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 第四卷 第四章:河中朝贡(4)

第四卷 第四章:河中朝贡(4)

    离开驿站后的第二天中午,使团众人慢慢接近了补炉县城。

    离县城还有一两里地,使团众人便看到一条河,河两边种了很多的柳树,密密麻麻,将河面的视野都挡住了,使团一行都是来自中亚,家乡虽然偶尔也能看见柳树,但绝不会如此之多,一时间,众人都被这副景色吸引了目光。

    然而几声咳嗽打断了一行人欣赏柳树林的雅致,从县城方向飘来的烟尘,灰雾蒙蒙,在空中弥漫。熔炼钢铁杂质的味道伴随着木炭的味道一同冲进鼻腔里还有嗓子眼儿里,让兀畏斯剧烈的咳嗽起来。

    循着这种在当时堪称刺鼻的味道,一行人继续往补炉县城方向靠近。

    县城方向,同时向他们靠近的,还有各个工坊中传来的敲击声。

    嘈杂的叮当声像是大雨落在编钟上,又像是全城的人在一起敲打着扬琴,演奏出一曲手工业巅峰时期的冶金大合唱。

    待得进入外城内,使团众人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到喀山工业能力有多么恐怖,外城之内,街坊连着街坊,每一个街坊几乎都是冶炼工坊,熔炉、高炉、锻炉遍地都是。

    就像使团众人从没见过如此多的柳树一样,他们也从没见过哪一个城市有如此多的冶炼工坊。

    他们甚至很难理解喀山的炼钢工艺,在某些工坊内,他们亲眼看见工人们用柳树条在装满铁水的“池子”内搅拌,这远远超过他们的认知。

    实际上,喀山的炼钢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当年李书源前往大明,除了娶到了“大明公主”之外,他还曾到山西的各地学习了大明的炼钢技术。

    山西,是大明的十五个国营冶炼厂的其中之一,也是大明的重要钢铁生产中心。

    前面看到的用柳树条去搅拌铁水,便是大明最前沿的科技之一,谓之曰“炒钢法”。

    “炒钢法”是中国汉代研发的一种超越时代的炼钢技术,相比15世纪主流的百炼锻造技术,炒钢法比其先进了一千两百多年。

    要想炒钢,必须先将铁化成铁水,这样就必须使用高炉,当时中国的高炉可以分为上下对生铁反复加热,而且一旦开炉就不会轻易让高炉冷却,使得高炉可以不断的对生铁加热,直至将生铁化为铁水脱碳。

    生铁化为铁水脱碳后,将其注入搅炼炉继续加热脱碳,并用柳木搅拌,相当于向铁水内均匀的加入新碳。

    最终,在熟练炉工的搅拌下,铁水一倒出来就极有可能形成硬度韧性都极强的钢,甚至有一定可能形成中碳钢或者高碳钢。

    在此基础上,还有使团没看到,但操作更为简单的“灌钢法”。

    “灌钢法”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发明的一种极其先进的冶炼技术,冶金者只需将生铁熟铁的铁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可以得到含碳量适中的钢。

    在同时代的世界其它地区,阿拉伯著名的大马士革钢,其本质是一种百炼钢,冶炼者反复折叠材料,锻打表面,将生铁在加热锻打的过程中不断脱碳,直至材料的含碳量达到介于生铁和熟铁之间的程度,使其产生被称作为“默罕默德文”的花纹。

    欧洲在冶炼方面则更为落后,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一两百年前,欧洲才刚刚摆脱落后的块铁锻造法,加入“百炼成钢”的钢铁生产水平。

    按照喀山原本的历史进程,喀山的锻造工艺实际和欧洲相差不大,几百年的游牧生活使得从东方传来的这些高级冶金技法逐渐失传,如果不是喀山君主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国家崛起系统,恐怕现在的喀山已经连百炼钢的技术都将失去,成为地地道道的“野蛮人”。

    不过现在,“野蛮”的就是其它国家了。比如说这群正在惊讶的张着嘴巴,不断赞叹的河中国使者们。

    兀畏斯终于明白,为什么同样是铁,喀山的钢铁就要比其它国家的铁更有竞争力。

    喀山的钢铁,不论从冶炼技术来说还是生产效率来说,都远胜其他国家数倍。

    就以河中人最熟悉的大马士革钢来讲,大马士革钢需要从印度地区进口一种特殊的天然合金——乌兹钢,印度人会将乌兹钢进行初步的冶炼,制成乌兹钢锭,而后波斯人会将乌兹钢锭根据用途进一步的锻造,锻造为大马士革钢。

    暂且不说这个过程需要两次锻造,就单论每一次的锻造都是无比漫长的过程,每一块乌兹钢也好,或者是大马士革钢也好,都需要至少四到五名工匠日以继夜的锻打半个月之久方可以成型,期间还需要精确的控制炉子的温度。在没有电脑和温度计的十五世纪,这对工匠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只有最为熟练的老工人才能够掌握这门技艺。但这样就进一步限制了大马士革钢的产量。

    而喀山所用的中原炒钢法和灌钢法则没有这种麻烦,炒钢和灌钢浇筑出来的钢液经过淬火,直接就是可以直接锻造使用的钢坯。

    而且高炉一般不会熄火,也就是说,只要高炉开着,高炉内的温度就一直是熔炼钢铁的最佳温度,相比于百炼钢技术,炒钢技术是一种极其模块化生产的技术。

    同样的工人数量,生产三块大马士革钢的时间,可以生产三倍甚至十倍以上的中原钢。

    伊尔哈木是一个十分狡猾的君主,在乌拉尔山至伊朗高原一带广大的销售范围内,喀山对中原钢的定价只比大马士革钢便宜十分之一。

    马士革钢产业因此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降维打击。

    在贸易的过程中,的确有商人,尤其是波斯商人对中原钢的价格提出过质疑,但喀山方面给出的答复是:首先中原钢在质量上比之大马士革钢差不多,其次虽然中原钢在喀山产量巨大,但喀山对钢铁的消耗量也同样惊人,喀山只能拿出少部分来进行贸易。

    伊尔哈木甚至还放出话来:“如果有人觉得喀山的中原钢贵,那么请到天朝去购买,如果皇帝陛下真的愿意卖的话。”

    的确,就算是有人不怕亏本去大明买中原钢,那也要看皇帝肯不肯卖,要知道,和大明近在咫尺的蒙古人连铸造铁锅都是一种奢侈的事儿。

    于是,尽管喀山的钢几近垄断了中亚的钢铁贸易,但只要中原钢的价格仍然比大马士革低一点,大家也必须硬着头皮向喀山购买钢铁。

    无论如何,比起坐看喀山得利,为从帖木儿帝国手里抢购产量有限的乌兹钢而得罪帖木儿皇帝,还是前者更容易令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