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 » 沙子

沙子

    我最开始居住在一个利南的地方,那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在那里经历了物质匮乏的童年,那时候周边都不富裕,对于我赋予与贫穷的概念也并不明晰,我觉得隔壁大爷家富裕,因为他家的园子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有草莓、果树、他家的柿子比谁家的都甜,甜秆儿也比别人家粗,那时候特别愿意去大爷家应该主要是因为他家好吃的东西多。大娘也会做饭,她做的豆包比我家的好吃,童年的我可能太小,把精力都放在好吃的上面,所以不会知道在生亲去世之后大爷家会为了争夺我和母亲争吵,不记得姐姐在生父坟前被大爷踢倒,以后的多年姐姐都不能释怀。

    利南是两个小村子,我忘记了是几岁的时候从原来的西屯搬到东屯,挨着大姨家住,大姨家开了一个食杂店,小的时候没有超市的概念,感觉这个食杂店可以买到村里要的全部的东西,那时候姐姐已经有自己的一些玩伴女生同学,姐姐和他们没法比,他们都有好看的衣服,姐姐最灿烂的时候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卖了新的发绫,那时候家里摆设主要是几个红色印花的放方木箱,然后上面挂着一个镜子和一个相镜,像镜里边都是黑白的照片,最显眼的就是姐姐发绫扎辫子的相片,笑的很灿烂,后来几经搬家现在我都不知道哪些相片流转到哪里里了。

    记得一些人,一个大舌头的女孩子经常爱吃泡泡堂大家都说他大舌头是吃泡泡糖吃的;有个姐姐的同学爱显摆经常穿她心爱的红裙子,但是有一天被一头牛满村的追;有个同村的男孩因为不听话,被他爸爸扒光上衣大冬天丢在院子雪地里,事后也依然不听话;有一个叫周丹的我的同班同学是村里边的女流氓,经常在我们上学的路上劫道;有一个我的同学叫肖迪,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有个叫潘宏彬的孩子因为欺负我被我姐姐打了一顿,结果他们父母拎着我姐姐回来找我理论;关于那个村的记忆就是这样琐碎,现在的我基本都记不得这些人曾经的相貌也不记得具体的记忆细节,七零八落的能够拼凑出一些当时的故事。

    大概在4年级的时候我搬家到丹东,后来我知道辽宁也有个丹东,但是我们这和辽宁的丹东没任何关系,为啥搬到这里我不清楚,那天同学们都很不舍,我走的最后一课班主任和同学都在,大家都哭了,每个人都给我送了祝福。

    在丹东应该是我生活的最久的村子,这个村子比原来的村子大,我的老姨住在这里,老姨是和妈妈最好的妹妹,也是对我和我姐最好的姨,每年过年都会给我们红包,她很漂亮,是他们姐四个里边最漂亮的,同时性格也很彪悍,她经常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这是一个挨着山的村子,来到这个村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山,虽然这个地方距离我原来的村子只有16公里,但是交通不便利的日子,这是一个很遥远的距离,那时候上学冬天是需要自己带柴火的,每个人带1米高1米宽的一对劈柴扳子,所以有过和小伙伴去山上偷着伐树然后偷偷回去砍成柴火。

    相比利南,这个地方对于我们有很多可以挣钱的事情,隔壁有个做柳编的,他家收柳条,小孩子很多人到山上割柳条去卖;还有一家收老蕨菜的,产老蕨菜的日子我们也会去山上菜蕨菜;山上还有蘑菇,妈妈经常采蘑菇让我驮着到镇上去卖,我记得那时候卖蘑菇就是到各个饭店去问,那时候我很害羞,我很感谢第一家卖我的蘑菇的店,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在平时我们还会和几个邻居同学一起放大鹅,几家的鹅做好各自的标记,赶到一起在鱼池边去放,鹅是直肠子,吃的脖子歪了就去鱼池洗个澡然后岸边睡觉,饿了接着再去找吃的,那时候鹅在视线内就行,我们就去鱼池里玩,玩累了就到岸上躺着,然后等太阳快落山,不远处村里的炊烟从各家烟囱开始升起来,几个人再赶着大鹅回家,不记得为啥那时候闲暇的日子那么多。

    农忙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还会和家人一起干农活,水田从插秧到打药到收割常有小孩子参与其中,旱田的播种的季节,经常能看到一条垄顺序三个人,前边人挖坑、第二个人播种,然后第三个人播撒尿素和肥料顺便把种子埋好,那样重复的动作一干就是一天;夏天锄草,沿着着同样的轨迹在循环往复,收割的日子再沿着轨迹再次循环;忙完自己家的农活还有闲暇的时候也会去付出买点苦力,给别人插过秧、开过荒山、也收割,那时候一天能收入30多块钱;就这样有辛苦的也快乐的度过了几年。

    真正意义的离开了家是高中的时候,来到了县里上学,那时候更多时候都是在学校住,那时候真正的知道物质之间的差异,高中班级里有村里来的孩子也有县城的孩子,其实在上中学,镇里的孩子和村里的孩子也是有一定差异,但是还是可以相融和,但是到了高中这个差异就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有的人农村同学守住本心把更多重心放在学习上,远离那些物质的诱惑;有一些同学把追求放在比较上,试图让自己也能拥有城市孩子所能拥有的愉悦有挥霍;还有一些帮派和团伙在这个小社会中建立自己的独立地位;三年的时间有少数人成了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少数人成了家长口中的没出息的孩子,而更多的人可能都和我差不多,不上不下,平凡的生活在人群中,成绩、长相、性格、特长都很平常,就像河边的沙子,一眼看去不会看到它的不同。

    来到天津是一个偶然,高考之前母亲找人给我算命,算命的说没有考大学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我改变了这个命,虽然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学校,但是他足以让我从农村的田地里走出来。看到外边世界的样子。

    后来我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迁徙,有时候为了一个安身的地方,有时为了未来的拼搏,我在这个城市里得到了缘分又失去,让我一步一步努力变得独立,我依然还是那个平凡的大多数,河边的沙子变成了海边的沙子,沙子的命运就是要随着海浪的节奏迁徙,时而被卷入深水,时而被冲上岸边,时而被踩在海地,时而又被卷起,也在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与我相似又陌生的沙子拼凑在一起形成了某个沙滩、某个沙堆,某个海底、或者一起短暂的浮游。

    经历过的生活成为现在的自己,感谢那些日子让我像一粒沙子,懂得风浪中随浪而行,平静时沉入水底,如果没有方向就随心而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