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幻剑弑魔录 » 第一章:仙牛

第一章:仙牛

    故事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讲起,小镇名叫青山镇,镇周四面环山,山上满是古松,冬夏常青,正如其名。

    李云,家住青山镇以北,母亲早逝,父亲因重病卧床已一年有余,与妻子赵氏育有一子,孩子名叫李青峰,如今已有五岁。

    因父亲病重,近年来李云家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日子虽然平淡无奇,但有妻儿陪在身边,李云心里也是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开始说起。

    一年前,因为妻子忙于照顾家里老小,地里的农活只能落在李云一人身上,妻子见李云每日早出晚归甚是辛苦,便与李云商量,想用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来买头小牛,等牛养大以后便可以下地干活,李云也就不用像现在一样辛苦。李云觉得此法甚好,没过几日便从镇上的集市牵回一头公牛犊,可让李云没想到的是,这头公牛犊却是有些与众不同。

    话说李云将牛犊买回来已两月有余,因为从未饲养过牲畜,便找来颇有养牛经验的朋友张旺山,让他来看看自家的牛养得可有不妥之处。

    张旺山来到李云家,见一头颇为健硕的黄牛拴在院角,便问道:“这是你家的牛?”

    李云称是。

    张旺山又问:“你说这牛只养了两个月?”言语中不无疑惑。

    李云听着张旺山疑惑的口气,以为自家的牛真出了什么毛病,忙道:“张大哥,可是有什么不妥?”

    张旺山没有回答,仔细打量着黄牛,并寻问了牛刚买来时的大小及饲养情况。

    看了半晌,他才对李云说道:“你家这牛确实有些不对劲儿。”

    李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半截,忙问:“哪里不对?”

    张旺山道:“你家这牛长的太大了。”

    “太大了?长的大还不好么?”李云不解道。

    张旺山道:“话虽如此,可你家的牛比别人家养了半年的牛还大,这未免也太大了点儿吧。”

    听张旺山这么一说,李云明白了,就算这牛长的再大,那也要有个尺度,自家的牛明显已经超出了这个尺度。

    李云心里打鼓似的,生怕这牛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忙问张旺山这是怎么回事,还有没有救。

    张旺山说他也不清楚原因,让李云赶紧找个大夫给瞧瞧。

    李云不敢耽搁,赶紧找来镇上的王兽医。

    这王兽医来到李云家,给牛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也没瞧出这牛有什么毛病,李云央求王兽医再仔细检查检查,谁料这王兽医居然发起火来:“老夫给家畜看病几十载,从未失手,你既然信不过老夫,还请老夫来作甚!”说完话,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着王兽医满头黑线地离去,李云心里更没了主意,在家中坐立难安。

    妻子赵月娥见丈夫如此,于心不忍,便说道:“夫君不如去问问郭老先生,他学识渊博,兴许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李云闻听此言如获大赦,哪里还肯在家中逗留片刻,赶忙到镇上去找郭老先生。

    郭老先生名叫郭敬德,是青山镇最有名望、最有学问的前辈,在镇上颇受人尊敬。

    李云来到郭老先生的住所,见到了已经年过七旬的郭敬德,郭敬德问他为何而来,李云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并恳求其指点迷津。

    郭敬德听完李云的讲述,叫李云略等片刻,自己则开始查找典籍,没多久,便找出一本志异,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给李云看。

    李云虽然读书不多,但总算还识几个字,也把书中所写的意思看懂了大概。

    书中讲很久以前南方有一农夫,养了三头母牛,到了产崽的时候有一头却不生产,无奈没人知道怎么回事,只能让那母牛继续挺着大肚子。

    过了三个月,母牛的肚子依然一点儿动静没有,农夫忍不住要剖开母牛的肚子看看,不料这母牛却在当天产下一头公牛犊。

    这公牛犊的成长及为惊人,五个月便长至跟成年公牛一样大,一年以后更是有三个成年公牛加起来那么大。

    这体型硕大的公牛不但力大无穷,最让人称奇的是它居然活了六十年,据说是陪着那农夫一起死的,后人依据古籍,得知此牛为牯王。

    古籍有记:传说一仙人,坐骑狮。一日,路过山野,见一头壮牛,便叫狮去吃,狮却被牛撞死,仙人大怒,欲收壮牛,岂料壮牛非但力大无穷,并身怀法术,仙人不敌,唤数名仙友合围,才将其降服。仙人坐骑此牛,称之为牯王,写入仙册。

    故事到这里就写完了,李云惊讶的说不出话,半晌才道:“先生的意思是,我家的牛是仙牛?”

    郭敬德道:“是不是仙牛我不知道,但应该跟书中那农夫所养之牛差不太多。”

    李云闻言大喜,赶忙向郭老先生道谢。

    郭敬德却道:“这只是老夫的一面之词,切不可轻信,到底如何,还要日后定夺。”

    李云连忙称是,又说了一些感激的话,这才与郭老先生告辞。

    之后的日子里,李云夫妻俩小心观察着公牛的成长,养到第五个月时,这公牛果然与成年公牛一般大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打这以后,李云家有一头仙牛的传言便不胫而走。

    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自从李云家养了一头仙牛的消息传开以后,来李云家里拜访的人是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传说中的仙牛到底是什么样子,为此李云一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起初大家对这所谓的仙牛颇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仙牛除了长的大一点、毛皮亮一点,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如今却再也没有人敢如此说了。如今的仙牛已是体型硕大无比,金色的毛皮覆盖全身,走起路来像座移动的小山,任谁见了怕是都要赞一声“不凡”!

    然而,随着仙牛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其中更是有不少人心怀觊觎,想要将仙牛买下。李云倒是觉得,仙牛在自家也没甚大用处,不如换些银子来得实在,与妻子商量后,便决定卖掉仙牛。

    可这仙牛到底值多少钱谁也不知道,有人出十两银子、有人出五十两、有人出二百两……

    对于李云一家来说,当然是钱给的越多越好,最终仙牛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镇上的大户人家张家。

    张家乃是青山镇上数一数二的大户,家主名叫张举财。这张举财今年三十有七,虽然为人倨傲自大,但是在青山镇的口碑确是不错,据说他同样也是穷苦出身,所以对镇上的穷人很是照顾。

    张家差人与李云一家商订好价格,并付给李云一百两的订金,又找了一个颇有名气的算命先生,算准了吉日,这才将买牛的事情敲定。

    几日的光景转眼过去,今日便是张家来李家牵牛的日子,李云夫妇一早便穿戴整齐,带着李青峰来到门前。

    李云将牛拴在门口,夫妻俩想起今后会过上的富裕生活,相视而笑,李青峰看着父母高兴,自然也跟着高兴,一家三口就这样满怀期盼地等待着张家人的到来。

    张家这边也是老早就已经开始准备,门前张灯结彩,簇拥着一群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宛如过节一般。

    待一切准备妥当,从张家的大院里走出一支二十余人的长队,队伍中吹拉弹唱样样齐全,由此可见,张举财为这仙牛所作的排场可着实不小。

    “吉时已到,喜迎仙牛!”随着张家大管家的一声高呼,张家迎牛的队伍便开始出发,队中的乐师奏响了欢快的乐曲,周围簇拥着的人群也都追随队伍离去。

    迎牛的队伍刚刚离开,从张家大院里便走出俩人。其中一人年近四十,正方脸,身体略微发福,正是张家的家主张举财;另一人身着青蓝道袍,一张脸白白净净,乃是一名二十余岁的小道士。

    张举财与小道士携手走出张家大门,小道士看了看不远处热闹的人群,对张举财作揖道:“张施主如此破费,着实让小道惭愧。”

    张举财则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嗳,道长哪里的话,若不是道长,我一家老小现在还被那冤魂所缠,怎会有今天的安稳日子,我张举财虽然读书不多,但知恩图报的道理我还是懂的,道长日后但凡有什么吩咐,我张举财义不容辞。”

    小道士再次作揖道:“张施主言重了,驱魂降魔乃是小道份内之事,即便分文不取,小道也定要为民除害。”

    张举财为人实在,并未听出小道士言语间的花哨,听其这般言语,心中不免对其又多了几分敬佩。

    二人就这样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一边跟着不远处的人群。

    话说这张举财怎会与小道士有所瓜葛?原来半月前,张家的宅子里忽然有冤魂作祟,每日半夜里鬼哭狼嚎,不时还会有家眷胡言乱语、又哭又闹,宅子里的老小是夜夜担惊受怕不敢入眠,于是张举财赶忙托人找来道士,设法驱鬼;可谁料这驱鬼的道士换了一个又一个,都说这冤魂怨气太重,奈何不得。

    正在张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名叫白起的年轻道士来到了张家,称自己有办法收服这里的冤魂,只是有些顾忌不便说出。

    张举财听到这话,以为这道士只是求财,便说道:“只要道长将这冤魂赶走,卑人多了不敢说,道长要拿走个三五千两白银还是有的。”

    谁知白起摇了摇头道:“这事跟钱没有干系,施主若是这么说,小道还是告辞了。”说罢便要转身离去。

    张举财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么一根救命稻草,哪里肯让他走?赶忙上前拦住白起,作揖道:“小人眼拙,看轻了道长,还请道长恕罪,只是……只是小人这一家老小夜夜担惊受怕,实在不得安宁,还望道长施以援手。”

    白起叹了口气道:“实不相瞒,这宅里共有三个冤魂,怨气之重实属罕见,怕是这宅里有人行了不义之事所招来的,要想除掉这些冤魂,只能损失十年道行强行将其收服,只是家师一再叮嘱,叫我不可为不义之人作法,可见死不救又绝非贫道所为,着实让人为难啊。”

    人活这一辈子,谁没做过几件亏心事?白起这几句话着实让张举财冷汗直流,以为自己往常所做的那些错事都已被其知晓,于是连忙央求道:“求求道长看在小人这一家老小的份上,帮帮小人吧,小人日后一定小心行事,再也不做那些违背良心的勾当,小人给道长磕头了。”说罢,便要伏地磕头。

    白起将其扶起,面露难色,张举财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白起。

    沉默了半晌,白起才道:“我有一个折中之法,不知张施主可愿听否?”

    张举财哪敢怠慢,忙道:“愿闻其详。”

    白起说道:“我若就这般帮了你,不但白白损失了十年道行,回到师门也必受师父责罚,实在是得不偿失,但我想,再过几日便是家师寿辰,我若是给师父带回一些他喜欢的寿礼,再加上我好言相劝,也许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张举财寻思:这道士不要银子,难不成是看上了他家里的古董珠宝?但因为前车之鉴他也不敢妄自揣摩,只是道:“不知道长的尊师喜欢什么事物,只要小人这宅子里面有,一定双手奉上。”

    白起摇摇头道:“家师乃是得道高人,岂会喜欢俗物,若想让家师动心,恐怕唯有仙家之物,张施主,不知这镇上可有仙家遗物?”

    张举财怎么也没想到白起会有这番言语,捂着脑袋苦苦思寻:仙家之物……仙家之物……仙物……仙、仙牛!对了!

    至此,张举财终于想到了镇上的传言——镇北李家养了一头仙牛!

    于是他便将李云家养仙牛的传言对白起说了一遍,白起闻言喜道:“如此甚好,只要我将那仙牛赠与家师,想必家师一定非常高兴。”

    张举财见事情有了眉目,忙问道:“若是如此,道长是否可以帮小人驱除这家中的冤魂?”

    白起点头道:“那是自然。”

    张举财见白起答应,也高兴起来,可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犹豫道:“可是……道长……”

    白起见他欲言又止,便道:“施主有话不妨直说。”

    张举财沉默了一瞬,道:“没什么,我现在就叫人去李家,将那仙牛买下,还请道长尽快作法,驱除恶鬼。”

    其实张举财是想提醒白起,李家所养仙牛之事毕竟是传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倘若是假,那白起岂不是落了个欺师的罪名?但转念一想,若仙牛传言当真是假,白起还会为自己家里开坛作法、驱除冤魂吗?张举财想到这里,觉得一切还是等白起将冤魂收服了再说。

    当天,张举财便差人与李云一家敲定了买牛的各项事宜。

    翌日,张家大宅的院落中已经摆好了法坛。待到夜晚,张举财带着宅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躲到了后院的房中,并叮众人:“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都不可离开这房中半步,直到次日天明方可出门。”

    张举财等人躲在后院的房中,虽然白起叫他不要担心,可是心中难免惴惴不安。待到凌晨时分,院内突然狂风大作、鬼哭狼嚎,仿佛有千百个鬼魂在随风呼啸,直听得张家人在房中战栗不已。

    张家院落之中,狂风依然,鬼啸依旧,白起立在法坛之前,手掐印诀,道袍随风鼓动,院落中隐约可见三个鬼魂飘来荡去。若是常人见了如此阵仗,恐怕早已被吓的昏死过去,但白起的脸上却是丝毫不见紧张之色,他的嘴角甚至还禽着一丝笑意。

    白起所掐之诀名为“引风诀”,顾名思义,是一种平地起风的法诀。此诀并不实用,也很少有人去修炼,但对于白起来说,却是唬弄外行的不二法门。

    说道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白起这个人。

    白起师出名门,是两大道派中奎山南道的弟子,其师名叫廖宏鹤,人称红羽道人。

    红羽道人共有三个徒弟,白起则是其关门弟子。白起自幼聪敏,资质又好,对师长也是极为孝敬,深得师父师兄的喜爱,奈何此子不学无术,从不用心修行,这一点,也是让红羽道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月前,白起奉师之命下山办事,回来的路上听闻了仙牛的传言。白起心想:再过月余便是师父寿辰,倘若这仙牛传言是真,我便将这仙牛送与师父,到时师父一高兴,说不定又会赏赐一些好用的法宝给我,心念至此,白起便决定去青山镇走一趟。

    第二日,白起抵达青山镇,向镇民打听清楚李云家的方位后,便决定晚上前去探个究竟。

    待到深夜,白起来到李云家屋外,见四下无人,便偷偷摸到院角处,正打算翻入院内,却听到院中“哞”地一声大叫,声若洪钟。白起心中一惊,赶忙伏下身子,趁着月光偷偷朝院内望去,这一望可不得了,只见院中一头壮硕无比的金牛傲然昂首、对月长鸣,端的是威风凛凛、超凡脱俗。

    这时,李云家的屋内突然传出一阵响动,想必是李云夫妇俩被这仙牛的叫声所惊醒,白起不敢久留,赶忙起身离去。

    白起前脚刚走,李云夫妇便从房中走了出来,夫妻俩瞧了瞧院外,又看了看仙牛,却是不明所以。

    话说这白起回到客栈,已是难掩心中的兴奋,在屋内来回踱步,想着如何才能将李云家的仙牛据为己有。

    南道的弟子最擅长的便是驱魂降魔,这白起虽然修为平平,但总还是有些本领。

    白起的魂瓮中有三个魂魄,是白起偶然所得,若是他潜心修炼,将这三个魂魄炼化,便可大大增进他的修为,可是白起终日不思进取,只想着如何寻欢作乐,哪里有半分的修道之心,倒是经常驱使这三个魂魄到有钱人家滋事,等到那一家人无计可施之时,他再出面将三个魂魄收回,端的是名利双收;而这一次,白起依旧打算用这个方法将仙牛弄到手。

    以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白起打听到青山镇的张举财家很有钱,就差三个冤魂去张举财家大闹了几天,后来自然就有了张举财献牛、白起驱鬼的这一幕。

    请看下一章:请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