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梭之逍遥诸天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势严峻

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势严峻

    只是这么些的小恩小惠,就把大漠部落的人心,都给收买了。

    这些一个个小人的嘴脸,全都被伊稚斜单于看在眼里。

    只要打完仗后,自然会和他们一一清算。

    现在这个时候,却不能露出半分不满。

    毕竟他们这些部落,虽然兵员不多,少的只有几千,多的有好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虽然和自己帐下的五十万大军,没有任何可比性。

    但聚沙成塔、凝水成冰,这些部落里的兵力,看起来不少。

    但他们这些部落合在一起,就有将近大半的总兵力,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伊稚斜单于,等到底下人讨论差不多后,开口继续说到:“既然你们讨论完了,那么对于继续攻打大汉的事情,不会在有异议了吧?”

    帐篷里面的其他的首领们,听到伊稚斜单于的话,一个个都没有开口,好像默认了一般。

    就算有几个不服气的,想要站出来劝解单于,也都被旁边的其他小部落首领拉住,不让说话。

    现在大部分的首领,都已经看明白了。

    不管是不是大汉想要攻打伊稚斜,单于都铁了心的要打大汉。

    现在站出去反对的话,怕会惹怒单于,估计连帐篷都走不出去,就会被单于杀掉,成为那只警猴的鸡。

    不过好在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毕竟能当上部落首领的人,没有一个是傻瓜。

    在被身边的人拉了下后,在稍微一思考,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单于见没有人不长眼反对后,就继续和大家探讨攻打大汉的策略。

    可是这不讨论还好,一讨论起来,帐篷里面就像有无数只鸭子在叫,让人耳朵都快失聪了。

    硬要有一个确切得形容的话,那就和我们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根本听不清几米外的声音。

    过了一会后,伊稚斜单于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就高声的制止了大家的讨论,改为了一个一个说。

    这样果然好了很多,可是一下子又好像都失声了一般,没有一个人敢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

    看来这些塞外的人都不傻,知道枪打出头鸟。

    只要谁敢先出声,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让大家都记住他。

    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在这么多的首领中,会在其他首领的心中,留下他的影子记住他。

    可最先出头的坏处更多。

    如果这办法说得好也就算了,要是这个办法不好,或者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那这个仇就算是结下了。

    尽管现在有单于在场不敢发难,但难保不会在背后打黑枪。

    所以这一个个人精,都一下子变成了哑巴,好像刚才在热火朝天讨论的人,不是他们一般。

    伊稚斜单于见状,在心里急着:“这样子可不行啊~”

    伊稚斜单于原本想找个人来出主意,这样就算有得罪人的事情,也不需要自己出面。

    而且只要有人开头,他就可以把方向往他预先想的计策引。

    可是现在偏偏一个个都变成哑巴,让其无可奈何,只能坐在位子上干着急。

    我看到这里后,真是差点笑出了猪叫声。

    就凭这些人,还能逼得大汉年年进贡?

    看来我是小看了汉朝的羸弱,就这么些小丑,居然还能把大汉逼到这种程度。

    看来我一直都被大汉天子,还有三国演义误导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汉朝很牛掰,就算是被推翻,也是被自己人推翻的。

    哪成想到,堂堂的大汉朝,居然会被这小小的蛮夷,给逼成这个样子。

    犹记得秦朝多么强大,还不是被霸王项羽,和汉帝刘邦所灭。

    而后的汉武帝刘彻,和三国里面的刘备,都是将星璀璨,能人异士极多。

    哪里是现在这幅残败的模样。

    武只有飞将军李广一家,和卫青霍去病两人尚能一战外。

    其他的将领,都不是伊稚斜单于的对手。

    文方面更是不行了,一个个都属于守城的,没有一个敢于打破常规,将汉朝推向更辉煌的时代。

    这也许就是古代人思想固化的缘故吧!

    或者是当皇帝的,只愿意用这种人的关系。

    犹记得在电视剧中,东方慧曾对刘彻说过:“不是这世上的能人异士少,而是他们没办法站在陛下的面前。

    就像小人曾花费半年的时间,从厌次赶赴神都长安,想将治世计策献上,却不得其门而入。

    只能再次将牛车赶回厌次。

    如果陛下让小人在朝堂当中选能人,那小人只能无话可说了。”

    以此可以看得出来,在大汉朝中,还是有许多能人异士的。

    只不过如东方慧所言,这深宫大内里面太远了。

    虽近在眼前,却如远在天边一般,把诸多的能人异士挡在外面。

    就不说汉朝了,在哪个朝代都一个样。

    这世间从不缺少能人异士,只是少了能识得他们的伯乐罢了。

    就在我打算在这个位面多停留一些时间,收罗一些能人异士时。

    伊稚斜单于终于忍不了这份安静,开口对众首领们说到:“大家放心大胆的说,说错了也没有什么,只是讨论一下嘛~”

    可尽管伊稚斜的单于这么说,还是没有一个人开口。

    我看到这里也笑的要死。

    这帐篷里面的人都是人精,怎么会因为单于的几句话,就真的敢畅所欲言?

    还是那个问题,枪打出头鸟啊!

    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单于见这个样子,也就只有自己开这个头了。

    于是伊稚斜单于又等了一会,见还没有人开口说话,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可这个计划一说出来,我立刻就大吃一惊。

    这特么真是阴啊~

    以后谁要是告诉我,汉朝的蛮夷都是一根筋,我一定会打死他。

    哪有这么阴的一根筋?

    这个计划不但大胆,还特么让人难以防御。

    这个计划是什么呢?

    这个计划就是伊稚斜单于带领大部队攻城,而且是硬撼强攻。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还不会有什么奇怪,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不一定懂得什么计谋。

    可这只是表面现象。

    因为伊稚斜单于所带领的部队,都是以战养战,靠着劫掠来的物资攻打大汉的。

    尽管大汉在玉门关外的人口很少,不能让全部大军吃饱。

    但也能减轻军队的许多压力,使得物资不会那么紧张。

    可这卫青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不但派人把玉门关外的人接了回来,还把所有能带离的物资都带走了。

    不能带走的物资和房屋,就一把火全烧了。

    在卫青这种绝户计下,伊稚斜单于所带领的部队,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物资补充,还得贴上不少自己带来的物资。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可经过这几天的攻城,自己这边的物资越来越少,已经不可能把部队全都带回去了。

    如果放弃攻城的话,虽然可以减少部落的伤亡。

    可自己带来的物资,已经不能让自己军队安全返回部落。

    在路上的时候,怕要饿死一大半。

    连他这个单于都是如此,更别提那些跟着他来打秋风的中小部落了。

    而且自己这么草草收兵的话,下次再来攻打大汉,就不知道还有多少部落会跟着自己一起来打。

    那些小部落也就算了,少的几百人,多的几千人的士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头。

    可万一有哪个大部落不听话,那就损失大了。

    而且万一在出征的时候,某个大部落把我们的老巢灭了,那就真的要老命了。

    所以不管是哪种原因,伊稚斜单于都得打,还必须得赢才行。

    而这个问题卫青也想到了。

    所以卫青才会安心守城,以最小的伤亡,来换取伊稚斜人的性命。

    因为卫青知道这是打仗,又不是过家家。

    大汉在以往的时间里,大汉经常被伊稚斜劫掠。

    所以别说出城攻打伊稚斜,就连现在守城,都只是强撑着罢了。

    所以卫青需要一场胜仗,一场在正面攻打中,打败伊稚斜的胜仗,把己方士气提升起来。

    只有士气起来了,才有可能打胜这一仗。

    而且这事情也如卫青所预料的那般,在这几天抗击伊稚斜的对战中。

    大汉一次次将伊稚斜部队挡在玉门关外,使得己方的士气,已经大大的提高了。

    如果我要是提前几天到的话,所看见的士气就不会如此高昂了。

    那个时候的大汉部队,虽然不至于被伊稚斜部队吓破胆。

    但也是一副畏首畏尾的模样,让人看了就觉得很好欺负。

    也许伊稚斜人见此,才会觉得大汉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也极多。

    却也像是自己家里的绵羊一般,随时可以任其宰割。

    可是伊稚斜单于却没有想到,自刘彻继位以来,不但对其没有了半点恭敬,还敢杀死自己派去的使者。

    自己领兵来犯,以为在这个时间点上,就算是飞将军李广守城,自己也可以借着这股士气破城而入,将整个汉朝纳入自己的版图。

    而且有太皇太后,刘彻这个好皇主母在。

    李广这个飞将军,还不一定能领军出征呢~

    只要不是李广带兵,伊稚斜单于就有自信,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将汉朝给灭掉。

    可偏偏没有想到,这飞将军李广没来,却来了个更难缠的卫青。

    原本伊稚斜单于见卫青年纪小,还没有把他当回事。

    可就是他没当回事的卫青,硬是把自己的部队,挡在了玉门关外。

    卫青不但把自己挡在玉门关外,还逼的自己不得不和他决一死战。

    不然等回到大漠,自己难保不会被其他部落联合攻击。

    如此一来的话,自己只能胜不能败。

    而卫青这边也是如此。

    如果卫青败了的话,就算汉朝能让李广带兵出征,恐怕也挡不住过了玉门关的伊稚斜部队。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两边都必须得胜,败的一方会家破人亡。

    他们不管哪一边都输不起,也不能输。

    为此,伊稚斜单于才会用这种办法。

    这样强攻的话,一来可以减少军队的人口,让物资消耗减缓。

    还能有机会攻破城墙,杀入大汉的腹地。

    二来还能借此,让那些小部落的人马,悄悄转移到离这里二十多里外的一处小山坳中躲藏起来。

    等到卫青兵力不支后,一定会把其他地方的兵力抽调过来,以防玉门关被攻破。

    这样一来的话,伊稚斜小部落所带领的部队,就可以强行攻下其他地方的城墙。

    只要到时候能撑住半个时辰,伊稚斜的所有部队都能抵达城下,借这个缺口,越过玉门关。

    只要到了玉门关内,汉朝的军队还不都如鸡仔一般,任其宰杀么?

    我听到伊稚斜单于的计划后,在仔细观察了一下卫青的布置,觉得要是按照伊稚斜单于的方法,必定能够攻破玉门关。

    毕竟玉门关的守军才三十万不到,又怎么能抵挡得了上百万大军的拼死攻击。

    而且整个玉门关的防线太长,更是难以将兵力集中一处,防御伊稚斜的进攻。

    所以要是按照伊稚斜单于的计划,虽然会损兵折将,但定能攻破玉门关。

    除非我像在射雕世界中那般,直接在城墙上安装机枪防御,不然只会被伊稚斜的部队攻破。

    可这玉门关不比襄阳城,这玉门关虽然只是一个关卡,但这玉门关只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罢了。

    也就是说,在这长长的万里长城中,我要是想把它全都架上机枪,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不是我武器不够,我在来的时候,可是把美军的众多兵器库都搬空了。

    别说这些机枪了,就连核弹都弄了不少。

    可我没有那么多的红外线,与热成像扫描器啊!

    要知道这种黑科技,只有那万能的小黑才做得出来。

    不然谁会这么蛋疼,坐这么无聊的东西啊!

    别说万里长城,就连玉门关这一段,我都不知道有多长,又怎么装备上机枪防御?

    而且按照伊稚斜单于的计划,恐怕还没等我安装好枪械,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这真是一个烦人的问题,让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我苦恼的时候,伊稚斜那边却有新的情况发生。

    只见在帐篷里商议的各个部落的首领,脸色各不相同。

    脸色好的,自然是那些小部落的首领了。

    虽然在最后的时刻,需要他们作为一支奇兵,占领城墙之后在防御半个时辰左右。

    这个任务虽然艰难,但也比那些大部落的人要好。

    毕竟他们是打前站的,需要和玉门关的军队硬拼。

    这可是一个大窟窿,不管多少部队填进去都有可能。

    更别说万一汉军守将,没有把预设地点的兵力调走,自己这边也许不用攻击城墙。

    像这种好事,干嘛不干?

    就在小部落的首领高兴的时候,那些中型与大部落的首领坐不住了。

    要是按照伊稚斜单于的计划,他们至少得折进去三分之一的部队。

    这种伤亡,已经能够让其伤筋动骨了。

    所以各个中型部落与大部落,都不赞成伊稚斜单于的这个计划。

    伊稚斜单于见此,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计划,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可除此之外,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现在所有部落都没有多少粮食,根本不够回到部落休养生息。

    既然如此的话,也只有拼死一战,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成为那涅槃的凤凰。

    可这一个个部落的首领,都是目光短浅之辈。

    见形势不好,全都站出来反对,是想搞法不责众这一套么?

    伊稚斜单于想到这里之后,也不管下面在那里吵吵,直接大声宣布自己的决定,不让其他人有在开口的机会。

    我见此都要笑疯了。

    按照伊稚斜单于的做法,估计这些部落的首领回到帐篷中,就要兵变了。

    哪有伊稚斜单于这样的,为了攻进玉门关,把人不当人的强攻?

    伊稚斜单于也知道,如果自己不把事情说个清楚明白,其他各大首领都会不服。

    虽然所有部落中,就属他伊稚斜单于的部队最强,人数也是最多的。

    但双拳不敌四手。

    在面对其他所有部队的反叛下,自己也根本对抗不了。

    更别说现在自己的部队,在所有部队的最中间。

    原本是想其他部落的军队,可以拱卫自己的军队。

    现在看来,他们只要一个万箭齐发,就能灭了自己一大半的部队。

    于是伊稚斜单于无奈下,才把事情分析给各大部落的首领听。

    让他们知道,他也是无奈之下,才做出的这个决定。

    众首领听到伊稚斜单于的解释后,各个都表现得深明大义,口口声声说会支持单于的决定。

    但最后会是怎样,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知道,根本行不通的。

    所以单于在众首领同意后,借机以集中好调动为名,强行将其扣留了下来,只让副首领去安排布置。

    看来单于也不傻,知道这些部落的首领回去之后,定会出现变故,才会强行将他们留下。

    这样一来虽然可以完成进攻,但事后他单于的地位,怕也难以维持了。

    要知道这么多部落的怒火,实在不是他区区一个部落能解决的。

    所以这场仗打下来,不管战果如何,他这个单于都难做下去了。

    就在单于让副首领回去之后,长安这边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由于东方慧的直接参与,刘彻已经彻底掌握了朝中的大权。

    虽然不至于将窦氏一族,全都赶出朝堂。

    但也已经不能违抗刘彻的命令了。

    而且各个的重要地方,都是由刘彻的亲信担当,不给太皇太后和窦氏一点机会。

    也正是在此时,卫青请求增派兵力的战报也已经送达长安。

    刘彻见战报上写了如何抵挡伊稚斜单于的部队,但由于兵力太少,恐难以防御伊稚斜部队拼死进攻,所以上书禀告陛下,请陛下派兵支援。

    刘彻在收到战报后,是即高兴又悲哀。

    高兴的是卫青挡住了伊稚斜单于的进攻。

    悲哀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原本进攻的伊稚斜部队,居然以二换一的伤亡,使得己方部队死亡二十来万。

    要知道这可是防御战,不管在什么时候,防御战都比攻击轻松。

    在这种情况下,都是以一换二的伤亡,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了。

    在正常的情况下,防御方的伤亡,至少要少的多才对。

    也就是进攻方死三到四个,防御方死一个才对。

    可伊稚斜单于的部队,居然硬生生将这伤亡拉低近一倍,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是伊稚斜太强,还是我大汉太弱?

    但这个时候,并不是纠结这些的时间。

    兵贵神速,刘彻在接到兵报后没多久,就决定派李广带兵增援卫青。

    可还没等刘彻下令,从刘彻身后的屏风处传来一个声音。

    只见这声音对刘彻说到:“陛下,派兵增援是一定的,但一定不能让李广带队。”

    刘彻本来高兴的叫李广出来听令,打算让李广带兵增援玉门关。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自己的主意被反对了。

    但身后这个智囊的建议,自己又不得不考虑进去。

    于是就出现李广跪在殿上,刘彻又不说话的尴尬情景。

    刘彻想了又想,实在找不出让李广不带兵的理由。

    而且现在自己都把李广叫出来了,总不能雷声大雨点小的让他过去吧?

    所以刘彻要个理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可这个理由,自己实在是找不到啊!

    于是刘彻小声的说到:“理由是什么?”

    古代的大殿可不比现在,不光是大,规矩还多。

    所以在刘彻没有开口,继续往下说的时候,整个大殿上都是静悄悄的,仿佛没有一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刘彻的喃喃自语,就显得非常的嘹亮。

    不但刘彻身后的神秘人听见了。

    就连跪在十多米外的李广与众大臣们,也都听见刘彻在说话。

    只不过由于距离比较远,听的没有那么清楚罢了。

    就算这样,刚才那提醒刘彻的声音,好似根本就不存在一般,居然没有一个人听见。

    李广听见刘彻在喃喃自语,立刻问刘彻到:“陛下说什么,臣没有听清。”

    李广可是先天大圆满的高手,怎么可能会没听清刘彻的话。

    只不过李广并不知道,在刘彻身后的屏风处,还有一个人躲藏在那里。

    而且刘彻这突如其来的话,实在让其难以理解,才会对刘彻问起。

    刘彻这才反应过来,立刻对李广说到:“李将军~~”

    刘彻刚说出这几个字后,屏风后面的人再次开口了。

    只见这个神秘人继续对刘彻说到:“李广将军在军中威名太盛。

    如果派他带兵增援,恐到时候卫青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刘彻听完后才反应过来,不是李广不可靠,而是飞将军李广这个名字,在军队中的声望太高。

    如果让其带队的话,怕是会喧宾夺主了。

    刘彻想通前因后果,立刻对李广问道:“李将军觉得李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