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江山美人 » 第25章:贾璘论闺誉【4000字,求票】

第25章:贾璘论闺誉【4000字,求票】

    荣国府,荣庆堂。

    贾璘刚刚踱步而入进入正房,便见身后的贾宝玉一个箭步小跑而过,随即便见他扑向了端坐在榻上的贾母怀中。

    “祖母......”贾宝玉入了贾母怀中,仿佛找到了依仗,扬起那张仿若中秋之月的大圆脸可怜兮兮道“多亏了你让鸳鸯去解围,我这才能过来的。”

    “可怜见的,是不是又挨你父亲的训斥了。”贾母用手拍了拍贾宝玉的背,安慰道“若下次你父亲再遣人寻你,你便早些让袭人来禀我,我也能让人早点过去,你也能少受些罪了。”

    贾宝玉闻言眼中一亮,连连笑着颔首不及。

    贾璘见状心中一阵无语,暗想道“如此溺爱,贾政能管束贾宝玉才怪。”

    贾璘收敛思绪,上前一步,恭敬行礼道“请老夫人安!”

    贾母闻言这才看向立在堂中的贾璘,笑着道“你便是璘哥儿,你舅妈可夸了你不少好话,如今我见了,果真是个俊俏的好哥儿。”

    不待贾璘回答,在贾母怀中的贾宝玉不由撇了撇嘴,嘟囔道“他不是个好的.....”

    贾母闻言不由皱了皱眉,看向贾璘。

    贾璘瞥了贾宝玉一眼,不由心中腹议“这大脸宝,都十三岁的人了,还在祖母怀中撒娇,这我就不说了,怎么如此孩子气,也是让人无语。”

    贾璘见贾母看来,不由解释道“这事怪我,之前去拜见政老爷时,他询问我是否进学了,我便告知了他,我今年刚中秀才,没想到因此让宝兄弟挨了顿训。”

    贾母闻言不由失笑的哄着怀中的贾宝玉道“我还当是什么事情?长辈询问,璘哥儿哪有不答的道理,这不过是璘哥儿的无心之失,你莫要生气了。”

    贾璘闻言不由腹议“呵呵!这还是我的失误了......”

    贾宝云闻言低声嘟囔了几句,便没再纠缠此事了。

    贾母这才笑着对贾璘道“没想到璘哥儿也是个读书种子,你舅妈夸你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坐着一旁的薛姨妈与薛婉闻言不由松了口气,她们虽然刚来,但已经看出了贾母十分溺爱贾宝玉,心中担心贾璘因此被贾母不喜。

    “不是我在老太天面前妄言,璘哥儿的确是个好的,不仅会读书,如今也开始习武了,外人见了也得赞一句文武双全。”薛姨妈笑着道。

    “这话我是信的。”一旁的王熙凤见堂中的气氛缓和了,这才上前一步,打量了贾璘片刻,然后转头看着贾母笑道“璘哥儿这通身的气派,我看不似金陵那边的,反而更像我们国公府的正派子孙。”

    贾璘闻言嘴角不由抽动了一下,心中嘀咕道“凤姐这是在夸我还是骂我了,国公府就没有几个上得了台面的,你们心中便没点数吗?”

    贾璘收敛心绪,趁见也打量起王熙凤,见其身穿一件金边琵琶襟外薄袄,下面则是一件散花如意云烟裙,腰间系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头上戴着金凤累丝如玉八宝凤头钗,整个人恍若神仙妃子,神采飞扬!

    此时两人距离不远,贾璘都能嗅到从王熙凤身上散发开来的香气,惹得他一阵心猿意马。

    贾母闻言不由细细打量起贾璘,片刻后,才笑道“那对剑眉倒是像极了小国公爷。”

    王熙凤闻言笑着接话道“璘哥儿毕竟也是初代荣国公之后,与小国公爷有几分相似也是正常的,看来我那句璘哥儿更像我们府里的话可不是胡诌的。”

    贾母闻言笑了,啐道“就你这猴儿能言会道,我们都说不过你的......”

    随即又见贾璘瞧着王熙凤,不由解释道“这是你琏二哥的妻子,你喊她一声琏二嫂子便行了。”

    贾璘闻言便与王熙凤见礼。

    “璘哥儿,我之前听姨太太说,你是在金陵书院读书,又是今年中的秀才,不知你认不认李修文?”一旁的李纨突然插话道。

    王熙凤闻言不由挑了挑眉,她是素来知道,李纨自从青春丧偶后,便如槁木死灰一般,对府中之事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没想到今日在外客面前会主动相询,端得是奇怪。

    堂中好奇疑惑的不仅仅是王熙凤一人,李纨见众人的视线都看向她,一直低调惯了的她竟有几分拘束,随即还是笑着解释道:

    “我幼弟李修文也在金陵书院求学,去年家中来信,便言及他会在今年下场,我这才想着或许璘哥儿认识也说不定了。”

    众人闻言这才释然。

    贾璘看向李纨,见其眉眼清秀,仪态端庄,虽然脸上少了些生气,却掩盖不了通身的书卷气,那是身处诗书礼仪之家,从小便浸入骨头的文气。

    王熙凤见贾璘没有言语,以为他不好称呼李纨,便笑着道“那是你珠大哥的妻子,你可以喊一声珠大嫂子。”

    贾璘闻言笑着颔首,随即看着李纨回答道“我不仅认识李修文,我们还是同窗好友,他也是今年中的秀才。”

    李纨闻言不由脸带笑意心中暗道“小弟如此争气,想来父亲也能欣慰不少。”

    李纨想到此处,便又感伤于自己独自一人在神京,幼弟有了出息,自己也不能去庆祝一番,不由收敛了笑意,心中难免失落。

    贾璘见状,便也有了几分猜测,于是看着李纨笑着继续道“他得知我要北上后,便托我给你带着东西,说是送给小外甥打发时间的。”

    李纨闻言不由想起自己那个如今方才5岁的儿子贾兰,心中便是一暖,虽然她不幸嫁给的贾珠是个短命的,但是好歹她还有个儿子可以依靠,这日子方才有些盼头了。

    贾璘继续说道“我还有个好消息需要告诉珠大嫂子,李伯父已经上书天子,若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李家便要举家上京了,到时候珠大嫂子也能一解思亲之情了。”

    李纨闻言不由大喜,脸上的笑容绽放开了,让他那清丽的容颜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来,一时竟然让贾璘看得有些痴迷。

    “珠哥儿媳妇也是不容易的,你遣人多打听些,若是亲家入了京,你要赶紧来禀我,千万不要失了礼数。”贾母见李纨今日难得开怀不由笑着吩咐一旁的王熙凤道。

    “哎呦!”

    “平日里,老太太常说最疼我这个孙媳妇,可如今看来,我还是比不上珠大嫂子更得老太太的欢心呀!”王熙凤先应下了差事,随即作气馁样,对贾母笑道。

    贾母闻言不由啐道“你这猴儿愈发大胆了,连我都敢排揎上了,我看你是看上了我房里的那枝凤头钗,这是寻着机会讨了。”

    王熙凤闻言不由笑道“坏了,让老太太看出来了,既如此,你不如就赏给我得了,不然我这不是平白担了一份罪吗?”

    贾母闻言不由笑道“瞧你这可怜样,一会就让鸳鸯拿给你。”

    堂中众人闻言不由大笑。

    贾璘见状,不由心中嘀咕道“这凤姐其他的不说,对于哄老太太倒是真的有一手的。”

    贾宝云也跟着笑了一阵,随即环视一圈,见众姐妹都不在,不由插话道“林妹妹与其他姐妹在哪里,我怎么没见着。”

    贾璘闻言也快速的扫视了一遍房中,见房中屏风后隐隐约约有几个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少女身影,便心中了然,这是自己这个外男过来了,她们都避让到屏风之后了。

    贾母闻言笑道“你宝姐姐来了,你的几个妹妹正在屏风后与她玩了。”

    贾宝云闻言眼中一亮,忙不迭的从贾母怀中抽身而出,笑道“早就想见见姨妈家的宝姐姐,我也去屏风后,给她见个礼去。”

    贾宝玉说完,不待贾母再言,便兴冲冲的跑到屏风之后了。

    顿时惹得屏风后一阵叽叽喳喳的喧哗,少女清脆的笑声透过屏风传入众人耳中。

    “宝兄弟都十三了,也一向如此与众姐妹厮混的吗?”贾璘见状不由眯眼徐徐说道。

    屏风内三春与林黛玉,薛宝钗,坐在一起,几人见了贾宝玉原也很高兴的,但听了贾璘的问话不由收起笑脸,各自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不知所言。

    堂中的贾母与王夫人虽然心中也知道贾宝玉的行为不当,但是她们向来宠溺贾宝玉,见不得别人说贾宝玉的不是,听了贾璘的话,不由脸色稍沉。

    一旁的薛姨妈与薛婉见了不由心中暗急。

    而王熙凤则是讶异的瞧了眼贾璘,随后退回了贾母身边不再言语。

    唯独一旁的李纨,顾念贾璘与她家幼弟交好,不由上前解释道“宝兄弟,他还小,又向来与姐妹亲善.....”

    贾璘自然是察觉了堂中的异样,但他不在意,因为一开始他便没有想着融入贾府中去,他知道贾府最后难免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所以有些礼数,他要尽到,但有些看不惯的事情,他也不会忍着。

    他之所以选择出言,乃是因为薛宝钗日后要住在梨香院,避免她入坑,同时也是让林黛玉开始意识到,纵使她与贾宝玉一起长大,但毕竟如今年岁大了,是不应该太亲密的。

    贾璘环视一圈众人,向着贾母诚恳道“请老太太恕我多嘴,我知道在你的心中宝兄弟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可在外人看来,十三岁便可鼎力门户了。”

    “再者兄弟姐妹之间亲厚一些自然无妨,但是薛妹妹与林妹妹毕竟隔着一层,若是以后府中下人嘴碎,在外胡言乱语,难免影响她们俩的闺誉。”

    贾母闻言脸色依旧不好,她自然知道贾璘句句在理,可她依旧不顺心。

    一旁的王夫人手中转动的念珠也停了下来,瞧了贾璘一会,随即瞥了薛姨妈一眼,若有所思。

    屏风里的薛宝钗闻言眼中亮晶晶的,心中暗道“璘表哥看来还是在乎我的。”

    一旁的林黛玉闻言也皱起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她虽然觉得贾璘说得有些道理,但是自从6岁被接进贾府,她便与贾宝玉同吃同住的,也没有谁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

    林黛玉瞧了眼屏风外,随即又看了眼气得通红的贾宝玉,心中纳闷道“我与宝玉太亲近真的不对吗?”

    贾宝玉见林黛玉疑惑的看着他,眼中有了些疏远之意,不由大怒,随即转身出了屏风。

    “宝姐姐便也罢了,你与她是表亲,可林妹妹与你何干?你有什么资格管她的事情?”贾宝玉来到堂中对贾璘道。

    贾璘闻言挑眉道“林世叔乃是我老师的门生,此次北上,我在扬州曾拜见过他,他也让我带了书信与礼物交给林妹妹。”

    “我既然喊他一声世叔,自然是不能见了林妹妹闺誉有损却一言不发的。”

    贾母闻言不由诧异道“原来你与如海还有这层关系,我记得如海的座师乃是顾阁老,难道璘哥儿你也拜在他的门下了。”

    贾璘闻言笑道“老师当年谏阻太上皇修道失败后,便归隐金陵城外的清凉山,建书院教学,我有幸在书院求学,最后入了他老人家的眼,拜在了他门下。”

    贾母闻言不由收敛心中不快,暗想道:

    “虽然国公府乃是武勋,可以不必顾及顾怀石,但是毕竟顾怀石的影响力很大,如今这事不过是小事,没有必然恶了贾璘,为国公府平白树敌。”

    “再者,贾璘既站住了理,又抬出了林如海,也算师出有名了。”

    贾母想到此处不由笑道“璘哥儿是个有福的,能得阁老与如海的器重,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如海久在扬州任上,不知他身体可好?”贾母一脸关切道。

    贾璘闻言不由高看了几眼贾母,暗想“贾母毕竟是执掌国公府几十年的人,是见过大风浪的,虽然宠溺贾宝玉,但也没有失了理智。”

    “如今大周朝内忧外患,国库缺钱,圣上急需两淮盐税,林世叔深负众望,一日不敢懈怠,身体虽还好,却看起来十分的憔悴了。”贾璘收敛思绪徐徐说道。

    “哎!”

    “如海也是难呀!”贾母闻言不由叹了口气。

    贾璘闻言正准备言语,便突然从屏风后,传来少女的抽泣声,一时让堂中众人讶异的看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