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宋:龙飞九五重开宋天 »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一章 山雨欲来

    宋绍熙元年

    金大定三十年

    金中都福安殿

    大殿内,金国中枢重臣们此刻正围拢在完颜雍的病榻前,聆听他最后的遗命。

    病榻上的完颜雍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此生最后的诏令:“南下!南下!”

    语毕,完颜雍溘然长逝,福安殿内哭声一片,完颜雍崩殂后,金国礼部根据完颜雍一生的事迹和作为,给完颜雍上庙号“武宗”。完颜雍去世的次日,皇孙完颜璟继任大统,金国盛世的大门在不经意间已经悄然关闭,前方的路却还是一片迷途......

    由于失去了中原汉地,金国财政日益困竭。武宗完颜雍在位末期,虽然武宗完颜雍再三三令五申,不得袭扰南朝,但是并没有人去遵守这道命令,金朝燕京路军和宋朝河北路军的小摩擦接连不断,金国发生的这一切,其实早在辛弃疾的意料之中,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的问题,辛弃疾做出了他这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上表朝廷,请求发动新一轮的战事,收复燕云十六州。

    在辛弃疾上表朝廷中枢请求北伐收复燕云故地的同时,梓州路制置使王喻也上表朝廷,请求对南用兵收取大理,恢复汉家故土。于是,向北还是向南,成了摆在朝廷中枢重臣眼前的一道难题。

    宋绍熙元年,东京汴梁大庆殿内,新即位的皇帝赵恺召开朝会,决定接下来的朝廷往何方去。身在河北路的枢密使辛弃疾在接到朝廷诏书之后,立刻收拾东西启程赶赴京城参与朝会,他和身在京城的平章军国事韩侂胄、右仆射赵汝愚、御史大夫陆游和参知政事范成大都参与了这场朝会。

    朝会开始后,赵恺命人将王喻和辛弃疾二人的提议宣读了一遍。当两篇札子终于读完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拿着二位大人奏札的宦官都快要站不住了,赵恺对朝臣们说道:“王喻和辛弃疾二位大人的提议,诸位爱卿都听到了吧,国朝是收复燕云还是向南收复云南?还是有更好的办法?卿等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忌。”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官员队列最末的一个年轻人第一个站了出来,有人认得,此人是世宗朝宰相史浩之子,名曰史弥远。对这个年轻人出列发言,大家都没有说什么,等待着这位年轻贤俊的高论。

    “臣奏请官家,治辛弃疾、王喻二人之罪!”史弥远刚一开口,大殿里的人面面相觑,大家都看向这位宰相之子,眼光中有纳闷,有不解,有疑惑,但是他们还是等着看史弥远接下来会说什么。

    “官家,连年征战,民间不宁,徽钦二帝擅开边衅以致国破家亡,殷鉴不远啊!臣请官家治辛弃疾、王喻二人之罪,辛弃疾挑唆官家对金人用兵,河北路新复州郡边民多有怨言,官家不可不察啊官家!”史弥远一番声泪俱下的话,若是换了个人坐在御座上,或许就真的答应史弥远的提请,斥责辛弃疾和王喻二人是乱臣贼子,接着一纸诏令,将其外放了。但可惜的是,史弥远忘记了一点,新官家赵恺不是当年的赵构,赵恺自幼跟随刘过、张孝祥学习经史,对国朝往事颇为知晓,平生最恨的便是当年赵构君臣不辨忠奸屈膝向胡虏称臣一事。

    史弥远的话刚一落地,大殿内先是鸦雀无声,接着就是一片沸腾,各种斥责史弥远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大胆!”“胡言乱语!”朝堂之上一时间就如同做了个水陆道场一样,各种斥责史弥远的声音响起。然而在喧闹声中,武官序列里的种彦崇、张采、韩彦直等人却是冷笑着看向正在慷慨陈词痛斥“国贼”的史弥远,就像欣赏伶人们上蹿下跳所表演的滑稽剧一般。

    听着史弥远的一番话,御座上坐着的官家赵恺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波动。等到史弥远说完后,赵恺意味深长地问史弥远:“同叔既然是知制诰,为人臣者的基本操守可还记得吧?”史弥远想也没想,也没想到官家赵恺话里有话,回答道:“为人臣者,无外忠君爱国......”话没说完,史弥远觉得自己言行不一,红着脸低下头去,不再言语。

    “同叔,房玄龄《晋书》不可不读啊”官家赵恺仍是用他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说着话

    史弥远这么一搅局,大家也没了讨论的兴致,例行公事般的廷议和讨论后,通过了王喻和辛弃疾二人各自的提议,接下来国朝将两路出击,辛弃疾、韩彦直、种彦崇举兵三十万自大同府、河间府出击燕云故地。而王喻领兵五万,自梓州路南下,进攻此时陷入内讧的大理段氏政权。而西军制置使张栻则奉命驻守于西北边境,防范蒙虏可能的异常动向。

    种彦崇在河东路接到圣旨,随即领兵出击大同府。韩彦直、辛弃疾自河间府出发,围攻幽州,也就是此时金国的都城。

    完颜璟遍览经史,发现大金之所以历年来和南朝争斗不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燕云路的归属问题。燕云路本就是汉地,金国完全没有必要为这片不值得的土地而继续白白流血牺牲,得知辛弃疾领军前来围攻幽州的时候,完颜璟无心恋战,留下宗室完颜宗浩领军抵御辛弃疾,而他则和金国的文武中枢一起,离开燕京,前往未知的上京辽阳府,并且在辽阳府营造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