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宋:龙飞九五重开宋天 » 第四章 北伐! 北伐!

第四章 北伐! 北伐!

    “坦夫的新军已经编练完成,是时候跟金国好好算算账了。”看着窗外的大雨,赵眘心中暗自想到。

    隆兴四年,一切准备就绪,皇帝赵眘任命辛弃疾为京东道制置使,领其飞虎军五万人自楚州一线出击金国,为了迷惑金国,赵眘又任命张浚为川陕四路制置使,和邵宏渊、吴璘自兴元府向北出击金国,而虞允文坐镇后方,以防金人偷袭,李显忠自鄂州一线向北,领兵五万出击金国。

    金国一方,自从南朝的使者送来宣战书后,完颜雍也没有闲着,完颜雍任命仆散忠义、乌林答剌、纥石烈志宁三人共同负责抵御南朝的进犯。

    海州城下,海州知州郭安都早已知晓南朝来攻的消息,但面对辛弃疾和他的飞虎军,郭安都却没有进行任何抵抗,直接选择了打开城门,让飞虎军进城的决定,飞虎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海州城,辛弃疾命飞虎军在海州城稍事休整,准备继续向北出击京东路一线。

    徐州,徐州知州刘麟此刻正在读一封信,这封信是郭安都写给他的,在信中,郭安都说:“刘兄,南朝的辛弃疾与你我师出同门,金人毕竟是异族,不可助之,如今辛弃疾带领五万精锐北伐,我已经献了海州,还望你认清大势,不要助纣为虐,最好将徐州献给宋军。”

    读完信后,刘麟心中大骂郭安都不地道,这就献城投降了,同时他也知道,金人若是知晓自己和辛弃疾、郭安都二人间的关系,定会对自己起疑心,现在的自己别无选择,也就只有献出徐州了,于是辛弃疾再一次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徐州。

    海州和徐州不战而降,辛弃疾和部下自然欣喜,但辛弃疾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个开始,硬仗还在后头,现在的小胜利不过是因为金人还未反应过来罢了,一旦金人反应过来,前方定然会有几场大恶仗等着自己。

    比起辛弃疾的旗开得胜,连克海州、徐州两处要地来,荆襄一线,李显忠所部的北伐却是推进困难,李显忠所部早早抵达了邓州地界。武胜军节度使乌林答剌已在邓州等候多时,与辛弃疾不同,李显忠所部并非另起炉灶编练的新军,而是久未参战的禁军部队,一向训练松弛,战力低下,尽管李显忠加紧时间训练,可绍兴年间以来,自绍兴和议达成后,禁军训练早已松弛的不成样子。尽管李显忠要求严格训练,可是多年未操练的禁军突然间被要求严格训练,加上李显忠治军严苛。这让士卒们都心生怨言,对李显忠消极怠工,李显忠带领的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遇上乌林答剌的金军,双方交战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金朝那边的丘八就是好,想要什么直接抢,摊上这个李阎罗真是晦气。”士兵刘七说道,这刘七本是市井混混出身,来军队不过是混些军饷,图个温饱罢了。国朝自太祖立国以来,一向重文教轻武备,武人即便是做到了枢密使,地位也要比同级别的文官低上一头。虽然武官中也有狄青、郭逵、王韶、李宪还有鄂国公岳飞这样的成功者在,但始终敌不过金榜题名的文人士子们地位来的尊贵,待遇来的优厚,听说那些文人士子们只要一代当了高官,这官位可以世袭下去,叫做什么恩荫官,这群穷措大们的日子可真是舒坦,比我们这些拿命换富贵的舒坦多了,又不用担心掉脑袋。

    比起牢骚满腹的刘七,同样是来投军的王二,心态就平和的很多,王二是荆湖南路的猎户出身,因为家境中落,想着自己善于射术,便前来投军,想凭借自己的一手射术,换取富贵。王二觉得,论起写诗词文章,自己连同乡的秀才都不如,况且他们考上了做了大官,官家想要建立太平盛世,不是正需要这样文曲星下凡的人来辅助吗?难道还能要自己这般山野小民来协助?那想想也是不可能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在李显忠部下各自的心怀鬼胎中,邓州之战爆发了。

    战争一开始,乌林答剌的金军就以有死无生的势头冲入对面李显忠带领的宋军当中。

    乌林答剌这边的金人自战事刚一开始就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击宋军,而宋军这面士气不高,虽然李显忠和毕再遇二人奋力冲杀,但大厦将倾时,岂是一二人可以逆转?很快,李显忠所部溃败,毕再遇所部虽然取得胜利,但孤掌难鸣,也只得和李显忠部一同撤离战场,在他们身后,如血的残阳照耀着大地,尸横遍野。

    建康行在内,自辛弃疾、李显忠、毕再遇等人奉命一路向北,出击金人以来,和金人之间的战局就成了建康百姓们关注的焦点,那些因为金人背井离乡南来的百姓,更是紧张又急切地关注着朝廷和金人之间的战局,同时关注战局的还有建康大内里的赵眘。

    临安德寿宫,一个慈祥的老者正在后院里面赏荷,他便是已经退位闲居多年的太上皇赵构。为了祖宗的江山不失,他对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势的因素都重拳出击,当岳飞声望高涨,形势一片大好时,他将岳飞从前线调回,以最极端最残酷的方式,处死了这位一片忠心日月可鉴的大将,不论他人如何看自己的这些行为,他赵构始终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是在力保祖宗江山不失!

    在后院中,赵构虽然在赏荷,但心思完全不在眼前这池荷花上,他根本不相信宋军能够战胜金人,从宣和末年开始到绍兴年间,宋军一次次兵败如山倒,即便胜利,也是偶尔胜了几次,胜了几次之后接连而来的战事,哪次不是兵败如山倒?即便有岳飞又能改变什么?

    此时,建康行在,一行人一前一后拿着公文快马加鞭赶入城中,前面的人大声报喜:“京东制置使辛弃疾领兵出击,已克复海州徐州二地,现在正向济南府进军!”而后面的人则是报忧的,他们的声音比报喜的人声音小上了不少,于是建康行在的百姓们就知道了这一前一后的两个消息,一好一坏,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赵眘也知道了这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宋军先胜后败的消息传来,最兴奋的莫过于那些团结在汤思退身边的投降派们了,他们认为这又一次证明了金人是不可战胜的,想要打败金人那就是逆天而行!

    赵眘得知消息后的次日,就收到了虞允文的信件,虞允文在信中说自己愿为官家分忧,请求领一支部队自荆襄地区出击北伐,帮助李显忠和毕再遇二位将军,赵眘看完信件,没有在朝会上讨论,就直接答应了虞允文的请求,拨给他一万人,命他从水路进军出击金国。

    莒县磨旗山,这里是抗金武装的大本营,这些抗金力量在衣着上都穿着红色布衣,所以当地人称他们为红袄军,红袄军的首领叫做李成,辛弃疾在进军到达莒县以后,立刻去了磨旗山的红袄军大营,拜会首领李成,辛弃疾这京东路制置使的名头一说出来,那可是如雷贯耳,义军将士们看他的眼神顿时充满尊敬。

    “辛大人......”李成拉着辛弃疾的手,一时间突然哽咽无语,他太激动了,激动到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他们这些北方的百姓以为朝廷早已忘记抛弃了他们,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还有见到自己朝廷打回来的一天,李成拉着辛弃疾的手久久没有说话,直到辛弃疾的一声咳嗽把他拉回现实中来。

    “李成,你是义军首领,和金贼斗争了这么久,应该对他们的情况很了解吧?”辛弃疾问起李成。

    “辛大人,这您可就问对人了,要说对金贼斗争的事情,我可是了解得很,金人那边的情况我也清楚得很,问我只管放心不会有错的的。”李成信心十足地答道。

    “那李成大人说说,最近金人有没有什么异常动向?”辛弃疾试探地问道

    “最近金贼在抽调兵力,从河北路还有南京路那里,这些抽调出来的兵力都前往同一个地方--青州,这支金贼的部队有五万人之多,统领他们的是纥石烈志宁,说要让青州成为大人您的葬身之地,让你和军队有来无回。”李成听到辛弃疾的话,出于信任,他一五一十将自己刚知道的消息告诉了辛弃疾。

    “那李成大人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辛弃疾举杯问道

    “坦夫,这你就见外了,原来你们的首领耿京就常跟我说起你,我好兄弟推荐的人,我还能信不过不愿意帮助吗?”李成有些不太高兴地回答

    “能得大人所领山东义军帮助,坦夫感谢不尽,满饮此杯,以谢大人情谊!”辛弃疾说完,毫不含糊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李成也同样将自己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双方的合作,从此刻开始了。

    青州城头,站着三个人,中间的是纥石烈志宁,一旁的是青州的地方官。纥石烈志宁想起那日,南朝的那个什么大学士说要收复失地,荡平金国,就暗暗觉得好笑,想要打败我们金国?没那么容易,你们既然不懂见好就收,占领了海州和徐州,还想继续向北攻击,那我也就只好让这青州城,成为你们南朝蛮子们的葬身之处了,想到这儿,纥石烈志宁的嘴角出现了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