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诸天:开局召唤名将岳飞 » 218 众臣吹捧

218 众臣吹捧

    众臣吹捧

    这一年里。

    陕西不光旱灾,七月份时,就发生了王二起义杀官之事。

    如今已经八月下旬了。

    也就是说,此事已经发生了一个月之久。

    还有福建那边。

    海盗起家的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如今已经把控了大明南域海疆。

    除了这两个地方。

    再就是北方女真建奴,也就是后世的满清,

    已经建立金国政权,一直威胁着辽东。

    后金建奴。

    满朝文武都知道,根本不需要再多过问。

    只是陕西、福建之事。

    陆朝歌想知道这些阁臣了解到了什么程度。

    黄立极听闻陆朝歌的发话,连忙回答:

    “启禀皇上,先帝在位时陕西已有旱灾,户部已经拨款三十万两给地方赈灾。”

    “这东南海盗,官府一直在组织围剿,

    只是一时之间难有成效,

    由于辽东为了防范建奴,现在国库拿不出钱支援东南剿寇。”

    陆朝歌听着,直接问黄立极:“就这些?”

    “是的皇上,就这些!”

    黄立极笃定道。

    “碰!”

    随着黄立极话落,一声剧烈的拍桌声响起。

    陆朝歌大怒,呵斥道:

    “可是据锦衣卫消息,陕西现在不仅仅是旱灾,而且已经发生民变对抗朝廷了!此事,你们一概不知吗?!”

    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黄立极带头的四位内阁大臣更是跪地请罪。

    他们深知民变意味着什么。

    这就说明天下不太平。

    不得民心,这天下何来的太平?

    黄立极急忙道:

    “皇上恕罪!臣确实不知民变一事啊!”

    其他三位内阁大臣都跟着黄立极一同请罪,解释起来。

    “皇上,若是我等知道此事,必定第一时间告知皇上!”

    “只是这消息确实还未传到我们这里来!”

    “还请皇上明察!”

    一边请罪。

    心中更是对新登基的陆朝歌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朝廷都还没得到陕西那边消息。

    可皇上刚登基就已经知道了。

    理论上锦衣卫刚刚被皇帝掌握,这信息不该传得如此之快。

    可想而知。

    锦衣卫的信息渠道实在太强了。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

    陆朝歌根本就没从锦衣卫那里得到任何的消息,不过是他对历史的了解罢了。

    这四位阁臣不知道陕西之事再正常不过了。

    虽然王二起义一个多月。

    但是这里是古代。

    不比现代一个短信一个电话过去就可以了。

    古代消息传达速度极慢,再加上地方官府还可能隐瞒,很难直接将消息传达到朝廷。

    历史上。

    一直到崇祯元年后。

    由于农民起义军发展过快。

    地方实在压不住了,朝廷才知道了情况严重。

    陆朝歌提起此事。

    不过是借此将这四位阁臣敲打一番。

    让他们知道身为皇帝的权威,

    没有什么事情是瞒得过他陆朝歌的。

    今后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一些,也不要在他陆朝歌面前耍什么小心思。

    很显然。

    效果还是有的。

    四位阁臣已然被震慑住了。

    这也得亏了是魏忠贤选出的四位听话的阁臣,不至于连皇上的话都不当回事。

    四人全都诚惶诚恐的模样。

    陆朝歌则是将身子往后靠了靠。

    眼神变得柔和了一些,只见他摆了摆手:

    “想必也是陕西官员不上报造成的,可以不怪罪你们,但以后凡是有军事要务,需要第一时间上报,若是敢与陕西官员一样,朕唯你们是问!”

    四位阁臣连忙出声道:

    “臣等遵旨!”

    说话间,四位阁臣手心和后背早已经冒了冷汗。

    就连额头都有丝丝汗珠渗出。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但凡皇上发怒,轻则革职回乡,重则脑袋搬家。

    好在这一次皇上没有责罚到他们头上。

    不然的话。

    连哭的命都没有了。

    “都起来吧。”陆朝歌道了一声。

    四大阁臣与其他太监们都战战兢兢的起了身。

    虽然起了身,却也不敢抬头看陆朝歌。

    一个个都重重的低着头。

    等待着皇上接下来的训话。

    陆朝歌看了四人一眼,嘴上询问:

    “如今你们知道陕西民变一事,你们认为,要如何处理?”

    黄立极立刻站出来回答:

    “老臣认为应该立刻传令让陕西派兵镇压,不可让事情再次发酵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外三位连忙附和:

    “臣等附议。”

    陆朝歌却是冷笑一声:

    “呵,要是陕西那边有能力镇压,

    还会发生民变之事?”

    四位阁臣面面相觑。

    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这时,

    陆朝歌声音抬高,

    道:

    “下诏令,召辞官归乡的袁可立入京,此人可用。”

    四位阁臣心中惊讶。

    皇上竟然要将辞官在家的袁可立召入京。

    这是不是说明。

    他们四人并不被皇上信任,否则也用不到其他人了。

    虽然心中有些异议。

    可这是皇上的决定,他们无从反对。

    而且他们也都知道袁可立,其中一层身份乃是天启帝师。

    同样的,袁可立还是大明不可多得的将才。

    请他出来定然对当下陕西局面有帮助。

    明末历史上。

    袁可立可以说是这个时期最有能力的将才文官,他有着实打实的军功战绩。

    自后金崛起,与大明交战以来。

    后金一直处在上风,攻城略地,战无不克。

    许多大明将领谈金色变。

    能勉强守住城池讯地就可称“大捷”。

    然而袁可立自从出镇登莱巡抚节制辽海后。

    一改大明颓势,直接把战线推进到后金既占辽南四卫北端腹地。

    由袁可立掌管的登莱战区。

    属于明金战争史上屈指可数,深入敌占区内主动出击叫战,收复失地的正面战场。

    可以说。

    袁可立是满清碰到的真正对手和死敌。

    相比更为出名的孙承宗、袁崇焕,袁可立有能力得多。

    而孙承宗、袁崇焕二人大名鼎鼎,很大成分是被掌握渔轮喉舌的东林党文官们吹得名气非常大。

    实际上,并没有创造太多得到实际战功。

    反而孙承宗、袁崇焕两位先后任蓟辽总督时,耗费大明无数钱财建造关卡城墙。

    这也拖垮了大明财政。

    即便在建立诸多厚实关卡的情况下,防区内依然处在被动挨打、越打越残的局面。

    对于这些,陆朝歌十分清楚。

    袁可立绝对是值得任用的实干人物。

    宣布召袁可立进京觐见后。

    这时,陆朝歌又道:

    “你们觉得,如何处理东南海盗之事,才能不让此事更加严重?”

    陆朝歌的声音在值房幽幽响起。

    四位阁臣很认真的思索着,依旧是黄立极率先站出来道:

    “回皇上,依老臣之见,可对东南海盗进行招抚。”

    陆朝歌扫视了一下另外三位阁臣。

    三人似乎注意到了陆朝歌的意思,一个个都站出来。

    张瑞图嘴上说道:

    “臣也认为应该以招抚东南海盗为主,如今为了防范建奴,国库已经入不敷出,若是继续围剿,恐朝廷无从招架。”

    而后,施凤来与李国普二人接连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一直严肃面对众人的陆朝歌,脸色终于缓和了些许,这些内阁大臣还是有点想法的。

    他本就是想着要招抚东南海盗。

    据陆朝歌所知。

    郑芝龙现在在东南海域可以说是海贼王一般的存在。

    即便是海上自称无敌的荷兰人舰队也被郑芝龙舰队压着打。

    陆朝歌还知道,如今的郑芝龙也有意依附朝廷,他并不想一直当海盗。

    若是成为朝廷之人,获得一个官位。

    就不必整日与朝廷打打杀杀了。

    除此之外。

    郑芝龙这些年攒了无数财富。

    这般人物,理应招安。

    只是在历史上。

    朝廷始终看不上郑芝龙。

    即便后来招安了,也没有大加任用。

    而陆朝歌知道这一切,绝不会如同历史那般,只是招安却不用人。

    陆朝歌已经相好,定然会将郑芝龙的用处发挥到最大。

    这时,陆朝歌点了点头:

    “朕也是这么认为,那就这么去办,招抚东南海盗。”

    众人只觉得这一次终于合了皇上的心意。

    所有人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黄立极直接道:

    “老臣立刻拟旨,传令给福建官员开始招安事宜,老臣认为,可以给东南海盗匪首郑芝龙一个水师游击将军的职位。”

    东南海盗盛行,郑芝龙的名号朝廷是知道的。

    所以黄立极提出了对郑芝龙的招抚方案。

    游击将军,从三品武官。

    位于参将之下。

    这个品秩绝对不低了。

    然而陆朝歌当场否决了黄立极的提议。

    “给予游击不妥,算了,这件事就不需要你们内阁插手了,朕自有安排。”

    陆朝歌决定还是自己亲自来处理郑芝龙的事情为好。

    黄立极也是一阵吃瘪。

    本来是想着趁热打铁让皇上更开心一些的,谁料皇上似乎不乐意他的安排。

    “是!”

    黄立极无奈应了一声。

    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苦恼。

    就如同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般。

    皇上心思,可比天启皇帝难猜多了!

    “对了,今日之事务必保密,若是所谈之事被司礼监以及你们四位内阁大臣以外的人知道,那朕的锦衣卫可就有得忙了。”

    陆朝歌带着一丝丝笑意说着。

    虽然没有直说,可是所有人都知道陆朝歌是什么意思。

    看似没有发脾气,可是笑里藏刀。

    其实就是在威胁他们。

    但凡今日所谈之事被传了出去。

    那么今天在场的所有人。

    无论众太监还是几位内阁大臣都会被锦衣卫找上门来。

    被找上门的结果如何?

    可想而知,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咔咔咔!

    众人齐刷刷的全部跪在了地上。

    “臣遵旨!”

    “奴婢遵旨!”

    看着众人反应,陆朝歌十分的满意。

    这大概就是当皇帝的好处。

    你喜身边的人就喜,你忧身边的人也忧。

    你若是怒了,那么身边的人皆会感到害怕。

    而今日之事并不算什么机密。

    即便是被人知道了也无所谓。

    只是陆朝歌就是要让众人知道一个道理。

    凡是不让泄露的事情,半个字都不允许说出去。

    他们这帮臣子奴婢得以他陆朝歌的意志行动。

    而不是随心所欲。

    也是让他们清楚明白,谁是这大明的主子!

    而后,陆朝歌从面前的桌子拿了一道批注过的奏疏。

    “这是朕今日批注过的奏疏,上面有朕标记的标点符号,你们都看一看。”

    徐应元立刻上前接过奏疏,传给了四位内阁大臣。

    黄立极接过打开查看,陆朝歌说道:

    “朕在信王府时看过一些西洋书籍,他们书籍内有许多大明没有的标点符号,朕觉得这些东西很实用便记下来了,今后就按照这样的标点呈上奏疏,方便阅读。”

    四位内阁大臣看了一眼之后,心中皆是惊讶。

    他们是知道一些阅读符号的。

    只不过日常使用符号极少。

    而陆朝歌书写的表上符号有许多,大部分还都不认识。

    黄立极看着看着,大胆询问:

    “皇上,这一竖下面有一点,是为何意?”

    这不仅仅是黄立极的疑问,更是在场所有人的疑问。

    他们皆是不认识这些没见过的标点符号。

    陆朝歌知道他问的是感叹号。

    于是陆朝歌解释着:

    “这个符号名为感叹号,可用在语气强烈的句子末尾。”

    黄立极等人恍然大悟。

    随之,处在司礼监值房的众人兴起了学习标点符号的热情。

    毕竟是皇帝亲自指示,这些人自然万分积极。

    陆朝歌也很耐心的将自己所知的标点符号一一教给司礼监众太监以及几位内阁大臣。

    这也是为了以后好。

    今日的奏疏看得他脑袋都大了,实在难受不已。

    只要这些人学会了标点符号。

    到时候再传达推广下去。

    到时候再看奏疏的时候就不用如此受罪了。

    得到解答后,众人皆是称赞起了陆朝歌。

    “皇上不愧是我大明天子,如此博学,今后定会带领大明走向更光明的道路。”

    “我大明能有皇上如此聪慧的皇帝,真乃大明福气!”

    “虽然皇上才刚登基不久,但是臣可以预料到,我大明定然会延续前朝昌盛,而皇上更是会留名青史!”

    一个个的,夸得都要上天了。

    若不是因为陆朝歌是穿越而来。

    影视剧看得多,历史也了解得多。

    听着他们这些人的奉承,迟早要飘飘然的。

    好在陆朝歌可以保持理智,摆摆手让他们停止没用的吹捧。

    众人都十分听话。

    只要陆朝歌摆手,他们就立刻停嘴了。

    无论是司礼监众太监,还是诸位内阁大臣不是一般的听话,完全秉承皇帝旨意。

    而这,多少有魏忠贤调教的功劳。

    但是陆朝歌知道。

    只是眼下这群人遵从皇帝旨意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还有无数文官把持着这个帝国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