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第七极 » 第九章 灵魂之窍

第九章 灵魂之窍

    夜幕降临的时候,周建军一家已经回到青川市区。

    周平安十年梦醒之后,宣布取消这门亲事,钱也不借了。一家子还以为他又吃错什么药了,直到他一个个地给老父老母下跪,又一个个给哥哥姐姐下跪,一个劲骂自己不是东西,一家人才在哭声中打开心门。一聊之后才明白,老幺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他失去了所有。有人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他想把握住。

    那么他会把握住这次机会吗?

    十年时间足够磨掉一个人过往的劣根吗?

    如果他“旧疾复发”,会不会更加汹涌猛烈?

    周青果不知道。

    在朱莲制造的梦境中,他旁观了周平安的十年,从某种程度上,他也经历了一个十年。

    人性时而坚韧,时而软弱,时而光芒四射,时而幽暗深沉。人性的不可捉摸,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周青果也不例外。

    这件事的末尾,周平安说他要求村里的陈木匠收他做徒弟,开启自己新的一生。

    不管后面会如何,这件事算是暂时有了一个比较完满的解决。

    一个问题萦绕在周青果的心头。如果没有朱莲的能力,今日之事该如何收场?

    还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得不面对的。

    周青果非亲生的真相,被周平安赤裸裸地揭开。

    周建军和廖秋萍一整天没有和周青果多聊,表现得和平时一样。周青籽则一直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哥哥,好像下一刻他就要离他们而去,周青果时不时摸摸她的头说自己还是她哥。

    一家人就像平时那样回到家,收拾东西,洗漱,淋浴,对今天的事闭口不谈。

    待到一家人整整齐齐出现在客厅时,周建军提出,明天全家一起去爬市郊的清朗山。

    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一起看了会儿电视后,便早早休息了。

    周青果躺在床上,黑暗带给他上下十楼的感知反馈,这种窥探隐私的行为让他有种罪恶感。想了想,自己应该可以控制一下感知区域,就像人可以选择看不看一样。

    对于自己不是亲生子这件事,觉醒的时候就已经释然了。生恩无从报答,养恩却是真真切切,是否亲生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只不过,感情这东西太过微妙,一家人之间也许无不可说之事,但要不产生芥蒂,时机就显得重要了。

    周青果将心事抛在脑后,意识下沉进入时之屋。

    现在他大致算出一天大概能三次进出时之屋,也就是在里面待半个小时的时间,隔六七小时以上才能再次进入。

    他对于三次机会的安排是,早上起床一次,晚上睡前一次,还保留一次就有比较高的自由度。

    《灵之起源》总共三十六章,前三章也就是第一部分,简要阐述灵能的发现史,以及灵基和觉醒,在前天已经看完,昨天和今天也是在巩固这三章。

    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十章,从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研究开始,探索灵魂的成因和灵基的本质。这里的生物主要指动物。

    这一部分的开篇有一段话的注释:生物史上比人类强大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目前已知可考的只有人类建立的可传承的文明。这也许是生物演化的必然,也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但在灵能史上,普遍认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是时代之所选,宇宙之所钟,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望谨记。

    时之屋的半小时,现实的一瞬间后,周青果回归。

    原虫是上古年代就已存在,处在进化树的最底层,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现存生灵的祖宗,包括人类。而书中所述的原虫,是上亿年甚至十亿年演化后的奇特存在,能与灵基结合的存在,因此称之为灵虫。

    关于灵虫的研究太过繁杂,周青果时间花完了也只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但书里描述的奇异种深深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窃听虫,噬金虫,感应虫,等等等等。

    这种东西可比生物课本上的有意思多了,不过也给周青果提了个醒,生物学虽然是伪理科,但也是有普遍规律和有效的研究手段的。无论是对于理解灵界生物还是考学,对周青果来说都有必要学好它。

    又回味了一阵,进入到外识之中。

    灵能者的等级划分很简单。

    意识中有灵窍,每一枚灵窍就是一处宝藏,一处通道,连接着灵魂与外界。

    外识120枚灵窍,掌握其中一半以上,即是一级灵能者。

    内识240枚灵窍,掌握一半以上,即是二级灵能者。

    三级是大坎,需要灵能者突破到自己的识海。

    当初觉醒时,周青果溯源到内识深处时举步维艰,最后才勉强看了识海一眼。由此可见升到三级的难度,更别说还有其他阻碍。

    再往后的等级,都是建立在三级的基础之上,书中没详说,连注解也没有。

    心念一动,周青果来到上次搭建的二层小楼前。开辟灵窍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控意识的过程。譬如外识,掌握半数以上的灵窍后,他可以对外识有一个全景掌控,任何一处出现异常他都能感知到,心念一动即可降临在任何一处,而不必像溯源时需要沿路追踪意识波费心费力。而开辟的灵窍越多,掌控力越强,也越细致,越精确。

    内识同理。

    只不过,由于灵窍的掌握数量越多,开辟难度越大,所以根据灵窍的具体分布,就有了取巧的做法,也就是半数之说。

    周青果觉醒后也感觉到了灵窍存在,只是他没有急于去做什么,而是获取了足够多的信息后,这才开始。

    谋定而后动,尽可能挖掘已知条件来求取未知,这算是常年做数理题给他的理念支撑吧。听起来似乎不太正经,做题怎么跟做人扯一起了?实则大多数人受到自己学生生涯的影响超出人的想象,这影响也许与成绩无关,但十几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却是伴随自己一辈子的,只是每个人从中得到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比如周青果,他会思考关于灵窍的几个问题。

    灵窍在外识中分布的具体位置未知,那自己是见一个就挖一个,还是全盘通晓之,一个个标记之后,再开始挖掘这些宝藏?

    如何挖也是个问题。因为灵窍掌握得越多,再挖掘新的就会有斥力影响。那他就会去思考是否只挖掘半数就去向二级努力。

    而如果要掌握半数以上,甚至有那个野心全部掌握,就要考虑这股斥力的来源是什么,能否规避或者抵抗?

    书上有前人留下的注解:

    “许多人在觉醒之后,疲于为身外欲望奔波。还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力量带来的权势和荣誉之中不可自拔。最终,只有很少很少的人,像老黄牛一样,一步一步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他们抬头仰望星辰之时,浑不觉无数人也在仰望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