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12】红楼梦:黛玉是代玉

【012】红楼梦:黛玉是代玉

    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林黛玉,是假小姐,顶着林如海唯一女儿黛玉的名头而已。

    可视作,贾府和姑苏林家是姻亲,林如海也认同肥水不流外人田。但他儿女缘薄。

    哪里舍得。再加上,林如海是探花,古代就是天子钦点,肯定是人中龙凤,清贵得很。

    这种人家,有把女儿送过去给别人养的?

    他姑苏林家丢不起这人。也就是,只需要有个女孩子顶着他黛玉的名头即可。

    林如海还没有死了。也就是轮不到贾府外祖母做主,再说,林家只是人丁不旺。

    也还有些亲戚和家底的。林如海就算死了,也会先将家眷安排好的。

    所以这个黛玉端着大家闺秀的架子,顶着姑苏林家的唯一嫡女黛玉的名头而来。

    不过,一进贾府就被发现了,而已。

    然后,跟着贾政从庙里回来的贾宝玉,一见她就忍不住了:你个姑苏林家送来给人做妾的!

    大家公子啊。

    结果,黛玉好像没听懂耶。贾宝玉

    她不是林姑父家的黛玉。

    赶她走。

    但他好像失算了。其实,林如海也没藏着掖着,谁家千金大小姐送去外祖母家就一个奶妈,一个小丫鬟跟着。

    你当戏台上唱戏了。

    不远千里啊。因为,只需要这个名头,我唯一的女儿黛玉寄养外祖母家里。

    至于她是真的,还是假的,重要吗。贾家也有名头收拢林如海留在姑苏的官场遗产。

    但作为父亲,血脉亲情,林如海才不舍得了。

    当然,黛玉啊丫鬟啊,在意,所以她们认真学,不想被人知道。

    原文也说了,只因一着错,便是人上人。

    贾雨村遇娇杏,侥幸而已。黛玉她们,约莫出身卑微吧,所以,跟。

    赌上了全部身家性命。

    姑苏林家真的到了这么山穷水尽的地步?要把女儿托孤。

    所以,黛玉其实不是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没被发现,她们就赢定了。

    天子脚下。多少双眼睛看着,贾府的船接了姑苏林家的大姑娘,进了贾府。

    要不,薛蟠他们也要进京了。

    他们这一动,估计金陵巡盐御史就要击掌相庆了。

    侥幸而已。承让了。

    这出大戏,林黛玉进贾府,就跟荆轲刺秦王。

    进府了,图穷匕见也无妨。

    而进了贾府的林黛玉很认真的适应自己新的身份。

    她现在是千金大小姐了。日后怼宝二爷,要这么说,我是你们贾府求来的。

    三顾茅庐。又不是,我自己拖家带口的进园来。

    贵妃娘娘家了。还有个省亲的大观园的。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很有意思。或者,就跟荆轲刺秦王,直到这时才图穷匕见。

    乍一看,好像是京都贾府瞧不上乡下来的外孙女黛玉,其实是起了疑心。我不懂这些,也不知道她们哪里露了怯。

    但这样的黛玉,还真就不是这等人家的大家闺秀。古代讲究居移气,养移体。

    大家闺秀的一年速成班,还是让黛玉堂而皇之以林姑娘的名义进京,且进了贾府。

    这里有个细节,贾雨村,和京都贾府其实是同宗,而他还是读书人。林如海请他教导黛玉,他却没有察觉黛玉,其实是个假小姐。

    所以,那就是她了。

    贾雨村一个革职的官,也算见多识广,都被这接来不久的黛玉给骗了。

    也是一年吧。至于黛玉她们,如果是唱戏的,要出名也得有人捧。现在,进去了,就有机会是林家大姑娘。

    自古侠女多风尘。而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

    有的聪明伶俐,大概是天生的。

    只看她糊弄贾雨村,就是身子弱,对不对。今天伤心我娘去了,病个几天,明天又哪里不对劲的。

    草台班子三人,当时就搭台唱戏了。

    唱做念打,一个好汉三个帮,曾做到本府知府的贾雨村都没有看出端倪来。

    而贾雨村的履历其实也很好看的。至大比之期,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

    京都贾府距离姑苏林家,很远的,碍不着。关键她们又不要考科举,哪里查验。

    而且是贾府派贾琏亲自接过来的。后面,还跟着想要进京跑官的贾雨村的小船。

    他已经有了官员的身份,就是不知道去哪里上任,求林如海写推荐信,又跟着来接林姑娘的贾府的船后面进京,去求的贾政。

    这个阵容,一路上谁会查到林黛玉那里,顶多琏二爷露个面了。

    这一路,自然顺风顺水。

    所以,假小姐黛玉,乍一看,也能糊弄过去吧。但经不起他们这等人家内宅妇人的火眼金睛。

    你就看,林黛玉进贾府,贾府摆出的阵仗。总觉得,其实是在试探,难道黛玉在姑苏林家的规矩都是错的?

    或者,刘姥姥进大观园。她林家大姑娘的身份,本无需如此。自家亲戚,传出去像话吗。

    再对比,薛宝钗进贾府,因为有薛姨妈等人。

    错不了的。

    只能说,贾府怀疑了。

    因为贾敏那时病重,虽然指点了一二,而林如海有时也亲自指点,或者纠正吧。

    也就是吃饭喝茶那里。就算贾敏病重,可黛玉作为贾敏嫡生下来就跟着母亲,也四五岁了。

    吃饭喝茶还要做爹的亲自指点一二?文中可明说了。

    原文提到,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真的林家大姑娘,会这样?她就这么不自信,就以为别人的都是对的,也都做对呢。

    能被天子钦点探花的林如海,又被京都贾府相中,许配贾母亲自教导的贾敏,规矩不会错的。

    所以,黛玉进贾府,很快就被她们发现是假的。

    这等人家,也算临危不乱吧。虽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贾府女眷,比如王熙凤趁隙唤来平儿,去跟琏二爷说,姑苏林家的大姑娘是个假的。

    虽说男女有别,但贾琏这一路也被黛玉主仆瞒了过去,黛玉年纪不大,身边奶妈年纪大,丫鬟雪雁又一团稚气。

    贾府当年十里红妆嫁千金小姐贾敏,林家接亲的下人会是这样?门当户对。

    有的时候,输人还不输阵了。肯定就会有,婆子丫鬟上前套话,一样胡诌。

    譬如,请什么安。当年林家来接亲的哪位,可还安好,主对主,仆对仆,摆出这样泼天的富贵,迷人眼,还是叫她们试探出了。

    一派胡言。这是哪里来唱戏的草头班子吧,见识过,也听说过一些规矩,但临到跟前,肯定还是露了馅。

    主仆一对照。笃定黛玉是假的,但进都进来了。

    事出反常。

    所以,贾母也要跟贾赦和贾政说一声了。

    姑苏林家的姑爷送来了一个假黛玉,这主仆三人,只怕都跟林家扯不上关系。

    还不去问问贾琏。或者跟过去的人。

    或者就儿媳妇邢夫人和王夫人吧。

    容后分析。

    那么,《红楼梦》开篇故事这四回,主要隐射清朝的盐案。

    朝廷派驻金陵的巡盐御史和本地盐商,矛盾已经公开化,消息传到京都。

    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这时候已经快成天家门当户对的姻亲,而金陵又是贾府祖籍吧。

    亲不亲,家乡水,所以,这样的贾府避不开吧。而贾府嫁去姑苏林家的小女儿贾敏一病不起,贾母不舍,打算接外孙女黛玉进贾府。

    以贾母探女病,和接外孙女黛玉的名义,贾府派了贾琏亲去一探究竟。而巡盐御史林如海大概是滴水不漏。

    贾敏这种,一来病重,二来那时的大家闺秀都是嫁鸡随鸡。没有故意误导贾琏,已经是念着娘家几分。

    她也不会露出一丝口风。这种可能是要命的时候,必然是夫妻同心。

    黛玉就在一旁侍疾吧。

    抓紧每一个机会,学习,她本来年纪就不大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我觉得林妹妹出身低微,却能脱颖而出,根据那时的审美或者相人吧。

    她骨子里必然有侠义,就像唐传奇的红拂女,这种流传至今的婢女卑微,最后却因慧眼识英雄。

    终成人上人的桥段。是这种读书人欣赏的。

    林探花和布局人,要找就找这样的。而进贾府的黛玉必然是其中翘楚。

    这种,应该才是真的外柔美而内刚烈,因为她抛父进京都,孤身进贾府,就像唐传奇的荆轲刺秦王。

    等不到,图穷匕见。就轮到金陵巡盐御史满盘皆输。

    容不得,这一子错。

    或者说,也不是探花林如海舍不得自己亲女黛玉。

    实在是,有的实不如吧。自古风尘多侠义。

    他黛玉是大家闺秀了。

    书中也借了贾雨村的口道破了。

    回到原文,贾府难探金陵官场的虚实,而盐商也在观望。权和钱,联姻的必然多。

    贾府邢夫人王夫人都被姻亲问上了。

    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最终贾府还是以贾母的名义将林家大姑娘黛玉接了去。

    贾府固然有自己的盘算,却也不妨巡盐御史林如海玩了这一手漂亮的移花接木。

    而林妹妹进京,坐贾府的船,也成了压倒金陵地界盐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进了京,盐商就进京告御状。

    也就是薛蟠了。

    告状不会说的。谁家的门路,何况这是要闹到御前去的案子。

    但是他们突然收到了消息:进贾府的林家大姑娘是假的。

    姻亲多啊。薛蟠就成了护送妹妹宝钗进宫待选,这种,一听就怪怪的。

    对应前面林家送女进京,没准这边造谣生事,唯恐一面之词,还是走的日后贵妃娘娘的娘家。

    这是要吹枕边风……所以,一顿含沙射影的。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金陵两家争婢女,拐子拐的,拐子一女两卖了。也是要闹得人尽皆知。

    因为这种桥段,又是豪强金陵一霸,又是桃色扬州瘦马,又是贪官不作为的。打死了人啊。

    搁在现在,也是邸报头条吧。

    冯渊,又是谁在喊冤枉了。

    听得懂的人,自然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但是,现在进贾府的黛玉,不是林家大姑娘。

    进了贵妃娘娘家,才被人洞察。也就是,贾雨村遇甄士隐家的丫鬟娇幸,提及的。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这是黛玉……这种障眼的帷幕,一旦被撤。懂的人,自然也明白,他们要说什么。

    还是棋差一着么。但,侥幸。

    又半载,贾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贾府的元春要做贵妃娘娘了,但是林探花怎么会知道?贾府也瞒着出嫁女贾敏。

    原以为要功亏一篑。真的走了枕边风了。

    也就是,贾府两个母舅不见,一个不是伤心。而是贾赦在问儿子贾琏,以及去了扬州的下人。

    原原本本,一五一十,说清楚。

    贾政带着儿子宝玉去了庙里,也就是宫里,进宫面圣。

    元春快做贵妃娘娘了。

    有身份,必然拥有与之匹配的权利地位。也有责任。所以,贾府不敢瞒。

    也是原原本本,一五一十,说清楚。

    宝玉虽然不明白,或者,只在姐姐元春处。听人说荆轲刺秦王了。

    第一次,不在中心。所以,一开始他就讨厌林妹妹。

    可惜是假的。

    假作真时。因为元春一句话,所以,宝玉回去就撵人。

    就是个唱戏的了。而孩子才会当真吧,就是他要娶她为妻?

    林家人都死绝了。或者说,林家认了这个大姑娘。

    就是不来,也就死无对证。黛玉原是进京来唱戏的,因这一招错,而日后林家将错就错。

    林如海死了,她回去奔丧,回来还是她了。

    宝玉真的开心啊?

    顶着林家大姑娘名头的她,就成了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

    当然,眼下这瞬息万变的。目不暇接。

    所以,薛蟠就成了送妹妹宝钗进宫待选了。然后,一路游山玩水的。

    但是,已经中了对方的埋伏。

    林黛玉进贾府,薛蟠也往京城来,再到进贾府的黛玉不是林家大姑娘。

    天子眼里,高下已分吧。

    回到金陵地界的盐案,从黛玉进贾府,贾府贾母打头阵,哭说她苦命的女儿。

    再到当家奶奶齐出,又是三春,又是王熙凤。后来,贾宝玉气不过,见了你娘,换了衣裳,还来见外客。

    他是来赶她走的。没搞定姐姐,又没搞定娘。

    还好,祖母心疼我。你不走,我砸玉了哦。

    结果,祖母还要赶他走。

    和薛蟠这厢,改弦易辙。

    可以推知,清朝金陵地界的盐案。

    御史压皇商。

    最后,枕边风都吹到了御前。圣天子都听说了,薄命女偏逢薄命郎,那就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