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奶奶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奶奶

    奶奶有九个儿女,其中还不算夭折的两个,爷爷在世的时候,所有儿女都听话,那时候逢年过节儿子孙子一大家子人极其热闹,那时候光过年买糖球都要用小麻袋买,儿孙满堂甚是欢喜,那时候奶奶是上不了炕的,多数时候都是在厨房忙活,爷爷有严重的尊卑观念,男女都是分桌吃饭,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多数时候在炕上坐着,不怎么爱出门,后来爷爷去世了,现在想来应该是身体也不太好了,那时候奶奶也已经是个60多岁的老人了,腿脚也不太利索,没事的时候就坐在十字路口和村里同龄的老人扯闲天。

    爷爷去世留下三间土房,爷爷对于奶奶的晚年是有计划的谁伺候奶奶就把房子留给谁,那时几个姑姑都已出嫁,二叔三叔定居在外地,关于房子的归属也就是在四叔和老叔之间了,奶奶偏心老叔,所以四叔和四婶结婚没多久就被她撵出去自己住了,为了就是把房子空出来留给老叔结婚,四叔和四婶不得不借了点钱买了自己的房子,也因此让四婶和奶奶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之后多年四婶都不会踏进奶奶家的门,当然奶奶如果去她们家吃饭她也不会撵人。

    老叔和老婶结婚后自然而然就住在三间房的西房,奶奶一个人住在房,平时一起吃饭,言语上交流不多,之前在奶奶看来老叔是老疙瘩,是她最心疼的,也因此母子之间关系和睦,但是自从老婶过来之后奶奶感觉儿子对自己的这份关心都被儿媳妇抢走了,同时觉得既然这个房子是老爷子留给自己的,她是和四婶决裂才换来老叔老婶能够毫无阻碍的住在这里,对于这份偏爱老婶和老叔应该心怀感激对她关怀备至,但是实际生活在一起发现他们住的很是心安理得,对自己也是爱理不理的,不说早晚问安吧,那至少每天笑脸相迎,但是老婶为人比较闷,而且和奶奶之间毕竟隔着一辈,所以明显生分,于是奶奶就心里不痛快,再加上老婶不爱收拾屋,做饭的口味也并不是太合她的口,就更觉得心里不顺。

    虽然平时叔叔姑姑他们不怎么过来,但是孙子外孙子经常过来串门,就会住在奶奶这屋,可能这时的奶奶也是孤单,再加上奶奶孙子本来就隔辈亲,就会和孩子念叨一些自己的心事,讲讲自己的苦闷,一个腿脚不利索平时都走不出左邻右舍范围的老人,这三间房里的生活就是她的所有天地,所以她的话题就都是围绕着房子院子里的人和事,而这些话里的主角一般都是老婶,尤其是在老叔老婶出门去,家里就剩奶奶和孙子,奶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年纪轻轻屋也不知道收拾,每天把屋里弄得皮儿片儿的,你老叔也不知道管管,我是不说啥,看不惯我就在自己屋里待着,爱啥样啥样眼不见心不烦;你都没看见他们吃完饭碗就堆在那,不到晚上做饭要用锅都不知道洗,天天把自己吃的肥头匾胖的,一点活儿都不知道干;那小娘们心眼可多了,天天也不知道给你老叔灌了啥迷魂药,对我不管不问的,我病了也没人管,我还要倔达着自己去买药,我要不自己买点估计死了都没人管,可是丧良心了;我牙口不好,你看那米饭做的梆老硬,你说那是我能吃的饭?你说那小娘们有良心么?我都不说啥,做好了好吃,做赖了赖吃,我能吃几口东西,实在吃不下我不吃,我自己吃点干粮,你老姑给我买的那个干粮可软乎了,要不说还是自己闺女知道心疼我,儿媳妇都是两世旁人,能指望上么?指望不上,你老叔也不行,当不了家,我要是老爷们就这种媳妇还不收拾收拾?一家人过一家人的日子,我啥都不说啊”,奶奶就是这样靠着墙胳膊肘斜倚着枕头滔滔不绝的说着老婶的是是非非,说道老婶的毛病的时候满脸的褶子都会聚成一块,那种表情仿佛要将嫌弃像拧毛巾里的水一样拧出来,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是抿着嘴,衣服深明大义的样子,有时候还会笔画这让孙子看看她的牙口多差不适合吃硬的东西,说到老叔的时候一边摇头一边哀叹,表现出曾经的美好意境一去不复返的忧伤,说到一些特别让她嗤之以鼻的事情的时候她还会压低了声音,然后把头凑到孙子耳朵跟前仿佛担心会有第三个人把这些事听了去一般,评价完还会跟着他的口头禅“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儿么?我是不说啥,我可不能像别的老太太似得,说人家儿媳妇这个那个的,能凑合我就凑合,别跟人家找事儿”。

    奶奶确实做到这些她自己扯的闲话和外人基本不会说,只是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去念叨,可能她念叨也是因为太无聊,她之所以说的那么难听,甚至带有很强烈的煽动性一方面可能就是加强孙子孙女对自己观点的认同感,同时让孙子孙女觉得自己的深明大义。这个像是她已经固化了的聊天风格,但是他自己可能没意识到,在孙子孙女听来无非是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老叔和老婶虐待了她,而且让她敢怒不敢言,对于明辨是非的孙子孙女可能就听听,但是对于是非观念不清的人可能奶奶的话可能就成了家庭纷争的导火索,现在回想起我去奶奶家听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也确实会被怂恿,有时候会附和“等他们回来的,我去找他们评理去”的想法,那时候奶奶又会反过来像个和事老一样“评啥理啊,日子就凑合过吧,我还能活几天,别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的”。我所知道的因为奶奶的教唆儿干仗的情况就有好几次,有时候是四叔与老叔;有时候是堂哥与叔叔,二叔家有个哥哥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听了奶奶的话直接去和老叔打架,后来老叔来和奶奶评理,奶奶会无辜的说“我说啥了?我能说啥?人家孩子怕是实在看不下去了吧!”老叔老婶也被气的无处宣泄,于是又自己家争吵,奶奶就像没事人一样拄着拐棍出去溜达。

    后来有亲戚的孩子过来串门,老叔和老婶都不让他们去奶奶那屋住,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所以在不经意的时候奶奶把亲戚叫过去聊天奶奶又多了一个控诉“你看他们有良心么,我孙子是来看我的,他们怕自己的那些事情被人知道,就不让我孙子过来,他们就是没安好心啊,他们以为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他们的德行了?”然后又把前面的那些事情再絮叨一遍,可能还会补充一些最近发生的新梗,总体说来就是老叔老婶不安好心,各种虐待,奶奶只能忍辱偷生,没在跟前的孩子都是对他百般孝顺千般关心,自己却在火坑中饱受煎熬,有些成年了懂事的孙子此时会说“都这么大岁数了想那些有啥用啊,想吃啥吃啥,少操没用的心,现在身体这么硬朗多好啊,你不比村里XX大爷强多了?”遇到这样的孩子奶奶就不说啥了,就说“身体还行不也得药顶着、想吃啥也得有钱买啊?”于是孙子不得不给他留点零花钱。

    后来老婶老叔实在受不了奶奶,吵了很凶的一架,然后奶奶到四叔家住了一段,然后同样的事情仿佛复制粘贴的又发生在了四叔家,后来又回到老叔这,近几年农村收成不好,很多人都出来打工,老叔老婶、父亲母亲都出来了,住在河北的一个村,奶奶年级更大了都快80了,一个人在老家已经不方便,所以父亲把他接来河北,和我家一起住,同样的话题又出现,只是话题主角成了父母,母亲是个不爱说话为人老实本分的人,所有亲戚都知道,都对母亲很同情,母亲说“年纪那么大了爱说啥说啥吧,我对得起她就行,而且她说啥我还能少块肉啊?”反倒是父亲偶尔会替母亲委屈,有的时候也会数落奶奶两句。那时候奶奶就说要去姑姑那住,在她的眼中最孝顺的孩子就是老姑,因为老姑每次过来都给他买好吃的,然后一年都不怎么来,每次看姑姑都穿的很得体,看上去也年轻,给他买的东西都是不便宜的点心,在她看来姑姑过的肯定是家庭美满、生活富裕,和她生活肯定是最美好的晚年,但是她不知道他的女儿在城市住的房子很狭小,根本没有可以容纳他的地方,而且姑姑工作也无法照顾她,所以当父亲又一次气愤的说道“你认为你姑娘好,那你去找他吧!我不拦着,我给你姑娘打电话”,奶奶仿佛看到了希望“找就找,你打吧,你把我送过去吧,我一天都不想在你这待”,可能此时奶奶都在想象着他到姑娘那生活美满幸福的场景,姑姑对奶奶各种劝慰但是奶奶还是坚持,父亲就真的把奶奶送过去了,在姑姑那吃了顿饭晚上接了回来,后来奶奶不再闹了。

    就这样,父母伺候他平静的度过了晚年,几年后奶奶去世了,去世的时候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