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爱的森林,因你知名 » 15.周伟平你怎么了

15.周伟平你怎么了

    生活不能因为简桐的疏远而中断,时洋计划在分开的时间里出去找份工作。

    抽了个时间,时洋撺掇着何明明跟着他一起去校门口“站桩”。每天都有不少同学去校门口等工作,男男女女站在校门口等着打零工的机会,同学们叫这种找工作的方式“站桩”。时洋和何明明一人做了一块纸板,在上面写上“家教”两个字,表明他们能够给人家的孩子辅导功课。

    西顶学院是西顶城最好的大学,所以总有家长来学校找大学生给孩子辅导课业。做家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最容易的工作,毕竟大家知识都不缺少,在学校学习了那么多年,总算还能靠它混点钱周济周济生活。

    时洋和何明明等了一上午,只见别的同学谈成工作,他俩却没有一个人来问过。

    中午何明明不耐烦了,把纸板一扔,说不去受这份不自在了。时洋不愿意轻易放弃,他原本就没有何明明那把书本啃下去的决心,所以他必须找个工作磨砺锻炼一下。

    下午时洋选了一处有荫凉的地方做为“据点”,他这次就要把工作拿下,所以他不再只是等,像有的同学那样见人来了就主动迎上去问:“找家教吗?”

    这样一出击,机会果然多了,来的人会停下聊几句:“学什么专业的?”

    “学习怎么样?”

    到了第三个人,终于把工作机会给了时洋。这是一位女家长,三十七八岁,人挺胖,手上戴着宽宽的金戒指,脖子上挂着粗粗的金项链。她开口直接问时洋“这位同学,你学什么专业?”

    “中文!但我各科都能辅导!”时洋怕人家跑了,说了专业,还不忘赶紧补充补充。

    “我家有个上二年级的男孩,你能给他辅导辅导吗?”那位家长问。

    “二年级?那还不容易!”时洋在心里迅速有了数。

    “行,我很善于帮小学生提高成绩!”时洋像是一个老江湖进行着自我推销。

    “你能周一到周五给他辅导吗?”女家长又问,然后停了一停,继续说,“工资,一月八百!”

    一月一千?时洋觉得不少了,所以答应:“行!那就从星期一到星期五。”

    然后那位家长和时洋约定下周一开始补课,又说了她家的位置,没什么问题了,她才走了。

    时洋感到很兴奋,他有工作了,能挣钱了!

    出去辅导路很远,需要自购一辆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二手的自行车好买,学校里有同学专门做自行车倒手的生意。时洋花一百块钱买了辆很好的自行车,剩下地就等着上班了。

    时洋决定暂时不把补课这件事告诉简桐,等他拿到工资再说,那时候带她去shoping才有面子,一时时洋志得意满。——这就是男人,不怕苦,不怕累,努力赚钱,甘心情愿为自己的女人付出,这样做会支撑起一个男人的骄傲。

    2

    给学生辅导功课是在晚上,孩子从学校里回家后再补补落下得功课。时洋在星期一下午六点钟从学校出发,二十分钟后到达学生家。按响门铃,孩子的妈妈开了门,她胖胖的身子站在门口,脸上堆着笑说:“老师来了。进来,进来。”

    时洋答应了一句走进来,孩子的妈妈招呼他坐下。孩子这时也出来了,年龄不大,个子挺高,胖胖的,特别那张脸很胖很大——快赶上大人了。

    “小朋友,你好!”时洋和小孩打招呼,试图拉近与他的距离。

    小孩看了看时洋,没有反感,或者排次之意,只是没有说话。

    时洋不管他了,打量着他家的环境:房子大,有150平,室内各种家具,电器都是名牌。

    这家人有钱,就说这个位置,这么大的平方的房子,在西顶城至少要200万。

    “我姓李,以后你叫我李姐就行。”孩子的妈妈给时洋端了一杯水,向他介绍自己,“我儿子叫张元,上二年级了。他爸爸工作忙,一直都是我带孩子。”

    说完她喊小孩:“元元,过来!这是给你补习的老师,喊老师好。”

    小孩离地很远,看了时洋一眼,喊了句:“老师好!”

    然后胡乱地在地上捯饬起来。

    时洋顾不上喝水,他得赶快进入角色,不然人家家长该以为他不负责了。

    他起身孩子的妈妈说:“李姐,我现在就开始给孩子辅导吧?”

    孩子妈妈听到,笑了,一连说:“开始吧。好,好。”

    孩子有自己的学习室,他们就在里面补习功课。

    时洋先给孩子介绍自己:“我叫时洋,以后我就是给你辅导功课的老师了。”

    “老师好!”小孩淘气,装作大人地语气问好。

    时洋从小孩书包里拿出他的课本,想看看他的学习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问他:“你今天学了哪一课?”

    小孩告诉了时洋,时洋随机提出来几个问题让他回答,不论数学还是语文,这孩子一问三不知。时洋挠头了,居然这么差。

    可是也没办法,这就是自己的“活”,不然人家为什么花钱找辅导老师。

    时洋决定先从比较容易接受地语文教起,打开课本先教孩子认识生字。只教他五个字,时洋让他先跟读,然后让他自己读。这孩子也会点,读没有问题,时洋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是写,小孩一笔一划写地很费力,可他的字真不怎么样——歪扭难看。写完,时洋收起课本,听写孩子刚写完的生字。

    时洋又挠头了,这孩子五个字里两个不会写,一个写错。

    他也开始不安分起来,问时洋:“老师,你在哪个大学上学?”

    时洋不好拒绝,就回答了他。

    时洋让他改错:字不能这么写,要用心记。孩子似看非看,似听非听,心思已经旁骛。

    “我想喝奶。”于是他去拿了一盒牛奶来。

    过了一会又说:“我要吃饼干”,又去拿饼干吃。

    这般磨磨蹭蹭,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他们还是在这几个字上打转。

    到下课时间了,时洋起身告辞出来,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现在他可以确定这孩子不知道学习,也不会学习,并且根本无法对学习内容保持专注。看来这孩子的课不好上,时洋心里有数了。

    第一天班总算上了,时洋还是心情比较好,回到学校冲了澡,又加了一顿饭,然后出来到校园里转了转,最后回去美美地睡了。

    3

    班里同学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单一起来,不少人已经在校外干得像模像样,考研的更是只知道往自习室钻,无所事事的人也有,但很少很少。大家上课见面打一声招呼,下课各自都忙自己的事去了。

    时洋的兼职做起来了,但是仅仅几天时洋发现这么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却那么累人。孩子不识数,他就是那种拎不清的家伙,老师苦口婆心得讲解,他却总不痛不痒,心不在焉,每次出错一大把,改起错来推诿逃脱。时洋早先给他制定了完美的辅导计划,现在发现要按计划实行非常困难。

    上第二个星期的课时,时洋一到,正赶上孩子家吃饭,孩子的妈妈们热情地让:“来,一起吃!一起吃!”

    时洋不愿意在人家吃饭,所以推托:“我吃了,我吃了。”

    可是孩子妈的实在很热情,拉时洋入座,盛饭,给时洋夹菜。小孩也给夹菜,一会满满一碗菜和饭在时洋面前堆得像小山似得。

    时洋对孩子妈妈的热情有些不适应,甚至有些扭捏,嘴里说:“好了,您别夹了,吃不下了。”

    “我知道学生不容易,上学的钱不多!”孩子的妈妈劝,“吃吧。”

    “呃……呃……”时洋不知道说什么了,开始吃吧。

    孩子的妈妈边吃着饭,边打听了些西顶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时洋都一一回答了。

    时洋努了努力把一碗饭吃完,赶紧抓起早已吃完饭的元元去房间辅导了。

    孩子的妈妈在外边收拾完饭桌,一会给孩子送进来一杯牛奶,她不忘叮嘱孩子:“好好跟老师学!好好地啊!”

    孩子在他妈妈面前变得很老实,把头一个劲地点。

    时洋看着母子俩呲牙笑了笑,继续埋头给孩子辅导。

    孩子的妈妈一走,时间不长,孩子又跑开了,时洋跟着喊他回来,他却磨起来:“我玩会。”

    怎么办?时洋拿他没辙,只好先陪他玩一会。

    可是这事没完,今天玩一会,明天玩两会,后天玩三会,天天玩。孩子本来各方面落下很多,结果是时洋的课辅导地极其惨烈。

    一个月后,孩子的妈妈找时洋了。孩子在学校里数学测验只得了35分,成绩比以前也没有好起来,她感到不满意。

    “你看看元元考得成绩,咱们的辅导咱们没效果?”她问时洋。

    “李姐,问题是这孩子不知道学习。”时洋想解释解释,“学习习惯没养成,不知道听课,不愿意学习。”

    “老师,你帮他养成学习习惯,教他学习啊!”孩子妈妈听了,几近责备地说。

    “可是您要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地,需要很长时间。他这样学习还没上路的孩子,是要下大功夫地!”时洋诚恳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都是用心在给他辅导,他却总是想不学,心不在课上。”

    孩子妈妈在一边听着,脸色都变了,一直直摇头。她不愿意时洋这样说她的孩子,她心里认为就是时洋这老师当地不行!

    时洋看出来了,他什么也不说了,尴尬地等着,看孩子的妈妈怎么说。

    可能是时洋的真诚起了作用,孩子的妈妈从钱包里拿出1000元递给时洋,结了这个月的工资。但她紧跟着说了,时洋以后不用来了!

    拿了钱,时洋逃也似的出了孩子家。他心里很不痛快,但看看手上的钱又有了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