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运 » 第三十三章 君臣(2)

第三十三章 君臣(2)

    “你......”武皇没有想到萧江陵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一时惊呆了,伸出手指颤抖着指向面前的老人。

    萧江陵看都没有看那根手指一眼,而是面色平静的说道:“圣上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忙着两件事,削权和集权。削我们大臣、勋贵手中的权,集自己手中的权,可是圣上从未想过将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之后自己能否运用自如呢?”

    “你.....咳咳......”

    “老臣当年教导圣上,为帝王者,权衡之术十分重要,但万万不可刚愎自用!懂得怎么收,也要懂得如何放!圣上的前半段的确是运用的炉火纯青,可是这整个天下的事难道圣上一人就能操持的过来?不顾国库空虚而大兴土木!不问事情就里随意妄下决断!痴心旁门左术导致朝堂内无人主事!知朝政弊端而视而不见!圣上,还需要老臣继续说下去吗?”

    “朕何尝不想改革弊端!朕何尝不想励精图治!朕不过是信道教而已,难道皇帝信个道就到了要亡国的地步吗?你知不知道每次朕刚即位之时干什么事就会有人跳出来告诉朕,萧首辅觉得!萧首辅认为!萧首辅萧首辅!什么都是你这个首辅大人说了算!这武朝莫非姓萧不成?”

    “这武朝当然不姓萧,可是莫非圣上认为这天下姓赵不成?”

    “大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圣上!这天下不姓赵!”

    “你......咳咳......你.......咳......你好大的胆子......”

    萧江陵缓缓起身,带着怜悯的眼光看了一眼咳嗽不断的武皇,淡淡说道:“圣上,就是对老臣的.......妒意才让你变成如今这般吗?”

    “妒意?我赵岑岂会对你一个老头有妒意?朕要你死你就得死!朕为何会对你有妒意?朕即位以来一直活在你的阴影之中,朝中任何事情朕说了不算,都需要你萧首辅点头同意,朕这个皇帝做的却是连你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都不如!”

    “圣上!”萧江陵提高了自己的语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老臣从未想过要独揽大权,做那权臣......”

    “可是你哪一点不是权臣!”

    “圣上,太子殿下到了,是否宣旨让他入内问安?”房间内君臣二人剑拔弩张,门外一个小太监的声音响起。

    “门外候着!”武皇怒吼道。

    门外没了声息,君臣两人又是一阵沉默,过了半晌,武皇带着疲惫的声音再次响起:“老师,若今晚我不如此说,这些话你一辈子也不会告诉朕对否?”

    萧江陵点点头说道:“老臣是打算将这些带到棺材里去的。”

    “老师,学生想求你一件事......”

    萧江陵叹了口气,面色复杂的跪了下去,武皇看着老人困难下跪的身影,眼角略微有些潮湿。

    “学生走后,老师尽心辅佐太子.......”

    “圣上勿忧,这都是老臣分内之事.....”

    “不是!”武皇双眼通红的盯着萧江陵,咬着牙说道,“朕希望老师能成为太子的老师!而不是一个萧首辅!”

    萧江陵略微讶异,不过他很快就从武皇这三个称呼里听出了端倪,他将头磕到了地上,沉声说道:“臣遵旨。”

    “朕去后,英国公李敬嗣一家狼子野心,断不可留!”

    “臣明白!”

    “下去吧,朕会留下遗诏,太子顽劣,以后有劳老师多费心了。”

    “老臣告退......”萧江陵站起身子往门外走着,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低声说道“还望圣上保重身体......”

    “老师!”正当萧江陵准备推门而出武皇从背后唤住了他,老人转过身去,看到武皇半侧着身子,双眼正盯着自己,脸上有些许泪痕。

    “圣上还有和吩咐?”

    “老师.....”

    “莫让太子再做......”

    “第二个赵岑!”

    萧江陵轻微到不可查觉的点点头,推开门走进了风雨之中,身后的太监高声叫道:“宣太子殿下入内问安......”

    南京城的珍珠桥附近坐落着无数雄伟的府邸,整个武朝的王公大臣们仿佛都很倾心于这一块地段,因此此地也被南京城中的百姓戏称为‘入朝地’,只因能够在此地段置办家产的无一不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品级稍微低一点的官员们抢破了头想挤也是挤不进来。

    而在这众多武朝权贵的住宅中,坐落在正中心最为气派的则是三家国公府。众所周知,武朝百年来只出过三个世袭国公,分别是英国公李敬嗣、晖国公李尚正以及安国公张维迎,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去四处征战的英国公李敬嗣外其余两位国公逐渐式微,可是不曾想前段日子也不知英国公李敬嗣做错了什么事惹恼了圣上,被勒令在府中思过,并且剥夺了其世袭爵位。从那以后一直门庭若市的英国公府外就变得人烟稀少起来,不少官员甚至为了避免圣上的猜忌宁可选择绕路而行,此事很快便成为了南京城中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是英国公妄图谋反,有人说是遭奸臣陷害,反正五花八门的谣言很是流传了一阵。

    如今的英国公府早就没了往日的景象,门口的两个石狮子看上去都如同没有了精神垂头丧气一般。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正蹲在王府门口,百无聊赖的拿着一根柳树枝在地上划拉。

    “二公子,您这被老爷看到又要责怪......”一位矮胖管家模样打扮的人出现在那青年的背后,低声说道。

    那青年笑了笑,扔掉了树枝,出声问道:“父亲自从出事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还有闲工夫管我?”

    “哎,谁也没想到咱国公府竟然如此.......也不怕被天下人寒了心.......”那管家含糊其辞的抱怨了两句,却是引来了年轻人的侧目。

    “福伯,这天下人不会寒心的。”年轻人摇摇头,“莫说天下人,就只是这南京城里的百姓只会当做八卦一般来谈,父亲的门生故旧也只会背地里幸灾乐祸罢了......对了,大哥每日里除了练武之外还是什么都不干?”

    福伯点点头,唏嘘着说道:“大公子自从丢......辞去禁军统领的职务后便每日将自己关在院中练武饮酒,其余的什么都不做,老夫人几次想去劝劝都被拒之门外.....”

    “我这大哥啊,从小没经历过什么挫折,遇到这些事难免会消沉一阵子。”那青年人用十分老成的语气说道,此刻一个乞丐模样的小孩跑到了国公府门口,左右看了看没有人,朝着那青年人扔了个纸团便赶紧跑开了。

    “这.......这国公府重地!他一个小乞儿!岂能如此.......”福伯被气的面色通红,忍不住就要大声呵斥,却看着那青年人捡起了纸团向着他摆了摆手。

    “无妨的,福伯,小鸟给我送来一些消息罢了.......”说了那青年人打开了纸团,神色自若的看了起来。

    这下福伯立马闭口不言,他知道国公府两位公子,大公子李业峰曾是禁军统领,每日都在宫中当差;而自己面前的二公子李业韬则是每日里游手好闲,在城中结交了很多三教九流的人物,可是奇怪的是李敬嗣在知道自己老二的这些行为后也没有出声干预过,福伯能在国公府管家的职位上做这么久也是人精一般的人物,心下也有些猜想却不敢说出。

    “福伯,父亲可还在祠堂内思过?”李业韬此刻已经看完了纸条,面无表情的将纸条放进了嘴里咀嚼起来,他站起身子询问道。

    福伯看着李业韬的动作猜想到纸条上应该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也不敢胡乱揣测,只能小心的说道:“二公子,老爷那日自从受了圣上的训斥回到府中后每日都在祠堂思过,此刻应当还在......”

    李业韬点点头,转身向门内走去,走到一半是突然回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道:“那我去看看父亲,今日之事,还请福伯保密!”

    “那是自然......”

    国公府占地极大,李业韬在院内不紧不慢的走着,眉头紧锁,似乎是在思考什么事情。很快在经过一个院子时里面传来了舞刀弄枪的声音,李业韬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这大哥自从丢掉官职之后每日都是这般却又是何苦呢?这样想着脚步却是没停下,很快便到了后院的祠堂处。

    “父亲。”李业韬站立在门外轻轻敲响了门。

    “进。”门内传出李敬嗣不怒自威的声音。

    李业韬走进门内,看着背对着自己正跪在那里思过的父亲,先是行了一个礼随后轻声说道:“父亲,有消息了......”

    “何事?”

    “圣上......怕是不行了......死之前恐怕想对我李家下手.......”

    李敬嗣的背影略微颤抖了一下,随即他转过身来,盯着自己的儿子沉声问道:“这消息准确吗?”

    “是孩儿认识的一个太监传来的消息,孩儿在这人身上花费了好几千两银子,应当是无误的。”

    李敬嗣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说道:“说说。”

    “那太监说,昨日圣上醒转,先是传唤了首辅萧大人,随后太子殿下入宫问安.......就在太子殿下进去后不久,宫内急召太医入内,此人说殿下咳血不止,服下药后才昏沉睡去,晚间又吐了几次血,今日早上却是太后下了懿旨宣首辅萧大人、晖国公李尚正、安国公张维迎以及吏部尚书陈必清入宫......”

    “禁军可有异动?”

    “暂时没有,不过据他所说禁军统领韩耀宗昨晚留在了宫中,此时尚未出宫......”

    李敬嗣站起身子,李业韬见状急忙想去搀扶,却被李敬嗣挥手推开,他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说道:“滚开,老子不用扶。”

    “那是,父亲大人老当益壮.......”

    “你大哥呢?”

    李业韬皱起眉头说道:“大哥却还是将自己关在院内,每日里除了舞刀弄剑便是饮酒,何人的劝说都不听......”

    “那等会老子去。”

    李业韬笑了笑说道:“父亲的话大哥自然是会听的。”

    李敬嗣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揉着有些发疼的膝盖说道:“叫你的人盯紧些,有些消息晚到一步就会死很多人......”

    “孩儿明白,这些事他们自然知道。”

    说到这里李敬嗣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二儿子,欣慰的笑着说道:“这些年,苦了你了。”

    “父亲何出此言,都是为了家族。”

    “这些年来,老大风风光光,仕途平步青云,当个禁军统领便觉得风光无限,实际没有遭受过什么变故,如今除了这档子事一时想不开也是正常,倒是你,当年为了我李家,为父逼着你自污断掉了仕途,还白白浪费了入国子监的机会,你可曾怨恨为父?”

    李业韬低下头,也看不清表情如何,他低声说道:“孩儿不敢......”

    “不敢?不敢就是怨恨了!不过也正常,大老爷们别那么矫情,怨恨就是怨恨!这事当年为父的确也有不对的地方,可能当初在你和你大哥之间选错了也不一定......”李敬嗣叹了一口气说道。

    李业韬抬起头笑着说道:“父亲多虑了,此事孩儿起先的确有过一些不满,不过这些年来感觉如此行事更合我胃口......”

    “只要此事成了,为父定会加倍补偿于你!”

    “如此孩儿便先行谢过父亲。”

    “嗯,最近宫中的事要盯紧一些,你再去通知一下你的那些鸟儿,五城兵马司的人也要给我看死了!”

    “孩儿晓得利害.......”

    “圣上想在太子即位前给他拔掉木棍上的刺,可就未曾想过这刺也终究会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