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宋:龙飞九五重开宋天 » 第十三章 迁都 迁都(一)

第十三章 迁都 迁都(一)

    宋朝隆兴十一年,公元1174年。

    经过辛弃疾、虞允文、种彦崇等人的连年出击,金国一方失去了富庶的中原之地,国力急速滑坡,原本臣服于金国的契丹、高丽、蒙古等民族见此局面,明面上仍然对金朝保持恭顺,但在暗地里早就对金国生出二心。在失去中原后,金国就像一只受伤的猛虎,暗地中舔舐着伤口,准备着随时暴起夺回中原之地,再将大宋逼退回淮河以南。

    而对于宋朝一方来说,收复中原失地固然令人欣喜,但这并不能让赵眘满足。一个商人,他曾经冒险以小搏大,但却没想到对方是在耍诈,被骗得几乎血本无归,如今,这个商人刚刚赎回本钱,他难道会就此满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赵眘就是这么想的,在收复了中原以后,他将目光投向了盘踞西北的西夏和盘踞西南的大理,将杀伐西夏和荡平大理作为自己超越祖宗的目标。但在用兵西夏和大理以前,还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赵眘解决。

    隆兴十一年春,河南府虞允文宅邸。

    虞允文这位国朝中兴名臣,如今也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然而他是幸运的,他在有生之年和辛弃疾等人率领着宋军一起北伐,收复了陷落于敌手多年的中原地区,在重病之中,虞允文仍然事事都事必躬亲,不肯休息,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却不准许他再这么干下去了。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虞允文强撑着病体,给赵眘写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份奏疏,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用颤抖的手把奏疏交给家人,让他们寄到建康行在,家人们含着泪,接过了虞允文手中的奏疏,接过奏疏后的一瞬间,虞允文像是如释重负,就此睡了过去,当天夜间,河南府军民们看到一颗大星划过夜空,坠落于地。

    建康行在,赵眘正在阅读虞允文的奏疏。

    在奏疏中虞允文说他知道,收复了中原四京,接下来国朝肯定要还都汴京,但现实却并不容许国朝立刻还于旧都,他在河南府期间看到的中原是一片萧条景象,久经战火洗礼,中原地区早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繁华,况且,由于当年开封留守杜充的错误决定,黄河决口于汴京,汴京城大都房倒屋塌,城内的百姓四处逃难,这座曾经车马喧嚣游人如织的国都,如今也是一派冷清,不复往日辉煌,虽然在金人手中,汴京有了一些恢复,但恢复的程度不大,在战事暂告一段落的时候,他曾经再度去过汴京,正好遇上大相国寺的集市,但大相国寺的集市也是冷冷清清,远不如前,由此,虞允文建议赵眘,收复中原以后不要急于一时,不要着急还于旧都,如果一定要还于旧都,最好在做足准备以后再提此事。

    看到虞允文奏疏中所说的情况,赵眘皱了皱眉,眼睛扫过整篇奏疏以后,他发现下面还有内容,于是就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只见接下来虞允文写道:“臣知道国朝不可偏安于一隅之地,然中原新复百废待兴,且大都人心未复,如今旧都暂未可还,臣请官家若要还都,可暂时居于南京应天府,应天府经过臣的治理,已经颇为繁荣,可暂居于此,以后再徐徐图之。”看完了奏疏,赵眘正准备开口,河南府的信使来了,他一进来就带给了赵眘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那就是虞允文逝世了!

    虞允文离世的消息,让赵眘颇为伤怀,当天他在雨中,眼含热泪,久久未动,立于雨中。过了许久,赵眘才回到大殿中,先回到后宫更衣,更衣之后,他起身前去御书房,坐在御案前写下了对虞允文丧事的安排,最终,礼部官员按照赵眘手札的处理意见,授予虞允文这位中兴名臣谥号为文正,并且命令河南府地方拨给制钱一万文给虞允文家人,方便他们料理虞允文的后事,要求他们对虞允文的丧事加以协助。同时,赵眘对虞允文的家人也加以厚赏,让自己的皇子赵惇迎娶了虞允文的女儿,结为儿女亲家。

    看了虞允文奏疏以后,第二天朝会将结束的时候,赵眘点名:“张孝祥杨万里辛弃疾陆游留下,到御书房,我有要事要征求你们的意见。”文武朝臣各自退朝后,张孝祥、杨万里、辛弃疾和陆游四人跟着太监一起,到了建康行在的御书房,御书房里已经放好了四把椅子,但是却并未看到赵眘,大家正纳闷间,赵眘从屏风后面出来,屏退宫女宦官,看到官家的举动,四人觉得今天的事情绝非小可,上一次屏退宫女宦官的时候,还是因为商议隆兴北伐的进军路线,这次又会有什么大事?

    四人坐定后,赵眘轻咳一声,开始了今天的会议,果然不出四人的预料,今天的事情同样是大事,那就是还都汴京的事情。但这个事情在来开会的几人看来,答案其实毫无悬念,无论是临安还是建康,都是由于形势所迫,暂时作为朝廷的居所,如今四京已经收复了,那当然是要回到汴京去的。

    正当四人准备开口表态时,赵眘将虞允文的奏疏递到了辛弃疾手上,辛弃疾一目十行地读完,沉默不语,递给身旁的张孝祥,张孝祥读完递给陆游,陆游读完递给杨万里,虞允文的奏疏就像一盆冷水,让御书房里面脑袋发热的四人瞬时冷静下来。

    “虞允文的奏疏,列位爱卿可都看过了?”赵眘不疾不徐地问道,列坐于前的四人没有说话,就当是默认了。

    “虞允文奏疏中对还都汴京的看法,列位爱卿,既然你们都看过了,那就说说你们的看法吧。”赵眘淡淡地说道

    听完赵眘的话,张孝祥、辛弃疾、杨万里、陆游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估摸不准赵眘是何想法,所以一时间居然无人开口。看到这般局面,赵眘猜出了些什么,笑着对眼前的几位中枢重臣说但说无妨,今天在这就是说错了,我也不会怪罪你们的,只管畅所欲言就行了。

    “官家,臣以为虞彬甫说的有理。汴京新复,百废待兴,绝非还都之首选,但王业又不可久居于一隅之地,如今应天府已初具规模,臣以为可暂居南京应天,还都汴京一事,可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看看大家都是欲言又止,杨万里先开口打断了沉默。

    “官家,臣以为虞彬甫之言可行。”辛弃疾说道,陆游和张孝祥虽然没有说话,但可以看出他们也同意虞允文的看法,于是,迁都的事情就这般定了下来,大宋从建康迁都南京应天府,于是赵眘下令在南京应天着手营建行宫,准备迁都相关事宜。

    虽然赵眘下令,中原新复,百废待兴,一切用度尚未宽裕,应天行宫营建一应从简。但是,赵眘派去营建应天行宫的张浩却不这么认为,张浩觉得天子的居所那是“非壮丽无以重威”。于是,张浩一面注重俭约,一面按照这个原则,参照原先金国宫殿营造的经验,营建起了南京应天宫城。

    正在宋朝一方紧锣密鼓为还都中原做准备的时候,河北路传来急报,金国国主完颜雍不甘失败,命乌林答剌等率军十万南下,意图一举击破宋军,赵眘见此,下令迁都计划暂停,命西军制置使韩彦直、种彦崇领军五万领军前去河北,支援辛弃疾,同时任命种彦崇为河东路制置使,命他经略河东路,以防金军不时进犯,种彦崇和韩彦直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