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 » 第八十一章 延州李万全

第八十一章 延州李万全

    李谦溥对于李守节的河东方略是举双手赞同的,后周河东将臣中除了李守节外,最希望达成河东战略的人就是李谦溥了。

    李谦溥听着李守节的设想,心中不无感叹地说道:“若非我作为隰州守臣,需要镇守隰州,此番北上我定要与得臣一道去府州看看。”

    听着李谦溥的“遗憾”,李守节笑着回道:“我有我的战场,李叔父你也有你的战场,你的战场在河东。你和杨伯父要尽快商量出一个结果来,要让河东兵马动起来。”

    “否则等我一去一返,再回到河东的时候,这日子恐怕就得进入冬月了,一切行军事宜都得延后。而现如今正好秋高马肥,用兵河东正是好时候。”

    “你说得有理,你放心,我之后就会派人同杨节帅合谋,多少定个章程。没准等你到府州的时候,我和杨节帅已经出兵平阳了。”李谦溥正色朝李守节表明心志。

    “那就好。”

    “你这一路北上,恐怕凶险未知,还是应当小心行事为要。”

    “……”

    第二日李守节辞别了李谦溥,带部下前往永和县,准备从永和县取道永和关渡黄河。

    九月一日,当亲军都里最后二人也踏上了延川县的地界,标志着李守节一行人正式进入了后世的陕西延安地界。

    延州彰武军节度使李万全是太祖的老部下,当初他和李筠、杨廷璋等人一同跟着郭威带兵进入了东京城,也算得上是从龙之臣。

    从跟随太祖起兵这条线上算,李筠也算是和李万全有一段香火情。

    在前彰武军节度使李彦頵将延州蕃部逼反后,天子郭荣派了李万全代替李彦頵镇守延州,暂任延州彰武军节度使留后。

    李万全显然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对待蕃人不敢盘剥过甚,因此延州也暂时恢复了稳定。

    因为本身的见识,李守节对河东和河南之地的地理还算是比较了解。

    但是自从从永和关渡河,进入旧唐关内道后,他就有点抓瞎了。

    由于雨水冲刷和风蚀,旧唐关内道北部的黄土高原形成了一个个的塬、粱、峁、川。

    此地的地形极其复杂,如果没有熟知地理的向导在,李守节他们可能会在某一个沟壑里转上一天,找不到来路和去路。

    这不在前往延川县的时候,他们这百余人在沟壑里绕来绕去,绕了一个多时辰,最后才找到了延川县所在的吐延川河谷,顺着河谷在夜色降临之际,抵达了延川县。

    不管是要拜拜地头蛇寻求帮助,还是为了稳妥起见,李守节都准备绕路前往延州见见李万全。

    久经战乱后的陕北之地,百姓离散,蕃人隐藏在山间,不与汉民沟通,谓之生户。

    生户劫掠行人游商在关内道北段是在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李守节之所以要连夜赶路也要赶到延川县才修整就是这个缘故,蕃汉语言不通,谁知道哪里会冒出来一帮蕃人,趁机袭击他们。

    因为要越过夏州的地界,所以此番出行,除了必备的武器,李守节的部下都没有着甲胄,在这种不通地利的地方遭到袭击,其后果难以想象。

    五代之世,东京朝廷更替不断,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重新修整道路。

    因此这个时候大部分的道路还是唐朝时候修的驿路,有不少地方已经破败不能通人,但是仍旧无人修缮。

    毕竟大部分州郡的守臣都是武将出身,他们在任上能够与民生息,不过分压榨百姓就算是善政了。

    这种修缮道路的行为,明显超出了大部分守臣的操行,再加上为了防止出现节度使长期盘踞一方,当下东京朝廷时常采取移镇的方式来消磨诸镇节度使。

    所以不论是从哪方面考虑,诸州守臣在任上狠狠捞钱,不做事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从延川县雇来一个向导,众人从延川县向西南方向行进,沿着唐朝时的驿路,进入了延河河谷,经过了丰林县苇子驿,于九月三日晚,李守节一行人进入了延州城。

    延州城虽然城外川道比较开阔,但是延州城池依山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垣规模浩大。

    这座城是暴君赫连勃勃命人建造的,同样有着赫连勃勃病态般的执念——坚固异常,城墙坚密如石,用刀劈砍甚至都能打出火星。

    虽然延州城城墙不太厚,但是城墙外的马面很长而且分布密集。

    每个马面长约四丈,彼此间隔约六七丈,城头凸出的马面,使得城墙虽然不太厚,但是任何人想要强攻延州城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也是之前延州城遭到蕃人围城而不破的原因。

    有着李筠和杨廷璋双重香火情分在,彰武军节度使留后李万全在延州府衙招待了李守节。

    席间李万全例行询问了天子郭荣的近况,听着李守节的如实回复,李万全频频动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的气氛热络起来。

    此番赴宴,李守节带上了荆嗣和皇甫继明。

    荆嗣虽然年少,但是生得面阔体长,而皇甫继明早年就从过军,身上有一股子精悍之气,任谁看他都是有勇力的厮杀汉。

    李万全是吐谷浑人,高颧骨,肤色呈褐色,喜爱射猎。

    喝到了兴头上,他命人在院子里布置了箭垛,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引得满堂彩。

    李守节看着李万全撒“酒疯”,偷摸摸地瞥了一眼两个手下,心里感慨不已。

    “不愧是五代的守臣,虽然治理地方菜的一批,但是这武力骑射真不是吹的,李万全都一大把年纪了,喝高了还能左右齐射,他年轻的时候,想必也是一员猛将。”

    李万全拿着弓箭朝李守节走来,坐到了李守节的桌案旁,笑着说道:“贤侄,你可擅长射术,可要与我比斗一番。”

    李守节就骑术还堪堪够看,射术和武力都是中下水平,听着李万全的话,他朝荆嗣和皇甫继明看了一眼。

    皇甫继明察言观色水平不错,他收到李守节的暗示后,起身冲着李万全行礼道:“李留后,某虽不才,愿意同李留后比试一番。”

    “这位是?”

    李守节指着皇甫继明介绍道:“这位是我亲军指挥使,曾经在冀州张刺史麾下效命,箭术精湛。”

    他贴近李万全小声说道:“李叔父,我射术不精,给我留个面子。”

    “哈哈哈,”李万全摸着胡子笑道:“既然是张刺史的部下,且去射上一番。”

    皇甫继明接过李万全丢过来的弓箭,朝着院子外走去。

    李守节也扶起了李万全,带着厅内众人紧随其后。

    皇甫继明拈弓搭箭,飞箭如星,倏忽而去,直中箭垛中心,射出第一支箭后,他没有停下来,而是立马抽出了第二只箭、第三支箭……

    皇甫继明五箭连发,箭箭皆中垛心。

    “好汉子,壮哉!”

    李万全毫不吝惜对皇甫继明的赞赏,大力鼓了两下手掌道:“贤侄,你麾下有能人啊。”

    站在身后的荆嗣后知后觉,虽然错过了第一次表现的机会,但是少年心性的他绝对不愿意放弃这个人前表现的机会。

    他走到李守节和李万全身前,拱手道:“上官,李留后,我虽然年少,但是也想露两一手,请上官和李节帅准许。”

    李守节点了点头,而喜爱射术的李万全自无不可,令人又给荆嗣寻来了一壶羽箭。

    荆嗣领了弓箭,站在台阶上,借着院子里的火把,瞄了一下几十步开外的箭垛,又轻轻侧头瞥了一眼身后众人。

    他才拉开了手中的强弓,镇定两息,方才将箭矢射了出去,虽然没有李万全左右齐射的潇洒,也没有皇甫继明的一气呵成,但是箭矢还是射中了垛心。

    随后他又抽出来第二支、第三支羽箭,一一射中了垛心,只不过他射每一支箭用的时间也逐渐变长。

    第四支箭堪堪射中靶心,到了第五支箭的时候,荆嗣脸上已经出现了汗珠,一半是连射四箭的出汗,一半是心里有些紧张。

    少年人的要强让他在明知臂力已经出现不稳的条件下,逞强似的射出了第五箭,射出第五箭后,荆嗣的胳膊放了下去,胳膊还不停地颤动。

    尽管荆嗣很想射中箭垛靶心,但是第五箭在离箭垛还有不到一步之距的时候,无力地掉落在了地上。

    “唉……”荆嗣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看到荆嗣失利,李守节并没有感觉有多失望,他顶多是和荆嗣一样有些遗憾罢了。

    “荆嗣,你回来吧,你才十四岁,力气没有皇甫指挥使和李留后大,也是很正常的。”

    李守节拍了拍荆嗣的肩膀,笑着说道:“怎么样,李叔父?”

    “不错,少年人这个年纪能连射四箭,待长成后,又是一个神箭手,贤侄手下人才济济啊。”

    “走,回去接着喝。”

    听着李万全的话,众人也慢慢回到了厅内,李守节落后两步,走到了荆嗣身旁说道:“晚上回去的时候,你好好揉吧揉吧胳膊,要不然明天指定会酸痛无比。”

    “记住,你年纪还小,技不如人很正常,只是我希望你下次可以见好就收,你要知道过犹不及。”

    “嗯,”荆嗣低着头轻轻地回道。

    李守节看荆嗣情绪不高,拍了拍荆嗣的肩膀,接着安慰道:“至少你比我的射术强多了。”

    “嗯?”荆嗣诧异地抬起头,这算是安慰?

    要知道整个亲军都,起码有一半的人射术比李守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