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后我竟然是首负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事

第一百三十三章 出事

    实际上朱晓军担心的并没有错,自家的新能源汽车确实做的不是那么完善。

    车到底是开进了那深山里,并没有在到达村落之前完全没有电——当然,最终剩下的电量早就不足30%了。

    “幸好并没有在半途抛锚,否则事情就大发了。”

    司机,还有一只相关的几个人看着里程表上的数据和电池上显示的电量百分比,不禁暗叹惊险。

    “现在问题是怎么样保证回程的时候还有电?要不要找个办法在这里接一个临时的充电桩?”

    这些隶属与昌源汽车的上级开始了连董事长都不知道的秘谈,还把这件事秘密的列入了年终奖的范畴。

    就像这样的一件事,处理得好就是集团对外宣传的大好材料,处理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销量。

    如果对董事长亲自定下来的转型路线产生影响,他们这些在下级公司办事的,没有哪个能逃得开。

    ……

    身为董事长的朱晓军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几个下属脸色的异变,从车上下来之后,寻着记忆中留下来的场景,走进那座相较于之前就有不少变化的乡村。

    人主在过去那么多年中曾经不止一次来过这一座村庄,对这里的花花草草都有一种别样的亲切。这村庄里也有一些人车和原主有不少交际,这些人是自己现在必须要去拜访一下的。

    “张伯,最近过得怎么样?”

    问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现年88岁的老人在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孙,一个人的生活很是孤独和不便。

    这么多年来一直靠邻里接济维持生计,直到五年前被昌峰集团找到。

    作为一个特困村中的困难户,这位老人成为当时原主扶贫的样板。原主当时在这个村落里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扶贫形式,其中包括产业,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资助。

    好在这位老人手中原本就有承包的几块地,集团把这些地用各种办法帮忙租出去,并与老人补贴,总算让这位80多岁的老人过得衣食无忧。

    虽说其中不乏有刷名望的嫌疑。但到最后。原先的朱晓军也适合这老人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

    ……

    “小朱啊,听说你去年的时候过得有点麻烦,现在是挺过来了吧。”

    老人的声音缓慢,虽说苍老,却不迟暮。

    “是挺过来了,可看现在这政策,怎么找还是很难抉择。”

    朱晓军如实说道,眉头微微一皱,又很快舒展开来。

    “挺过来了,那也好啊——我这人也不太知道你们那商业上的事。只知道你们这些和钱有关的弯弯绕绕的,一不留神就可能出问题,还是凡事都要小心点啊!”

    “要稳,只有稳才能过得更好。”

    老人握着朱晓军的手,好像这位年轻但又不是那么年轻的企业家是自己的儿孙。

    ……

    “我知道的。”

    在老人面前,朱晓军微微低头。

    老人的身份不寻常,当年曾经当过兵,在战场上立下过功勋。

    天南海北走了那么大一圈,等到局势安定之后,又回到乡村附近务农。

    平平无奇的生活多少显得有些浑浑噩噩,却也给他带来了一种平淡的心境。虽说在发生了几件大事之后,依旧有些悲伤,却也看透了这世事无常。

    “你现在是有些不知道怎么发展公司了,依我看,也不完全是坏事。”

    “做生意这事也不要太拼命。钱够了就行了,成天拼死拼活的,也不一定能多赚多少。还不如找个有才干人替你把公司好好打理了,自己把股份卖了更有安全感。”

    “还有啊,要快点成家。你的事业办的那么大了,也应该想些别的了。总不会你要跟自家的公司一起过到老吧?”

    老人的话有点敏感,朱晓军的脸色一下子红了大半。

    只想叫着让人别说,却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人各有志,我也不强求。毕竟你们这些年轻人看事业看得比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重,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

    说到这里,要叹口气却和董事长在这向阳的庭院里下起了一盘棋。

    ……

    子落,无声的厮杀。

    老人80多岁了,身体已经不允许让他继续下地劳作。一天天在这屋里,能干的事,也只有钻研些棋谱了。

    一来是实力上本来就不相上下,二来是朱晓军有意承让,这三盘棋,倒是让老人赢了两场。

    “你现在还是有些静不下心来。”

    老人看着朱晓军,微微摇头。

    老人年纪虽大,看人确准。毕竟当年在战场上也曾经当过个不大不小的官,从棋中读出了朱晓军的心烦。

    “有的时候料不到接下来别人会出什么招,就走一步算一步,留下余地就行了。”

    老人看着董事长的眼睛,看得到他心中一片迷茫。

    但他相信,这位年轻人不是一般人,总能听得懂他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能听进去多少。”

    他也是很期望朱晓军能有更好的将来的,可他也知道,自己说这些话,不见得能影响得到这年轻人的路。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朋友,在另一个程度上来说,自己是受资助的人。

    这位置就有些不大一样。

    ……

    辞别了老人,继续在这村庄里游荡,朱晓军在这个村庄里看到了太多不一样。

    在最早来这里的时候,这座村子确实是百废待新的模样。由于身处山间,交通闭塞,完全没有跟上最近发展的脚步,因而愈发落后起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协助开发,这座村庄比起自己刚到来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改变。最简单又最容易看到的变化,就是这里的百姓比之前有钱了。

    从原先的特困村变成现在的只是比平均值要低那么一点,朱晓军知道,自己所做的依旧不够多。

    “对口帮扶的60个村,能有一半达到这座村庄的水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虽说现在社会上面对我们的这项举动的看法更多的是。但我们要知道,我们能做到什么,并努力去做下去。”

    朱晓军开口,很多人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