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诸天:开局召唤名将岳飞 » 210 登基

210 登基

    登基

    来到这个世界。

    陆朝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独自一人就寝了。

    往日都会有王妃和侍妾在身旁,不过也算习惯。

    一夜过去。

    陆朝歌还未睡清醒。

    “殿下,奴婢涂文辅求见!”门外涂文辅的声音略显急促。

    在宫女的伺候下。

    陆朝歌只是随意披了一件衣裳便见了涂文辅。

    只见涂文辅满脸悲痛,直接在陆朝歌面前跪下,悲戚的喊道:

    “殿下,皇上驾崩了!”

    陆朝歌微微一愣,

    他知道这一天会到来,

    只是不知道竟会如此之快。

    本以为在天启皇帝离开人世之前,兴许他还有机会与天启皇帝聊聊。

    却没料到昨日刚见过的人,今日却已经驾鹤西去。

    陆朝歌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换上衣裳随着涂文辅前去乾清宫。

    此时,乾清宫内聚集了皇后张嫣、众妃子、奶妈客氏、以及魏忠贤等近侍太监。

    他们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很悲伤。

    甚至许多人都在低声啜泣,就连那油灯似乎也因为他们的哭泣而颤抖了身子。

    天启皇帝朱由校躺在龙床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气息。

    陆朝歌并未立刻到龙床边上,

    而是深呼吸了一口气。

    许久之后,才踏出步子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

    “皇兄……”

    陆朝歌呼喊了一声。

    这时,皇后张嫣来到陆朝歌身边。

    她脸上带着难过之色,葱白手指放在了陆朝歌肩膀上轻轻拍打:

    “信王不必太难过!”

    宽慰的话只说了一句。

    可皇后张嫣比任何人都要难过。

    因为死的不仅仅是大明皇帝,还是她的丈夫。

    只是她作为大明的皇后,也是陆朝歌的嫂子,她得更加的坚强才行。

    陆朝歌眼神始终停留在龙床之上,神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皇兄放心,臣弟会记住皇兄的每一句教诲!”

    殿内的气氛显得十分凝结。

    众人或真或假的悲伤着,夹杂着长时间的药味,让人有些许的难受。

    没过多久。

    英国公以及内阁官员一齐赶到了乾清宫。

    英国公张维贤,内阁官员四人分别为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和李国普。

    此时,内阁首辅大臣黄立极手中捧着一份诏书。

    这份诏书是在天启皇帝死前就已经由内阁拟定好的,等天启皇帝死后,就要在天启皇帝灵前宣召。

    黄立极将遗诏交给了张维贤,张维贤为世袭国公地位超然,诏书由他来宣读。

    “宣旨!”

    随着张维贤的一声高呼。

    整个乾清宫所有人都行跪拜礼,包括陆朝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眇躬,

    仰绍祖宗鸿业七年于兹,深惟皇考取法尧舜之训,兢兢业业,不敢怠遑。”

    “迩者三殿告成,光复堂构,夷氛屡挫,边圉渐安。方锐意治平,与民休息。”

    “不谓禀赋虚弱,自青宫已然,及临御以来,东西多警,朝夕在念,益用忧劳,多思伤脾,遂致绵惙。”

    “今乃复触夙恙,衄血陡发,凭几弥留,殆不能起,

    有负先考顾托之命,朕用尽伤。”

    “若夫死生尝理,

    人所不免,

    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

    “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

    “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边备,勿过毁伤,内外大小文武诸臣,协心辅佐,恪遵典则,保固皇图。”

    “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得輙离封域。”

    “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官地方攸系,不许擅离职守,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官土官,俱免进香。”

    “于戏!兄弟大伦,幸社稷只有主;君臣至义,期夹辅以为忠。尚体至怀,用承末命。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张维贤的声音在乾清宫响起。

    无人敢抬头,无人敢吱声,而他的每一个字都在告知所有人,大明即将迎来新的皇帝。

    陆朝歌作为大明未来新帝,此时非常认真的听着诏书。

    整个诏书都是根据长久以来的官样文章而写。

    这个诏书的大体内容如下。

    一、回顾了天启皇帝在位时期的治理成绩。

    二、述说天启皇帝病入膏肓,即将去世。

    三、宣告陆朝歌将继承大统。

    四、让陆朝歌好好干,勤政努力。

    五、告诉各部官员一起辅佐新帝,不要人亡政息。

    六、关于丧礼操办事宜。

    七、言辞中安抚各地藩王和地方臣子。

    这诏书早已经形成了套路,任何一个皇帝即将去世时写的诏书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若是其他人,陆朝歌倒是没什么感觉。

    只是与自己有过一些交流的天启皇帝留下了此诏书,陆朝歌心中有些不平静。

    “钦此!”

    伴随着张维贤最后二字,众人纷纷叩头。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伴随着悲痛的声音,也伴随着坚定的声音。

    众人异口同声的高呼,算是为天启皇帝做最后的道别。

    待诏书念完后,身为首辅大臣的黄立极连忙向陆朝歌谏言:

    “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新帝明日举行登基大典!”

    而后,张维贤和另外三位阁臣跟着提出请求:

    “恳请新帝明日举行登基大典!”

    与此同时。

    乾清宫中的皇后、众妃、奶娘、魏忠贤、乃至宦官宫女纷纷朝陆朝歌行跪拜礼。

    所有人一齐高喊:

    “恳请新帝明日举行登基大典!”

    这是四大阁臣的请求,也是众人的请求。

    如此声音响彻乾清宫内殿,就连那窗帘都被这声波所震动。

    陆朝歌扫视众人,他知道这里面的人并非全部都是真心的。

    不过,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他必然是要成为皇帝的,登基大典也迟早是要举行的。

    他看了一眼躺在龙床上,已然没了气息的天启皇帝。

    陆朝歌微微扬起头来,腰背挺得笔直,身上王者之气油然而起。

    “准奏!”

    随着陆朝歌的一声准奏。

    大家心知。

    大明即将迎来新的皇帝,大明将会开启新的篇章。

    这位十六岁的少年郎,与天启皇帝登基时是一样的年纪。

    只是不知,这位新帝上位之后,他们大明将会迎来怎样的朝局。

    不管是什么朝代。

    每每换了一个新帝,必将迎来一次腥风血雨。

    只希望这场风雨只要不要波及到他们便好。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乾清宫显得越发的肃穆。

    外面的天,已然亮了。

    ……

    皇帝崩逝的消息很快传出了宫外。

    百官得知此消息,一个个悲痛不已。

    然而大家并非真的难过皇帝驾崩,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皇帝驾崩不过是他们要换一个老板而已。

    只要他们官位还在,权力还在,能定期发放官银。

    不管上面的老板是谁,他们都不会在意。

    当然,如果新帝可以更加的纵容他们一些,给予他们更多的奖赏,在新帝那里谋得更多的权力那是更好的。

    伤心难过,不过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免得被人抓到把柄说是对先皇不敬,那是要砍头的。

    皇帝崩逝的消息传出不久。

    新帝明日便举行登基大典之事也立刻传遍了京师。

    登基大典。

    新皇帝即位所举行的一个重要的宫廷仪式。

    陆朝歌要在天启皇帝死后第二天举行登基大典,这也是明朝历来的规矩。

    就如大臣们所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

    只有进行登基大典后,陆朝歌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皇帝。

    陆朝歌期待着登基。

    早一日登上皇位,早一日掌控大局。

    从始皇帝开始。

    这片天下,经历了无数次登基大典,登基大典礼仪流程早就十分明确了。

    仅仅一天功夫,登基大典都准备好了。

    正值卯时,天还只是蒙蒙亮。

    陆朝歌从慈庆宫搬到了乾清宫旁边的祥宁宫。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如今乾清宫设为了大行皇帝朱由校的灵堂,梓宫摆在这里,需要长达二十七天。

    为了规避大行皇帝灵柩。

    祥宁宫成了陆朝歌的临时寝宫。

    嘉靖皇帝时,这座宫殿曾经被当做炼丹修道之所。

    在后世,祥宁宫被改名为养心殿,清代雍正皇帝时期开始,成为了皇帝日常起居之所。

    此时,祥宁宫。

    身穿孝服的陆朝歌正襟端坐。

    “殿下,先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殿下继位新帝,以持国之大事,领我大明繁荣昌盛!”

    英国公张维贤以及四大阁臣一起,率领群臣向端坐的陆朝歌劝进。

    虽然陆朝歌答应成为大明新帝,准奏举行登基大典。

    但按照登基大典的规矩。

    过程中,群臣需要先进行三次劝进,陆朝歌才可以正式进行登基大典。

    如此,等到第三次劝进。

    陆朝歌微微抬起头答应群臣成为新帝。

    与此同时。

    内阁首辅黄立极拿出一道册子,递送到陆朝歌的手上。

    “这是由翰林院拟定的新年号,还请皇上择定。”

    这是新帝继位前的仪式。

    年号决定着新纪元的开启,也是决定大明命运的时刻到了。

    陆朝歌并未亲自打开册子,只是问:

    “都有哪些年号?”

    黄立极立刻打开册子,毕恭毕敬的解释起来:

    “翰林院一共拟定了四个年号,分别是‘乾圣’、‘兴福’、‘咸嘉’、‘崇祯’。”

    陆朝歌听了点点头。

    经过半年的王府洗礼,陆朝歌自然明白这几个年号当中的寓意。

    ‘乾圣’中的‘乾’在易经中代表天,‘圣’代表拥有完美仁德的人,两个字合起来乃是‘天生的圣人’。”

    “‘兴福’代表着‘中兴降福’,代表着这个国家需要一个‘中兴之主’。”

    “‘咸嘉’,‘咸’有和睦之意,‘嘉’有吉庆之意,寓意新朝和睦吉庆。”

    “‘崇祯’中的‘崇’是高大,‘祯’是吉祥,这个名字还可以取谐音‘重振’,代表着‘一个高大的国家领导人重振大明,还世间一个吉祥如意的世界’。”

    历史上的朱由检选择的便是崇祯这个年号。

    可以想象得到,历史上的朱由检想要重振大明,然而结局却是不如人意。

    此时,陆朝歌陷入了沉思。

    四个年号中,他最中意的当属“乾圣”。

    只是最终他做出了决定:“那就崇祯吧!”

    他已经代替了朱由检,这年号还是按照历史走吧!

    历史上的崇祯无尽悲剧,那这一世,他陆朝歌将会让崇祯这个年号响彻万古。

    选定年号,祥宁宫的气氛变得更加庄严肃穆起来。

    陆朝歌起了身,那一瞬间让人觉得皇气加身,让人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分明才十六岁的少年郎,可他却已经有了新帝的气场。

    众人纷纷低头表示臣服。

    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黄立极此时低身在陆朝歌面前道:

    “年号已选,还请皇上命礼部前往天坛、先农坛和太庙告知祖先登基一事。”

    “准了。”

    一众人等纷纷忙碌起来,而黄立极再度躬身请求:

    “还请皇上移步奉先殿祭拜先皇与神灵,登基大典即将在这之后举行。”

    陆朝歌点头。

    穿着孝服去了奉先殿。

    今日最重要的便是这登基大典。

    每一个人都十分的庄严肃穆,没人敢有任何的差池。

    祭拜过先皇和神灵后,皇宫内的钟鼓齐鸣。

    与此同时。

    魏忠贤带着一众宦官来到了陆朝歌的面前。

    可以看到,魏忠贤手中举着托盘,上面摆放着黄色衮服、冠冕以及玉玺。

    明朝时期,皇帝戴的冠冕有十二旅玉藻、长度及肩。

    所谓玉藻,指的是用五彩丝条作为垂绳,每条垂绳要贯穿着玉珠。

    衮服上刺着十二种图案,有日、月、星、龙、山、火等。

    除了内外衣,还有蔽膝、裳、大带等配件,穿起来十分繁琐,也侧面证明了帝王礼服之隆重,也彰显了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地位。

    “皇上,奴婢已为您准备好了衮服与冠冕,恳请皇上允许奴婢伺候您更衣。”

    魏忠贤低头道。

    陆朝歌只是微微抬起了双手。

    霎时间,宦官们在魏忠贤的带领下为陆朝歌更衣。

    由这一步就可以看出。

    魏忠贤已然是全心全意服务于陆朝歌,也在拼命的讨好陆朝歌,不然他也不会亲自带着衮服和冠冕而来。

    换上了衮服,戴上了冠冕。

    年仅十六岁的陆朝歌气场变得与以往不同。

    再加上有项羽之力加持,此时的他站在那里,让人看了不由得抖上三抖。

    哪怕是被称之为九千岁的魏忠贤看到换了衮服的陆朝歌,心中都不由得有些害怕这位新主子。

    所有人面对陆朝歌,头又低了三分。

    而从今日起。

    陆朝歌将正式成为大明的皇帝。

    有他统领大明,必定不会让悲剧重演。

    “皇上,鸿肪寺的人已经在殿外等待,还请皇上移步殿外。”魏忠贤道。

    陆朝歌没有回应,踏步走出了祥宁宫。

    一直守候在祥宁宫外的鸿肪寺的人立刻低身拜见:“微臣,参见皇上。”

    陆朝歌微微摆了摆手。

    鸿肪寺官员走在前面领着陆朝歌前往承天门。

    待会要在承天门进行第二次祷告,向上天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