

    不接,进不来么。

    回到原文,黛玉见王夫人正和她兄嫂家的来人商量事情,说是姨母家遭了人命官司。就同姐妹们躲了出来,到李纨房中。

    这里是属于李纨的一个小传,她是金陵名宦之女,族中男女无有不读书者。

    父亲李守中不曾叫她多读书,以纺绩女红为主,所以叫李纨,字宫裁。

    果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纨虽青春守寡,却孝敬公婆,不争不闹,不闻不问,抚养幼子,教导一群小姑子。这里用“槁木死灰”一词来形容她。

    可以说,王夫人长儿媳李纨,青春守寡,是典型的封建妇女的代表。后来,还有一个薛宝钗。

    而她的金锁和贾宝玉的玉,是一对儿,上面的字,对仗工整。而林黛玉据说原也是有玉的。

    贾母说的。《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原文提及,宝黛初相会,一见如故。

    什么前世今生,且不论。是不是有个甄宝玉。甄家在江南,金陵地界。甄家落败,家私都藏贾府。

    黛玉的母亲是贾府千金贾敏,得配林探花,王夫人都夸过她。黛玉没准见过甄宝玉。

    住得近,自然走得亲,两家门第也匹配。后文还提过,甄家下人说,甄宝玉和贾宝玉很像。

    甄宝玉,是不是也有一块玉呢。这等人家,又取这名字,还拿不出玉来?万一,人家问,你叫宝玉,你的玉呢。

    宝钗,就是金钗,戴了块金锁。所以,黛玉,没准真有块玉。这种人家的孩子,说过,担心养不大的。

    可以理解为,寄名锁。

    黛玉一时出了神。贾宝玉才会说,这个妹妹,我见过。

    有的人家养的孩子,就聪明有眼色。要不是四大家族之首。

    反正说黛玉是神仙,遇仙遇鬼的,都是也是神仙转世的贾宝玉。

    这事,用呆霸王薛蟠的话来说,叫撞客,也就是俗称的碰了鬼了。病歪歪的黛玉,倒是百邪不侵。

    为什么都说这是悲剧,我却看得,捧腹大笑。回到原文,第三回,宝玉因为黛玉没有玉,而怒砸通灵宝玉。

    原文提及,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我想过,姑苏林家的小姐肯定不只一把寄名锁吧。不过,贾母这么说了,黛玉就当真不见了玉,也没有薛宝钗的金。

    悲花伤月,一屋子书,而烟花三月下扬州,巡盐御史……暗示金陵那地界多金。古代最富,林黛玉不说在贾府哭穷吧,从家里来总是带着书。

    贾宝玉好容易从北静王那里得了个串珠,说是御赐,直接手上下来给他的。

    当宝贝递给黛玉。小别么,原文说,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系圣上所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

    贾政带着宝玉谢过了。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叩请回舆……北静王初会贾宝玉,将手上带着的一串鹡鸰香念珠送给他。

    这里说句题外话,难道不是元春要做贵妃娘娘了。贾府如今算天子家正式姻亲,才有王爷来走动?古代等级,也是礼吧。

    不是一个身份,就见不到。然后,《红楼梦》十六回,林黛玉自姑苏奔父丧回来。

    贾府公子贾琏似乎成了林妹妹专属的马车夫啊,和王熙凤这两口子,多少领教了姑苏林家林姑父的厉害吧。

    我的意思,王熙凤八面玲珑,除了揣摩贾母王夫人的心意,丈夫贾琏的提点也重要。

    她有些怕对上林黛玉哦。可她没有对上过黛玉,肯定有缘由的,也许因为贾琏,还有王夫人,还有她其实也留意了黛玉吧。

    原文说是王熙凤啥都好,就是不读书,所以比不得林黛玉满腹诗书。

    还有个出名不读书的,就是贾宝玉吧。

    再加上薛宝钗,史湘云,贾史王薛凑齐了。女的不在,还有爷们,四大家族这辈人里就没个能压得住林黛玉的。

    当然,除了贾宝玉,没有爷们在内宅。后来,可能还有薛蟠不怕鬼吧。

    爷们到内宅来跟个小姑娘过招了。为啥,他妹妹的金玉良缘吧。

    他这人直线思维,气哭了母亲妹妹,回头赔罪,想的估计是他娶了那姑苏林家的黛玉不就得了。

    戏看多了,回头说倾倒就倒啊。话说,他身边还有个据说可能是扬州瘦马出身的香菱。

    反正风月事,薛蟠肯定懂的。

    这里,写文的换人了。可以肯定的是,薛蟠也没斗得过黛玉。

    四大家族,她一个外姓女压了几个?

    回到《红楼梦》第16回,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原来是元妃派人送来了全家的端午节礼物。按照辈分、级别纷纷送上相对应的礼物。每个级别比上一级别少一两个物件,也算是体现了亲疏贵贱之分。自然是贾母的最贵重,接下来是王夫人、贾政之列,这都不新鲜。新鲜的是宝玉和宝钗的礼物完全一样,黛玉是和迎春等三姐妹同样待遇,比宝玉宝钗低一级别。

    宝玉一听到这样的安排,第一反应是不是发错了?因为按照惯例他和黛玉自小都是平起平坐的,这次反而他和宝钗一样。很明显元妃安排的事不会有错,这样安排必有用意。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捧书卷窗下的黛玉,这一刻也想不到,审理此案的是曾向蒙训教于她的老师贾雨村。

    贾雨村央烦其父林如海,得荐书,与她同路来了贾府。弃舟登岸,先一步来荣国府投帖贾政。

    贾政已经收到林如海的家书,平生又喜读书人,贾雨村得以进府拜会。宾主相谈,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

    话说,贾雨村一到应天府上任,就接到一起案子——两户人家争相购买一个婢女,互不相让,以致打死人命。

    贾雨村拘来原告审问。

    原告禀告贾雨村:自己的主人冯渊买了一个丫头,没想到是拐子拐来卖的,更没想到拐子又悄悄把丫头卖给薛家。

    主人想夺回丫头,可是原来就是金陵一霸的薛家倚仗财势,竟然让众豪奴打死了主人。

    行凶主仆都已逃走,无踪无迹。自己告状一年,没有人作主。

    贾雨村大怒,就要发签,派人立刻抓来凶犯家属,准备拷问。

    案旁站着的门子使眼色阻止贾雨村发签。

    贾雨村只得停手。

    贾雨村和门子来到密室,屏退从人,只留下门子。

    原来门子就是八九年前贾雨村曾经寄居过的葫芦庙里的一个小沙弥。葫芦庙着火之后,他蓄了头发,充当门子。

    原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雨村因问方才何故有不令发签之意。

    门子给贾雨村看了本省的护官符……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

    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

    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直言,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

    拖延至今。贾雨村闻言低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个护官符显然有很长,贾雨村还没看完,就有王老爷来访。

    等到贾雨村回来,重看护官符上的金陵乡绅人家,又听门子提及薛蟠所在的金陵薛家,就是“丰年好大雪”的“雪(薛)”。

    虽然本案苦主冯渊,也是金陵本地的乡绅人家。

    并非平头百姓。

    “但和四大家族的薛家比起来,就差了不少。”门子直言,冯渊自小父母双亡,忠仆总来衙门告状,也不过想多讹些烧埋银子。

    偏那薛家仗势,一开始说僵,给银子不爽快……“那薛家公子何曾在意这些,说是潜逃,一年前就护着母亲妹妹进京。”

    贾雨村闻言心中一动,听那门子仗着熟络,絮絮说着薛家公子薛蟠。

    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原著第四回)

    贾雨村一时出了神,再看案上,护官符中本省最有势力的,就是排在前面的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

    而他能够升任,靠的是这四大家族里的“贾”和“王”,说是与金陵薛家是姻亲关系。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说到这里,门子话锋一转,又问:“老爷知道被卖的丫头是谁?”

    贾雨村如何知道的。又听门子卖弄,被卖的丫头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

    贾雨村曾被革职,游历至此地,落魄到夜宿葫芦庙。这门子便是庙里的,也知贾雨村受了甄士隐捐银赠衣的恩惠。

    不然,贾雨村如何能去扬州。

    门子建议贾雨村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了结此案。

    贾雨村说要报效朝廷,不可徇私枉法。

    门子劝贾雨村趋吉避凶,三思而行,并出谋划策。

    贾雨村表面上不同意,实际上依计而行,徇情枉法,胡乱结束此案。

    事后,贾雨村分别写信给贾政和王子腾,让他们放心;怕门子说出自己贫贱之时的情况,寻个不是,发配了门子。

    其实案件始末也很简单,拐子一女二卖,先卖给冯渊,后卖给薛蟠。

    薛蟠本就是金陵一霸,派人打死了冯渊,抢了甄英莲扬长而去。

    这么简单的一个案子,竟然告了一年的状,还没有结果……直到被走马上任的贾雨村,草草结案。

    收到消息的王夫人,松了口气。又收到薛姨妈的家书,翘首以盼。

    然后,就是住进贾府的薛宝钗进宫待选,却落选了。

    出人意料。天家事,原著都未提及,包括这样的选秀。

    不过在书中第30回,薛蟠生日,请贾母、宝玉和黛玉去看戏,不过三人都未去。

    薛宝钗来贾母跟前,乍闻“杨妃”二字,罕有动怒。当着贾母,和贾宝玉说话,刻薄不输黛玉。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宝玉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

    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

    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好哥哥,薛蟠吧。

    或者还有眼前的宝兄弟。

    进宫待选,薛宝钗的出身年纪,原是不情不愿的。不过,她向来稳重务实。

    进了宫,虽如黛玉进贾府般,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却也如黛玉那时般想起了母亲的话,她祖父紫薇舍人原就是从宫里头出去的。

    是圣天子家臣。

    艳压群芳。她自是肯的,却落选了。

    这一回头,席上多饮两杯酒,“杨妃”二字也听不得。

    说到底,也不过芳龄十五。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

    不想小丫鬟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她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

    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她的心愿。

    忽又见问她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

    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

    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

    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