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诸天:开局召唤名将岳飞 » 211 处理

211 处理

    处理

    “承天门”寓意是“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新皇登基。

    必然要在承天门祷告上天,期盼大明运势祥和,期盼大明盛世太平。

    随着鸿肪寺官员的引导。

    陆朝歌走过金水桥,穿过午门。

    这时,眼前浮现一片无比壮阔的场景,

    前面广场文武百官分列成两边。

    文官跪在御道东边,武官跪在御道西边。

    他们都在静静等待着新帝,

    也就是等待陆朝歌祷告完毕。

    陆朝歌一步步走过夹道百官,走上承天门开始祷告,念诵告文。

    祷告结束,从承天门下来。

    再次经过夹道跪拜的百官。

    穿过午门,穿过皇极门。

    一直走到皇极殿。

    此时,太阳已经缓缓的升起。

    一缕缕阳光照在文武百官的脸上,照在身前引导的鸿肪寺官员脸上,

    也照在了魏忠贤的脸上。

    今日,

    便会有一个新的大明皇帝上位。

    踏入皇极殿的那一刻,

    阳光从大殿大门和窗户照射进来,地面被照得亮堂堂的。

    陆朝歌身上所穿的衮服,也因为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的耀眼。

    朝里走去。

    在鸿肪寺官员的引导下,等着陆朝歌坐上皇极殿上最尊贵的龙椅。

    红木映衬着金色的屏障。

    屏障前方是使用金色布料的木质龙椅,上去之前有几段不高的台阶。

    但是这些台阶,每一步都在预示陆朝歌距离至高无上的皇权越发的近了。

    那是一个万人敬仰的位置,是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位置。

    穿着复杂的衮服,缓缓坐下的一瞬间。

    换一个视角再看皇极大殿,陆朝歌心中猛然间升起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此时文武百官都按照职位高低依次进入皇极殿。

    他们不敢抬头,纷纷低头入殿,身上的官服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辉煌。

    这些人在皇城外,也都是至高无上的人。

    可到了这里。

    他们都是陆朝歌的下属臣子。

    整个皇极殿能容纳下的官员,也不过百名。

    但是今日的登基大典却来了上千名的京官员,京城内凡七品以上官员全部都来了。

    他们都想一睹圣容。

    只是能进入皇极殿的都是高官大员。

    其余不够资格的官员分列在外面广场,一直抵到皇极门。

    所有官员到位,锦衣卫鸣鞭,将军卷帘后,

    鸿胪寺官员高喊。

    “行礼!”

    声音在皇极殿回荡着,庄严之感更甚。

    所有官员一起行五拜三叩头大礼。

    “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音响彻了整个皇极殿。

    皇极殿外的广场依旧如此,声音无比的洪亮,

    而后,第二声再度响起。

    “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的声音比上一次更加整齐,更加高亢。

    “吾皇万岁万万岁!”

    第三声,震耳欲聋。

    就连皇极殿的地板似乎都震动了一般。

    阳光照耀在这些官员的脸上,或多或少,陆朝歌也不过是看清楚了场中两三个官员的脸庞而已。

    人多,场面之壮阔。

    陆朝歌一脸平静,

    而后一抬手。

    声音不大却极为有力的说了一句:“众卿平身!”

    紧接着。

    身侧的礼仪宦官捏着尖嗓子高喊一声:“众卿平身!”

    文武百官齐声回应:

    “谢皇上!”

    众臣行礼起身。

    这一刻,陆朝歌才终于多看到了几个官员的脸庞。

    这些进入皇极殿的官员年纪可都不小了。

    单单看面庞,或多或少也知道了他们的性格。

    只是陆朝歌暂时还无法将他们一一对上号。

    倒也不着急,以后有的是时间。

    此时,翰林官员准备了一份登基即位诏书。

    百官看着翰林官员在诏书上盖上大印,而后鸿胪寺官员奏请颁诏。

    得到允许后。

    翰林院官员将即位诏书交给鸿胪寺官员,鸿肪寺官员捧着即位诏书向百官宣读。

    “即位诏,诏曰:”

    “我国家列圣,

    缵承休烈,化隆俗美,累洽重照,远垂万祀。”

    “我大行皇帝,版仁度涵天,英权谟宪古,励精宵旰,锐虑安攘,海宇快睹,维xj土,勤思恢复,万机总揽,六幕禔休。”

    “方启宏图,忽宾龙驭。爰膺顾命,及予眇躬。”

    “侧聆凭几之言,凛念承祧之重。”

    “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乃仰遵遗诏,与八月二十四日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明年改元,建号崇祯。”

    “朕以冲人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

    “毗尔中外文武之贤,赞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钦此!”

    众臣再度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此时,已经是辰时末尾。

    相当于后世快九点时分。

    听着吾皇万岁的呼喊。

    外面阳光更甚,陆朝歌心情愈发明媚。

    “退礼。”

    陆朝歌淡淡的道了一声,身侧的礼仪宦官跟着高呼一声:“退礼!”

    至此,登基大典,到此结束。

    而陆朝歌正式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

    文武百官也在陆朝歌离开皇极殿后依照顺序离开了。

    登基大典之繁琐,陆朝歌是第一次体会到。

    从黎明到天明,终于结束了。

    退礼后。

    陆朝歌在众多侍卫宦官的簇拥下回到了祥宁宫。

    刚进入祥宁宫,徐应元立刻出来迎接:

    “皇爷,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早膳,是否现在用膳?”

    陆朝歌在灵前即位后,便以皇帝之命将徐应元以及一众信王府內侍都召进了宫中。

    除此之外。

    信王妃周玉凤、两位侍妾田秀英和袁飞燕也给予了进宫昭命,只是陆朝歌还没见着。

    “恩,王妃呢?”陆朝歌问道。

    话音刚落。

    周玉凤走了出来,欠身行礼:“臣妾参见皇上。”

    看到周玉凤,陆朝歌心情莫名平稳了许多,朝着她招了招手。

    “替朕换下衣裳。”

    “是,皇上。”

    周玉凤与陆朝歌进入寝宫内。

    虽然有宫女和宦官帮陆朝歌更衣,但是他更喜欢周玉凤帮他更衣。

    日日同床共枕的人与陌生的宫女太监完全不一样。

    周玉凤会给陆朝歌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这是其他人给不了的。

    换下衮服后。

    陆朝歌穿上了常服,外面披着孝服。

    皇室丧礼规矩,孝服要穿二十七天。

    一直到大行皇帝梓宫搬离乾清宫为止。

    此时,陆朝歌与周玉凤一同享用早膳,说着贴心话。

    两人闲聊之际。

    由于这次登基大典,给陆朝歌带来的疲惫消散了不少,他的大脑变得更加清醒了一些。

    虽然才刚刚登基成为皇帝,但是有些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的。

    用过早膳后,陆朝歌叫来了徐应元:

    “传朕旨意,让魏忠贤还有司礼监当差的那些太监都叫来,朕刚登基不久,许多人都未见过,朕需要认认人。”

    迟疑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

    “还有你那侄子涂文辅,也一并叫来。”

    “奴婢遵命。”徐应元道。

    当初在信王府的时候。

    徐应元对陆朝歌十分上心,如今陆朝歌已经成为大明皇帝,他更是唯命是从了。

    当即,徐应元找了两名熟悉宫里的宦官去传话,而他则是继续留在陆朝歌身边伺候。

    徐应元不知道陆朝歌为何要将这些太监叫到跟前来。

    只当做皇上真的只是认人而已。

    然而,陆朝歌的目的可没有那么简单。

    他深知,如今在这宫中,魏忠贤独大。

    权力最怕的是集中在一人之手。

    若是没有人制衡很容易出事。

    即便魏忠贤一直在表达他的忠诚之意,但是该敲打的时候还是得敲打敲打。

    魏忠贤等人还未到。

    陆朝歌又命徐应元将守在门外的锦衣卫校尉陈元白,以及他手下数十力士叫了进来。

    如今陆朝歌已然是大明皇帝。

    陈元白再见陆朝歌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而陈元白手下一众力士们见到皇上,心情却是无比的激动。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不过是给皇上守门的,平时见到皇上也只能低着头。

    如今却是如此近距离的站在皇上面前,让他们有一种难言的激动。

    对这些普通锦衣卫来说。

    皇帝。

    是宛如神明一般的人物。

    看着众人,陆朝歌笑着:

    “陈元白,你不必紧张,自朕进宫以来你一直克忠职守,没有犯过错误,朕不会惩罚你。”

    陈元白见到陆朝歌忐忑。

    主要是担心自己有什么地方做不好。

    所谓伴君如伴虎。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哪个地方惹得皇帝不高兴了,原本高高在上的你兴许就要下地狱。

    听到陆朝歌的话。

    陈元白的紧张感减轻了不少,可他依旧没放松下来。

    “这几日你们都表现得不错,尽心守卫深得朕心,即日起,陈元白升为大汉将军,其余之人全部官升一级。”

    陆朝歌的声音不大。

    可这声音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无比的悦耳动听。

    大汉将军,属于殿廷卫士的称号,级别高于校尉、力士,相当于御前侍卫。

    陈元白没有想到自己一下子升为了大汉将军。

    而这不过是陆朝歌一句话的事情。

    皇帝拥有的权威是无上的。

    一时间,陈元白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一旁徐应元提醒:“陈元白,还不赶紧谢恩?”

    陈元白立刻反应过来,他连忙跪在陆朝歌面前,激动说道:

    “卑职谢皇上隆恩!卑职陈元白定会誓死为皇上效忠!”

    话落,另外数十人纷纷跪地:

    “谢皇上隆恩!誓死为皇上效忠!”

    一众锦衣卫声音慷锵有力,这一声出来,也是无比的悦耳。

    陆朝歌明白。

    自己一句话就已经将这数十个锦衣卫的心降服了。

    他们不是那些心思多的文官,只是普通的宫廷守卫。

    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官升一级,而且是皇帝金口一言,这是何等的幸运?

    抱紧皇上大腿,就能有无上前途。

    他们自不会愚蠢,今后对陆朝歌也会更加忠诚。

    “你们都退下吧!”

    陆朝歌遣散众人。

    陈元白等人带着激动心情退出殿外继续守卫。

    在司礼监人员到来之前,恰逢这个时间点,陆朝歌提拔他们也是有意为之。

    施与他们恩德。

    若有什么情况发生,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冲出来。

    没过一会儿。

    魏忠贤领着司礼监一众当差的太监来了。

    徐应元小声在陆朝歌身边道:

    “皇上,司礼监的人到了,正在门外守着。”

    陆朝歌微微点了点头,将众人宣进了宫中。

    加上魏忠贤和御马监掌印太监涂文辅,还有另外六个司礼监当差的太监都来到了祥宁宫。

    其中陆朝歌见过的有魏忠贤、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涂文辅、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朝辅。

    另外几人都没见过。

    而另外六人分别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

    以及一众秉笔太监或随堂太监李永贞、刘若愚、李朝钦、王朝用、王国泰。

    由于这些宦官太监许多名字都是皇家赐名的。

    所以名字听起来有许多相似。

    历史上。

    当属魏忠贤的名声最响。

    其余人不过是在史书上有上一两笔罢了。

    虽然陆朝歌没有与这些人相处过,但是记忆中是见过的。

    这半年来。

    陆朝歌将朝局中人了解许多。

    现在见了,可以一一对上号。

    视线落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的身上,又扫了一眼魏忠贤。

    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和随堂太监不定员。

    掌印太监地位是最高的。

    而魏忠贤则是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

    按理说。

    掌印太监王体乾权力理应在秉笔太监魏忠贤之上。

    只是在天启朝时,因为魏忠贤深受朱由校宠信,地位一度压在了掌印太监王体乾之上。

    “朕初到宫内,对你们都不是很熟悉,你们便一一介绍一下你们吧,从王国泰开始。”

    王国泰是司礼监排名最末的人物,被点到名字的王国泰立刻上前。

    “老奴参见皇上。”

    “恩,朕想知道今年你贵庚啊?”

    陆朝歌如同闲聊一般问着。

    “老奴今年五十一了。”

    王国泰低眉顺眼的说着。

    陆朝歌微微点头,略显慵懒的样子:

    “如此高龄还在为朝廷效力,是我大明王朝的福分。”

    他的话惹得王国泰笑得更加开心了,连连说道:

    “为朝廷效力,为皇上效忠都是老奴应该做的!”

    “不知王大伴进宫之前家中是做什么的?为何进的宫?而后怎么又进了司礼监?”

    陆朝歌懒洋洋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不过是在拉家常。

    传口谕到司礼监的时候,也是说皇上要认认人。

    所以王国泰心底里也认为陆朝歌真的只是想了解了解他的过去和现在。

    王国泰没有任何隐瞒。

    很快,就将自己进宫前后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