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宋:龙飞九五重开宋天 » 第七章 隆兴和议

第七章 隆兴和议

    宋隆兴六年,金国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

    金中都大殿内,当宋朝使节团走进大殿的时候,周围的温度几乎降到了冰点,大殿上站立两旁的金国文武官员看着宋朝的使节,牙咬的咯嘣嘣响。宋朝使节团为首的人,正是不久前刚被放还南朝的范成大。

    范成大冷眼扫过在场的金国文武官员,取出赵眘交给自己的手札开始宣读起来,手札内容并不多,其实就是讲了宋朝一方对于达成此次和议的条件,条件如下:

    一、绍兴和议所达成的一应条款即日废止

    二、宋金双方为兄弟之国,宋朝一方不再给予金国岁币,宋金边界暂时维持现状

    三、宋金两国在外交上恢复平等关系,宋朝为兄,金国为弟。

    看完这些条款,不知为何,完颜雍突然觉得松了一口气,他设想了很多种可能,毕竟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即便宋朝一方提出什么侮辱性或羞辱性的条件,他也愿意打碎了牙往肚里咽了,如今南朝并未趁人之危提出任何难以接受的条款,这样的和约比起先前他们制定的绍兴和议相关条款,已经足够温和了。

    正当完颜雍准备接受宋人的条款时,武官序列中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我反对!”众人望去,原来是夹谷清臣,夹谷清臣离开武官序列,向前一步,对着完颜雍大声说道:“山可移,此和约断不能行,若今日答应南朝的条款,契丹、渤海、高丽、蒙古他们定然与我们离心离德,到时祸乱丛生,你我将为今日之事后悔不已,三思啊!国主!”

    夹谷清臣话音刚落,完颜雍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范成大却仰天大笑起来,笑的金国官员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南朝的使者又发了什么神经,只见范成大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想到自己现在所在的场合,范成大好不容易才止住了大笑。

    范成大的笑声停下后,完颜雍好奇地问道:“幼元何故发笑?”

    “国主,范某并非故意发笑,我只笑身为上国的大金,居然有如此愚蠢无知的臣子,只顾眼前得失而不顾未来,若是今日不达成和议,你们何来时间整兵备战,弹压境内的反抗力量?”范成大回答完颜雍道

    听了范成大回答的话,完颜雍略一思忖,觉得这南朝的使节说的确实有道理,看完颜雍似乎有答应南朝使者的意向,夹谷清臣急了,还要再出列进谏完颜雍,完颜雍说:“朕知道卿为国家考虑,但我们刚刚连逢数败,需要时间整顿兵马,所以我们只能答应南朝一方的和约条款。”

    隆兴六年,入夏时分,宋金两国正式达成隆兴和议,这项和议的具体条款如下:

    一、金朝一方同意宋朝不再给予金朝岁币

    二、靖康之变中现在还在世的被俘女眷全部放归宋朝,并上交国书致歉

    三、金朝承认河南陵寝之地属于宋朝

    四、宋金双方兄弟相称,宋朝为兄,金朝为弟。

    五、金朝一方皇帝即位须由宋朝一方册封,皇帝驾崩等要事必须知会宋朝。

    和约签署之后,范成大一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小时候,靖康之变,战火纷飞,那时候自己听说的都是金人如何如何可怕,如何的神勇,战必胜攻必取,自己这方的朝廷则是兵败如山倒,虽然后来有了鄂国公,让金国暂时不敢轻视大宋,可鄂国公死后,金人再无顾忌,撕毁和约,意图灭宋,若无虞允文采石之战力挽狂澜,国朝恐怕早已灭亡,那时候的自己如何会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自己会来到大金的都城燕京,让金人签署比当年绍兴和议还要耻辱的和约。

    和约达成了,但是大家没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条款,汉臣张浩直呼谁要是答应这样的和约,就让谁下拔舌地狱!对此,完颜雍并不觉得有什么,在他眼里,这不过是短期的休战而已,失去的东西他们金国一定会连本带利讨还回来的!

    宋朝,建康行在

    皇帝赵眘正在御座上阅读着一份考卷,这份考卷很特殊,本来是一份科举策论的答卷,可是考生并未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考生在试卷上写道浙东大灾,地方官员瞒报灾情,也未及时进行赈灾,希望官家早点处理此事。

    赵眘看完之后,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着谁适合去处理这件事情,一个人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似乎没有谁能比这个人再合适了,于是赵眘睁开眼睛,写了一道手札,在手札中,他让朱熹前去浙东查探事实,并且进行赈灾,同时让岳珂负责此事。

    隆兴六年,京东西路济宁县,泗水河畔。

    一个儒生装束的中年男子正在泗水河畔漫步,同时吟诵着一首诗歌: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名男子,便是朱熹。

    正在此时,朝廷派来宣旨的人到了,朱熹连忙躬身准备接旨。宣旨的人朗声读道:“着令京东西路提学副使朱熹往两浙东路,巡视两浙东路政事,查探台州赈灾案一事。”

    朱熹听完使者带来的皇帝旨意,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随后接过旨意,打道回府,收拾行装,准备前往两浙东路赴任,查探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