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虫何而来 » 四十、温柔殖民(2)

四十、温柔殖民(2)

    金属生命体将“无机生命”号驶近太阳之后,便常驻在太阳与“铜星”(致密体为水星取的名字)的第一平动点(即日后的第一拉格朗日点)。这个平动点处于太阳与“铜星”之间的直线上,且靠近“铜星”的一侧。“无机生命”号在这个点上受到太阳和“铜星”的引力大致相互抵消,飞船只要间或调整一下位置,就能长时间以极低能耗保持在这里汲取恒星的能源。

    太阳系内恐怕没有别的空间比“铜”日第一平动点更适合金属生命体拿来做仿生实验基地。这个第一平动点的对日均距约5800万千米至6000万千米,与“铜”日均距差不多。金属生命体计算过,尽管再往太阳行驶3000万千米才是汲能率最大的地方,但“无机生命”号必须要另外输出动能以维持飞船不被太阳引力吸去,这一长一消之间,性价比就不如“铜”日第一平动点高。

    再者,“铜星”与“王者之星”同属类地行星,金属生命体能从中开采到许多实验所需的物质。倘若它们把船再往太阳行驶3000万千米,那每一次从“铜星”开采物质的行程就会平白多了3000万千米,一来一回便长达6000万千米,时长日久,其中的损耗就会非常巨大。反观“铜”日第一平动点与“铜星”极近,能极大地缩短物质运送的距离。

    最后,“铜星”上没有生命,金属生命体不用担心被发现而引起无法预料的后果,可以大刀阔斧地开采所需物质,无须再偷鸡摸狗般用原子无人机从“王者之星”上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运回来。

    唯一不方便,就是投放实验体。“铜星”与“王者之星”相距约九千万千米,如果要将新鲜出炉的实验体运到“王者之星”上观察,那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验步骤,金属生命体思之再三,遂决定将改造“无机生命”号的计划提上议程,在船上创造一个类似“王者之星”的生态环境。

    其实就算不为了实验,改造“无机生命”号的生态环境也势在必行。

    正如此前某次会议中四棱台所说的那样,倘若金属生命改造成碳基生命,则断然无法在“无机生命”号的环境中存活。另外,根据温柔殖民计划,金属生命体将会以救世主的形象降临“王者之星”,但以“无机生命”号的当前质量来说,飞船只要稍一靠近,其引力就会将“王者之星”上的物质吸附起来,甚至撕裂地表,与此同时,飞船超高的密度会让它在降落时压穿“王者之星”所有地质层,直撞进地核中。

    所以改造是必须的,但不能一气呵成,需要分步完成。

    “无机生命”号的隔离舱就是改造工程的第一步。这个隔离舱原本隔离着敌党残余的三十六名船员,金属生命体挑选了其中两名比较听话的,留作处理日常杂务,其余三十四名将全部变成改造后的隔离舱的一部分。用虫子能理解的方式做比喻,就是把人杀了磨成骨渣肉碎用来建房子。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致密体曾极力反对如此残忍地对待敌党船员,但迫于现实,它最终不得不让步。因为隔离舱作为“无机生命”号最无关紧要的一个舱体,用来做改造试点最为合适不过,就算失败也不至于影响整艘飞船的运作。然而问题是,敌党船员一旦失去隔离舱的控制,就极有可能爆发哗变,立方体等经会议研究,最终决定拿这帮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家伙作为改造工程的祭品。

    关于隔离舱的改造,金属生命体的构想是先将其原子斥散再重组,藉此改变它的质量和密度。为了使改造后的隔离舱避免受到未改造的船体部分的影响,它们决定先将隔离舱从“无机生命”号中分离出去,并将其推进到“铜星”的同步轨道,使其成为“铜星”的一颗临时卫星。

    随后,金属生命体利用它们驾轻就熟的量子干预科技将隔离舱——连同三十四名敌党船员——分割成原子,并根据“王者之星”能承载的质量和密度,重新组成一个坚固的半密封式扁平状圆桶。这个圆桶半径约31.83千米,桶高约10千米,圆周长约200千米,由此构成一个2000平方千米的圆桶内壁,这个面积相当于日后被称为济州岛的东亚岛屿的空间,就是仿生实验体生活的地方。

    圆桶外壁装有若四个由原子无人机组成的微型核聚变推进器,两两水平垂直相对,宛如一个“十”字。这些推进器能朝除圆桶以外的任何方向推进,既能加速使圆桶不被“铜星”引力吸去,还能以“卍”字形风车式推进使圆桶以圆心轴自转起来。这个自转能使圆桶内壁产生离心力,从而模拟引力,只要匹配好自转的速度,它能产生与“王者之星”感觉一置的引力。

    金属生命体在圆桶的中心安装了一个用来模拟太阳的微型核聚变反应堆,其发出的亮度,辐射的热量以及各种射线的量级,都精心调整成太阳光经过1.5亿千米的空间,并被“王者之星”大气过滤之后的样子。除此之外,它还能根据不同时间,调整成不同的强度,用来模拟早午晚。

    接着,金属生命体从“铜星”中提取出大量氮、氧、氢等气体原子,一部分作为空气填充圆桶,一部分则经化学反应使之组成水,大量灌注到圆桶内,使内壁化作一个2000平方千米,深100米的大水池。与此同时,它们还在圆桶内壁至中心大约10千米处,用原子无人机组成若干个冷凝器,使水经过模拟太阳加热蒸发气化后,再经冷凝器液化坠回内壁。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系统就此完成。

    有了阳光、空气和水,接下来就需要土地。金属生命体分析了“王者之星”某片热带区域的土壤成分,再根据这个成分就地取材,从“铜星”上开采土壤,然后以七成土地三成水域的比例,填充到那个2000平方千米的大水池中,最后再派出大量原子无人机,从“王者之星”中收集各类植物的种子,种植在圆桶里面。

    隔离舱改造工程从相关研究,方案设计,推进实施,到最后完成改造,整个过程前前后后进行了两百余年,这对金属生命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对于虫子们来说,这已是经历了十几代人。

    改造后的隔离舱赫然成为一个模拟“王者之星”热带生态的半自动循环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投放各种可以相互构成食物链闭环的生物,以测试碳基生命能否在里面长时间生存繁衍。喜欢为各种新事物取名的致密体将其命名为“起源之地”,喻意这2000平方千米的空间就是它们金属生命迈向碳基生命的起点。

    “起源之地”作为“无机生命”号的第一个改造试点,为今后飞船其他部分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无机生命”号将会在空间中逐一分离成各个部分,改造之后再重新对接成一艘改头换面的“无机生命”号。到了那时,“无机生命”号将不再是“无机生命”号,船上的生命也不再是无机生命。

    一个全新的物种会在这里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