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宋:龙飞九五重开宋天 » 第三章 飞虎军的诞生

第三章 飞虎军的诞生

    自绍兴和议达成后,宋朝从上到下都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开始享受和平,金国暂时也是如此,但这不是长久的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这难得的和平却让宋军上下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南宋朝廷迷醉于临安的暖风中,曾经的江南是三千越甲可吞吴,而今的江南却是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征战半生了,也该享受享受了,纵使有些有识之士认为国仇未报不可松懈,但大部分人都已沉浸于眼前的和平之中,这点微弱的杂音很快就淹没在西湖边的夜夜笙歌中。

    “夫君,何事让你这般忧愁?”看着眉头紧锁的辛弃疾,纪云翕疑惑地问道

    “官家想要北伐,收复中原,但我前些日子去查看了下禁军,那些禁军的战斗力.....唉!”辛弃疾有些无奈地说

    这纪云翕是辛弃疾南归以后,在瓜洲结识的一个红颜知己,生于绍兴十年,原是歌女,那日辛弃疾心中烦闷,来到酒馆内借酒浇愁,填词《永遇乐》。一切都被纪云翕看在眼中,是什么事情让这他如此忧愁?纪云翕不免有些好奇,于是便来到辛弃疾的桌前坐下。

    “醉里梦中说汴州,中原事,无人收......”有些醉意的辛弃疾也没有注意到桌子的对面坐下了一个小娘子,只是自己喃喃自语。纪云翕沉默不语,给他的酒杯倒满桂香美酒,这桂香酒本是西京洛阳的特产,但金贼打来后,大家都背井离乡,而这桂香酒也从西京酒楼中流转到了自己这江南小城之中。

    “官人是为何事忧愁?可否说给奴家听听?”倒满桂香美酒后,纪云翕一边把酒杯递给辛弃疾。“如果不愿意说,也没有什么,就当奴家叨扰官人了。”看着犹豫着要不要开口的辛弃疾,纪云翕善解人意地说道。

    “我是辛弃疾,字幼安,是从金国那边回来的,本以为官家是个坚定抗金之人,可没想到官家原来是个软骨头,我只是提到金人,还没有提到要不要抗金,他就面如土色,唉......”辛弃疾边说,边摇头叹息着,一边倒着酒,但酒杯中的酒已经满了,都溢了出来,他仍然继续倒着酒,就像没有察觉到一般。

    听完辛弃疾的话,纪云翕正色说道:“辛大官人,虽说奴家读书不多,但也是知道屈子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官人您学问若天人,又一心想要带领我们大宋的军队打回中原,怎能因为眼前这点小小不顺心的事情而自怨自艾呢?”

    听到这样一番劝慰的话语,辛弃疾才正眼看眼前的这位小娘子,原本他以为一个小酒馆里的歌女,能有什么见识,如今听到这样一番话语,实在是大出意料。他眼神一凛,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敢问这位小娘子姓名如何,是何方人士?”对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语的女子,辛弃疾不免有些好奇地开口问道

    “奴家叫纪云翕,刚来这家酒馆做事,奴家是两浙西路常州府无锡县人,祖籍徐州。”纪云翕也是第一次被人问及这样的问题,不免有些害羞,有些脸红地回答了辛弃疾。

    回想起自己和辛弃疾相遇到成亲的这段往事,纪云翕总有种自己在梦里的感觉。她回过神来,宽慰着辛弃疾,辛弃疾看着眼前的娇美的小娘子,觉得有这么一位能理解自己心意的贤妻,即便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自己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宽慰归宽慰,但解决不了辛弃疾着急的问题,禁军一时半会难以训练完成,自己想另起炉灶打造一支精锐部队,可上哪儿去找合适的兵员去组建新军呢?这个问题辛弃疾想的就快要着魔了,但始终想不出什么地方有合适的兵员,实在想不出的他,索性不去想了,现在刚好是早春,和娘子一起去看看春景也是好的。

    踏春赏景,这是宋人的一大乐趣,辛弃疾和娘子乘坐的马车刚刚出城,就看到了一场乡民之间的斗殴事件,这场斗殴事件一时半会看来是不会停歇了,只见攻防双方各自都使出浑身解数,打的头破血流,官差要将他们扭送官府治罪,但辛弃疾亮明身份,制止了官差。辛弃疾对这些村民们说:“你们今天为了争夺水源,打的头破血流,这不是英雄好汉,真正的英雄好汉,是像当年的背嵬军一样,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杀跑金人,这才是真英雄,我现在奉朝廷命令,训练精锐,将来是要和金人拼命的,想做好汉,就跟我来,你们今天的事情官府可以不予追究!”这些山民们听完后没有多想,反正自己穷命一条,了无牵挂,不如和眼前这位大人一起,去沙场上杀出个封妻荫子来。于是,辛弃疾在这些山民中抽调了数千人,跟他一起返回临安,辛弃疾给这支自己预想中的部队起名为“飞虎军”辛弃疾走后不久,山村里又有数千人前来投军,飞虎军此时已经超过万人,辛弃疾并未因此而狂喜,而是下令父亲和儿子都在的,父亲回家,兄弟二人都在的,弟弟回家,最终,留下了一万人。而这支万人的部队,日后在金国的战场上却大放异彩,成为了金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寻找到了合适的兵源,新军也已编练完成,辛弃疾向官家赵眘上表,详细告知此事,赵眘得报后大喜,任命辛弃疾为京东路制置使兼枢密使,自楚州出发,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同时派出敷文阁学士范成大出使北方金国,对金国一方宣战,隆兴北伐开始了。

    赵眘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就曾听老师史浩提起国朝的大儒程颐说过的一句话,程颐说国朝有几件事情是远胜于前代的,一是百年未尝诛杀大臣,二是四圣百年,三是至诚待夷狄。这几件事情,唯有第三款,赵眘不以为然,至诚待夷狄不过是理学夫子们自欺欺人的遮羞布而已,若诚信能感化夷狄们,那就不会有靖康之祸这样的弥天大辱了。

    大理寺这边,韩彦直奉命搜集散落于民间的鄂国公岳飞文稿和书迹,这韩彦直是国朝中兴名将韩世忠之子,文武双全,绍兴二十四年文科举进士,中第后不久,因为父亲丧事,婉拒官位回家守孝。如今刚刚守制期满,如今在负责淮西兵马钱粮一事,但还未赴任,就被赵眘委派重审岳飞一案,并搜集其诗文手稿一事。

    在鄂国公散落民间的文章中,韩彦直发现了一篇文章,他吃惊地发现,已故的鄂国公,对今日的局面早有预料,鄂国公认为国朝若想安定,则中原定要收复,收复中原后,当再接再厉,恢复河北,金人内部也非铁板一块,渤海、高丽、契丹、蒙古诸部族,对金人的统治口服心不服,金国境内汉人人心未服,按鄂国公所说,收复中原之后,金贼也将不战自乱,人心浮动,自顾不暇。韩彦直一边读着鄂国公的文章,一边在心中不住地叹息。

    金国大定五年,范成大来到了金国中都。金国的中都,是海陵王完颜亮参照宋朝宫室营建而成的,很多地方都直接照搬宋朝名称,所以当范成大走在燕京金国大内的时候,如果不是眼前人的发饰妆容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他真的会以为自己来到了汴京城。

    重明殿内,金国国主完颜雍接见了南朝来使范成大。

    进入重明殿内,范成大打量着宫殿内部,只见在宫殿内部,御座前面一左一右排列站着金国的文武官员,这些官员有女真人,也有归附金国的汉人。而官员前方御座上坐着的,就是金国国主完颜雍。

    “南朝皇帝赵眘,恭贺上国完颜雍登临大位......”骈四俪六的贺表读完,完颜雍心想着南朝也很识相嘛,表文中的意思俨然是要和自己的金国友好共处了,比不识相的赵构小儿要好多了。可正在此时,范成大取出了赵眘交给自己的手札,读了起来,手札中,字里行间写着的都是对金人的新仇和旧恨。当最后一句赵眘向金国宣战的话读出来的时候,大殿里的空气已经达到了冰点。

    “南朝蛮子,我劝你们不要不识好歹,能让你们作为我大金的兄弟之国,已经是给你们南朝国主天大的面子了,当初是你南朝的国主上表乞求我大金,求恩赐弹丸之地以延续香火,更是你南朝收纳叛将违背盟约,才迫使我金国出手惩戒你们,而今你们居然说这些都是我们大金的错?真是让人耻笑!”众人循声看去,认得这人乃是不久前出使南朝归来的乌林答剌将军。

    面对咄咄逼人的乌林答剌,范成大并没有慌张,而是笑着询问乌林答剌,答剌大人,我听说你们金人最厌弃的就是不守信用之人,可我记得,当年你们的太祖皇帝阿骨打曾经说过不准南下攻击宋朝的话吧?还有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我南朝之地,理应为我大宋所有,答剌大人,盗贼从你家抢走一袋钱,你去盗贼那夺回来,这能叫不守信用吗?乌林答剌毕竟是个武人,粗通文墨,面对范成大的这番质问,一时间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反驳。

    看着不知如何反驳的乌林答剌,乌林答剌一旁站立着的纥石烈志宁,抽出宝剑就要杀了这个颠倒黑白狺狺狂吠的南朝蛮子,但被完颜雍用眼神制止了。完颜雍笑着问:“这是你们南朝向我们发起的挑战书吗?”范成大微微颔首,完颜雍说:“我们祖辈间的恩怨,到如今也是时候该做个了结了。”说完,叫来党怀英,命他起草国书一封交予南朝使者范成大带回,完颜雍的举止,让范成大一时在心中生出了些许好感,他向完颜雍行了个礼,便收下完颜雍所给的国书,和金国礼部的官员前往驿馆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