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诸天:开局召唤名将岳飞 » 219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219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想要牢牢统治大明帝国。

    接下来。

    陆朝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解决了标点符号的事情。

    陆朝歌眉色又严肃起来:

    “今天是朕第一次与你们一同批阅奏疏,也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批阅奏疏,但仅仅这一次,朕发现这奏疏的问题可不少。”

    声音平淡。

    可是在这安静的司礼监值房里。

    陆朝歌的声音回荡着整个大堂之中。

    所有人都知道,看皇上这样子又要开始问责了。

    只要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皇上必定会龙颜大怒。

    众人全都屏住了呼吸,

    根本不敢发出多余的声音。

    四位内阁大臣更是低着头,等待着陆朝歌接下来的发话。

    “如此多的奏疏堆积在一起,各种事情也都堆在了一起,没有任何的分类,根本没有一眼分出哪一个奏疏的事情严重,哪一个奏疏的

    事情不重要。”

    “而且这些奏疏毫无保密性可言,在奏疏送到朕这里之前,通政使司看过了,

    内阁看过了,

    司礼监看过了,而朕身为一朝之君,却是

    最后才看到。”

    话锋一转。

    陆朝歌眼神变得锐利,看向已经颤颤巍巍的众人。

    “若是有什么重要之事,而下面的人将奏疏拦截,那朕是不是永远不知此事了?”

    一个问责。

    内阁大臣和众太监又一次跪在了陆朝歌的面前。

    就这一会功夫,他们已经不知道跪了多少次了。

    “臣不敢!”

    “奴婢不敢!”

    司礼监值房内,气息变得格外凝重。

    所有人呼吸都变慢了,哪怕身上痒也不敢动弹半分。

    嘴上都说不敢。

    但是众人都心知肚明。

    皇上所说的事情是发生过的,而且不止一起。

    若皇上要开始问责。

    包括四位内阁大臣在内,一个都跑不掉。

    一众人都瑟瑟发抖的时候。

    陆朝歌没真的打算追责,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而且多追究也无用。

    而且如何想办法改进。

    此时,陆朝歌发话道:

    “今日起,奏疏全部换成宣纸书写,免掉蜀锦杭缎的形式。”

    “一般奏事章疏封面需要染上蓝色,比如举荐、朝政建言、陈情申诉、言官弹劾等归为一类。”

    “而事关军情用兵、地方灾异这两样,封面染上红色,

    上呈时要用密匣装上以为机密,不再经由通政使司、内阁,直接到朕这,朕要

    第一时间知道。”

    陆朝歌对奏疏的改革想法是有迹可循的。

    根据清代雍正皇帝设计的密折制度而来。

    使用密折后。

    一应事情只有皇帝和上奏官员二人知道。

    凭借密折制度,使得清代皇帝对于天下大事无所不知,能够密折奏事的官员成了皇帝安插在各地的密探。

    如此,清代皇帝对天下的掌控达到了极致。

    现在便是陆朝歌以此效仿。

    当然。

    在场众人不知道陆朝歌是借用后世的清代密折制度。

    听闻陆朝歌的改革设想后,顿时明白过来,一个个站出来各种美言赞语。

    “皇上圣明,奏疏此般改革后,像奏疏拦截一事必定很难再发生了!”

    “这样分门别类,今后一些不重要的奏疏也就直接过滤过去,也减轻了内阁、和司礼监的工作,更是为皇上提供了便利。”

    “皇上如此圣明,当真是我大明之福啊!”

    又是一通马屁,陆朝歌已经麻木了。

    陆朝歌摆摆手让他们停止吹捧。

    又继续细细的说了一下奏疏具体样式。

    说完之后,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司礼监负责。

    “明日,朕要看到样本,

    这关系到国家大事,不可偷懒。”陆朝歌提醒着。

    徐应元等人立刻领命。

    “奴婢遵旨!”

    说完这些,

    陆朝歌只觉得疲惫油然而生,这一天下来也真是够忙活的。

    而此刻,还需要继续保持作为皇帝的模样,嘴上则是道着:

    “今日,众位爱卿辛苦了,如今都已经快接近子时了,为国操劳众爱卿甚是辛苦。”

    “四位内阁大臣年事已高,每日寅时起床,卯时进宫着实有些辛苦。”

    “明日起,你们就不必这般辛苦进宫值班了,时间就改为辰时正刻吧!”

    “好好休息,不能累坏了身子,不然的话,就没人为朕分忧了。”

    辰时为现代七点至九点。

    辰时正刻,便是八点钟。

    天启时期。

    皇帝虽然长时间不上早朝。

    但是阁臣每天依旧是早上卯时正点,也就是五点钟起床。

    然后要在卯时正刻前,从宫外赶到宫中的内阁大堂值班,可以说是相当早了。

    当然。

    古代作息时间本就与后世不同。

    到了天黑,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所以平日大家睡得都挺早,说来也不算太过辛劳。

    而陆朝歌来到这个世界,虽然有半年多时间了。

    却依旧没有将自己的作息时间掰正过来。

    现在将这值班时间给改了。

    就是希望他们与自己的作息时间一样罢了。

    免得那天他睡得正香。

    结果被叫起来处理国家大事。

    突然得到皇上的关心。

    四位内阁大臣可以说是感激涕零了,连连谢恩。

    今天从见到陆朝歌开始。

    这四个人哪一个不是提心吊胆的。

    再加上皇上喜怒无常,也不知皇上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导致他们不知从何猜起。

    一个个可以说是身心疲惫。

    可是有了陆朝歌的关心。

    一下子觉得今日之事皆是值得的。

    “最后,朕要提醒你们,不要步魏忠贤的后尘,朕不喜魏忠贤一类之人,若是你们效仿,那就不要怪朕不计情面。”

    四人受到这顿敲打,哪里敢有效仿魏忠贤的心思。

    全都心甘情愿的表示臣服。

    “臣不敢!”

    最后,陆朝歌摆了摆手:

    “时候不早了,四位爱卿今日辛苦,都回去歇息吧。”

    “谢皇上,臣告退。”

    四人听话的退离了司礼监值房。

    出了司礼监值房。

    四位内阁大臣悬起来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黄立极没说话,张瑞图开口道:

    “本以为今日皇上会苛责我等,看来是我想太多,皇上并没有打算因为魏忠贤而处置我们。”

    施凤来点了点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面对皇上,老朽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皇上刚登基,年纪也不大,却是魄力非凡!”

    李国普跟着说道:

    “皇上的确天威卓著,看来我大明要出中兴之主了!”

    听到中兴之主。

    另外三人听了心中均表示赞同。

    今日一见,他们都感觉到了当今皇上的非凡之处。

    这时,黄立极开口述说道:

    “皇上乃是天命圣人,不是我等可随意揣测的!”

    “我等身为皇上臣子,今后只需要为皇上好好办事就是。”

    “如今皇上登基,一来罢黜了魏忠贤,接手了锦衣卫,又对奏疏进行了改革,今后怕是还有许多事情会发生。”

    “不想摘下头上的乌纱帽,以后大家办事可得小心,一切都要以皇上为主”

    “先帝和魏忠贤在时的那一套可不能再用。”

    “切记!”

    作为首辅大臣,黄立极适时提醒着。

    另外三人连连点头,将黄立极的话记在了心中。

    经过今日这一遭。

    他们哪还敢用曾经那一套对皇帝,除非是不要命了。

    已然夜深了。

    四个年纪不小的阁臣颤颤巍巍的往各自府邸而去。

    陆朝歌也遣散了司礼监众人。

    在徐应元的陪同下回到了祥宁宫。

    才几十米的路程。

    陆朝歌却走得格外的缓慢。

    古代夜晚不同于后世。

    没有灯火通明,没有灯红酒绿。

    有的不过是巡视的卫兵和掌灯的內侍罢了。

    周围安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到。

    除了內侍掌灯之处。

    其他地方漆黑一片。

    徐应元紧紧的盯着陆朝歌看,生怕自己的小主摔了一跤。

    “皇上今日操劳了一天,明日是否要歇息一天?”

    徐应元担心的说道。

    陆朝歌幽幽的说着:

    “朕刚登基,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很多事情拖延得越久,越容易酿成大祸,还是早些将事情处理了才好。”

    徐应元无奈,只得道:

    “皇上为大明社稷如此尽心,大明百姓必定会感激涕零的。”

    陆朝歌不由得嗤笑一声:

    “如果能令大明百姓衣食无忧,他们兴许真的会感激涕零,可如今这大明,还远没到这个时候。”

    对于大明如今的境况。

    陆朝歌可比徐应元要清楚许多。

    “有皇上在,想必许多问题在今后都不是问题。”徐应元应声说道。

    陆朝歌没说话,而是往前走着。

    到了祥宁宫门口。

    发现一个身影跪在了祥宁宫前。

    陆朝歌停下了脚步:

    “跪在殿前的为何人?”

    “快去看看,是何人跪在殿前?”徐应元道。

    其中一个掌灯內侍赶紧上前查看,连忙回应:

    “回皇上,是奉圣夫人。”

    奉圣夫人,也就是天启皇帝的乳母。

    刚说完。

    周玉凤、田秀英和袁飞燕三人从祥宁宫内走了出来。

    由于大行皇帝丧礼。

    她们三人和陆朝歌一起暂且都住在了祥宁宫。

    其中周玉凤住在后殿东面的体顺堂,而田秀英和袁飞燕则是住在西面的燕禧堂。

    陆朝歌未回宫。

    三人也一直都没休息。

    而是一起等着陆朝歌回宫。

    周玉凤来到了陆朝歌的身边,说道:

    “皇上,奉圣夫人早早的就来到了祥宁宫殿前,皇上一直忙着,臣妾不敢前去通报。”

    “臣妾本想让奉圣夫人先行回去,只是奉圣夫人却执意要在这里跪着等皇上过来。”

    周玉凤说着。

    掌灯內侍手中掌灯照亮了奉圣夫人客氏的脸。

    这张脸陆朝歌还是熟悉的。

    客氏,原名客印月,又名客巴巴。

    她是天启帝的乳母,也是魏忠贤的对食夫妻。

    魏忠贤为天启皇帝专宠,其中一大半属于客氏的功劳。

    天启皇帝幼年丧母,是客氏一手抚养长大。

    一直以来,天启皇帝将客氏当做亲生母亲一样。

    登基后封其为奉圣夫人,日常照顾天启皇帝生活起居。

    由于客氏与魏忠贤二人有了情,天启皇帝开恩准许两人为夫妻。

    明代,宦官与宫女是可以结为夫妻的。

    魏忠贤也因此获得了天启皇帝的宠信。

    关于客氏的历史传闻极多。

    譬如客氏与天启皇帝在宫廷私通。

    以及客氏与魏忠一起合伙谋骗天启皇帝。

    甚至天启皇帝的子嗣都被二人谋害等等。

    然而细细推敲的话。

    其实这些传闻很难站住脚跟。

    就像天启皇帝的子嗣若真被魏忠贤与客氏一起谋害,掌握大权的天启皇帝怎可一点动静都察觉不到。

    天启皇帝绝不是傻子。

    而是善用帝王权术的大明天子。

    否则他也不会将魏忠贤推上舞台,狠狠打击昏庸的文官集团了。

    至于天启皇帝子嗣全部夭折。

    的确十分诡异。

    不过后世有些史料分析。

    天启皇帝子嗣没能存活有其原因所在。

    这个时期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十分寒冷。

    寒冷时节,皇宫大内会使用无烟炭炉取暖。

    虽说属于无烟炭炉。

    但是依然会产生看不见的烟。

    按照现代说法,这种烟便是能够致人死命的一氧化碳。

    而皇帝后宫居住的殿宇都是没有烟囱管道可以提供排烟的。

    到了冬天。

    各个殿宇门窗紧闭。

    所有人都处在密闭环境中。

    密闭环境,总是会有气闷的时刻。

    宫中人员觉得室内闷了,可以随时走出去透透气。

    可是处于婴幼儿的天启子嗣是绝对受不得冻的,这种情况下,只能被迫吸入室内产生的致命炉烟。

    别说是成人都无法承受一氧化碳。

    刚出生的子嗣更是不可能在有一氧化碳的环境下存活。

    其中有一个天启子嗣活了下来。

    只是到了三岁,却因为天启大爆炸事件而丧命。

    就这样。

    天启皇帝与后宫诞下的子嗣全都陷入了悲剧的命运。

    而坊间传闻里。

    述说魏忠贤联合客氏陷害了天启的所有子嗣。

    当真如此,魏忠贤早就被抄家灭族了。

    不可能活到崇祯登基。

    原本魏忠贤就是天启皇帝养的一条忠犬,魏忠贤依附巴结皇帝都来不及。

    而子嗣对皇帝来说有多么重要,魏忠贤不可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有胆子陷害皇帝子嗣。

    “奉圣夫人有何事要与朕说?还要行跪拜如此大礼?”陆朝歌开口道。

    一直跪在地上的客氏。

    此刻见到了陆朝歌,面色格外的沉重。

    就见客氏匍匐在地述说道:

    “奴婢客氏当不起奉圣夫人这个称号,如今先帝驾崩,奴婢在这宫中已无牵挂。”

    “今日听闻魏忠贤被皇上罢黜让其去了乾清宫为先帝扫墓,奴婢斗胆为他求情。”

    “恳请皇上准许奴婢与魏忠贤离开宫廷,回乡养老!”

    客氏一直住在咸安宫。

    也是为了随时照顾天启皇帝起居。

    听说魏忠贤被罢黜的消息后,客氏无比的焦虑。

    她害怕魏忠贤接下来的命运被处死。

    而她身为魏忠贤的妻子。

    魏忠贤出了事情,她同样难免死罪。

    所以,一整日下来她都无比焦急,便急急匆匆的来到了祥宁宫。

    历史上。

    魏忠贤被逼死后,客氏也被活活笞死了,也就是被鞭打致死。

    当时,客氏被陆朝歌下旨审讯,发现宫中有八位宫女怀孕,客氏承认这八名宫女都是自己从外面带进宫的婢女。

    这么做是想学吕不韦的榜样,觊觎皇位。

    陆朝歌知道这段历史记录。

    不过历史是否属实还有待商定。

    处在这个时间点。

    崇祯皇帝已经登基三个月了。

    他杀的人,罢免的人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

    客氏一介女子,怎么可能敢谋反?

    说白了。

    历史上的崇祯不过是想要一个杀死客氏的理由罢了。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崇祯是皇帝。

    想要给一个人追加一个罪名实在太简单了。

    其中原因便是因为客氏是魏忠贤的对食妻子,所以才容不下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