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梭之逍遥诸天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惊天反转

第二百二十五章 惊天反转

    我看到这时,觉得不用张汤出面冤枉梁王,梁王就已经洗不干净了。

    这下不单将了梁王的军,就连窦太后此时,都不好为梁王辩解。

    像这种似是而非的事情,最容易出现这种误会。

    问题是这种误会,还非常容易被人所接受,觉得梁王去厌次,就是为了杀死太子,好自己即位。

    现在梁王就被司马大人,给气得说不出话来,满脸通红的站在大殿之上,颤抖着手指,正指着司马大人,就是憋不出一个字来。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一个僵局,要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实在难上加难。

    最后窦太后无奈,只能使出苦肉计,在大殿之上,对着梁王就是一通骂。

    骂完之后,才对大臣们解释到:“梁王是哀家叫去的,因为太医来报,说陛下已经不行,如用虎狼之药,尚可暂时吊住性命。

    哀家觉得事关重大,所以就暗中命梁王前往厌次,好秘密的把彻儿找回来。

    结果没想到,没想到~~”

    窦太后说到这里后,眼泪就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好像刘彻之死,真的是一个意外般。

    经过窦太后这么一闹,大臣们也没有继续说什么,只是有些将信将疑,不知道是信司马大人,还是信太后的话。

    只要控制住了局势,就已经达到了窦太后的目的,只要张汤等人不出现,就一切还在掌握之中。

    可是这件事情,真的就这么容易结束么?

    看梁王此时的表情,明显已经把司马大人恨上了。

    只要梁王登基,成为了皇帝之后,第一个要杀的,恐怕就是司马大人了吧!

    我反正没觉得,梁王有当皇帝的本事,人家太子一行人,早就在门口站着。

    只要到了适合的时机,就会进入殿中,把属于自己的皇位,给抢回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平阳公主一个不注意,没有拉住皇后的手,让皇后猛的向大殿上的棺椁跑去。

    如果皇后只是跑向棺椁,最多也是夫妻情深,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皇后跑的时候,嘴里还叫着“先皇,臣妾追随你来了”后,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很明显的,皇后这是打算触棺而死,陪先皇一起去啊!

    还好皇后与棺椁的距离,有那么远,窦太后才有机会下令,让在棺椁不远处的太监,把皇后给拦住。

    不然皇后一死,这事就真说不清楚了。

    一时间,要是皇帝、皇后、太子都死了,想让人不怀疑梁王,都不可能。

    所以窦太后,才会在皇后跑下去,叫着要追随先皇而去的时候,让太监们拦住。

    等太监拦住皇后之后,窦太后也坐不住了,来到皇后身边安慰皇后,别让她在想不开。

    而与皇后跑下台的同时,刘彻也差点忍不住,要冲进大殿之中。

    要不是张汤等人极力阻拦,又保证皇后一定会没事的话,怕以刘彻的性格,早就不管不顾,冲进大殿中去了。

    之后就连平阳公主,也来到皇后身边劝解,才阻止了皇后轻生的念头。

    不过,由于太子没来得及与平阳公主等人通气,所以平阳公主并没有在大殿上,用话逼迫太后,让太后得以承认,刘彻如果不死的话,这皇位是属于刘彻的。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窦太后好不容易安抚住皇后时,急急忙忙赶来的陈阿娇一行人,在问过旁边的太监后,总算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下皇后没闹了,陈阿娇又闹了起来,这下子真是好玩,整个大殿上,就好像菜市场一般,吵吵闹闹的。

    窦太后只是瞧了一眼还在发疯的陈阿娇,让禁卫军把陈阿娇带了下去。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发现,李敢已经离开自己站的位子,偷偷来到平阳公主旁,对着在角落安慰皇后的平阳公主,说了许久的悄悄话。

    平阳公主听了一会后,好像受到了惊吓一般,脸色先是大变,后又有些惊喜。

    可惜这些情况,都没有逃过太后的眼睛。

    毕竟从李敢回宫之后,窦太后就放心不下,一直派人盯着李敢,从不放松一刻。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关乎着皇位的大事,更加会注意李敢与皇后等人,看他们是什么表情。

    所以当梁王说明太子已死后,窦太后就一直盯着皇后等人,看她们是什么反应,好确定太子等人的事情,她们是否已经提前知晓。

    可很明显,与刘彻有关的人里,除了李敢之外,应该都对这件事情,并不知晓。

    虽然窦太后不知道,刚才李敢在平阳公主那里说了什么。

    但是窦太后却知道,能够让平阳公主吃惊,并露出一丝惊喜的事情,可能并不是好事。

    至少对于她这个太后,或者梁王来说,是这样的。

    可在这个时候,窦太后又不能叫侍卫,把平阳公主带出去。

    就在此时,那位在大殿上开口的司马大人,又突然站了出来,对窦太后问到:“臣敢问太后,这先皇与太子都已死,这史书上,该怎么写?

    还有就是无人即位,这大统一事,又该如何是好?”

    我听见这位司马大人,屡次开口发表言论,还以为是一个非常大的官,但现在看来,估计是一个类似于史官的官职。

    现在先不管这位司马大人,是不是史官吧!

    因为在这位司马大人,提出问题之后,众大臣们,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这一下子皇帝与太子都死了,不管太子算不算是皇帝,这皇位的人选,已经没有了啊!

    如果太子还活着,那这事就好办了。

    只要拥戴太子即位就好了,可偏偏梁王说太子在厌次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现在皇位该给谁,就难道又要靠抢的不成?

    尤其是其他的藩王,个个都拥兵自重,要是让他们得到消息,还不得挣个你死我活啊!

    如果事情真发展成这样,那么伊稚斜单于的人马,一定会趁此机会,将我大汉一举吞并。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全都要成为亡国奴。

    可还没等大臣们,商议出一个好办法时,窦太后又开口说话了。

    只见窦太后掷地有声的,对众位大臣们说到:“诸位大臣,先皇的诏书在此,哪怕彻儿已经归天,那也是皇帝。

    至于无人继承皇位这件事情,就请各位大臣们推荐,看现有的这些王爷中,哪位更德高望重。”

    窦太后刚一说完,平阳公主就站了出来。

    等平阳公主走到大殿中间后,对着窦太后施了一礼问到:“不知皇祖母说,哪怕彻儿已死,那也是皇帝,不知这话还算不算数?”

    窦太后,突然被平阳公主这么一问,心里面直犯嘀咕,暗自想到:“难不成彻儿没死,平阳这是在用话,把我的退路堵死?”

    窦太后一想到这里,立刻就不淡定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搞不好自己还要鸡飞蛋打,一点好处捞不到不说,还得被平阳公主反将了一军。

    于是窦太后在大殿中来回的走着,好像在思考平阳公主的话。

    其实我在房子这边,通过昆虫监视器,看得是清清楚楚。

    窦太后走到了梁王身边后,小声的对梁王问到:“你确定彻儿已死,这可关乎你能不能当上皇帝的大事。”

    窦太后说完后,就又往回走去。

    当窦太后走到另一边的时候,又走了回来。

    看来窦太后这个人,是非常的精明,知道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让人起疑。

    所以刚才小声的问完后,就往回走去,让梁王有时间考虑清楚,是不是亲眼见到刘彻已死。

    当窦太后再次走到梁王的身边,梁王告诉太后,说确定刘彻已死,这不可能有假。

    于是窦太后,暗自小幅度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后,又慢慢走回中间。

    这个时候,大臣们都对太后有些意见,又都开始互相小声的议论起来。

    这又没什么好想的,先皇遗诏中都说明了,立太子刘彻为帝。

    只不过先皇并没有想到,自己所立的新皇,居然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罢了。

    就在大臣们议论纷纷时,窦太后开口对平阳公主回到:“这个自然,先皇的诏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是立太子刘彻为帝。

    只不过彻儿他命薄,才会在还是太子时,就已经归天了。”

    平阳公主得到太后的准信后,立刻对窦太后追问到:“那么说,是不是要给彻儿以皇帝的礼仪下葬?”

    窦太后听到平阳公主的话,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平阳公主会站出来,突然问这么莫名其妙的话,原来是想为自己的弟弟谋福利啊!

    这人都已经死了,就算封他个玉皇大帝,都无不可,何况是一个皇帝的名号。

    于是窦太后这次,并没有思考很久,而是当机立断的对平阳公主回到:“这是当然,不但要以皇帝的礼仪厚葬。

    还要在史书上记载,刘彻是皇帝,而不是太子。”

    平阳公主得到想要的答案后,就退了回去,继续安慰皇后去了。

    在平阳公主,对窦太后发问之际,皇后想起那枉死的儿子,又悲从心来,哭的那是一个稀里哗啦,止都止不住啊!

    等到平阳公主退下时,刘彻就想进去,把牌给摊开来打,结果却又被张汤拦了下来。

    理由很简单,还没到时候。

    如果刘彻现在进去的话,虽然皇位很可能跑不掉,但他们推谁当皇帝,又有谁是值得信任的,谁又是装模作样的人,都能看得很清楚。

    所以张汤对刘彻解释完后,刘彻也按耐住自己,等待接下来的好戏。

    果然如张汤所说,等平阳公主退下后,窦太后就让大臣们议论,到底让谁来继承皇位。

    结果大殿之上的官员,有三分之一都选举梁王,说梁王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其他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说这个那个的,没有统一战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梁王占了上风,很快大家就议论好了,推梁王当皇帝。

    刘彻看见这个情况后,才明白过来。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朝廷都快被窦氏给掌握了。

    看这一个个推举梁王之人,不是姓窦的,就是和窦家联姻的。

    不知不觉间,这个朝廷都不会姓刘,而是姓窦了。

    而这,也正是张汤想要刘彻看见的,不然的话,以刘彻对窦太后的信任。

    用不了十年,甚至三年不到的时间,整个朝廷上下,就只剩下窦家一个声音了。

    到那个时候,哪里还有他张汤的位置,哪里又有刘彻这个皇帝的位子。

    到那个时候,刘彻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又哪里有什么自由可言。

    所以打倒窦氏家族,不但要自己这些人努力,也要有皇帝的支持。

    不然张汤等人,又怎么斗的倒窦氏,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

    在张汤的宏伟蓝图中,只要斗倒了窦氏家族,自己也应该位列一品,掌握除皇帝之外,最大的权利了。

    而就在此时,梁王终于众望所归,将要登临大宝了。

    可偏偏此时,门外突然冲进几位禁卫军,来到了大殿之上。

    窦太后见到这突发状况,显得很是镇定。

    看来窦太后这位老人家,对此并不意外,好像在她的意之中一般。

    果然,在这些禁卫军身后,又跟着进来了许多的禁卫军,就连大殿的四周,都冲进许多禁卫军,好像早有准备一般。

    张汤见此,把头盔拿了下来,冷声的对窦太后说到:“太后真是神机妙算啊,为了推梁王上位,居然不惜杀子弑孙,连太子都不放过。”

    张汤这话一说出口,立刻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引得大殿之上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有些大臣们都开始忧心忡忡的。

    深怕这事被自己知道了,窦太后会为了灭口,把这满朝的文武,全都给杀了灭口。

    如果这样的话,虽然有些难,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大臣,是和窦太后一边的,最终还是运转得了的。

    就在此时,窦太后开口了。

    只见窦太后大笑起来,笑完后对张汤问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几人是陪太子一起出宫的吧?”

    张汤听到窦太后的问话,立刻就知道不好,窦太后这是要反咬一口,说太子是他们所杀,推到梁王头上而已。

    证据就是太子已死,但是他们这些人,都活得好好的。

    张汤听到窦太后的话,自然知道窦太后的意思,根本就不接窦太后的问话。

    而是继续对梁王说到:“梁王千岁,没想到你为了皇位,居然赶赴厌次,就为了把太子杀掉。

    可惜我们误信梁王千岁,使得太子在我们面前,被梁王千岁毒死。”

    梁王听到张汤泼的脏水后,立刻气急败坏的,指着张汤骂道:“你~你真是血口喷人,我怎么会杀死自己的侄子呢?”

    这下好了,梁王中了张汤的计策。

    如果梁王聪明的话,不应该气急败坏的骂张汤,而是要把这个脏水,泼回张汤的身上。

    这样的话,就会成为双方互泼脏水的戏码罢了。

    到了最后,就会成为一个闹剧而已。

    可现在这个时候,梁王却偏偏被张汤的话,激得有些语无伦次,好像被说中了一般,显得非常愤怒。

    梁王的这个样子,被大臣们看在了眼里,就更加觉得张汤说的没错,是梁王为了皇位,才专门去山东厌次,就是要去杀死太子的。

    窦太后见一手好棋,被梁王打成一手烂牌,真是快要气炸了。

    可这个时候,就算在怎么气,也要保持理智,不然只会被张汤牵着鼻子走。

    于是窦太后强压住愤怒,指责张汤为了逃避责任,把所有的脏水,全都泼到她和梁王的头上。

    结果两人是你争我夺,就是没人能占据上风。

    这也很正常,窦太后和张汤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

    不管听张汤的话,还是听窦太后的话,都好像是真的一般。

    结果闹到最后,双方真是辩解的难分难解。

    窦太后说张汤等人,是为了逃避责任,怕连累全家,才把脏水乱泼。

    而张汤又说窦太后为了让儿子当皇帝,不但把是皇帝的儿子杀害,还杀了自己的孙子。

    从窦氏家族,力顶梁王即位,就能说明问题。

    结果这一闹,又闹了半个来时辰,结果谁都没有说过谁。

    最后张汤把窦太后惹急了,也不在辩解,而是让人把张汤一行人拿下在说。

    再询问出太子龙体所在,就能开膛验尸,看是不是真如张汤所说的那样,是中毒而死。

    当禁卫军要上前抓人时,李广正好赶到,阻止了禁卫军。

    只见李广上前对窦太后说道:“禀太后,如果太后贸然抓人的话,怕大臣们会不服,不如把话说清楚如何?”

    窦太后见大将军李广,居然敢干预禁卫军的事情,真是胆大包天了。

    可禁卫军的将领,大部分都出自李广门下,所以现在这个时候,窦太后也不好逼得太紧。

    只见窦太后对李广冷笑到:“李广,你这是想干预我的旨意么?”

    李广听到后,立刻对窦太后回到:“回太后,李广不敢,只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实在不是大动干戈的时候。”

    窦太后笑着对李广问到:“张汤等人,污蔑我杀子弑孙,就为了推梁王上位,我还不能抓他们了?”

    李广听到窦太后的问话,立刻心跳慢了半拍,暗叹张汤真会惹事。

    这个罪名不好担,只能退了下去。

    窦太后见李广退了下去,知道不能就这样抓了张汤等人,不然还显得自己心虚。

    于是窦太后都哭着大喊到:“没想到我刚失去儿子和孙子,就被张汤这个小人污蔑,说我杀了自己的儿子孙子。

    虎毒还不食子,我难道还会对自己的骨肉下手,真是天理不容啊~呜~呜呜~”

    说着说着,窦太后就哭了起来。

    众位大臣们,听见太后这么一哭闹,觉得太后说的没错,虎毒还不食子呢!

    窦太后又怎么会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杀掉自己另一个儿子呢?

    就在大臣们,接受窦太后的说辞时,窦太后早就对禁卫军摆手,让他们抓人。

    等禁卫军抓住张汤等人,正在往回走时,窦太后又哭着在大殿中叫到:“先皇已经去了,彻儿你也不在了,彻儿你不管在哪里,皇祖母一定要把你的尸体找到,绝不让张汤等人,亵渎你的尸体。”

    窦太后叫完之后,又带着哭腔开口叫到:“彻儿,你在哪里啊彻儿~~”

    结果还没等窦太后叫两声,殿外突然传来了刘彻的声音。

    只见刘彻在殿外对里面叫到:“彻儿在~”

    得,我原本还以为刘彻不敢站出来呢!

    毕竟张汤等人都被抓起来了,刘彻现在是孤身一人,又怎么和窦太后斗。

    可就在此时,张汤等人快要被拉出殿外的时候,刘彻居然跳了出来,对窦太后叫了一句:“彻儿在~”

    结果这一下真的是热闹了,刘彻这么一站出来,张汤和窦太后说的话,全都变成谎话了。

    而大殿上的群臣,都像是菜市场卖菜的一般,在那里嗡嗡嗡的说个不停。

    而最吃惊的,就属梁王和窦太后等人了。

    而最高兴的,就是皇后与平阳公主了。

    至于陈阿娇,现在还在发着疯呢!

    不知道是真疯还是假疯,反正还在闹腾就对了。

    刘彻见他一出来,梁王和窦太后像被施展了定身术一般,呆站在那里。

    群臣们又在那里哇啦哇啦的说个不停,真是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景象。

    直到刘彻开口问窦太后,自己回来了,是不是可以先举行登基仪式的时候,才终于把窦太后唤醒。

    而这个时候,梁王就有些不正常,在那里喃喃自语的说着什么:“不可能,都是假的。”

    而窦太后就比较强大,在回过神来后,就又像电视剧里演那般,对刘彻即位的事,百般阻扰。

    而大臣们,大多站在太子这边,而且圣旨又宣读出来了。

    她就算是太后,也改变不了整个结局了。

    最后窦太后和刘彻密谈了一会后,就和电视剧里面演的那般,把梁王放出来做替罪羊。

    由于中间还有龙袍天降的事情,使得刘彻登基的事,无比顺利。

    而且因为刘彻还活着,所以张汤指证太后杀子弑孙的话,也成为笑谈。

    梁王为了皇位,对太子刘彻动手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等刘彻登基之后,所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把梁王派出去,派到寒冷的北边。

    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就在长安城中玩闹着,没有管皇宫中的事情了。

    本来就是,太子已登基,东方朔的任务,也已经完成,就没有必要再去找刘彻,搞得自寻烦劳了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了。

    按理来说,我现在应该赶往玉门关,准备抵御伊稚斜单于的部队。

    可这也太早了,至少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呢!

    我可不想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都待在玉门关附近,那才真是傻呢!

    据我所知,玉门关的位置,就是在现在的新疆附近。

    那里温差太大,白天太热,晚上又太冷,还没有什么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