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爱的森林,因你知名 » 21.再踏征程

21.再踏征程

    18日如期而至,除了简桐,刘影,陈一涵和郑美丽也来了。年轻人做事热情满满,场面十分热闹。

    当欢庆的炮竹炸响的时候,时洋感到自己终于在这个城市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后面充满了希望,迎面而来的将是幸福的生活,一切都将那么迷人,那么令人沉醉。

    陈一涵来到时洋面前,递出一个鼓鼓的红包,送上祝福:“开业大吉!恭喜发财!”

    时洋满脸笑容,接过红包,感谢她:“谢谢涵姐!你能来,我们都很高兴!”

    接着,他转身喊李杰:“李杰,涵姐来了!”

    “好来!涵姐这边来!”

    李杰应了一声,跑过来高兴地领陈一涵去落座。

    2班里和四个人有交情的同学集体包了一个红包,派代表拿着给了周伟平。

    郑美丽也有心,没和同学一起,独自包了个红包给了时洋。

    11点,饭店正式迎客做餐。前期他们早早散发了宣传广告,赠送了开业之际来餐馆用餐优惠券,新店热热闹闹开张,所以进门的客人很多。

    餐馆主题是乡土老味道,但室内餐位全是独立的。因为现代社会的人更注重保护隐私,所以时洋提议把餐位全部隔断。在餐厅最北面左右两边对着设了两个个超大包间,里面放了一张大号方桌,十几张大方椅,来满足大宗食客用餐。

    客人坐满了。时洋让何明明端着盘子,在上面放了两条香烟,一起往后厨去犒劳厨师。

    “各位师傅,辛苦了!”时洋对正在忙活的吴大厨和他的手下说。

    “不累,时老板这么客气。”吴大厨停下手里的活,看到时洋他俩,客气地回话。

    “我拿来两条烟,各位师傅忙完了,每人拿几盒,下了班抽两口解解乏。”浑然天成,时洋老板架势十足,对吴师傅说。

    何明明把东西向前一递,也说:“吴师傅,您就收下吧。”

    “谢谢,谢谢!”吴大厨道着谢,就把东西收了。

    “各位师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奏!”时洋给厨师们鼓劲,“辛苦,辛苦你们了!”

    厨师们承了店里的好意,纷纷说:“等好吧,一定差不了!”

    话已至此,时洋不再多说,转身和何明明一起到前面来。

    前厅里,李杰正在忙着上菜,收拾桌子。太忙了,何明明赶紧下手帮忙。

    晚上,又是一通客人。上午,来道喜的人,看着他们实在忙,坐了一坐,没有吃饭就纷纷告辞了。时洋想着呢,晚上忙完,让李杰把陈一涵,简桐,郑美丽,刘影,瞿霞,几个人都叫过来,大家聚在一起吃饭。陈一涵有事在忙,不能来,其他的人都到了。

    大厨们提前为他们备好了饭菜。大家七手八脚把菜端上桌,团团围坐。四个老板先后举起杯子,招呼大家同饮一个。一群人高高兴兴,边聊边吃。

    等他们吃完散场,时间已经是23点,时洋叫着周伟平一起清算当天的营业账目。账单都在电脑里,他们很快就算好了。利润大大的可观。

    何明明和李杰已累地摊在椅子上。时洋过来,又嘱咐何明明明别忘第二天早起买菜,最好从郊区农民那里捯饬些野货。最后,他们终于锁上店门回学校来。

    他们早已跟学校的门卫打好了招呼,这个点对他们放行。

    2

    第二天六点,何明明爬起来拿着吴大厨开好的材料单去菜市场采买。天没有大亮,街上人流稀少,何明明蹬着三轮车,心情愉悦。

    市场里,小贩都已摆好了摊位。何明明来到卖豆角的摊位前问价格。

    “2块!”卖豆角的中年妇女回答。

    “昨天不还卖一块五?”何明明听到价格,问她。

    “2块了,今天都涨价了!”中年妇女板着脸,认真地回答。

    何明明摇摇头,转身去问旁边的那个。

    “2块!”那还用问,摊贩们立刻口风一致,站成统一战线了。

    再问一家,还是2块。何明明没办法,只好按2块的价格要了一批。

    再去买其他的菜,不少都涨价了。最后采买的钱不够了,何明明个人掏腰包付了几十块钱。

    买完菜来到餐馆,何明明把时洋叫到一边,告诉他:

    “好多菜涨价了,我贴进去好几十。”何明明对时洋倾诉。

    “说涨价就涨价?许多菜都涨了?”菜价不是儿戏,时洋不相信。

    其实,何明明哪里买过菜,不会讲价。摊贩们又欺生,价格不就虚了嘛。何明明不上套,又问了几家,可他挨着摊位问,那不就得挨宰吗?

    事实就是这样,但这学费必须得交。时洋马上就明白了,细细嘱咐何明明:“你得会给他们讲价,多比较比较!但是,别挨着摊位问价!”

    “欺生是吧?行了,明天看我的!”何明明懂了,果断地说。

    开业五天,李杰顶不住了。晚上收工,他脸色十分难看,向时洋他们提意见:“跑菜,收拾桌子,太累了!我干不了了!”

    他负担的活是累,跑来跑去。虽然大家也帮忙,但是他忙起来就没有一点闲着的空。时洋还常常帮忙,何明明上午还要去补个觉,周伟平离不开前台,所以他们还真不好说什么。时洋只好站出来,包揽责任:“往后,我除了接待,照管,都去帮你!”

    “我晚上能替替你!”何明明也站出来,说。

    李杰终于好受了,叮嘱时洋和何明明:“你俩说的,可都得干啊。”

    吃了晚饭,又算过账,时洋让周伟平和李杰先走了,留下何明明,单独告诉他:“你发现了没有?买来的菜里夹着不少次品。厨房反应,残次品不能上桌!

    “啊……”何明明惊讶了,他都不知道。

    “你买的时候扒拉开菜捆看看!”时洋只好教他。

    “真没想到,他们这么滑头。”何明明感到抱歉,解释。

    “行了,你的活,你得赶快上手!”时洋同时鼓励他,“万事开头难,咱们刚开始,需要熟悉!”

    3

    开业以来,“老滋味”餐馆生意不错。四个年青人用心经营,每天用餐客人数量饱和。时洋最辛苦,常常工作到深夜,除了算账,还要盘算餐馆的经营。——分析食客的用餐喜好,帮着后厨推出新菜。

    客人中,有一部分是乡村味道的天然拥趸,一部分是赶鲜儿,还有一部分是随机客人。饭馆的生意要长久保持下去,就必须推出更美味,更地道的农村风味,推陈出新,留住,甚至吸引更多客人。

    何明明保证提供最好的原料,吴大厨每周都推出新菜。吴大厨出新菜时,时洋都先审核一下,再帮着起个合适的名字。

    餐馆运作井然有序,一个月后,经营正常化了,大家自然不再觉得那么累了。每个人都适应了自己的位置:何明明买菜不再被坑,还有了固定的采买点,都能要到最低价了;周伟平收银,又快又准;李杰在时洋的帮衬下,服务工作驾轻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