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宋太祖赵匡胤 » 021:试试

021:试试

    听到辛文悦的要求,赵昕有些惊诧。

    《论语·述而》可是有三十八篇!

    虽然每篇都很短小,就是一句话,但让他整体背诵,还是有些超纲,不是目前他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轻易能做到的。

    莫非是功课做得太好,老师打算给他提升难度。

    这样倒是正合他的心意。

    赵昕早就想快点将目前的三本基础蒙学课本学完,然后自由去阅读这个时代的地理书籍,这样他就能光明正大的把前世的地理学识展现出来。

    “芳哥,怎么呢,可是有难度?”

    辛文悦捋着山羊胡须,微笑看着沉默不语的赵昕。

    “先生,学生可以试试。”

    赵昕不再多想,点头答应,当即背诵起来。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很快,赵昕便缓声慢语,流畅完整地背诵完了所有文字。

    坐在讲桌前,闭眼不断默默点头的辛文悦,高兴地睁开眼睛道:“看来芳哥用功了,如此为师不能不奖励你。所谓劳逸结合,今日为师便让你休息半日,不用继续上课了。”

    “啊?”

    赵昕还未反应过来,他的三个姐妹都惊讶发出了声音,齐齐羡慕看着他。

    赵昕讶然看着这位向来宽松的老师,对他这波操作,实为惊叹。

    “怎么,你不想休息玩耍?”

    “回先生,学生想,但学生想要在此等姊妹们。”

    “也好,那我就抽《述而》篇中的几段,你把我讲过的道理写下来,让我看看你是否理解了这篇文章。”

    “是,先生请说。”

    “单数,一、七、九,双数十四、二十、三十二,这六段的释义写出来。”

    “是。”

    赵昕当即打开砚台,润了笔墨,开始写了起来。

    辛文悦则开始带领其他三个公主继续朗诵整篇《论语·述而》。

    等到赵昕写完的时候,他们也朗诵完了一遍,看着赵昕写的释义,辛文悦连连点头。

    有些解释十分通俗易懂,但也没有改变圣人本来的意思。

    他忍不住又抽查道:“那你说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中游于艺是何解?”

    “先生,这个我知道。”

    还没等赵昕回答,二公主赵灵汐便抢着举手道:“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嗯。”

    辛文悦也不恼,点点头,又看向赵昕,“芳哥,你以为呢,此处的六艺为何不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先生,学生以为,此处‘游’字何解,六艺便是指的什么,学生认同二女兄的说法。”

    “噢?那你且说说你对此处‘游’字的理解。”

    “是。对照上下文,以及孔夫子关于六艺的不同描述,此处游字当是行动、活动、运动的意思。”

    “很好,你们都答对了,此段是孔子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让他们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勤修六艺。

    《礼记·学记》中有言:“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这段话的释义便是,若是对所学不感兴趣,便不会快乐地去学习它。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如此,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深信所学之道,即便离开师长朋友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由此可见,游于艺中的艺,便是礼、乐、射、御、书、数,学习其,不但能提升学习的兴趣,还能与师长朋友更方便的相处、亲近。”

    “先生,那你是不是要教我们六艺呢?”

    二公主赵灵汐立刻高兴地道。

    “你们女孩不用学六艺,自有女先生教你们女红之类。不过芳哥的话,蒙学马上就学完了,便可以学习礼、乐、射、书、数了。”

    三个女孩大失所望,赵昕却顿时来了兴趣。

    六艺中的其他几门倒是无所谓,但是骑马射箭他可是很感兴趣的。

    …………

    就在赵昕等人在学堂上课的时候,崇元殿上,大宋君臣对孟昶等降臣的受降礼也结束了。

    孟昶被授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其母亲、妻、子随同入朝的大臣都有所封。

    等到这些人走后,只余下了赵匡胤和赵普、赵光义三人。

    “孟昶此人观之不似昏君,群臣也对其甚为恭敬,实不想会成为亡国之君。”

    赵光义饱含深意地感慨道。

    “官家,臣也是如此看法,蜀国能灭国,实乃官家用人得当,选时精准,否则有时间让孟昶准备,恐怕不是今日蜀中叛乱局面,而是攻蜀旷日持久,难以夺取。”

    赵普点头赞同道。

    “我又何尝不知,由此可见,国家之亡,何其易尔?吾等君臣更要慎之戒之,不可疏忽大意。”

    赵匡胤颇为感慨地点头说道,对于大宋未来的不确定更加担心了。

    “官家英明。”

    赵普、赵光义同时点头赞同。

    “官家,明日孟昶不是要携妻带子进宫答谢官家吗,不如再试探其心,看其是否甘心做个降臣。”

    赵普继续道。

    “何必如此?孟昶在成都据有蜀国时,尚且不能保住国家,到了开封只是一个行动不自由的降臣,又能做些什么?”

    赵匡胤不太理解地道。

    “官家,臣弟以为宰相说的有理,孟昶固然在开封失去自由,不能做些什么,但是如今蜀地叛乱四起,许多人都是以为孟昶鸣不平为借口,说是要报答孟昶对蜀地的恩德。

    孟昶若是有心与那些人勾连,那势必会让蜀中叛贼信心增长,让我大军平叛更加困难。若是拖延日久,耗费钱粮、死伤军士不说,蜀中若是有了其他变故,后悔恐怕都来不及了。”

    赵光义振振有词道。

    “这些吾倒是没有想过,你们说得有理,那明日吾便试试孟昶心中是否还有不甘。”

    赵匡胤点头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