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指尖下的时光 » 第53章 黎明的音乐

第53章 黎明的音乐

    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每一个黎明的到来,都伴随着大自然动听的音乐:虫子的和鸣,鸟儿的清唱,风过木叶的轻响,花朵开放和凋零的絮语……音乐声中,黎明从黑夜里悄然起身,披着白色的晨装,袅娜着走向我,这般轻微,这般优雅,像天使驾着彩云降临。

    我的窗户渐渐明亮起来。隔着窗,有卖豆浆油条小笼包子的吆喝声从住宅旁的小巷飘过,现实的市声唤醒了沉睡的城市。

    这是新一天的盛大开场。从天空到大地,从乡下到城市,从大自然到人的内心,黑夜完成了与黎明的交接。

    自从入冬以后,黎明到来时,大自然的音乐声便停息了。我在凌晨3点或4点,最迟5点醒来,从枕上支楞着耳朵细听,直到窗户渐渐发白,也听不见早前那些熟悉的乐声了。

    没有了音乐的黎明,有些乏味,有些迟缓。这于我的耳朵、心灵,都是一种损失。加之气温愈来愈低,天已大亮,而我仍不愿起床。不是舍不得温暖的被窝,而是不愿面对毫无生机,也不妩媚的白天。

    想起不久前的深秋里,一样的寒意森然,但黎明时分,仍有秋虫的呢哝,仍有秋叶飘落的萧萧。

    没有乐声的冬日,我的谛听落空,我的等待失去意义。白天固然是新的,但心情却是旧的。尽管于生命的总量而言,过去一天,便减少一天,永不会追加。但生命旅程若是失去了来自大自然的音乐,失去了带着芬芳的黎明,这一天减少了也并不惋惜。

    昨晚临睡前,一位参禅的朋友在微信里同我探讨佛学。我不懂佛,没读过《金刚经》,没听过《楞严经》,也没认真梳理过与此有关的任何常识。我有我自己的信仰。这几年,信佛的、皈依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或吃素,或念经,或做祷告,各用各的修为方式,追逐着佛的光芒,找寻灵魂的栖居之所。我的母亲不信佛,但每晚也必是枕着阿弥陀佛的音乐入睡,她的梳妆台前,通宵摆着闪着彩灯的观音菩萨工艺像。

    文字是内心的思维。我的语言质朴而真实,这固然是不错的。但细一品,明显缺少深刻,缺少通透。我把物看作物,而不是看作非物。我看不深,看不透,更看不空,因此文字也轻灵不起来。我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感性,太多的难舍,因此我人也轻灵不起来。

    如果文字沾了蒋勋的禅意,那意境可就开阔了。前提是,你的手指要带着禅。禅从哪里来呢?

    今日黎明,依然沉寂无声。我4点半醒来,耳朵里最初也是一片死寂。我屏息静气,渐渐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听到了呼吸。

    细加品察,我感到心跳声、呼吸声,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涛声,其实也很美,既匀称,又有起伏的节律,这难道不也是黎明的音乐吗?而且,这声音是如此宏大,如此雄浑,如此优美,如此康健,像澎湃着的海。

    黎明的音乐,何曾停息过啊!

    每一个美好的黎明,都发源于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