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 第四卷 第五章:河中朝贡(5)

第四卷 第五章:河中朝贡(5)

    兀畏思使团一行人,一早便离开了补炉县城,继续向北,往珠陶县进发。

    自补炉出发第四天,一行人终于到达两县交界之地。

    在这几天的赶路途中,只要是到了昏礼时分,便一定能看到视线内出现驿馆或客栈,使者们都对此大为赞叹,想不到帝国对商旅如此周到,竟然将商旅们每日赶路的距离都计算好,并开设供商旅居住的客栈和驿馆。

    在这等条件之下,使团的贡马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最难能可贵的是,一路以来,不论在哪个县的驿馆内,都能为贡马补给充足的精饲料。

    一路上,兀畏思曾经打听为何各驿馆客栈都有品质不低的精饲料,得到的都是一个答复——珠陶县。

    珠陶县在开天府南,是保加尔省的属县,也是帝国南方粮草的供给中心。

    一进入珠陶县境内,众人便感受到了珠陶县与补炉县的区别。

    珠陶县是喀山的粮食大县,县域广袤又平整,得益于珠陶县自马合木达克改革时期精耕细作的传统,如今的珠陶县主要生产的黍、麦、粟以及高粱等,都有极高的收成。

    各谷物种植面积极大,按兀畏思的形容,就是“珠陶县域内,除城池、道路及河流外,尽皆良田。”

    他还描述到“其土质黑,地厚,土地肥力之盛于河中闻所未闻。”

    在喀山种植的谷物中,黍麦便是用以制作精饲料的关键材料。

    黍麦是一种发源自于中国华北的谷物,广泛种植于山西、华北及广大的游牧地带。一般农历四月左右播种,中秋节收获。

    当年的白节是西历3月10日,兀畏斯一行人到达珠陶县时刚好刚过完白节,正赶上每年一度的春种时节,使团的使者们便看到了喀山壮观的另一面。

    喀山的农业活动不是以家为单位的,而是以社或者村为单位的,农民们并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只为地主干活,甚至可以说,地主才是农民,种地的充其量只能叫做佃农罢了。尤其是由国家崛起系统创造的人,他们没有姓氏,只能依附于地主生存,大多连佃农也当不成,基本转化为了各家地主的农奴。

    只见农工们每人背着一个大筐,守住一垄,撅着屁股,整齐的播种着小麦的秧苗,动作整齐划一,如同军队。

    这种景象不是某一个村庄,而是所有的村庄整个珠陶县乃至全喀山种小麦的地方,此时都在进行着这样的劳作。

    兀畏斯骑在马上,看得很远,但只要是他目之所及,田亩里就都有人在组织播种的劳动。

    整个珠陶县像是活起来了一样,没有嘈杂的说话和叫喊,有的只是不同区域整齐的沙沙声还有农工们整齐的歌声。

    兀畏斯看着这群完全脱离了游牧生活的鞑靼人,关注点落在了农工们手中的秧苗上。

    “这就是春小麦吗?原来这么寒冷的地方的确是可以种植小麦的”。

    按种植时间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故名思议,春小麦就是初春种植春末夏初收获的小麦,一般在冬季寒冷不能耕种的地方种植。比如神圣罗马帝国、丹麦、莫斯科大公国等。而冬小麦就是在首年冬季之前进行耕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的小麦。比如法兰西、意大利等地区。

    珠陶县种植的就是春小麦,珠陶县在每年的春节后播种春小麦,当收获春小麦后,立刻抢种黍米或等待时机种植粟米。黍米中秋节前即可收获,粟米则还要稍晚些。不论如何,用这种方法,一年就可以收两回谷。且是人吃马嚼都一并产出。

    而这小麦磨成的面粉就是制作馒头、面包、馕饼乃至饺子和面条的主要原料。

    面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三者由小麦生长期间的光照所决定,光照越充足,筋力越强。

    其中,数南欧至中东一带光照最盛,大部分地区产之为高筋粉,适合做面包、意面和馕饼。乌拉尔山至蒙古、中原一带大部分光照次之,产中筋粉,适合做烧饼、面条、馒头和饺子。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由于有群山阻隔,光照最低,大部分地区只能产出低筋粉,最适合用来做甜点、点心或者蛋糕。

    喀山,正好处于乌拉尔山左右,其背阴处可产中筋粉,平原处可产高筋粉,如今这喀山帝国千家万户乃至驿站皇宫里的主食——馕饼、面条还有饺子便是用这春小麦磨的高筋粉与中筋粉制作而成。

    而这看似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农业,才是整个帝国敢于立足世界强国之林的基础。也是喀山强盛手工业、商业的基础。

    根据推算,十五世纪的大明每年的粮食产量大概在十亿石上下,喀山的已开发耕地远远不及大明,产量不到大明的三分之一,大概三亿石上下。即便如此,喀山的粮食产量也已经超过同人口级别的神圣罗马帝国,甚至整个法兰西,至于阿育他耶、日本之流更是远远超过。

    在同时期日本人连稻米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喀山人已经能够做到全民吃馕饼了,这就是广袤疆域带来的实惠。

    兀畏斯盯着农工手中的秧苗陷入了深思,河中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占据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河中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河中西部省份的人民却总是过得食不果腹,常常有人抛弃自己的籍贯跑到撒马尔罕一带谋生,这里面固然有撒马尔罕是首都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河中的耕种地带基本在撒马尔罕附近。

    所以整个国家的东部也聚集了最多的人口,如今整个河中国不过几百万的人口,恐怕十有八九都在东半部。

    兀畏斯察觉出了其中的关键,人口越少,生产能力就越弱,生产能力越弱,所能供养的公职人员与军队就越少,这样,就导致埃米尔对西部的掌控实际极弱,他之前所设想的垄断钢铁贸易根本难以达成,甚至建设起一个他理想中适于贸易的商路也难以做到。

    像补炉县每隔一日脚程就设立一个客栈或者驿站的做法对于河中国西部来说,的确太过豪奢,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是三日脚程建设一个客栈,河中西部也是支持不起的,河中地区的人民收成不好的年份自己吃饱都是问题,更遑论支撑商业活动了。

    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究其根本就是要增加河中西部的民数,鼓励其生产,将河中的西部开发起来。这事在于朝廷对西部的深耕发展,是属于政务大臣所管理的范畴,他一个小小的文官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兀畏斯头疼起来,他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此时的阳光变得刺眼起来。

    那眼下该怎么办呢?

    难道只能劝说皇帝发给垄断文书吗?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