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 »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母亲的秘密

和老家有关的故事——母亲的秘密

    母亲又换工作了,已经不记得这个是她换的第几份工作了,一个60多岁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应该养老的年纪了,但是她说呆着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在小区打扫卫生有人聊天,还能钱赚,叔说母亲就是个老钱锈,我曾经开玩笑说她几乎把周围几个小区的卫生就做了个遍,就是不爱给自己家做卫生,她就骂我。

    母亲也有她所谓的烦恼,偶尔她也会揣度楼下某个阿姨是否和叔有私情,也会通过查找叔的私房钱来思忖他是否有啥不轨的心思,有时候还会担心在她儿子的资产会不会被外人算计,他不知道在这个城市里他儿子的那点资产也就算刚到小康。

    在之前没在物业工作的日子,母亲也闲不住,就在小区里捡纸壳子,那时候经常看见他坐在家里的飘窗台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巡视这楼下各个垃圾箱的动向,一旦发现有人扔纸壳箱子,就是发现了敌情,迅速带上装备直接迎战一般,那时候小区里捡纸壳子的老人有好几个,当她看到别人捷足先登的时候,她也会回来小声咒骂那个抢了她猎物的“老不死的”,捡纸壳子的那段日子,她也捡到了不少好看的衣服和鞋子,有的连标签都没拆掉,可能是小区哪个女人分手后一气之下扔掉的东西,以前在农村怎么也不会舍得买那些衣服,现在不用花钱就能得到,让她如获至宝,现在家里两个衣柜都放的是她的“宝贝”,叔的衣服就像破烂一样挤到一个很小的橱子里。偶尔回家她还会特别得意的给我展示她的宝贝,像模特一样把每件衣服试试让我看,起初我挺排斥他穿捡来的衣服,也指责过她,我发现她会因此失落,一度看不到她精心打扮自己的快乐,想想她都这么大年纪了,只要她高兴就好,也许是自己平凡自卑了那么多年,现在也总算让自己自信了。偶尔回老家,他还会把一些衣服打包回去带给舅舅和姨。

    现在的母亲有人关心,爱护自己,关心家人,在她看来这也许是她最幸福的日子,但其实我一直好奇她对于自己的过去,会怀有怎样的情绪?在我的印象里没见过她呼天抢地的哭泣,也没见过她志得意满的欢愉,她对于苦难与幸福的反应好像都是那么平静,她对生活的情绪波动完全不像她在看电视的时候的强烈,经常叔陪她看电视剧到要到危险的情节的时候,她会用力双手拍着大腿“完了、完了、赶紧跑啊,哎呀、你说你遇见这么个缺德的玩意儿”,那时候往往叔正要睡着或者正在看手机视频,被妈这通咋呼吓得血压都上去了。

    也许电视剧中的情节他能看到,所以就有提前的预判,然后就会感同身受,但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在她意料之外,她不会预知恐惧与烦恼,在问题当下,她对于痛苦的敏锐度也不强,现在有个词叫“钝感力”我不知道该不该用这个词去解释她面对生活的方式。

    母亲一共四姐妹、两个兄弟,那时候农村都有一些因为当地水质或者营养问题落下地方病,那时候大粗脖、大骨节病和傻病是村里最普遍的毛病,姥姥很不幸,六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是大骨节病就是母亲,另一个是傻子就是老舅,小时候都说村里的水不好,所以得了病,但是后来我们搬到一个靠山的村子,当地山里有很多泉眼,都说那个地方水比其他地方都好,但我发现那里也有不少得病的人。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在四姐妹中是最不起眼的,大姨说话不饶人,和人吵架基本不会吃亏,同时心灵手巧,我记事以来,大姨家大人孩子的鞋子棉衣基本都是大姨自己做的,大姨夫有头脑,家里开了个小卖店,婚后大姨经营小卖店照顾孩子,基本就没怎么干啥农活,老家人都说大姨有福;二姨更是给人精于算计的印象,嫁的也不错,那时都住土坯房的时候她就已经住了大瓦房;老姨比不上大姨手巧、比不上二姨精明,但是人长得漂亮,四姐妹中长相最出众,性格又火爆,所以据说年轻的时候追求的人不少。相比几个姐妹母亲就差距深远了,妈妈不善言谈,和别人说话往往就在言语上被欺负;大骨节病让她胳膊不直,走路也有些蹩脚,也受到别人的嘲笑;在农村勤快能干是比长相还要被人看重的,如果在田地是一把好手,在家里又做的一手好菜,同时又能把家里院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那就堪称完美了,但是妈妈都巧妙的避开了所有的优势。

    四姐妹中老姨和母亲关系最好,因为老姨脾气火爆,无论是家里还是外面在母亲受欺负的时候能替她出头,也许这个是社会的常态,不够出色的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都会在大多数人那里遭到冷落,然后在少数正直刚强的人那里得到额外的关心,所以母亲一直和老姨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而和二姨和大姨之间感觉就是平平常常。

    我的亲生父亲自杀死的,现在我叔是我的继父,传言中生父是一个特别勤劳同时长相帅气的男人,但他走的太早了,我和姐姐对他只有模糊的印象,没有清晰的记忆,他自杀的时候我三岁,姐姐六岁,自杀的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迷,传言中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小时候在老家一个小朋友家玩耍,无意听到他妈妈和村里女人聊闲天说的,说当年父亲去姥姥家相亲看上的是老姨,但是姥姥嫌父亲家穷,不愿意让老姨嫁过去,而且当时喜欢老姨的优秀的人很多,父亲相比之下就没有什么可比的了,于是退而求其次就和母亲结婚了,母亲人不够灵巧还比较懒散,爸爸又是好面子,所以越来越看不惯这个邋遢又蹩脚的女人,回到家看见妈妈就气不打一处来,自杀那年过年在外边喝点酒回来到门口看到妈妈把财神贴躺下了,在农村老话说这就是掌柜的倒下了,更是气愤不已觉得这辈子活得窝囊然后回家就喝了农药。

    另一个说法是父亲当时和别村的一个女人已经处到两情相悦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嫌父亲家穷就是不答应,硬是拆散了,女人嫁给了别人,而父亲也心灰意冷随便的找个人结婚了,这个人就是母亲,后来那个女人婚后也不幸福,于是自杀了,父亲得知受不了也自杀了,这个姐姐听说的版本,至于听谁说的她也已经不记得了。

    两个版本的可信度有多少都未可知,对于没有参与过别人生活,只是把别人的故事当成一个茶余饭后消解无聊的话题,其真实性我确实无法考证,但是两个版本的传言中,母亲都是无关紧要的存在,真的有些伤人,我不知道这些传言有多少传到过母亲的耳朵,她是怎样去平复自己的心情;她其实才是故事里最受伤的人,在大过年这个本应该一家人一起幸福的日子,自己的伴侣用最决绝的方式离开自己,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我不知道那个冬天对于这个女人来说是怎样的凄惨与寒冷,也不知道那时的她对自己、对未来是怎样的无奈与恐惧。

    在当时的观念中人们往往惋惜的是那个勤劳而痴情的父亲,第一个版本还恶毒的把母亲说成了父亲自杀的罪魁祸首,我无法理解那个朋友母亲的用意,而且她毫不顾忌说这个话的时候我还在他家,在我不辨是非的年纪让我听到这样的杀人诛心的虎狼之辞,我更希望她没有注意到我在那里,她才说的那么云淡风轻、毫无顾忌。

    三岁的我还没有记忆,6岁的姐姐谈到那天好像只有淡淡的悲伤,模糊的画面,那时候我们家和大爷家住邻居,大爷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抱养的女儿,姐姐说父亲死后重男轻女的大爷,没有帮助这个破碎的家庭,反倒认为是母亲害死了父亲,同时和母亲争夺年幼的我,倔强的姐姐维护着妈妈和我,与大爷及所有的姑姑抗争,带着这样的恨意在给父亲上坟的时候姐姐坚决不跪,因为在她看来父亲不值得跪,一个只知道自己解脱抛弃了妻子和孩子的人,不值得儿女的跪拜;因此姐姐被大爷狠踹了好几脚,姐姐一边哭着一边爬起来和大爷打在一起,6岁的姐姐虽然弱小,也许面对不懂事的我和软弱的母亲,她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不被人欺负。

    现在姐姐已经40多岁,但是对于大爷以及父亲所有亲人的恨依然刻骨铭心。后来叔来到了我们家,再后来姐姐和我上了学,在学校大爷和二大爷家的女儿还是会联合起来欺负姐姐。长大后我问姐姐为什么我不知道这些事,我感觉他们都挺好的,姐姐说“你当然感觉好了,因为他们都想把你抢走”。

    后来我们搬到了老姨所在的村子,是叔的决定,叔从来没说过搬家的原因,但是我现在我感激他的这个举动,我们的生活没有变得富裕,母亲也还是邋遢,偶尔也会和叔吵架,但是那都是寻常日子。

    可能人是需要找到对的那个人才会幸福,在某些人那里弃如敝履,在另一些人那却视若珍宝,曾经生父嫌弃的人,现在被叔娇惯着。母亲确实邋遢,不爱做家务,所以叔包揽了家里的全部,虽然也会调侃她把外边的卫生都做了就不知道给自己家做卫生,但是言语间没有指责,只有关心。

    叔这边兄弟姐妹也不少,每个婶子都各有脾气,奶奶把家产和房子都留给了老叔,指望老有所养,但是奈何婶子容不下她,后来母亲伺候她终老,在亲戚看来母亲就是傻子,叔和母亲没有得到奶奶那边一点帮衬,没有必要去养她的老,母亲也不做回应;奶奶爱挑是非,之前也在所有叔叔那搅和的家宅不宁,母亲也像反应迟钝一样,听不下去就回自己屋里不和她计较,叔有一次私下和我说“我一定要对你妈好,就光看他对我妈我都不能对她不好”。

    去年叔和母亲会一趟老家,在叔看来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回老家了,现在年纪大了,两个人已经受不了东北的天气了,在老家他们把几个亲戚也都走动了一下,大姨还是那么硬朗,年轻时候不用下地干活,现在70多岁为了外孙曾孙也要下地干活了;二姨年轻时有多风光晚年有多凄凉,患病后瘫痪在床,二姨夫对她的照顾也是漫不经心的,二姨去世没多久,二姨夫就迫不及待找老伴;老姨已经不再漂亮与老姨夫离婚后她又嫁给了村里的痞子,后来痞子被人打残了她一边种地一边照顾着;舅舅和舅妈离婚了,舅舅在老家一边种地一边养活着傻了的老舅。

    多年过去曾经看似风光的已风光不再,看似美满的晚景凄凉,人生什么是苦什么是福谁说的清楚呢。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生父没有自杀,那妈妈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呢?按照版本一继续,那三岁那年的年会有一次吵架,母亲可能会示弱,但是生父依然会觉得此生无望,所以一定会换一种方式离开,那可能就是离开这个村子,离开这些人,自己找别的地方去工作去生活,然后在那里结实新的爱情,而村里人和大爷那边对母亲可能会变成同情,他们或许不会和母亲争夺年幼的我,也不会对姐姐怀有敌意,毕竟此时母亲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或许会帮助母亲,也许母亲的生活就不会那么凄苦,可能也就不会接受继父,这个傻女人还会对离开的生父抱有一线希望,那她可能就在等待中守护这这个破碎的家庭,然后到死等不到那个爱他的人。如果按照版本二,父亲可能把真爱永远的埋在心里,然后将就着和母亲生活,以后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边想念着那个永远无法得到的完美恋人,一边面对着邋里邋遢的现实人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性格扭曲,可能他会酗酒中荒废自己,可能后半生母亲都生活在争吵中,可能被鄙视,被家暴,而软弱的母亲可能会选择隐忍,然后就这样伤痛着走过后半生!

    外甥女说最羡慕姥姥,不管对错姥爷都和她站在一起,但是她不知道拥有这种幸福之前,她的姥姥经历过怎样苦难的前半生。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些人注定了没有缘分,有些幸福注定只属于那个惜福的人。

    有时候我还会去给生父上坟,后来上学了、毕业了、工作了再没回去上过坟,偶尔我回老家,母亲还叮嘱我去给父亲上坟,上坟是一种纪念,封建的思想认为死去的人灵魂还存在,上坟就是给他烧去一些钱,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生活的体面。如果生父真的会以灵魂的形式回来,他真的会取我烧给他的钱么?他接受的是否真的心安理得?他是否会有悔意?如果不喜欢母亲,他完全可以不去打扰她的生活,只要不打扰,她即使终身未嫁也与他没有半点关系,选择婚姻中途又抛弃,成就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成就在亲人中的传说中的完美男人,然后把罪责与舆论,烦恼与痛苦都丢给一个无辜的女人,这对这个女人是否公平?

    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受不了老家的天气没法回老家,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日子在十字路口给父亲烧纸,也许她是真的爱那个男人,每次烧纸她不会带着我们,叔也不会去,她知道这是这个可爱的女人的可怜的地方,我不知道她一个人在烧纸的时候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是缅怀自己的失去?还是纪念曾经的一见倾心?是咒骂他对自己的不公?还是诉说这些年自己的不容易?又或者是陷入到某段回忆或感动或甜蜜?那是母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