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梭之逍遥诸天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派兵增援

第二百三十三章 派兵增援

    刘彻想通前因后果,立刻对李广问道:“李将军觉得李凌如何?”

    李广原以为刘彻让他出来,一定是那封战报的原因。

    不管结果是好是坏,他应该都逃不了领兵出征的命运。

    而李广也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就等刘彻下令。

    他就好召集军队,赶赴玉门关布防。

    然而画面急转直下,刘彻这个皇帝居然问起自己孙子来了。

    这让李广非常的不解。

    不过李广是个非常古板的人,既然皇帝陛下都问了,自己一定要回答的。

    于是,李广抱拳对刘彻回到:“回陛下,李凌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毛孩子。

    不知陛下为何有此一问?”

    刘彻听到李广的回话后,便知道李广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

    可在这大殿之上,刘彻又怎么能说得很明白呢!

    可要是不说明白一些,怕李广还是不太清楚,自己刚才问的用意。

    无奈之下,刘彻只好把话说开,直接对李广问道:“朕想让李凌领军,赶往玉门关支援卫青,不知李将军以为如何?”

    李广听到刘彻的话后,立刻脸色突变,焦急的对刘彻回到:“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原本刘彻以为李凌是李广的孙子,不管怎么说,李广也应该同意才对。

    毕竟这是对李凌的锻炼,也能让李凌在军队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以至于以后可以很好的接管兵权。

    按理来说,李广不应该反对,还会大力支持才对。

    可偏偏李广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否决了刘彻的建议。

    这让刘彻感觉很丢人,连臣子都敢直言反驳自己的话了。

    要是一个聪明人的话,就一定听得出来。

    刘彻是借着问话,来告诉大臣们,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可李广居然这么不识时务。

    要不是李广忠心耿耿,又掌握大部分兵权的话,恐怕刘彻都要当场发飙了。

    可就算刘彻现在没有发飙,也已经把笑脸收了起来,一脸阴沉的样子。

    看情况,李广已经在刘彻的心中,有了不好的映像。

    如果李广不能说出一个一二三来,怕此事过后,将会被刘彻疏远,慢慢的远离兵权。

    也正如预料的那般,刘彻在收起笑脸后,一脸阴沉的盯着李广良久。

    直到好一会的时间过去了,整个大殿上的人,都一言不发的站在那里,好像不愿卷进这场风波当中。

    刘彻见无人说话,李广又面无表情的站在大殿中央,没有一丝妥协的意思。

    刘彻见此,已经打算发飙,准备把李广的兵权给收回来之际,刘彻背后的智囊又说话了。

    刘彻刚把手抬起来,准备拍桌子叫人,耳边又传来了声音。

    只听这声音对刘彻说到:“陛下何不问问李将军的用意,在下决断呢?”

    刘彻原本就够火大了。

    有李广这个木头疙瘩气人外,自己的这个智囊也是傻子么?

    难道没看见自己已经火冒三丈,要拿李广开刀了么?

    不过事实证明,能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

    哪怕刘彻现在气急万分,还是强行控制住了自己的怒火,对李广问道:“那么李将军给朕一个理由,一个不让李凌带兵的理由。”

    李广在说出不同意后,就已经做好了挨罚的准备。

    虽然刘彻这位皇帝继位时间短,但手段不凡。

    不然也不会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就把窦氏一家给斗倒。

    要知道在朝堂之上,很多手段都用不出来,尤其是那些软刀子。

    一句句听起来像是为你着想,是为天下社稷着想。

    然而事实呢?

    还不都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手中的权利么?

    可这些事情刘彻知道,也很清楚明白。

    可偏偏在那个时候,窦太后占了大义,使得刘彻就像是个被架空的傀儡一般。

    要不是有东方慧暗中相助,怕也没有之后的汉武大帝了。

    话归正题,李广听到刘彻的话后,很是不解的对刘彻问道:“不知陛下为何看中李凌,他只是没带过兵的小孩子罢了。”

    刘彻听到这里,刚想反驳李广的话。

    可此时李广却又不合时宜的开口说到:“虽然李凌是我的孙子,有道是将门虎子。

    可就算是这样,也改变不了他还只是个新兵蛋子的事实。”

    李广说完之后,觉得这样还打消不了刘彻的想法。

    于是补充道:“除此之外还有两点,是臣坚决不同意李凌带兵的关键。”

    刘彻原本听的有些厌烦,打算直接下令,让李凌带兵增援。

    可听了李广的话后,突然把他的好奇心给勾了出来。

    于是刘彻好奇的对李广问道:“哦~不知是什么原因啊?”

    原本李广见刘彻脸色不以为然,就知道以刘彻的性子,定会直接下令,让李凌带兵出征。

    幸好自己说李凌有两个地方不足,才让刘彻暂息下令的念头。

    可李广也知道。

    如果自己不能说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刘彻还是会直接下令,让李凌带兵增援玉门关的。

    毕竟除了李广自己外,也就只有李凌值得一用了。

    至于其他的将领,哪有李凌与刘彻的关系亲近?

    至于灌夫这货。

    刘彻早就看得清楚明白,冲锋打架也许是把好手。

    但要论领兵打仗,就连二把刀都算不上,只会趁匹夫之勇。

    而且这个兵权,每代皇帝都会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所以李广要是不说出一个满意的理由,刘彻必定会让李凌领兵增援的。

    毕竟刚才在刘彻身后不远处的神秘人说过,李广在军中威望过高。

    如果让李广带兵增援玉门关,到时候就不知道这些士兵听卫青的,还是李广的了。

    也许有大臣会说,李广不是还有一个儿子么?

    可这些大臣们都是人精,像这种无妄之灾,还是不要往自己身边引的好。

    君不见历朝历代,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

    所以说啊,烦事别招惹,招惹只会引火烧身。

    而李广在听到刘彻的问话,直接对刘彻回到:“启禀陛下,这一是李凌没有带兵的经验。

    如果让其带兵出征,恐有纸上谈兵之误。”

    李广说完之后,不等刘彻开口反驳,继续对刘彻说到:“这二来我们兵力不足,从远处调兵又不现实。

    所以为了这些子弟兵性命考虑,李凌也绝非带兵的首选。”

    刘彻开始的确想要反驳李广,可想了想后,觉得李广说的没错。

    可李广虽然说的没错,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要是没有信得过的人带兵增援,怕卫青难以继续抵挡伊稚斜单于的大军。

    以往伊稚斜部队来犯,也只是几十万的兵力。

    原以为卫青带领三十万大军,再加上戍守边疆的二十万守军,可以抵挡的住伊稚斜的侵略。

    等我大汉修养声息后,定能打败伊稚斜,将其全部赶出大漠。

    可谁成想到这些年来,不止大汉在修养声息,伊稚斜部落亦是如此。

    而大汉不但要休养生息,还得年年给伊稚斜单于进贡,使得两边战力增长不平,才会导致此番战事的发生。

    其实按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过不了多少年后。

    伊稚斜也会找借口攻打大汉,把大汉的疆土,全都纳入伊稚斜的版图中。

    到了那个时候,大汉将面对的,是比现在还强不知多少的大军。

    这事不但刘彻知道,伊稚斜人也清楚。

    所以刘彻在继位之后,才会停止向伊稚斜进贡。

    免得把伊稚斜这只狼养熟后,反过来把自己这个主人给吃了。

    可很明显伊稚斜这只狼,已经快要养熟了。

    就算大汉不在喂养,也很难摆脱伊稚斜这只尾大不掉的狼了。

    现在这个情况,让刘彻很难办。

    如果不去增援,玉门关恐有危险。

    毕竟这次伊稚斜是全体出动,有一百多万的军队。

    哪怕死了好几十万,也还有一百二三十万的部队。

    如果伊稚斜在强攻几日的话,玉门关恐难抵御得住。

    哪怕玉门关是处天险,但也架不住别人用人堆过来啊!

    可增援找不出适合带兵的将领,不增员玉门关难以抵挡。

    就在此时,李广再次开口对刘彻问道:“不知是什么事情,让陛下决定派兵增员玉门关?”

    李广问完后,立刻继续说到:“要知我长安的兵力不多,要是在派兵增员玉门关,万一哪个王爷有反心,恐难以抵御啊~”

    刘彻听到李广的话,知道李广说的没有错。

    在他还没有登基前,就出现过九王之乱。

    虽然最后先帝御驾亲征,但也只是打了个不上不下罢了。

    要不是最后先帝与九王签订了协议,对九王概不追究,怕现在这皇帝的位子,还真不知道是谁来坐。

    可现在玉门关告急,又不能不派兵增援,真是把刘彻给急死了。

    要是因为兵力不够,而让伊稚斜部队攻入,实在不是刘彻愿意看见的。

    可眼下这个情况,刘彻只能默默的在龙椅上哀叹着。

    就在刘彻意志消沉,想要求教身后智囊的时候,才反应过来。

    原来还没有退朝呢!

    于是刘彻大声的问了几声,是否有要事上奏?

    可是几声问下去,都没有一个人出声。

    这些在朝堂当官得又不是刚当的,个个都是人精,看事说话都留七分。

    眼见今天形势不对,还上前奏事,这不找死呢嘛?

    于是不管有事没事的,各个都躬身对刘彻回到:“今天下太平,臣等无事启奏。”

    刘彻见此,知道不管有事无事,他们这些人精都不会开口了。

    于是就让他们回去办事,只把李广父子留了下来。

    李广听到刘彻的话后,知道刘彻要么有要事商谈,要么就是秋后算账了。

    可刘彻是皇帝,他的话又不能不听。

    于是只能躬身应是,站在大殿中央,等其他大臣们散去。

    大臣们都离开后,刘彻把服侍的太监宫女们,都赶了出去。

    就连保护刘彻的侍卫们,也都被刘彻下令退出三百米外警戒,不许任何人靠近。

    等人都离开后,刘彻才把手中的战报给李广看。

    李广看见手中的战报,实在难以相信。

    这么多年以来,就算伊稚斜进攻大汉的时候,都没有超过五十万的兵力。

    那么这将近两百万的部队,到底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现在李广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刘彻要派兵增援玉门关了。

    可就算如此,李广也不知道为什么,刘彻不让他领兵去增员玉门关。

    李广想到了这里之后,突然“嘶”的一声,好像想到了什么。

    可还没等李广继续往下想,突然从龙椅背后的屏风处,传来了一个中性的男声。

    只听这个声音对李广说到:“陛下只是怕李将军带兵增援的话,会出现两个主将,搞得到时候不知道听谁的原因,所以才想让李凌带兵增援的。”

    突然听到这个声音,使得李广吓了一跳。

    要知道以李广的身手,整个大殿早就在他的掌握之中,又怎么会有人躲在屏风后面都不知道呢?

    可事实就是如此,就是有人躲在他这个先天大圆满的眼底下,都没能发现得了。

    就在李广准备将此人叫出来的时候,刘彻终于开口说话了。

    只见刘彻对李广说到:“正如东方先生所言,彻儿是怕出现这种情况,才会临时改变主意的。”

    李广原本就在奇怪,陛下将自己换出,是打算让自己带兵才对。

    又怎么会突然改变主意,原来是因为这样。

    不过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如果战报无误的话,伊稚斜现在还有一百多万的兵力,可以攻打玉门关。

    按照战报上所说的,玉门关的兵力,已经只有三十余万了。

    如此一来,就算伊稚斜不讲什么战策,直接猛攻的话。

    也很可能将玉门关打下来。

    更不要说伊稚斜单于的实力,和自己是一样的,都有先天大圆满的境界。

    如果伊稚斜单于放下身段,不顾及自己安危的话。

    那要是刺杀起来,李广想想都觉得恐怖无比。

    于是李广也没有纠结其他,立刻请旨增援,一定誓死守卫玉门关。

    刘彻听到李广的话,被他视死如归的气势所感动,头脑一发热下,立刻同意了李广的要求。

    给了李广二十万禁军,让其日夜奔袭玉门关增援。

    等刘彻下完旨后,才终于反应过来,不是说让李凌带队的么,怎么让李广带兵增援了?

    不过皇帝向来是金口玉言,话已出口,又怎么可能收的回来?

    等李广父子离开后,刘彻立马对东方慧发难,说东方慧为什么没有出声阻止他下令。

    东方慧听到刘彻的话后,心里也是极度无语了。

    这都已经提醒过两次了好伐。

    你刘彻自己脑袋一发热,就把圣旨下了,完事后还怪起我来了?

    可刘彻毕竟是皇帝,总不能像好朋友般的互相埋怨吧!

    所以东方慧也没有反驳,而是对刘彻认错到:“是小人的不是,还请陛下息怒。”

    刘彻也知道是自己不对,这一高兴下,就让李广带兵增援了。

    所以刘彻见东方慧给他台阶下,也就没有在说什么,反而问东方慧接下来该怎么办?

    东方慧听完后,离开就明白了刘彻的顾虑。

    但刘彻已经和李广说的清楚明白。

    想那李广也是久经战阵的人,定然不会出现刚才刘彻所担心的问题。

    可这话,东方慧不能直接和刘彻说。

    不然刘彻事后想起来,还不得迁怒于他?

    再说了,李广所虑也没错。

    现在长安的兵力不多,只有五十万不到,其中还有三十万护卫皇城的禁卫军。

    刚才刘彻已经调用了二十万给李广,让其快速增援玉门关。

    这已经使得长安空虚起来了。

    万一在不幸被李广将军言中,有哪个王爷得知消息,趁机来犯的话,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于是东方慧建议刘彻,尽快做好安排,别等人家打上门来还不知道。

    刘彻听了东方慧的话后,觉得东方慧有些过于担心了。

    当初的九王之乱后,所有藩王都无召不得返京,更别说是带兵了。

    他们这些王爷用什么理由,来让这些兵听令行事?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对于名分和正统非常重视的。

    如果那些藩王不拿出一个完美的理由,根本没多少士兵愿意跟着他们谋反。

    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又岂是那么容易就犯的?

    东方慧见刘彻不以为然,便知道了刘彻的小心思。

    只见东方慧在刘彻身边喃喃自语到:“要是众藩王以长安兵力空虚,带兵前来拱卫为借口,是否会有大把士兵愿意跟随前来?”

    刘彻原本不以为意,在听到东方慧的话后,脸色立刻就变了。

    不过没一会,刘彻就又一脸笑容的对东方慧说到:“东方先生多虑了。

    要知道尽管长安兵力空虚,将驻扎在长安城外的十五万禁卫,和宫中的五万禁卫调往玉门关增援。

    可长安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又岂是一两家藩王可以攻打下来的?”

    东方慧就知道刘彻不信,可东方慧在刚才的时候,就已经用卦算过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有五位王爷将会以拱卫长安为名,派兵前来。

    如果在此时,只要三四位藩王联手,就很难抵御了。

    更别说至少五位,万一在多来几位,甚至九王齐聚,那就真的大厦将倾了。

    可这事情又不能直接对刘彻说。

    不然刘彻非但不信,还会将东方慧当做敌方的奸细关押。

    虽然以东方慧的身手,根本就没有人能关的住他。

    可这不是东方慧想要的结果。

    于是东方慧打算回去布置一番,尽快拿到其他王爷造反的证据,才能让刘彻警醒过来。

    长安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了。

    毕竟李广想要火速增援玉门关,也需要至少一天半的时间准备,才有可能带军出发。

    如果再加上粮食等辎重的关系,怕要至少缓上两天的时间,才能够带兵前往玉门关。

    而我却没有这么多时间,来陪伊稚斜单于们玩捉迷藏了。

    以伊稚斜单于的计划,等到这事情完结,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

    我可不愿意慢慢的等下去。

    再说了,这一个个伊稚斜人,都是我眼中会走路的功德,又怎么舍得让他们继续攻城,凭白被消耗掉呢?

    所以我打算给他们来一个夜袭,利用空间里面那些愤怒的小鸟,给伊稚斜大本营来个全方位轰炸。

    反正以我现在的实力,这愤怒的小鸟威力快要过时了。

    虽然对于先天高手来说,还有一些威慑力。

    但对于先天中期的高手,就已经难以破防了。

    毕竟先天初期和中期的内力,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至于空间里面大把的枪械弹药,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哪怕是五气朝元的大高手,也会有被耗死的风险。

    可这对于金丹期或者以上的高手来说,就连个玩具都算不上了。

    可这些崭新的装备,丢了实在可惜,留着又太占地方,真是脑袋大。

    原本我可以像襄阳那一般,用迷魂大法控制卫青等主将,让他们帮我把机枪固定到城墙上。

    这样一来的话,只要伊稚斜大举进攻,就能很快的消灭掉。

    可是我问过系统之后才知道,有人控制的机枪所杀的人,会分去大半的功德。

    在加上这个世界有些畸形,有传说中的修行界。

    鬼知道这些人手中,有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我的东西。

    所以还是远程全方面轰炸的好,这样就算有什么手段,我都可以提前知道防范。

    再说了,伊稚斜部队进攻,绝对不会排成一排。

    反而会像潮水那般,直接一股股的冲上来。

    这样一来的话,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还不如趁夜色正浓时,用愤怒的小鸟轰炸。

    要不是这个世界没有卫星定位,我都想要用导弹轰炸,给他们来一个彻底毁灭。

    但考虑到导弹的威力,和我与伊稚斜部队的距离,只能想想罢了。

    不然除了卫星定位之外,还有信号定位可用。

    这个信号定位,也就是把一个像盘子的信号发射器,埋在伊稚斜大军的中间。

    在把导弹拿出来设置好,就能追踪信号发射器的位置攻击了。

    这个世界可没有其它的信号发射器,那绝对是一打一个准。

    期间还有其它有趣的办法,都因为种种原因,让我选择了愤怒的小鸟。

    反正都快过时了,不用白不用嘛!

    由于我要拿出足够多愤怒的小鸟,才能在同一时间,对百万大军进行轰炸。

    所以在玉门关内是行不通的。

    于是我带着黄蓉等人离开,去到了玉门关外,离伊稚斜大军二十公里处的一处山坳中。

    可惜都是小山坳,根本摆不开多少。

    不过这样也好,我一个山坳里面愤怒的小鸟,专门攻击我设定好的一小片位置。

    只要我布置几十个这样的场地,绝对可以把这一百多万的大军,全都给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