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诸天:开局召唤名将岳飞 » 217 不怪罪你们

217 不怪罪你们

    不怪罪你们

    众人起身之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立刻忙活去了。

    王朝辅赶忙解释:

    “启禀皇上,由于大行皇帝丧礼,这两天积压了不少的奏疏,整理完这些奏疏还需要一段时间,内阁那边还有些奏疏在处理。”

    王朝辅害怕皇上追责。

    陆朝歌直接道:

    “朕知道,

    没有要问责的意思。”

    听到皇上的话,王朝辅一下子松了一口气。

    这时,后陆朝歌又道;

    “国家大事不可耽误,去把内阁的几个大臣叫来,顺便把没有处理完的奏疏一并都带过来吧,今日朕便与你们一起将这积压的奏疏全

    部处理完。”

    王朝辅听了有些许的惊讶,皇上竟是要与他们一同处理奏疏!

    不过他立刻领命:

    “奴婢这就去传旨!”

    司礼监的王朝辅去请内阁大臣了。

    徐应元已经是司礼监头号人物,他立刻安排人给陆朝歌腾出了一个地方来。

    也就是这值房的炕上。

    内阁大臣未到,陆朝歌就已经开始处理起批红的奏疏了。

    原本忙碌的司礼监。

    因为陆朝歌的到来,显得更加忙碌了。

    大家干活也更加的认真,不敢出任何的差错。

    要知道,皇帝在这里。

    你事情做好了不一定会得到嘉奖。

    但是你若是做不好,那必定是会受到惩罚的。

    所以,没有任何人敢有怠慢。

    与此同时。

    王朝辅来到了会极门外侧的一处堂屋。

    这里便是内阁大臣处理奏疏的地方。

    内阁大堂。

    四位内阁大臣忙碌的时候。

    突然报告司礼监王朝辅过来了,四位内阁大臣立刻迎接。

    “什么风将王公公给吹到我们这儿来了?莫不是皇上有什么旨意?”

    内阁首辅大臣黄立极不由得发问。

    王朝辅可没时间跟他们闲聊,他直接道:

    “传皇上旨意,命你们四人即刻带着奏疏前往司礼监值房,与皇上一同处理积压的奏疏。”

    四人心中皆是一惊。

    他们可从未跟皇上一起处理过奏疏啊!

    而且是现在?

    看四人还愣着,王朝辅连忙催促道;

    “四位大人还愣着做什么?皇上可是在等着你们了,若是去晚了,皇上降罪,可别怪咱家没有提醒四位大人。”

    四人不敢有任何停留。

    急忙将没有处理完的奏疏统统带上,跟着王朝辅一起往司礼监值房而去。

    路上。

    四人心中都在忐忑。

    他们也已经知道了魏忠贤被罢黜的事情

    要知道。

    他们四人能入主内阁,都跟魏忠贤脱不了关系。

    原本内阁一共有六位大学士。

    也就是六位阁臣。

    只是不听话的都被魏忠贤给革职了。

    剩下来的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四人都是属于比较听话的。

    登基大典结束。

    四人就在内阁大堂值班。

    结果陆朝歌以雷霆之势罢黜了魏忠贤。

    当时得到消息的时候。

    四位阁臣心情无比的复杂。

    但也不敢多问,只是希望不要殃及无辜。

    入主内阁,便是位极人臣,属于朝廷最顶级要员,

    没人愿意放弃这个位置。

    历史上。

    崇祯将魏忠贤弄死后,这四位阁臣也被崇祯接连罢掉了。

    总之,崇祯在位时。

    凡是稍微不顺意的官员都被弄下去了。

    历经整个崇祯十七年时间,内阁先后经历了二十位首辅,平均一年不到就要换一个首辅。

    内阁大臣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这样做也使得朝堂官员越来越不忠心,没有人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崇祯满意。

    等到闯王入京的时候。

    满朝文武几乎全员背叛崇祯投降闯王。

    当然,黄立极四人不会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些什么。

    但是作为现任内阁大臣。

    魏忠贤被罢黜,现在皇上传令要求他们过去一起处理奏疏,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越想越觉得忐忑。

    谁也不知道待会儿见到皇上会发生什么。

    这时,黄立极不禁问了王朝辅一句:

    “王公公,老夫斗胆问一句,不知皇上今日心情如何?”

    王朝辅怎么会不知道黄立极是什么想法呢?

    若是圣上心情好,也许今天就会无事发生,这些内阁大臣也就放心去了司礼监。

    可若是圣上心情不好。

    那必定是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好应对皇上的发难。

    王朝辅如今对陆朝歌可以说是无比的忠诚。

    心里明知道黄立极的意思,但他却是打起了马虎眼:

    “大人高看咱家了,

    咱家不过是皇上的奴婢,

    怎会知道圣上的心情好坏?而且今日实在太过忙碌,

    咱家也是匆匆见了圣上一眼便来请四位大人了。”

    没再说其他。

    但是这一句话却惹得四个人更加的心慌慌了。

    到了司礼监值房。

    一进门就发现皇上正坐在炕上处理奏疏。

    王朝辅喊道:

    “皇上,

    四位内阁大臣以到。”

    陆朝歌一抬头,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四个人纷纷跪在地上参拜。

    “臣参加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时间不早了,你们就各自忙各自的吧,当朕不存在就好。”

    陆朝歌招招手,继续低头处理批红奏疏。

    四位内阁大臣谢恩后,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在徐应元的安排下。

    四人坐在了司礼监众太监对面的一桌。

    陆朝歌坐在最中间的炕上。

    徐应元不断的送来已经批红过的奏疏,陆朝歌一一查看。

    值房里面,左边坐着的是四位内阁大臣,右边则是司礼监众太监。

    如此批阅奏疏,绝对是史无前例。

    四位内阁大臣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奏疏,又时时刻刻去观察皇上的表情。

    最后发现皇上根本就不干涉他们的工作,而是非常认真的处理着奏疏。

    如此四人才变得放松了一些,认真的进行着票拟工作。

    陆朝歌处理奏疏的时候。

    表情时而轻松,时而严肃,更多的是一脸苦笑。

    明朝奏疏和清朝奏折不一样。

    清朝的奏折如同一个小书册。

    而明朝奏疏使用的是蜀锦或者是杭缎等丝绢做底,官员将文书裱在上面。

    就类似电视剧中的圣旨一般,看起来非常的高档。

    只不过圣旨是明黄,而这些官员奏疏则是青色、红色、绿色等其他颜色,颜色是根据官员的品阶来决定的。

    奏疏又分为题本和奏本。

    官员有事报告皇帝。

    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

    题本要盖印,奏本不盖印。

    而奏本基本上都是官员的恭贺词,问候、恭贺之类的。

    而这些奏疏一份至少五百字,长的好几千字。

    奏疏样式。

    开头写着天启奏揩四个字。

    天启指的就是天启皇帝,现在年号还处在天启时期,待到明年才会改元崇祯。

    再看奏疏内容。

    从左至右竖着看,没有任何标点符号。

    若不是因为陆朝歌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半年,在信王府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阅读习惯。

    现在陆朝歌看这些奏疏肯定会头大。

    毕竟,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看起来,实在太让人头疼了。

    不过这个时代也不是一点标点符号都没有,只是没有后世那般丰富罢了。

    而奏疏是不会用标点符号的。

    即便陆朝歌习惯了,但是没有标点符号,阅读速度多少有些缓慢。

    对于这些批红奏疏。

    陆朝歌也不单单只是看一看。

    而是手握狼毫笔,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加上一笔,使得文章更加的好看易懂。

    除了标点的问题以外。

    陆朝歌还发现许多奏疏出现题本不分的状况。

    明明是私事,结果写在了题本上。

    有的则是在奏本上说起了地方的政事。

    其中还有些文字描述一点都不通畅,像没读过书一样,根本不知道写的什么意思。

    最让陆朝歌头疼的是。

    有些奏疏居然是草书行文,看得他脑袋都大了。

    他算是理解后世当语文老师的痛苦,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看作文的时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只是作文好坏只是关乎到个人的成绩。

    可是奏疏上所呈现的事情,搞不好是要影响整个大明的。

    所以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即使是草书也必须得认认真真的看完。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大文豪。

    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兴许藏着特大隐患。

    而送来的奏疏都是已经批红过的,所以大部分时候陆朝歌只需要过目一下即可。

    其中大多数,陆朝歌都同意上面根据内阁票拟的批红建议。

    些许不妥的,陆朝歌就另行给了批示,直接划掉重新批红。

    在整个批阅过程中。

    陆朝歌也没看到什么影响朝廷的大事。

    大部分都是京官上疏的恭贺皇帝登基的奏本。

    还有一些御史言官的劝谏词,比如说如何当一个好皇帝之类的。

    再就是一些官员升迁举荐的事情。

    看了一个多小时。

    陆朝歌只觉得眼睛都有些花了,脑袋也开始嗡嗡作响。

    心中吐槽:皇帝不好当啊!

    只是刚停下动作。

    旁边的太监又送来一批刚刚批红的奏疏。

    “皇上要不要歇息歇息?”

    一旁的徐应元关心道。

    这使得四位大臣也不自觉的朝着陆朝歌的方向看去。

    本以为陆朝歌会觉得劳累而暂停工作,毕竟陆朝歌还年少,谁料陆朝歌摆了摆手。

    “没事,继续。”

    徐应元不敢多言,继续忙碌去了。

    一直到了晚膳时间,徐应元适时提醒着:

    “皇上,该用晚膳了,御膳房那边已经准备好,皇上是否移步祥宁宫用过晚膳后再来处理奏疏?”

    此时陆朝歌抬起头来,发现外面的天都黑了。

    值房里面也点起了油灯,夹杂着奏疏和笔墨的味道,便是油灯燃烧的味道。

    众人看似也是饥肠辘辘了。

    只不过皇上还在认真工作,无人敢懈怠。

    这时,陆朝歌停下了手上批阅奏疏的动作,说道:

    “不用,让御膳房直接传膳到这边来吧,其他人就跟着朕一同用过晚膳再继续工作。”

    “臣谢皇上隆恩!”

    “奴婢谢皇上隆恩!”

    整个值房响起了这般谢恩之音。

    陆朝歌摆摆手,众人起了身。

    虽然只是一顿晚饭,但是晚饭是从御膳房出来的,算是皇上对他们的奖赏。

    能同皇上一起用膳,那可是无比自豪的事情。

    而后,陆朝歌与司礼监众太监以及四位内阁大臣一同在这值房里使用了晚膳。

    饱饭之后,继续忙活。

    直到夜晚戌时。

    也就是后世的九点钟,所有的奏疏都处理完了。

    在场众人全都歇了一口气。

    处理奏疏的过程中平安无事。

    皇上既没有龙颜大怒,也没有牵连到他们。

    应该是万事大吉了。

    四位内阁大臣心中认为不可能再有事情发生了。

    若是皇上真的要生气。

    早在批阅奏疏的时候就该发生了。

    看来,魏忠贤被罢黜,也不会牵连到他们四个。

    在他们放心的时候。

    陆朝歌心底觉得这批阅奏疏实在有些索然无味。

    看了那么多奏疏,却没有一件大事上报。

    就好像这大明天下无比太平。

    此时,陆朝歌调整了一下坐姿,身子整个往后靠。

    眼神透着一股慵懒之意,嘴上带着嘲讽之意说道:

    “一天下来,看完了所有奏疏,朕发现这大明江山还真是天下太平啊!”

    众人皆是没听出陆朝歌的嘲讽。

    几位内阁大臣和众司礼监太监一齐来到陆朝歌的面前。

    黄立极大赞说道:

    “皇上圣明,我大明在先帝和皇上治理下自然是天下太平,就连这上天都在恭贺皇上登基!今后,大明必定会在皇上的带领下更加的繁荣昌盛!”

    有黄立极带头。

    其他大臣和太监纷纷站出来称赞陆朝歌治理有方,将这大明天下太平都归功于陆朝歌。

    唯独只有徐应元一人没有说话。

    而是安安静静的跟随在陆朝歌的身侧。

    徐应元跟着陆朝歌时间也不短了。

    虽然陆朝歌才刚刚登基,可是经过罢黜魏忠贤一事。

    徐应元多少摸清了一些陆朝歌的性子。

    刚才说天下太平一事肯定没那么简单。

    所以,这个时候。

    保持沉默即可。

    此时,陆朝歌冷笑了一声:

    “呵,朕刚登基为帝,一件朝廷大事都没有处理过,你们却说是我治理有方?是你们眼瞎,还是当朕傻啊?”

    一句轻悠悠的话。

    众人皆是脊背一凉。

    根本没有任何征兆,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

    很显然,皇上这是生气了!

    他们哪敢还站着?

    哪敢还带着笑脸?

    哪敢还继续说奉承的话?

    黄立极带头,慌忙说道:

    “皇上,臣不敢!臣也绝无此意,还请皇上明察!”

    陆朝歌不再靠着,将身子前倾。

    左手放在了桌前,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跪在地上的黄立极。

    “朕还在信王府时就听说西北陕西旱灾,东南福建海盗横行,怎么这些事情都没有奏疏上报?”

    这些倒也不是陆朝歌在信王府时得知的。

    而是按照他对历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