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 第五卷 第三章:利维坦

第五卷 第三章:利维坦

    经过简单的对话,伊尔哈木明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于是便令乌彦巴根将二人的对话整理成文,给全国的官僚们发了下去,而后是文人们。

    不出一个月,全国的读书人都知道了皇帝的态度,但仍有人心存不满。

    毕竟一个人的观念并非如此容易转变,而且伊尔哈木和乌彦巴根的想法并不算是“正确的”想法。

    在后世看来,二人的对话充满了赤裸裸的偏见和野心,无限贬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仿佛人在国家这个巨大的机器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一样。

    但是,这个理念对当时的喀山来说,却是一剂猛药。

    喀山如果只将国家的发展寄托于法理和正义,那么将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

    在伊尔哈木的暗示下,乌彦巴根对科举系统进行了一个微小的改革。

    每一个接受官学的人,从此都会先学到一个说法:国不是人,国是一个人造的、能够自行运转的巨大生物,提升生产能力也好、吞并他国土地也好,它必须不断的进食壮大,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它的存亡不以朝代的更迭为界限,也不以统治阶层的族属来决定自己的属性。它就像神,只要有人相信,它永远存在。

    这成了未来几百年喀山帝国疯狂扩张的源泉。

    也为未来喀山的民族资本革命买下了祸根。

    虽然最后朝堂仍有争论,但没什么是点数解决不了的,十点不够就二十点,二十点不够就一百点。

    总之,到1493年的十一月,内阁以及各个机构,全票通过了对伊梅列季的征服计划,再无一人反对。

    于是,顺理成章的,喀山以扰乱国家安全的名义,在地图上抹去了这个只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小国。

    征服伊梅列季后,国家进入了一段静默期,一是消化刚刚征服来的土地,另外一个也要稳定国内的经济局势,最近攻占的底盘生产的都是相对来讲高附加值的东西,对国内的经济形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鄂毕河东的殖民地已经成长为一个城市,唤名作鄂山县,鄂山县现在看来似乎更像是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过了鄂山县,东边就是无尽的深林和冻土苔原。

    这里的土地难以耕种,只有国家派出的殖民队敢再这里面“捞食吃”。

    不过,每前进一步,代价都很高昂,一个是天气寒冷,另外一点则是野蛮的生番。

    从屠来县到现在的鄂山县,已经殖民了五个县,每个县都有几百到几千的野人生番。他们没有文字,披着兽皮,以原始部落的形式在山林里打猎、采集野果。十分野蛮,与殖民者爆发的几场冲突大多都是无缘无故的。

    这迫使伊尔哈木必须想出一个对策来。

    十一月下旬,伊尔哈木在鄂山县开始着手建立由殖民者组建的军团,目标三千人,号曰征东将军部,食物和衣服还有训练都由五军院负责提供。

    这是喀山走向东方,向大明宗主挑战的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

    同时,伊尔哈木将征北三军调往立陶宛边境,因为与立陶宛的停战协议已经到期。

    失去波兰统治的立陶宛如同没人爱的孩子,就算加上萨格森这个干爹,也不是喀山的对手。

    1494年一月,征北三军在指定位置集结完毕。遵照“利维坦”式的决策,伊尔哈木果断下令,对立陶宛宣战,萨格森和里加骑士团被迫加入战争。

    征西三军第一时间杀奔南布格河下游的三个城市。

    征北三军由李忠宝带领,以第二军为主力部队,第一、第三军为扫荡,在立陶宛东部,以战线型式推进。

    为防止敌军从中路杀入,伊尔哈木令怯薛军在林海县坐镇,以便把住交通咽喉,截杀敌军小股部队。

    一个月不到,南布格河下游三城就被攻下,西部三军开始向北运动,与征北三军形成钳形攻势,进攻立陶宛腹地。

    有可能是刚与莫斯科作战,没有来得及修补城墙,也有可能是因为喀山的大炮太过猛烈,斯摩棱斯克的堡垒仅抵抗了三个月,就弃城投降。

    北路军因此得以顺利北上,进攻波洛茨克的要塞。

    第聂伯河流域广阔的平原给喀山的部队以很大的便利,小股的敌军在龙鸣奇兵的射击下根本不成气候,抓又抓不住,逃又逃不掉,往往还没到第三轮射击就全部溃散。算起来,射击用掉的火药比击败这些小股敌人的价值都要高。

    一转眼,征西第二军已经到达维尔纽斯城下。

    这时距离开战,不过五个月的时间。

    八月,波洛茨克又被攻下,李忠宝率领的征北第二军转向维尔纽斯,从征西第二军手中接过攻城的任务。

    征西第二军则退到明斯克休整。

    十一月,立陶宛军队出现在南布格河下游,伊尔哈木等待多时的怯薛军派上了用场。

    他命令阿玛扎特颇有军事才能的小儿子小阿玛扎特,率领怯薛军,前往南布格河截杀立陶宛主力。

    兵力比为一万六对阵二万二,立陶宛占据人数优势。

    但小阿玛扎特丝毫不慌,他清楚的明白欧洲的军备与喀山的军备有多大差距。

    果然,两万多的立陶宛士兵所构建的仍然是一支中世纪的军队。

    保护上身的锁子甲、带有十字架的罩袍、闪亮的宝剑和包裹铁皮的盾牌,少数高大有力的人携带弓箭,作为火力打击部队,四千冲击骑兵已经是军中精锐。

    如果是面对现在的西欧中欧国家,那么这样的装备和军力仍然不算落伍,但面对喀山和奥斯曼这样的新式军队,战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与奥斯曼作战过的士兵都认为,如果是奥斯曼来打这场仗,立陶宛也会被很快击退。

    事实证明,就是这样,当双方的训练士气都差不多的时候,武器装备就是决定性因素。

    要说这一场赢得多简单。

    喀山怯薛军越过南布格河去袭击立陶宛的部队,只损失一千人,便杀了立陶宛一万人。

    从第一天的下午两军相遇,扎下营寨,到当天晚上斗将厮杀,最后第二天上午,大炮一响,龙鸣骑兵几个冲锋,立陶宛军主力便被杀溃。

    期间甚至没有惨烈的战况,全程只不过是这两天一夜。

    1495年十二月,维尔纽斯被攻陷,战事开始进入扫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