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捡大粪的人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捡大粪的人

    老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没有化肥和尿素的日子,大家的主要肥料就是大粪,但是这个又脏又臭,现在有了化肥尿素,已经很少有人用大粪做肥料了,觉得不体面,但是老黄还是觉得化肥和尿素不干净,经常用这些东西会毁坏土地,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大粪最好,而大粪中属牛粪马粪最佳,因为他们是食草动物,大粪一般就是植物残渣,在土地里边很容易和土地结合,人的大粪就不行了,人什么都吃,大粪又臭又脏,因为自己家养牛,所以老黄家门口就堆着一个粪堆,在他看来这个是他的财富,是明年土地的金子,靠着大粪他剩下了很多化肥钱,也靠着大粪他让自己的土地永远的能保持肥沃,后来为了增加一点收入供孩子上学,他还承包了一点荒山,原本的大粪存量就明显不够用了,所以到了冬天没事早上出去遛弯的时候他一般都会拉着个爬犁上面放一个大筐,沿路看见有牛粪马粪就用铁锹铲到筐里,每天早上都能把路面上的大粪清理干净,又能溜溜弯,回到家基本就是满满一筐大粪,他会满意的把大粪倒进自己家粪堆上,这个粪堆已经堆的很高了,经过一个冬天的作用,春天这大粪刚好可以用,这个有个说法叫“欧肥”,大粪是不能直接用撒到土地上的,容易把农作物烧死,需要有个“欧肥”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氧化及生物降解,这样能把那些对土地有害的物质氧化掉,就剩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部分。

    老黄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点呆傻,天生不是上学的料,二儿子就聪明很多了,所以大儿子早早的辍学在家里放牛,家里重点培养二儿子,所谓的重点培养其实也没特别到哪里去,就是能够满足二儿子正常的上学花销,还有吃饭的营养上对二儿子更偏向,大儿子平时都是帮着他们干农活,然后就是放牛,冬天外边没法放牛了,他也没闲在,把自家秋天的稻草和大豆桔梗用铡刀铡成段,拌着一点稻糠和玉米面来给牛做草料,忙完这些还要清理牛棚,老黄也会告诉大儿子以后他弟弟是要出去上班挣钱的,以后的牛和地都是他的,所以现在就要学会如何照看牛照看地,他告诉儿子大粪是好东西,家里的土地肥不肥全靠门口那堆大粪,所以在别人看来这个是垃圾,但是在他看来那就是宝贝。大儿子虽然呆傻,但是也实诚听话,每天都尽心尽力的照看老牛收拾牛棚和大粪,如果哪天老黄早上没出去遛弯,他也会像老黄一样拉着爬犁出去捡,和他同样年龄的孩子现在都是穿的干干净净的不是在处对象就是在想办法处对象,捡牛粪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又脏又不体面,也会让以后的女朋友嫌弃,是轻易不会去做的,以免留下污点,但是大儿子不在乎,本身他也没有多体面,自己既有点呆傻,个子又矮,本身就没有多体面,即使没有放牛和捡大粪这个事情,女孩们也不会多看他几眼,所以他就专心做这父亲交代他的事情,闲下来的时候他也会想找个媳妇,想着想着自己也会有反应,那时他会有些自卑。

    老黄年纪大了点,冬天路滑摔了两次,担心后面落下毛病又要花钱,所以就不怎么出去捡大粪了,所以大儿子替代了自己成了早上捡大粪的人,相比大儿子每天忙碌,二儿子就清闲一些,因为他需要写作业,写完作业还会有同学过来玩,老黄对二儿子没有那么多要求,他相信二儿子以后不是靠着锄头而应该是靠笔杆子讨生活的,因为小时候周岁抓周他抓的就是笔杆子,老黄这辈子一直在土地和牛圈中打滚,操心又不赚钱,所以他希望家里有个不困在地里的,起初他希望大儿子,毕竟是第一个儿子,他还是抱有希望的,但是大儿子周岁之后无论是反应还是发育都有点不正常,后来他接受了自己大儿子有缺陷的事实,所以把希望寄托在老二上,还好二儿子是个正常的孩子,学习虽然称不上是特别好,但是也算中等,所以他觉得还有有希望的,二儿子不长得比老大高,也比老大聪明,很早就会说话了,而且还听话懂事,更让老黄坚信小儿子一定可以走出农村,于是家里开始省吃俭用为了小儿子的未来谋划。

    农村的日子不过是日出日落,三餐四季,岁月只是在流转,小村没有什么变化,偶尔有的新闻不过是东家的长短、西家的闲话,偶尔也会有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的酒席,这好像是唯一让老黄羡慕的,在参加酒席并随礼的同时,他也想象着自己的儿子哪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那自己该多骄傲。

    期待盼望还是有用的,儿子考上了省里的一个普通大学,其实同村同一届孩子很多,考上大学的一下子就有4个,这个让老黄有点失落,他多希望这种上榜的事情只发生在他们一家,这样他就太有面子了,现在同时有四个,也就是说自己的儿子不是唯一的,而且也不是考的最好的,村里人比较的时候也会更多的去称赞最好的那个,至于后面的几个仿佛就没有了什么光环,不过老黄也会自己平衡,毕竟还是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奢求那么多干什么,置办了酒席,接了一些礼金,其实这个风俗不过就是为了筹集孩子上学的钱,毕竟村里一年的收入几千元,去了家中用度根本拿不出什么余钱,只有通过这种办酒席接点礼金,让村里人一起帮衬这才能把孩子真正松出村子。

    儿子也懂事,在学校做兼职,很少和家里要钱,真正让老黄在村里出名的是儿子的婚事,大儿子后来娶了别村里的傻子,让村里人对他们家指指点点,他们不在意,因为不这样儿子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小儿子喜欢的是张家屯的一个同学,在中学的时候他们是一个班的没那时候女孩梳着大辫子又粗又长,在学校很受人瞩目,小儿子也注意到了,真正喜欢上是他们考上同一所大学,两个人来自同一个地方会有一种莫名的情分,通过更多接触和交流让两个人产生了感情,但是老黄家里确实没有什么钱了,当小儿子说起想结婚的时候,老黄有点头大,他希望儿子再等两年,一方面家里缓缓,另一方面小儿子上班也能攒点钱,但是小儿子觉得自己能等,女孩不能等,老黄左右为难,后来背着儿子去找了亲家,他没多说直接给亲家跪下了,希望亲家同意两个人的婚事,家里以后一定把她女儿捧着,不让她受到一点委屈,以后他们老两口也会省吃俭用来补偿他们,亲家一下子被镇住了,他们见过那些抬高姿态装腔作势压礼金的,也见过溜须拍马的,确实没见过这种阵仗,其实他们也不缺钱,所谓的礼金不过就是在婚前,给女儿一个高姿态,最终这个钱他们也是会给女儿的,见到对方已经把姿态摆的这样低,而且私下也了解他们是正经农村过日子人,最后也就答应了,以后逢年过节老黄都会主动带东西过去拜见亲家,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真算是可以,于是村里不再传捡大粪的人,开始传一个给儿子跪来媳妇的故事。

    老黄也确实如他承诺的那样,把儿媳妇当成家里最宝贝的人,每次回来都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只要家里有余钱必定会给儿媳妇带上,虽然儿媳妇百般推脱,但是最终还是会偷偷让他们带走,老黄说“闺女你能嫁到我们家是我们家的福气,我们老两口这辈子都感激你和亲家,所以只要你们过的好,我们就开心”。儿媳妇也被公公感动的泪眼模糊,其实对于她来说钱不是重要的东西,她更看重情分,公婆能如此待自己,也是自己的福气。

    老黄还是生活在村里,小儿子想接他们去市里他们没同意,就说要帮衬着大儿子一家,实际是他不想成为儿子的负担,他依旧还是忙碌着他的农活,没事的时候还是拉着爬犁去捡大粪,看着门口的粪堆充满这骄傲与自豪,他让自己卑微的生活,但是怀揣的是对未来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