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杰 » 第四章:求币

第四章:求币

    “学儒,吃肉。”乐洛再重复一边。

    李季怀疑自己听错了,面部肌肉拧成了一团。

    待他稳住圆溜溜的身子保证滑不到河里后,便惊愕回头,凝视乐洛道:

    “汝怕不是开玩笑吧?汝可知学儒难度?”

    “知晓,需钻研五经、《论语》,领域其中圣人诸子之道。”

    “汝识字?”

    “认识不多,十之二三耳。”乐洛如实回答。

    “你我二人字都认不全,怎么好好学儒?”李季气的牙根痒痒,跺脚嘲讽:“还领悟圣人诸子……汝知道儒家圣人是谁吗?”

    “孔孟?”乐洛思考片刻,试探性回答。

    “孟?”李季怔然,“孟是谁?”

    “当然是孟轲啊。”

    “哼!就你这样还学儒呢!虽然今日我的注意力也没放在讲郎之语上,但可以肯定,那老头儿今日嘲讽小爷的话中,从未提到过姓孟之人。”

    乐洛:“……”

    孟子不是亚圣吗,为何会不对?

    难道李季记错了?

    又或是讲郎故意没说?

    “行了,别发呆了。孔也好,孟也罢,十几个人当中,与你我相同亦不知道结果的绝对不在少数。”

    李季见乐洛原地不动,径直走到其身边,将右臂搭于肩上,揽着走:

    “汝若真心想学儒,就珍惜这几年的时光。至于我……就算了,字都不认识,根本学不会。跟你交个底,我来读书完全是不想在家行农事罢了,待安安稳稳度过这两年,就娶妻生子,安心服徭役。”

    “李季,还有一个月就岁试了啊,哪来的两年?”

    乐洛用手捂着脸,抓破脑也想不明白为何这厮面临考试这么淡定。

    这要是搁在二十一世纪,恐怕都会有学生带着学习资料,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挑灯夜战了。

    李季声音老成,像一个看破世俗的僧侣,处事不惊:

    “哎呀!你家里人难道没说过二十而傅的法令?正月岁试又如何,反正大家还没到年龄,即便岁试未过考核,也不会被转送服徭役,你就安心吧!那老头儿就是在吓唬我等,这种事吾见多了。”

    “二十而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怪不得大家伙都不紧张。”乐洛所有所思点点头,忽然想到一件事,猛地扭头诘问:“不对啊,既然这场岁试不重要,你为何还要抱怨?”

    “哼!谁让讲郎进屋之后一直对我暗讽?吾气不过,当然要反过来气他一番!”

    李季得意洋洋的扭动身子,大肚腩一晃一晃的:

    “不过,今日我也算是长见识了,大汉竟然还有人不知服徭役的年龄,想我那小弟,六岁就……”

    李季说到一半,眼睛的余光瞥见乐洛脸色发黑、太阳穴处青筋暴起,拳头握紧……

    他脊梁突然一凉,赶忙闭嘴,尴尬笑笑,指着河边一堆攒动的小黑点与河中央的一叶扁舟道:

    “今日下雨,渡口应就张老叟一人驶船,你我赶紧去排队吧。”

    他说完,不由分说就拉着乐洛往渡口走去。

    ……

    禹贡河作为大河的下游,渡口很多,但信都郡城至东边县城的渡口,只有此地一处。

    渡口,水波荡漾,激起数不尽的涟漪,一根根碗口粗细的树干钉入水中淤泥内,搭起一段两米长、一米宽的停泊点。

    可能是雨基本上停了的缘故,已经有不少往来东西两岸的过客等候渡河了,大包小包把停泊点塞得满满的。

    划船的张老叟每人收两枚大钱,便撑着细长的竹竿,驾驶破旧的扁舟往来两岸。

    因为船只较小,每次只能运送五人,乐洛二人等了半个多时辰,才登上船。

    老叟竹竿一推,小船离开岸边,晃晃悠悠的浮在宽敞的禹贡河上,在清澈的水面留下一道优美的船痕。

    李季是个话痨,加上又认识划船的人,刚上船就停不住嘴,望着船舱内满满一罐三铢钱,感慨:

    “张老叟,今日得赚了百余钱了吧?一天百余钱,你这一年下来,能赚三万多钱啊!”

    “哪有这么多?”

    张老叟撑着竹竿,搅动河水,脸上皱纹伸展,随意笑笑:

    “前几日一直下大雨,无人乘船,今日赚的都是前两日没赚到的钱罢了。倒是你这肥硕竖子,不在家里帮着种豆,怎么跑到郡城境内了。”

    “嘿嘿,我如果说是去寻找合适女子说媒论亲,汝信吗?”

    “切,就你?汝仲兄说这话还差不多!”张老叟翻了个白眼。

    “别看不起人!等吾找一貌美如花的女子,非要领过来让汝见识见识!”

    “你这肥竖子若是能找到那种绝色丽人儿,老朽以后不收你过河费!”张老叟不甘示弱回应。

    李季噘嘴哼了一声,小情绪上来,拉着乐洛翻了个身,面朝河流,边唱燕赵之地的小曲儿,边把手伸进水里尝试捞鱼。

    他的手在冰凉的水里滑动,宽大的袖子浸泡水中:

    “乐洛,河边大鱼少,越往中间鱼越大。趁着坐船赶紧捞几下,运气好回家能吃肉。”

    “你这都跟谁学的……”乐洛眼睛瞅着把半上身伸出船的李季,“小心点,别掉进水里。”

    “放心,我肚子大,重量在下面,掉不下去。”李季用手指擦了擦鼻尖,一脸得意,“再者说,我会浮水,河伯收不走。”

    然而,这厮得意了还没半分钟,只觉得袖口传来一道巨力,接着突然尖叫:

    “哎!张老叟,赶紧停船!快停船!”

    乐洛双眸一动,视线落在这位肥硕的同窗身上。

    只见李季的右袖内的口袋被一条牙齿锐利的鱼扯破,数十枚三铢钱落入水中,若不是他反应快兜住袖子,恐怕其中的钱币一个也不剩。

    “孽畜!今日吾要将尔擒拿烹饪!”

    这位体积偏胖的船客气的尖叫连连,誓要下水,与消失在水面上的鱼大战三百个回合。在其愤怒下,脆弱的船身抖个不停。

    “你冷静点!”乐洛无奈,一把按住。

    “我攒了好久的钱竟然被鱼偷了,怎么能冷静下来?”

    李季哭丧着脸,左手紧紧攥袖右袖,手心感受里面仅存的几个三铢钱,生怕剩下的也想不开投河自尽。

    “别哭了,想要把钱找回来也不难,你带笔了吗?刀也行。”

    “怎么,你有办法?”李季哭声渐止,将信将疑的从怀里摸出一把拇指大小的薄铁片。

    乐洛笑吟吟,指着李季坐着的地方:

    “汝在刚才坠钱的位置画个符号,等到了岸边,顺着符号下船寻找,就能把钱找回来了。”

    李季双眸眯成了一条缝,黑眼圈凸显,加上嘴周边的胡子乌黑,表情活脱脱像微信里面的emm:

    “我胖,但不傻。”

    正当乐洛想笑两声应和的时候,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沉闷的惊叹声:

    “没想到陛下罢黜百家十余载,竟还有年轻人会诵读杂家经典。”

    乐洛快速回头,目光在船舱内扫视一阵,最终被两名持剑壮汉拱卫在中央的二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上。

    该人面庞轮廓棱角分明: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唇口方正,胡须黝黑下垂,一顶木制发冠立于头上,一根青铜簪子从其中穿过,褐衣内似乎还有两层用丝绸制成的薄衣。

    “应该是个贵人。”乐洛这样想。

    中年人清澈的目光迎上来,未怒,笑道:

    “小子,观汝衣着,应是贫苦人家的子弟,竟然知晓《吕氏春秋》之文章,可是杂家弟子?”

    “非也。”乐洛摇摇头,表情严肃,“小子尚且不算诸子百家之人。”

    在一旁哀嚎的李季感受到同窗的变化,赶紧停下哀鸣,老老实实坐好,竖起耳朵倾听谈话。

    中年人斜着头,在哗啦啦的河水声中,好奇道:

    “什么叫尚且不算?”

    “吾二人刚在郡学报名,先生还未正式授课,胸中无学问,因而不敢自称弟子。”乐洛解释道。

    “郡学?”中年人眉头凝住。

    李季大大咧咧的性格又上来了,补充道:

    “信都郡欲效仿文翁石室,创学堂,授儒家经典。”

    “哈哈,这么说,汝二人是儒家弟子啦!”中年人反应了过来,抚手大笑:“广川乃董子之乡,此地学儒甚好!彩!”

    笑声过后,中年人转而问道:“汝二者师承何人?”

    乐洛与李季对视一眼,拱手道:“赵多枝。”

    “嗯……名字较为熟悉……只是吾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中年人低头深思。

    “赵讲郎声称是董子的徒弟,只是没有见过董子罢了,一身学问全由褚大传授。”

    “褚师?”中年人脸色微微一变,“这么说,尔等与我也算颇有渊源了。”

    乐洛心头一动:“敢问君之大名?”

    “放肆!”中年人还没开口,其身旁持短剑的壮汉高声呵斥,“倪公名讳,也是尔等可以直呼的?”

    “毋插嘴!”中年人不悦的瞪了一眼属下,又笑嘻嘻的看着乐洛道:“吾姓倪,你们两个叫我仲文就好了。”

    “倪公,这不合礼节啊。”

    “这二人算我半个师弟,焉能不合礼节?”倪仲文挥挥手,示意属下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