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骑马的孩子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骑马的孩子

    在没有拖拉机的时候,农村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也有用牛拉车的,但是很少,牛走路太慢,一般都是用来犁地,马没有犁地的力气,但是走路速度是比牛车要快的,对马车比较深的印象就是马身上一般会佩很多铃铛,所以远处就能听见声音,但是赶马却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因为赶马车的人一方面要用辫子指挥还要用缰绳控制速度,最难受的是要坐在马屁股旁边,马排便的时间是没有预警的,所以这些味道都要忍受,经常排粪就会招来虫子在屁股后面,马尾巴会经常甩动去驱赶,有时候会连带粘在马尾巴上的屎尿一同甩在人身上、脸上,所以对于赶马车的人我一般不是羡慕,更多还是同情,有一段时间村镇要求文明,禁止牛马随地排便,就会在马屁股后面借着一个化肥袋子,便于随时接着马粪。可能是为了驱赶马粪的味道,赶马车的人都爱抽两口烟,当时烟卷还没有那么多,大家不是自己做卷叶烟,就是随身带着烟袋锅,有时候马跑的慢,赶马的人还会用烟袋锅烫一下马屁股。有时候马会因为惊吓或者发脾气乱跑,我们称呼“马毛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很危险,缰绳都拽不住,如若再没赶上一个有经验的驾车人,最终往往是人仰马翻的。

    当时镇子上还有马集,是周围村庄过来买卖马的人,我见识过一次,十里八乡的马同时集中在一个地方,各种大小、各种颜色,有的老实的带着,有的不停的踱步,有的还会和旁边的马惹事,场面甚是壮观,买卖马的人有他们买马的标准,用来赶车的一般不会选择性子太烈的,想配种的会选择强壮精神的,想养着以后卖给马贩子的一般会看马驹,马不会有定时定点上厕所的规矩,所以马集上比较脏臭,随处是马粪马尿,我不喜欢这种场面,印象中这样的集经常是冬天,春到秋农忙时节,马还是要配合家里干很多农活,所以不会轻易的卖。冬天不忙了,马也没有什么工作,养着就必须给吃粮食和马料,所以有些人就会卖掉,换个小马驹来养,明年农忙马驹长大又可以干活,冬天又可以高价卖出,这也算是农民除了土地、养猪之外额外的经济收入,养马的人对马很懂,掰开嘴就可以知道马的年纪,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别的方法,都是农村人经验,我们这些小孩子看不懂,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集市上见过一批特别大的马,身高快赶上骆驼了,鬃毛很长,大家都会围着看,那匹马站在马群中就有这不凡的气质,这匹马不卖,好像是出了名的种马,主人专门给其他的母马配种用的,每次配种要收点费用,感觉这个主人不像个马贩子,倒更像个马老鸨。

    我对马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小的时候在薅小马驹尾巴的时候,直接被马用后退直接踢飞了,摔在地上半天起不来,马尾巴比其他部位的鬃毛要粗,内蒙人用马尾巴做马头琴,二胡也会用到马尾,可见其坚韧,所以出于好奇就想弄来两根,结果被尥蹶子踢的很惨,好在那是个小马驹,如果是蹄子上钉铁掌的成年马,估计我就废掉了。经那一次我就对马有了恐惧,虽然它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一双大眼睛还很萌,但是我已经心理有了阴影。

    我们村里养牛的比养马的多,因为牛比马更贵,而且牛更能干农活,还能买给牛贩子,马在农村最大的功能还是驾车,后来拖拉机逐渐普及,马车速度也赶不上,所以逐渐少了,我们不是内蒙,没有大片草原所以很少需要骑马驰骋,多数的马除了拉车、干点农活就是拴在某处,悠然的吃草。村里杨家是为数不多的养马的,他家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别人都叫杨四小子,小儿子从小就顽皮,但是对马确实很喜欢,一般小孩子都是害怕马的,但是杨四小子天生对马很喜欢,不害怕,马对他也好像天生有种温柔,小时候他爸爸把他放在马背,马就很老实,后来他爸爸去干农活的时候经常牵着马让小孩骑在上面,成了村里的风景,后来孩子再大一些经常看见小孩子骑着马在空旷的土地上奔跑,小小年纪就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村里人都说这个孩子是天生大胆的人,以后一定大有出息,孩子性格外向,少有一般乡村孩子的腼腆,小孩子很聪明很多东西上手都很快,在村里刚有几台拖拉机的时候,他就特别好奇,经常看别人开,后来也自己上手去试,后来也开始熟练,经常帮着村里人拉沙子、拉粮食,他没有像村里人期待的那样很有出息,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他也成了村里都喜欢的孩子,天生乐观阳光的性格,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研究。

    后来听说他成了村里的村长,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因为考学或者打工离开的情况下,他还坚守在农村,用出生在黑土地的质朴和新农民对科技的敏感性带动着农村的发展,记得小时候老师总会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那时候有科学家、文学家、老师、军人,很少有人说以后当农民的,但是曾经那些怀揣远大理想的人都离开了故乡,反倒是真正留在故乡的年轻人在真正造福着故乡。见过太多仰望星空的理想,相比之下那些脚踏实地在一方土地上默默的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灌溉小小的愿望的人,更是难得的可贵,功过有大小,奉献无高低,社会发展需要星空指引,同时也需要踏实赶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