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血阙长歌箓 » 第十二章 近珠者宝气

第十二章 近珠者宝气

    苗疆毒族潘帕斯之死,死于自大、无耻和贪婪。

    妙汤堂岳老先生,妙手回春,虽是用毒高手,却世人知之甚少。因坐诊妙汤堂,世人皆闻其医术,用毒之术却少有传闻。

    其用毒之术,皆流传于毒域好手。

    窥视本草阁毒术秘笈者,皆世上用毒尊者。虽皆知纸质拓印常识,断不可经腐液浸泡,更何况熬煮三日。

    此绝乃无稽之谈!

    虽有人不信,但从此之后,本草阁再无丢失一针一线。

    神奇传说有限,但检验实践打破传说和神话却是有无限的人在进行着。

    本草阁书籍毒煮三日的谣言被一个十余月的婴孩打破。

    四年间,这婴孩从本草阁的一楼读至五楼,也不见身中其毒或患沉疴贵恙。

    楼中主人倒勿需担心。即便若传言,想必也早已施了解毒之术。

    只是婴孩之举,的确让人惊异。思来想去,最终认为不过是贪求阁中奇香异芳闻得舒适。

    故自留迹忘返!

    只是在得知这个五岁的小孩以一句“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收笔写出一首绝妙词,本草阁岳老先生才大为惊奇。

    此作与神才女子瑾要的五岁佳作《咏蛙》中的“碧绿缠青荷”一对比,同样是五岁的瑾要的诗便相形见拙。

    恐怕即便是她十岁的“一担乡烟春意复”也得给比下去。

    这其中自是有风格迥异、个人喜好之原因。

    但其辞其意,一诵便分明。

    “绣帏睡起。残妆浅……金梯铺藓,寂寞凤楼十二。”

    岳老先生怎么都觉得这年仅五岁的小哑巴所写词,有些火焰纹章风花雪月,想着本草阁藏书万余卷书,二楼三千册良莠不齐,胭脂风月也有猎及。

    再一想小哑巴父母德性,陡然见怪不惊。

    心中顿悟,近珠者宝气,近墨者黑然!

    妙词绝句不足为奇,让岳老先生惊艳的是小哑巴在妙堂汤落笔的那句“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

    此句一出,以药理闻名于世的岳老先生叹为观止。

    先不说疗效如何。

    但腹有药方气自华,仅凭这一点,便是前无古人,后有无来者,只能给到时间去论说。

    岳老先生足足驻目一分钟,没想到这个五岁的小哑巴居然会开药方,而且把药方开成了诗歌。

    当小哑巴的那部《汤头宝歌金方箓上卷》横空出世后,极喜收藏的老病杆子把它纳入了本草阁。

    这本《汤头宝歌金方箓上卷》被视为新的镇阁之宝,置于本草阁檀金钾匣之中,每日香涎供俸。

    小哑巴的蹊跷表现从拾来便有之,天生哑巴,却又有如此之多的不寻常,让研究身理学和病论学的岳老先生亢奋了一阵子。

    有一段时间他把哑巴少爷当标本,在本草阁一楼格物所潜心研究,想从中找到一些天才的异相,结果一无所何。

    由此受到了先生汤柏麓的打趣和调侃,认为老病杆子是小题大作,完全是护犊爱子心切——这个世界所有的家长们都有惊人的相似,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都以为是天才与众不凡。

    并且反复的用自己孩子某些与常人有异的动作或者表情去挖空心思的证明这就是天才。

    小哑巴的不会说话以及喜欢在本草阁爬楼梯偶尔举着书本“咿咿呀呀”的姿态,便让观赏把玩之人认为这是神童的某种前兆。

    其实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小哑巴是在寻找诸如《葵花宝典》的武功秘笈。

    本草阁气势宏伟,高足五层,藏书万卷,这让小哑巴想起了类似于少林寺的藏经阁。

    若能寻得武功秘笈,练就一身本事,便可多一份保障。

    战飞的此举异动,出于保护自身的本能。

    而暗窥者,则以为这是某种天生神童的异常反应。

    结果什么都不是,至少在五岁之前。

    到最后岳老先生心里彻底认输,认为自己是因喜而爱,以为这婴孩异于常人。

    但嘴上却是不认输,对汤先生用并不怎么足的底气辩解道:“你们等着瞧吧,少爷肯定不一般——总有一日‘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这便歇斯底里。

    是死不认输耍流氓!

    但汤先生也不同他计较,明寻音无出,老天有眼,让自己捡到一个孩子,这已经是上天恩惠。

    天不天才、神不神童倒是没关系。

    当然如果不信被老病杆子言中了,这也是汤家祖上有德。

    正当汤先生忘却了岳老先生这些奇思妙想,年仅五岁的少爷却唤回了他的记忆……

    于他,先是当头喝一棒,然后……

    欣喜若狂!

    那时“春风楼”的生意不太好,虽人在青楼,但明寻音依然是贤妻良母。“业余”时间也教小哑巴习文写字。

    先前,小哑巴还算认真老实,后来写着写着就有些浪废纸墨。

    都言墨笔所写之字是大字,小哑巴所写之字果然大得出奇。

    硕大张纸,每张仅写一字,连标点符号也要独占一张。

    一时间让明寻音有些惊错,但对于他的浪费,她表现出了极大的宽恕。

    毕竟少爷就这么一个,还不是自己想生能再生出来的。

    后来某一天,她把小哑巴所写之纸,包括标点符号连起来细细一品,才发现,居然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小词。

    此时,正是院子里生意不好之际。

    院子生意为什么不好?因为无流量无卖点。

    明寻音把小哑巴的词读了三遍,最后一句甚至读了六遍——

    “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

    顿时惊喜得瘫倒在地下。

    战飞此举属纯无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老纨绔老风情日子难过,自己只能跟着倒霉。

    此时助纣为虐,原非本意,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生活不止有远方和诗歌,还有苟且的活着!

    同是五岁之作,明寻音把当世神才瑾要的《咏蛙》以及她十岁的《两担乡》拿出来放在一起比较。

    结果发现当年神极一时的女才神瑾要的诗什么都不是——主要是她清澈而灵动的诗句与风月无关,与金钱无关。

    青楼烟雨美色,行云流水辞韵。小色色人肉,大色色文情,词曲是青楼的灵魂。

    那时候的词令小调,完全来自于宫庭乐队,若要得到一首好词令的弹唱权,少不得好几百两银子。

    她识得货色,这个小哑巴所写词,恐怕宫庭乐队十不及一。

    明寻音所想并不夸张,因这个哑巴,抄的是那世宋朝人氏柳三变的词儿。

    在那世大宋年间,歌妓都以能吟唱柳三变的词为荣,并以此来抬高身价。

    名妓陈师师、赵香香、谢玉英,都是因柳神而闻名天下。

    柳神用他那婉约的神词给她们镀上金身,以至于很多土豪对她们做出了一掷千金的疯狂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