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山海经有一条大河 » 第四章 入主岁月

第四章 入主岁月

    “吾先去也。”

    帝俊肃穆而起,双翼流光,阴阳而出,径直没入山海真界,双翼化为日月,日升月落;手杖化为无尽雷霆,隐秘虚空;身躯落入东山之地。

    帝俊在东方之南化神木,赤炎伴随,其叶若桑,火中木,阳阳惶惶,正是扶桑神树。

    树下有一谷,正是那灼灼汤谷,神性汇聚,似乎在孕育神灵。

    北化神木,月光流转,清寒寂静,水中木,寒气四起,正是月桂神树。

    树下有一宫,正是那清寒月宫,这里似乎也在孕育神灵。

    日月皆从东方出,天圆地方,在极西之地,日月下沉禺谷,是黄昏之地,再以乾坤之力重聚与东山。

    大道闪过灵光,阴阳化日月,雷霆罚天地,大道也!若是吾以混沌为基,法道化开天氏,天道隐,以神灵掌天行道……

    燧人看向烛龙,烛龙创世,倒是博爱,不知祂有何打算。

    “生死轮转,非是消亡。”

    烛龙闭目而语,祂身托山海真界,倒是不便进入。

    “汝去罢,吾将托动山海真界到那岁月长河之中游历,逆流而上,寻找太易,倒是不便进入。”

    此番游历岁月,不知要磨灭多少片鳞片啊,无尽谋算,只有真界才是唯一,才可不被侵蚀,能进入岁月遨游啊。

    “道友大善!吾就先行而去。”

    燧人恭敬一礼,创世者,必定以身谋之,博爱之力,道也。

    燧人身躯化作星辰,布满苍天,闪烁神光,手中火焰明灭而出,遍布世间,似乎化成文字,记录山海之间的每一物,大道神明之死,下到蝼蚁行径。

    此火为文明之火,是智慧之力,是造化之源,天地立,文明出,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河流。

    火光流转,文明之火,记天者为洛书,记地者为河图。

    造化之源与智慧之力各化一神灵。

    洛书飞入智慧所化之神的手中,河图飞入造化所化之神手中。

    “吾,伏羲,掌智慧!以洛书观天!”

    “吾,女娲,掌造化!以河图测地!”

    “文明之火,生生不息,万物当有明灯,亘古长夜,不将冰冷,生灵文明,吾等共创!”

    伏羲女娲皆是蛇身人首,鳞片腰间,伏羲鳞片呈明黄之色,女娲呈幽青之色,一表智慧,一表造化。

    伏羲面色温和,眼中闪烁智慧,长发披散,眉间是一点朱红,更显温润。

    女娲不施粉黛,长发齐腰,眉眼间都是温情,桃花粉面,璎若唇珠,眉间也是一点朱红,却更显慈爱。

    看向这世间,女娲掩面哭泣。

    “兄长,天地大变,生灵涂炭,吾心甚痛!”

    伏羲双目远视,大日在东,祂们应该是在中山之东,元骨化昆仑,以脊梁承天,昆仑虚之上应有天命。

    “妹妹,往西是昆仑虚,你我先至高处,再望山海。”

    伏羲轻轻抹去女娲眼角泪水,温和道:“莫哭了,生灵生死,天地有序,你心善,我明了,可是咱们更要去寻找方法,这山海真界已经在去往岁月的道路,还是赶快想办法布置,以免进入岁月后,这些生灵被磨灭。”

    “嗯,我们快些去昆仑虚,元以身躯承天,那必有奇异,以兄长之洛书,可沟通天穹星辰,我以河图来梳理山川,帮助万物,众志成城,一定要躲过凶险!”

    女娲急忙拉着伏羲向昆仑虚飞去,天地以定,有了道印,大地延伸三千六百倍,天也高耸三千六百倍,以现在他们现今之力,不过是寄托于岁月,道之唯艰,每三阶一番天地,寄托岁月正是第六阶位,也就是上神位。

    本源三法,为修体,炼魂,明意;吸纳天地灵力,纳入己身,前三阶修灵力,中三阶修法则,后三阶修本源,殊途于大道,大道只修法则,不起本源,杂乱至极!

    寄托岁月,也是寿有尽时啊,天地等级越高,力量就压缩得越强,小千世界泯灭之威,在大千世界可能就是破土之力,何况这山海真界。

    山海真界之外,烛龙也是时候动身去往岁月之中了,这是在混沌第二次睁眼,混沌光芒照耀,再无一丝遮掩,在是混混沌沌,也有无数生机。

    烛龙最后再看一眼山海真界,那承天脊梁,那北海幽都,难道那只是分身不成,更是祂的孩子,怎么忍心,但祂明白,开天者,必将付出肉体,这是太始之劫。

    闭上眼,果然博爱者都是红鼻子,一滴厚重的泪滴入山海,飞向昆仑虚。

    烛龙身动,祂本来就尾入岁月,不过是转身罢了,虽说只是转身,却是搅得混沌颤抖,那帝俊、燧人不是真身来到混沌,但祂烛龙是。

    烛龙遨游而去,岁月长河,这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还有那不可见的命运长河,又在何方,太易吗?

    大道还在沉思,原来,天地之变还可以这般运作,若是先开天,后成天道又会如何,是否开天者亡,天道掌控世界,那又如何让开天者不发现天道,又如何以道补山海。

    ……

    昆仑虚之上,此处是脊梁之旁,脊梁承天,真当是气势雄浑,肃然起敬,开天者之气魄,威严。

    望天,现在大日正中,可能是大日无法越过元之脊梁,所以往南偏了些,绕过了脊梁。

    “兄长……”

    “莫急,天上星辰却是少了一个。”伏羲温和地对女娲道,女娲也是温柔性子,可就是急切了些。

    万物之道,博爱倒是被她学尽了。

    “兄长,那边,有物飞来。”

    女娲玉指纤纤一点,示意伏羲,那飞来之物真是烛龙之泪。

    泪水落入女娲手中,化作一块神土,在祂手中柔和得轻轻蹭着祂的手心,神力外散,这饱含情感的力量让她心神颤动。“烛龙的泪水?”

    “不,应该是息壤。”伏羲看着息壤,祂的感情,为了母与元而流的泪么。

    “息壤如何,泪水如何,现在也怕是难以回归。”

    女娲倒是低头喃喃,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还是先为活着的人考虑吧。

    “兄长,开始吧。”

    “好。”

    山海真界已有抵御岁月长河的资本,现在就是完善祂,让万物也不被侵蚀。

    伏羲拿出洛书,轻推起飞,洛书悬于上空;女娲会意,将河图掷出,与洛书并列。

    “天,星斗出,日月当空!”

    伏羲轻呵,天地应声昏暗,月从东出,日向西落,一半天明,一半天阴。璀璨星斗在空中荡漾,闪烁,似乎在呼应伏羲之语。

    伏羲放下心头之石,星斗还好说些,但是这日月是帝俊所化,若是祂不许,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伏羲向东方一礼。

    一声清鸣回荡而来,算是回应伏羲。

    帝俊不在,看来也是分化为神了,扶桑之下,是掌控大日的生灵么,还有那月桂之下。

    也向月桂方向一礼,这次倒没有回应伏羲。

    “天连星辰,日月为主,划分四宫,宫分七宿,成二八之阵!周天起!”

    “地连山川,昆仑为主,划界五方,四海归一,成五行之阵,地煞落!”

    伏羲划开左手腕,渗出二十五滴神血,示意女娲,两人自是了解对方。

    河图洛书之言,天地之数为五十又五,阳二十五,阴三十,合则为天地之极。

    女娲划开手腕,神血渗出三十滴。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

    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在天为象,在地成形。

    “天地大关,岁月无侵,万物安定,吾以吾身镇阴阳!”

    周天星辰连斗,划分二十八个星宿区,日月为尊,是为九,结成天罡三十六番变化,以此来抵御外界侵蚀;大地山川交汇,点点对应星空,结成地煞七十二番变化,以此为天续源。

    “天罡地煞,划分五方,应当圣兽出!”

    “轰隆!”

    天地感应,理当有无圣镇守五方,天地五方神力汇聚。

    “妹妹,用一点息壤点入还在孕育的中山圣兽!”

    “好!”

    伏羲这么说着,也手中神力动荡,从自己腰间肚脐处拔下一枚明黄鳞片,对视女娲,从祂肚脐处也拔下一枚青幽鳞片,二鳞交汇,飞射东山,那里是东方圣兽之所。

    女娲手中息壤动荡,息壤看似小巧,实则蕴含世界,一粒可断山海,若是这手中息壤,就可填满一海。

    取下四分之一,飞入中山深处。

    道者,争也。

    一道红光从东山飞出,这次事起于伏羲女娲,东山之地也可让与,但,这南山之地,却是不可让!

    飞羽赤红,无尽烈焰,携焚天之势砸向南山,南山一阵晃动,岩浆喷涌而出,正是南方圣兽之所。

    现在生灵聚集中山,南山倒是无恙,岩浆也只在一地迸发,成一火山山脉。隐隐有鸟鸣之音,慵懒深远。

    中山之处,昆仑之上,正是元之神斧,神斧落地成上,玉光游转,连接昆仑,可看作北昆仑,在这玉山之上,飞出一道锐利斧光,斩向西山之地。

    西山之极被被刀光剑影砍碎,山石化沙,植被不生,荒凉无比,一声虎啸冲天,看来这西山圣兽也在孕育。

    极北之地倒是安然,那是烛龙盘溪之地,如何孕育,自然天成,不多加干预为妙。

    至此天地分星域,山海结山川,有五行五方镇守,岁月可安。

    烛龙身起一跃,托这山海真界进入岁月长河,寻那太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