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06】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006】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一开始,就是金玉良缘,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宝玉,喜欢同为四大家族薛家的宝钗。因为他们母亲是姐妹。

    贾宝玉喜欢在内宅厮混,祖母偏疼,又不是长子。他爹贾政管不了,也不想管他。

    长子贾兰,足够优秀,他爹还要想着进宫的长女元春。

    顾不上这个他眼里娇生惯养、脂粉堆里打滚的小儿子宝玉。毕竟,还有个爱宝玉如命的老娘。

    贾政也有兄长贾赦。撩开手,阖家安康。不然,宁国府看笑话,荣国府老子追着儿子打。

    而贾宝玉从小就知道贾母就是他的护身符,比通灵宝玉还能震得住他爹。被打也知道要往哪里跑。

    他和表姐薛宝钗自小就认识,青梅竹马。

    而姑苏林家不是四大家族。千里之外,贾敏嫁了林探花,也没有回来过。

    他也就不认识林妹妹,黛玉。另外,《红楼梦》是男主贾宝玉的回忆录,所以,可能他的记忆有偏差。

    林黛玉进贾府,十二三岁,也可能的。这里面的时间,有些混乱,大个几岁也无妨。

    而且我始终觉得,《红楼梦》应该要拍得搞笑吧。

    以喜剧来演悲剧。就像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而贾宝玉是小儿子。母亲王夫人看薛宝钗,是千好万好,送了金锁,跟她宝玉的可是一对儿。

    薛姨妈看挤在王夫人怀里腻歪的宝玉,一团稚气,想的却是王夫人一表人才的长子贾珠。

    分开两个府,那荣国府日后也是贾珠的,宝玉得靠着好兄弟过活。而她的薛蟠是继承家业的大爷。

    薛姨妈推说女儿宝钗,她爹说了,比她哥哥还强十倍。

    心里想的却是,怎么着,她的宝钗也该嫁个长子,当家做主。跟娘家和宁国府大爷贾琏定了亲的王熙凤差不多吧。

    薛姨妈看自己怀里的女儿,宝钗,粉妆玉琢的。牡丹啊,聪明伶俐,小时候就能看出几分吧。她王家那王熙凤还不读书了。

    定的还是宁国府大爷贾琏,日后管家啊。

    这小儿媳妇,婆婆再喜欢,管家的嫂子李执也是读书人家。心里的门道多,怕她宝钗压不住,还受气。

    李执的父亲,据说官职是祭酒,也就是管着天下的读书人。贾政为寄予厚望的长子贾珠求来的长儿媳李执,必然不是一般女子。

    才华出众。

    肯定是个厉害的,所以,薛姨妈始终没有给个准信。

    可以理解吧。

    因为只是内宅姐妹间闲聊,所以,有些风声,但没有定亲。

    后来,薛宝钗的爹死了,他们就回了金陵薛家吧。

    且不说,痴情种宝玉,四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并非姑苏林家出了个走马游街的探花郎就可以抗衡。

    虽然,贾府嫁了贾敏,但这些年往来并不多。林黛玉就没有和母亲贾敏回过一次贾府。

    如果说她爹林如海太忙,而黛玉据说是林如海当儿子养的。

    说是林家人丁单薄,没儿子,女儿就当儿子养。那种温柔乡,富贵地,盐商还有平妻一说,加上朝廷花大价钱的运河。

    为什么。没规矩,对应这种不该招婿上门么,林家大姑娘怎么养的。

    真没有人知道。天高皇帝远,而那里的传闻又总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十里秦淮河。

    圣天子几次南巡都亲自过去看的。为什么?朝廷钱投多了。

    说是先帝爷那会银子就做水流,还开了海禁。

    往来通商,各国使臣。朝廷户部,或者说六部都盯着这块肥肉,说得天子都想去看看了吧。

    结果,圣天子都一头栽进温柔乡里,秦淮河都洗不干净了……历史上,乾隆帝废后,都说是因看上了秦淮河上唱小曲的。

    而废后不答应,就被恼羞成怒的乾隆帝,突然送了回去。六次下江南呵,康熙帝也南巡六次。

    总之,那地界纸醉金迷,银子做水淌,各种番语如鸟啾啾,什么稀罕事都有可能发生。而原本的金陵四大家族,居前的贾史王三家都来了京都。

    贾宝玉更是生在京都,长到现在。

    他们再次,注意到姑苏林家,是因为薛家大爷薛蟠在金陵地界惹上人命官司。

    他们可是金陵的护官符。不知何故,压不下去,薛家大爷薛蟠更是护送母亲妹妹,直奔京都。

    走山路,遇山贼,走官道,遇官差……贾宝玉在席上听薛蟠骂,“手里还拿着海捕文书。只当人都是瞎子看不见了。既是这样,打出仪仗,就是走运河遇水寇,我还怕什么不成!原是路上撞客着了,就是走不了,说是二月里朝廷封了河道。”

    贾宝玉也听贾琏说了,他去接黛玉早了些时日,足足候了一个月了。

    突然觉得《红楼梦》不是现在说话的体裁,不习惯。关键是,突然想到林黛玉死前的那一句:

    “宝玉,你好,你好……”莫名觉得,黛玉是被宝玉给害死的。

    而林黛玉死前都想明白了。所以,才执意要回姑苏林家安葬。

    和贾府这边断得干干净净。一如,她死前说她身子是干净的。

    这话,就是留给宝玉的。她,不是病死的。

    现实里多的是,总说自己要死了,病得要死了。

    都是长命百岁了。林妹妹就是这种吧。

    宝玉挨打。宝钗带了药,袭人理所当然给宝玉用。

    然后,宝玉是不是命晴雯送两条半新不旧的帕子给林妹妹。

    黛玉题诗,然后看镜中自己,却不知病从这里开始。

    在《红楼梦》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后不久,故意把袭人支走,让晴雯拿着两块旧帕子送给黛玉。

    黛玉细思之后,就明白了宝玉的心思,因此在手帕上写了三首诗。宝玉送给黛玉的这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呢?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绢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巾,见他进来,忙摇手儿说:“睡下了。”

    晴雯走进来,满屋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

    晴雯忙答道:“晴雯。”

    黛玉道:“做什么?”

    晴雯道:“二爷叫给姑娘送绢子来了。”

    黛玉听了,心中发闷,暗想:“做什么送绢子来给我?”

    因问:“这绢子是谁送他的?必定是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

    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

    黛玉听了,越发闷住了。细心揣度,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晴雯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晴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估计有很多读者也并不知道原因。巴巴地跑一趟,送两方旧帕子何为?

    可明明小说中,宝玉让送的时候微微一笑,定是有深意,而黛玉细心揣度之后,就悟出了这两方旧帕子的深意。

    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想到: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可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要不是这个意思,忽然好好的送两块帕子来,竟又令我可笑了。

    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他既如此,我却每每烦恼伤心,反觉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

    林黛玉不但领悟了,还神思互通,情思震动了。

    心猿意马,胡思乱想,一会儿觉得自己“可喜”,一会儿觉得“可悲”,又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惧”,还觉得“可愧”。

    这贾宝玉通过旧帕子两方传达过来的是什么深意,如此让林黛玉疯魔?

    是要她命的毒了。

    书中明写了。原文说,黛玉已经睡在床上,听到宝玉送了自己家常的旧帕子,竟然“令掌灯……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题笔写……”

    写完3首诗后,原文写道:“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鳃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黛玉动了情,再对照前面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这里面,动了情,惹了火,就会死人的。宝玉在秦钟死的时候,就知道了,支开袭人,命晴雯来。

    所以,晴雯也活不了了。

    因为,袭人处处留心,马上去和王夫人说了,要宝玉搬出园子。说的是,二爷大了,等话。

    王夫人还就听懂了。

    直念佛。说保全宝玉,就是保全了我。

    也就是,宝二爷杀了宝二奶奶黛玉。而黛玉,林探花,以及点探花的天子。

    宝玉和黛玉只怕是赐婚。或者,草木前盟,神仙眷侣,暗示天赐良缘。

    要不压了薛家宝钗。反正林探花,用了四大家族的疑心,成功让女儿黛玉进贾府。

    就是天子。

    这是天命。而贾府不少人,是知道的。

    也可能是太上皇的意思。所以,姑苏林家没了,但贾府认了黛玉,迎了宝二奶奶进来。

    就不改了。也不敢,毕竟太上皇还在,和皇上貌似父慈子孝。

    这里还是京都。就是天家事,不能说。

    一动不如一静。就宝二奶奶而已。

    可宝玉偏不。他爹气得要打死他,因为有王爷家的人来贾府找走丢的戏子,说和宝二爷关系不浅。

    也就是暗示,天子都知道,你对这门赐婚不满啊。也就是,太上皇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

    这门婚事不会改了。

    天命如昨,要不气得贾政要活活打死他这个逆子。

    还说,他会祸及满门。贾政和王夫人,贾母说的那些话。

    话里话外,都说宝玉来日要害死全家。

    至于吗。

    而贾母,王夫人眼前如何顾得上,总之,不能活活打死宝玉。

    贾宝玉是这性格吧。他不死,就先杀了黛玉。

    所以,王夫人要灭晴雯的口。

    《红楼梦》看成了这样,莫名有些害怕,不想再去思量了。

    就是宝玉的那些情话都是骗黛玉的,包括那一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

    但是她真的死了,他倒忘不了她了……也就是,他终于明白,爱的人不是年幼痴心的宝钗,是黛玉。

    天上掉下的林妹妹。

    贾宝玉这两方旧帕子就是当“定情信物”送的,而林黛玉也是一直当作信物珍藏,直到去世。

    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

    黛玉瞧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

    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

    有字的帕子,就是当年宝玉当作定情物送给她的帕子。

    信物与诗稿,一并焚烧了。

    心与人,一起死了。而且,这是宝玉杀她的罪证。

    黛玉烧了,才真正死无对证。然后,说她身子是干净,要回姑苏林家。

    是她死前成全了宝玉和宝钗。宝玉是这种性格吧。

    林黛玉这一走,就跟坐船来一样,全无痕迹。曹公用了春秋笔法,比如,林家的人一早死绝了。

    也就是,从运河来,走运河回……不会有痕迹留下。贾宝玉追到姑苏林家,只怕都是找不到她的。

    林如海,巡盐御史,运河,下扬州……总之,林家在运河肯定有门路。就是金陵地界的变,可视作通运河开始吧。

    四大家族去了京都,没赶上金陵银子淌水的变化吧。所以,薛蟠一开始就被人命官司缠身。

    没有黛玉来得快,拔了头筹。林如海还要贾琏等一等了。

    一开始,就明说了的。

    而宝钗戴着和宝玉一对儿的金锁,非要进贾府,在他眼皮子底下守活寡:

    逼他直面自己的内心。要林妹妹,还是她?

    回过头,再看黛玉那些使性子的话,“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薛宝钗也是帮凶。

    为了不让天家疑心,或者坐实是黛玉身体不好,病死的。在她吐血,或者死前,他娶了宝钗。

    给了黛玉致命一击。装疯也罢,丢了玉,失了心也罢。

    再想看戏时候,林妹妹说,“还没唱“山门”,你倒“装疯”。”

    所以,最后宝玉没法和薛宝钗在一起,只能去做和尚。在他明白自己爱的是黛玉后。

    黛玉死了。

    而黛玉要坐船回姑苏安葬,就是笃定宝玉再也找不到她。来是二月,龙抬头,去是龙入海吧。

    她,也有玉了。

    而看不到的话,真的死了吗,大概很多年后也记不清楚了。请注意,林妹妹所有的话,都是顺着宝玉的话,然后截个反问。

    最后的死,都是如他所愿。但就是让人很难受。

    我想明白一些,都难受。也就是,黛玉爱宝玉,宝玉不服天命,就不要爱她。

    甚至因为天命不可违,开始琢磨如何不露痕迹杀了她。

    就是,黛玉的死,也是天意。她是自己身子不好,病死的。

    接下来,为了证明我的推测,说一说这里面的几处非正常死亡。

    比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还有,也许都是曹公写的,还没来得及润色……或者,续文的,也看明白了曹公的故事。

    黛玉活着,宝玉始终不愿爱她。面对守活寡的宝钗,索性跟戏子出双入对。

    这样的羞辱,黛玉通过无理取闹般的撒娇,就是宝哥哥最爱林妹妹。

    是不是。

    她能活下来,就是让贾府下人觉得宝玉爱她,投鼠忌器,终于等来了宫里的天命。

    掐尖吃醋,都要当着宝玉,压贾府的下人。谁不怕了她。

    千里投亲的表小姐黛玉,外姓人。

    又因为,书香门第吧,闹了就装娇弱。我头晕,我难受,我要吃药……别人还没怎么着她了。

    她就先倒打一耙。骂了人,还说被人给气到了,贾母没准还得一把搂着她。

    我的心肝。陪着淌泪。

    反正,这里面确实讲究唱戏的表现力。这才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

    肯定有慧黠。假牡丹,也压了真的。

    与宝玉,更像是无理取闹,且每一次都要闹得阖府人尽皆知。所以,父母双亡,黛玉也是贾母王夫人跟前最得意的表小姐。

    若要论端着架子,从一开始,她父亲林如海就晾着贾府的大爷贾琏了。

    所以,林黛玉学了个十成十。居然在这样的富贵门第,独自熬过了多少春秋寒暑。

    王府下人,找戏子找上贾政。什么意思。

    她才是天命所归的宝二奶奶。现在的皇帝也认这个赐婚。

    所有人,都以为他宝玉是不学无术,林妹妹也劝他都改了吧。毕竟,贾政是真的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宝玉是不是说过,要是林妹妹也说这样的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所以,他居然答应了。

    也就是,打算做真正的宝二爷,比如,他不认天命。

    他要做读书人,考状元,骑马游街。就跟林探花风光迎娶贾府千金贾敏一样,那么,他会先要了她的命。

    然后,风风光光娶宝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