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爱的森林,因你知名 » 二十.解脱

二十.解脱

    午后的BJ阳光挥洒,时洋启程返回学校。这次回来,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想法从BJ萌发,在返程途中酝酿。不甘于于平淡的特质将让他在命运里掀起波澜。

    折腾吧,滚烫的青春!

    到西顶城已经是半夜,时洋在慵懒的灯火里下了车。人群迅速地散去,他隅隅而行,成了落在最后的一个。

    夜深了,学校里一定是“铁将军”把门,——进不去。在街上叫住一辆的车,他来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在网吧他可以简单吃点东西,然后在电脑前睡一觉。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时洋进了宿舍。看到大家还在恬然而眠,他没有打搅,把包往床上一放,去找简桐了。

    电话打过去,简桐一听他回来了,很快下楼了。时洋把给简桐买得京味小吃递过去:“专门给你带的,和你们宿舍的姐妹一起尝尝。”

    简桐很高兴,撒娇道谢:“谢谢亲爱的!”

    算不上特别的惊喜,但是时洋带回来的,就不一样了,所以简桐还是幸福地笑纳了。

    两个人赶早,一起出去吃早餐。油炸灌饼,八宝粥,还是这些永远吃不够的小吃。简桐去过BJ,时洋不讲景点,特意讲起了BJ那位让人感动的老年志愿者,——倍精神,倍热心……

    吃完饭,再回到宿舍,兄弟们已经起床了。

    何明明第一个看到时洋,问候:“洋哥,回来了?”

    其他两个人也看到了,都表示关心:“什么时候回来的?”

    时洋兴致高涨,大声宣布:“弟兄们,我回来了!”

    “今天晚上我请客,有重要的事和大家商量!”

    说完,他低头找到洗漱工具,扔下弟兄们进洗刷间了。宿舍里只剩下三个懵了圈,不知道这位外出一趟,回来卖什么药的哥们。

    时洋不是要卖药,他是想带领大家开一个餐馆,——一个主题餐馆。BJ之行的所获,这也是其中之一。

    独木难成林,开一家规模不算小的餐馆,只凭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所以,他需要和伙伴们一起实现这个计划。如果四个人一起做,就一定能做成。

    中午吃饭的时候,时洋先把开餐馆的想法和简桐交流了一下。

    简桐表示完全支持:“这是个商机!做吧!”

    先在简桐这里得到了肯定,时洋更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

    到了晚上,时洋带着简桐,周伟平带着刘影,加上何明明、李杰,六个人到了饭店。

    菜上来,时洋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各位兄弟,各位女同胞,一起喝了这杯!”

    几个人举举杯,都一饮而尽。

    他们聚在一起吃饭,那是不用招呼的,菜上桌的速度就是吃饭的速度。

    一会,何明明想起关键问题了,提醒时洋:“洋哥,你不是有事宣布吗?”

    时洋等着呢,听了,放下筷子,喊住大家:“大家别不要吃饭。”

    所有人都放下筷子,看向他。

    “我这次BJ之行收获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一个挣钱的门路……”

    接着,时洋隆重介绍了合伙开主题餐馆的想法。

    谁的青春不想干事业,几个兄弟都兴致很高。

    “我赞成!”何明明首先表态。

    “这生意保把吗?”周伟平有点疑虑,问时洋。

    “没有十足保把的生意!想不担任何风险,那什么也做不了了!只要咱们尽心齐力,一定能做成!”时洋坚定,又肯定地回答了周伟平。

    “嗯,对,我们可以试试!”周伟平同意时洋的话,点了头。

    “那我更没意见了!”李杰看大家都同意,直接说。

    既然一致通过,时洋马上安排大家应该做什么准备:“说干就干,明天咱们先去收集资料,考察西顶市主题餐馆的开办情况,然后再碰头研究。”

    “好!”

    “好!”

    其他人都答应。

    “平哥,明明,李杰,桐桐,刘影,我们一起再喝一杯,祝我们旗开得胜!”

    霎时间,时洋像一个泰山崩于前,却面不改色的将军,先鼓动大家。

    这一学期过得飞快,2005年新年就要来临,学校即将放假,几个人还热火朝天地为开饭店做着准备。

    时洋主导,他们商议了商议,最终确定饭店的卖点定在“乡土”这个主题,也就是专做原汁原味的乡村菜,饭,包括饮品。——全部都得是纯正的乡村味道,天然,绿色,健康。

    对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人来说,来餐馆是回味老味道;对城市里的新新人类,——青年人来说,来餐馆是品尝另外一番风味,享受最天然的食物。

    大家一致感觉时洋的创意好,西顶城有农家餐馆,但没有几家专门打造乡土主题的饭店,纯正的乡土味更是一家没有。

    饭店一定会火!

    李杰哇哇叫着,兴奋地喊:“时老板!何老板!周老板!我们要发了!我们都是大款!”

    看他这么兴奋,时洋也高兴:“唐老板,你可说了,我们不发财都要找你啊!”

    “哈哈……我们都找你……”

    几个弟兄都笑起来。

    接下来,要抓紧推进准备工作。首先,筹备资金,然后是租房,办证件,找到好的厨师。

    至于店面房,时洋早已经心中有数。学校前面那条街上有一个经营百货的商店,面积足有300平,生意一直惨淡。据在那里打工的女同学提供的信息:老板不想干了,有意把房子租出去。那房子前面是市中心繁华之地,后面是体育、教育文化功能区,对于开办主题餐厅来说,前后都有不小的客源辐射圈,十分合适。

    时洋和何明明去见房东。房租不好谈。毕竟是盈利性的经营场所,房主开口就要9万元一年。租价不低,但时洋和何明明不能抽身就走,他们软磨硬泡,甚至打出弱者牌,痛陈学生做事白手起家,资金紧张,很不容易。但,哭惨并没有多少效果。最后不得已,时洋和老板揭底来谈:房子没有好的创收,他就无法周转。

    房主对房租仍不松口,他们一连谈崩了两次。第三次,时洋灵机一动想到了个双赢的法子:饭店开业后视绩效浮动房租,生意好全年付10万,生意不好房租就付8万,合同一年一签,明年再签房租还可以涨点,还有签约即付半年房租。老板看到时洋和明明真心诚意,被打动了,终于点了头。

    回到学校,时洋召集大家开会,通报了房租价钱。他们一起估算装修,桌椅凳子,饭店运转的花销。启动餐馆项目,大约需要20万元,四个人分担,正好每人出5万。

    钱怎么来?每个人都自己去弄。

    快过年了,要先把房租合同签了,赶紧装修。再尽快去办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做好这些准备才能开业。

    散了会,时洋连夜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他得先拿出钱来,给其他弟兄做表率。爸爸接了电话,嘘寒问暖之后,时洋说出了自己与同学合伙开饭店的计划。

    爸爸听完,停了一下,说:“我们为你毕业找工作存了一点钱。你现在用就给你,但是毕业后就没了。”

    “没事,毕业后我自己有办法。”时洋果断地回答。

    “其实,这些钱,我回过款来还会还给你们!”时洋不愿意拿家里的钱,真是实在没办法。

    老爷子笑了,说明天就打给你,不用还,本来就是给你准备的。

    时洋又问了问妈妈的情况,就把电话挂了。

    三天后,其他几个人也陆续把钱拿来了。拿出4万元,四个兄弟一起去和房主签了租房合同。第一笔钱花出去,就没有退路了,当然谁也没想退,大家都很有信心。

    这边房主抓紧腾出房子,那边时洋和何明明就去找装修人员动手了。周伟平则带着李杰去办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要到年后才能拿到了。

    至于装修,目标是重现乡村场景:地上铺上枣红的瓷砖,房壁刷上白色的腻子,房门换成古朴的木制对开门,贴上对联;再去定制乡村宴客时用的木制大方桌和大方椅,在墙上贴一些年画,挂一些辣椒,豆角,房门两边挂一些玉米。

    餐馆配上农村使用得粗犷碗筷,不定期推出创意农家菜;准备一些乡村生活的老照片,客人来了可以浏览,或怀念,或了解乡村生活,最后享用原汁原味的乡村美食。

    各个方面都准备到完美无缺!

    学校放寒假了,四个人没有了约束,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的女朋友放假就走了,四个人一直忙到了年29才回家。

    新年一过,初六他们就在西顶城碰面了。装修已经完成,证件只剩营业执照还没拿到,周伟平和李杰得再去催一催。招聘厨师的事交给周伟平和李杰先办着,时洋和何明明一起去外地采购特制的木桌木椅,粗瓷碗,盘等餐具。

    大家分头行动,正月十六开学,餐馆计划在正月十八开始营业。

    招聘厨师,广告一贴出去,有人来应聘。可是,来的人不怎么靠谱,几个三十左右的青年,一说做原味农家菜,马上大包大揽,唾沫横飞。周伟平看他们如此能侃能吹,赶紧婉拒了。

    周伟平和李杰只好去人才市场转转,说也巧,刚好碰到了周伟平的一个老乡。那个老乡正在给自己工作的饭店招厨师。周伟平请他帮忙介绍几个善于做农家菜的,老乡答应了。互相留完手机号码,周伟平和李杰就回来等消息了。

    第二天上午,有人给周伟平打电话问招厨师的事,说是老乡介绍的。于是,周伟平让他来餐馆见见面。

    应聘者姓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胖的大哥。吴厨师从业二十多年,谈吐稳健,来到就说可以做几个菜试试。——用手里的活说话,靠谱!周伟平连声说好,让他等等,等时洋和何明明回来后,再定。吴大厨也不慌,打个照面先走了。吴大厨是个勤快人,此后,每一天都来店里看看,还帮帮忙。

    三天之后,时洋和何明明风尘仆仆地赶来了。采购的物品随后会发到。

    他们特意叫吴大厨一起来吃饭。说是吃饭,其实就是尝尝吴大厨的手艺。吴大厨准备好材料,咔,咔,咔,做完端上桌。看一看,尝一尝,几个弟兄一致称赞:“好!是那个地道的农家味。”

    厨师就定下了。吴大厨为首,让他自主再带几个人来。这样,厨房就搭起来了。

    正月13,营业执照办下来了。一切都准好了。

    哥四个召开会议,进行了分工:时洋总负责餐馆运营,何明明负责原料采购,周伟平负责前台结账,李杰负责为客人服务。只要有空,大家可以帮忙端菜,刷盘子。

    开业前的这几天,时洋和吴大厨一起商量该推什么菜。吴大厨列好菜单,和时洋讨论。讨论完,让何明明去菜市场购买原料。

    必须有个店名,时洋为此颇费脑子。经过一番琢磨,最后,他提议,大家一致认可,就叫“乡村老滋味”,喻指那些令永远难忘的乡村味道。

    推出的菜有“妈妈的炒鸡块”,“忘不了的大锅烩菜”“家常白菜炖肉”等等;推出的饭则有“上学馒头”,“上学煎饼”,“妈妈的手擀面”,“妈妈的面片”等等。

    大家很兴奋,光听这些菜和饭的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

    元宵节一过,他们的女朋友像小鸟似的飞了回来。简桐和刘影到了饭馆,一连称赞他们能干。把四个店主挨个称赞完,她俩喊着要尝尝店里的手艺。

    四个弟兄都心情苏畅,志得意满,就等着饭店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