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拯救皮皮虾 » 第115 挖新闻

第115 挖新闻

    李建军猛然惊醒过来,这个时代还很少人能听懂“黑马”的含义,就不想给父亲科普这一课了,含糊地搪塞了过去,父亲也没追问。

    李舜承笑眯眯地盯着儿子,说可惜了。如果自己当初大胆一点,给其他任课老师也透露点信息,楚城中学今年的上线人数就更多了。

    李建军笑话父亲什么时候这么勇敢了,不怕被举报。

    父子俩只管互相打趣,没看到校长到了门口,问举报什么。

    两人嬉笑着打过了马虎眼,校长并没继续追问。

    他是来告诉李舜承,刚接到教育局通知,省电视台和省报记者后天要来采访李建军,贵妃县报记者要赶在这之前先写出报道,临时决定今天下午就来采访。

    李建军并不意外,李舜承却感觉这事太大了。

    他还没看过电视,贵妃县没有电视台,但想着上电视是非同小可的荣誉,这对儿子来说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李建军前世就经常上电视,再上一次也没觉得是多大的事,倒是下午的采访要好好应付。

    校长让他们好好准备,交代了什么话可讲,什么话不可讲。最后还定下了采访的地点就放在学校操场。

    下午一点中不到,李舜承就催促儿子去学校。

    李建军觉得这人年纪大了就把什么都看得很重要,父亲好像越来越象老年人了。可实际上他还没自己前世过的日子多呢。

    反正也没事,他很配合地跟着父亲去了学校。

    刚到校门口,看到马闻桓校长站在传达室外面。

    见了他们,脸上笑开了花:“来来,我们再计划一下需要准备的话题。”

    说着,他对着传达室喊:“老沈,泊仁,你们也出来。”

    随着话音,沈熙陌和陈泊仁从传达室走了出来,脸上一样笑意盎然。

    李舜承停下自行车,嘴巴就没有合拢过,连连着头点头,把儿子拉到身边,说:“好好。军军,你认真听领导的嘱咐,一定记着,等下不能出差错。”

    李建军也不住地点着头,“嗯嗯。”

    三位领导就在传达室门口给二人又彩排了一遍他们猜想的采访要点。

    看看时间还早,几个人在操场上转起了圈。

    四百米的跑道转到第四圈时,李建军觉得汗出得有点多。

    他停了下来,看着父亲和领导继续兴奋地猜测记者的采访话题,一边也想象着报道出来后社会各界的反响。

    李建军前世没当过高考状元,也想象不出自己出名以后会带来怎样的便利和变化。

    他一个人蹲在跑道外的草地上,李舜承喊了他几声,让他跟上。他说走不动了,李舜承也就作罢了。

    领导们离开他还没走过半圈,校门口来了四五个拿着各样装备的年轻人。传达室老汪一看就知道要等的客人到了。

    他一边放人进门。一边朝着领导喊。

    双方确认了身份,快速走向对方。

    李建军也站了起来,但仍然停在原地。

    看领导和记者们热闹地在寒暄,他慢慢地走了过去。

    一个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男青年大声地向他打招呼:“李建军,你是李建军吧?快过来。”

    父亲也让他快点过来。李建军木讷地移动着脚步。

    他想今天以后自己可能再也不能提弃学的事了。

    看他走近了,一个拿着麦克风的小年轻朗声道:“我是贵妃县电台的记者戴继尧,今天来采访你的原因相信你已经知道了。”

    李建军点点头应了一声。戴继尧问采访在哪里进行。

    马校长说就在这里。

    戴继尧说了采访的要点,让李建军准备一下。

    过了一会儿,李建军说可以了。

    拿照相机的年轻人让他换个角度,李建军机械地按着他的指引站好了。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对着麦克风,李建军有问必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后,戴继尧突然提出了一个大纲里没有的问题:

    “听说你还带了两个学生,他们这次也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同学们都说这两个人平时的成绩不怎么好。你是怎么让他们在最后的时机反转过来的?”

    李舜承站在旁边,脸色有点难看起来,但没人注意他。

    李建军一脸茫然地看着戴继尧,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我不知道,我只是给他们找了一些习题做,后来高考试卷上的题目类型和这些差不多。”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习题的?”

    “大多是我自己编的。”

    “我还听说你以前没上过学,你是怎么自学的?”

    “就在家里学。”

    戴继尧没听到特别有价值的回答,有点不甘心。问李舜承:“李老师,建军是你的儿子,相信你对他的教育是他这次取得这么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

    李舜承没有直接回答,含糊地“嗯”着。

    戴继尧继续挖新闻爆点,李建军始终滴水不露。

    戴继尧说先歇一下。

    李建军在草地上坐了下来,学校的几位校工早已端了几张凳子放在了操场上。

    坐下来后,其他几位同来的电台工作人员问了校长好多关于李建军的生活琐事。

    马闻桓平时和李建军接触不多,不过以前李建军的大名他是听过的。

    除了大家共知的神童,他对李建军的其它了解也仅仅限于他的学习成绩。

    记者的问题他也提供不出更多的细节。他把问题扔给了李舜承:“你说说,这个神童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李舜承无奈地瑶瑶头:“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困惑。”

    看了看坐在草地上一脸稚气的儿子,他轻轻地叹了口气。

    校长发现这调子好像跑偏了,赶紧换了话题:“我们学校今年的成绩是出了所有人意外的。连我都没想到。

    军军一直是本县这一届考生的尖子生,但我没想到他竟是今年全省的第一名,说明县政府组建这个特殊班级的决策非常英明。”

    大家也觉得他讲得很对,开始八卦起各地高考的一些有趣新闻。谈话终于回归了喜悦的调子,这时听到传达室老汪大声喊:“马校长,电话。”

    李舜承见马校长去了传达室,走到儿子身边,问:“怎么样,紧张吗?”

    李建军其实就怕这报道一出来,自己就得在大学里呆四年。

    想到要再回到集体宿舍,还要按时起居,挤在食堂里打饭菜,他心里就崩溃了。

    父亲的关心他敷衍着回了几句,脸上又是一片茫然。

    马闻桓很快回来了,脸上掩不住的笑容,一众人猜想又有好消息了。

    果然,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对着这边说:“李老师也成新闻人物了,他主持出的三模物理试卷相似度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刚刚教育局把电话打到传达室就是告诉我这个消息,而且我们学校理科特殊班二十一个上线学生的物理平均成绩达到了七十三分。”

    记者们很是震惊,要知道这是满分一百分的试卷!

    这才是今天最有价值的新闻。

    其实物理三模的高相似度不是什么最新消息,高考结束后大家都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