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拯救皮皮虾 » 第117章 神级父子

第117章 神级父子

    昨天的采访,李建军觉得很对不起那几位记者,不知道他们怎么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早上他早早就醒了,昨天在操场上晒了半天,回来就想跳到河里浸泡着不上来。

    李舜承也说累了,要躺河里放松放松。

    晚饭后,父子二人各套个泳圈在东门大河泡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感觉活过来了。

    李建军昨晚十点上床,早上一觉醒来,广播已经到了早间新闻的时间。还在暑假,家里热热闹闹的。

    青红在院子里和小伙伴踢毽子,她们就是不怕热。

    外婆和一群女人在井旁洗衣服,很响的说话声传到屋里还能清晰可辨。

    父亲大概出门买菜了,没听见他的动静。暑假的买菜差事是他的专属。

    这个家暑假里只有母亲是正常上班的。

    天气有点热,李建军醒了就躺不住,正坐起来,听到广播在播报昨天对自己的采访。

    他振奋了一下,真佩服这戴继尧。这都能赶出稿子来,他昨天晚上怕是一宿都不用睡了。

    女播音员圆润的声音代替了昨天自己的录音,戴继尧的文字功底还真不赖,满篇报道把自己和父亲夸得连他自己都开始崇拜起自己了。

    最让他觉得新鲜的是他和父亲被称为了“神级父子”,特殊班级一直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今天第一次知道了它叫“冲冠一期”。

    李建军发现自己这一世怕是要被记入贵妃县史册了,连同父亲和这个班级都要名垂贵妃县史了。

    昨天还为弃学烦恼的他,一大早被人可了劲地猛夸了一下,这心田又开始明媚了起来。

    贵妃日报不知道会写出什么样的报道,大概也是差不多的调子,可惜他手上没有今天的报纸。

    学校传达室有,暑假的报纸都是放那儿的。不过他不是真想看自己在别人眼里有多优秀,只是想知道人家是怎么看自己的。

    这一世,李建军开了个好头,他要一步一步都踏准又踏稳。

    本来,按照计划,他要在杨家呆到十五岁,到了经济环境开始真正好转以后,为自己寻找第一桶金。

    也就是说,这一世的人生要四、五年以后才能找到初步方向。

    他昨晚躺床上突然想到,四年不就是一个本科的时间吗?

    在学校度过这四年,说不定有更好的机遇。

    今天这报道一出,全县都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事迹了,省电视台的报道组说不定和省报或省电台的一起来。

    自己和父亲真的成了名人,那趁这机会走出贵妃县也许更合适。

    有线广播早就结束了,李建军仍然在自己的思绪里规划着未来,连父亲进来都没有发觉。

    李舜承看到儿子还坐在床上,不知是在沉思还是在迷糊,低声问:“昨晚睡得好吗?”

    李建军看父亲对自己小心翼翼的样子,发觉父亲真的开始衰老了,不象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诘问。

    把儿子养大了,父亲就要看他的脸色了。

    李建军第一次感觉人类新老交替的无奈,不过这一世要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被父亲从灵修式的沉思中唤醒,他似乎真的新生了,对未来的规划有了重大的调整。

    其实原来本就只是一个模糊概念,现在是把概念具象化了,找到了踏出第一步的那一级关键的台阶。

    李舜承看见儿子眼里闪着星星,与昨天下午判若两人。奇怪地问:“看起来很开心么,什么好事?”

    李建军想想还真好笑,也只有他们这两父子了。遇到这么大喜的事,还象没事人一样。现在父亲竟然还问什么好事。

    一个高考全省第一名的儿子,和一个被誉为神奇押题老师的父亲,竟然这么淡定地照常生活、对话。

    被人称为“神级父子”的二人,今天早上都听到了广播。

    李舜承今天没去学校,也没法带回报纸。但可以想象贵妃日报也一定出了报道。

    李舜承虽然很高兴自己的付出有了看得见的成就,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了。

    人出名不见得是好事,特别是儿子,更要低调,谁知道这特异功能对他来说是祸是福。

    昨天在记者面前他不敢流露出这种想法,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能被这次惊喜给搅昏了头。

    看到儿子清澈明亮的眼睛,他知道儿子走出了昨天的阴霾,但他发现自己还不知道那阴霾是什么。

    李舜承来找儿子,就是想问问昨天是怎么想的。不料儿子却先问了:“爸爸,你说我上什么学校好?”

    李舜承也在想这事。

    “你的分数,清华,北大应该都没问题。”

    “我想在省城上大学可以吗?”

    李舜承听儿子竟然放弃最好的选择,脱口而出:“这太可惜了,毕竟我们省内最好的学校也只能排二流。”

    “我不想离家太远。”

    李舜承想想也是,儿子只有十一岁,虽然个子看起来挺高的,但这心气还是一个十足的孩子。

    这年代没有身份证,李建军提过让父亲找找关系,看能不能把户口本上的出生年月改一下,至少要让自己接近一个大学生的年纪。因为在前世,他发现这个时代,改户口这事很多人都干过。

    即使改了身份,儿子还是十一岁。李舜承想儿子说的对,不能离家太远。

    省城的Z江大学也是历史悠久的名校,就填报这所学校吧。

    父子俩很快达成了共识。

    李建军不是真的不想离家太远。他想起,那条隔断楚城和县城的海峡,就是三年后被填平的。

    中间的两个大漩涡从此消失了。

    前世,后来的县政府领导曾找了好多专家来调研,想恢复漩涡,藉此开启贵妃县的旅游经济,但都被否定了。

    专家来了一批又一批,结论都是一样,最后县政府只好放弃。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了了之。

    下个世纪初,移山填海工程的实施,贵妃县成了省内著名的工业大县,还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李建军想这几年自己一定要先想办法保住这条海峡,保住这两个漩涡。

    自己离家近一点总是能多关注些。

    Z江大学是工科大学,他想报个和规划设计有关的专业,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一些项目设计,自己有这一届理科全省第一得身份加持,主动联系贵妃县围填海峡的项目小组,也许会有机会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

    现在时间到了1978年,贵妃县走出落后的农业县正是最关键的一年。

    记忆中,明年县政府就有了后续的发展基调,好像第一步就是全县征集围填海峡的建议和方案。

    李建军的紧迫感越来越强,不能因为自己上了大学,就放弃阻止贵妃县走上这毁天灭地的第一步。

    他决定志愿就填报Z江大学的设计与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