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 » 第四十八章打算

第四十八章打算

    在庙门前架起了粥铺,李继儒的眉头却越来越皱。

    因为外出寻找食物的人陆续回来,灾民也越来越多。

    由于村里的房屋几乎都倒掉,这些人只能一起挤在小小的破庙里。

    没办法,李继儒只能组织青壮和家仆共同修缮一些损毁比较轻的房屋。

    可惜,直到天快黑也没修整出几栋房子。

    因为大多损毁太严重,根本无法修缮。

    毕竟,这些房子大多都是用毛草或者泥巴糊起来的。

    一旦倒塌,只有重建才行。

    看着天色逐渐转暗,李继儒也只能放弃修缮房屋的想法。

    为今之计,只能保证这些人不被饿死再说。

    现在只有找王奎商议一下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也想问一问他们拉来的物资还剩下多少。

    随手抓一个仆人问王奎的下落,可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那家伙跑去了哪里。

    正在此时,有一人指着前方说道:“公子,快看,那好像是王管家,他正带着一伙人在那边修缮房屋呢!”

    抬眼望去,只见王奎正领着一众人用绳子把一座倾斜的房屋拉正。

    而一些有工匠技艺的人正在加固房屋。

    等到李继儒靠近,正在干活的众人纷纷笑着跟他打招呼。

    虽然李继儒来到这里的时间还很短,但给他们分粮以及修缮房子,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百姓的想法很简单,谁对他们好,能给他们吃饱饭,谁就是他们的恩人。

    李继儒一边微笑着跟灾民打招呼,一边来到王奎所在的地方。

    此时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王奎脱下了平时的棉袍。

    正和村里仅剩下的几个精壮男子一起干活。

    走到王奎身边后,李继儒问道:“奎叔,我们的物资还有多少?另外,我看房屋损毁严重,很多老乡都无家可归,咱们这样做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缓解不了大家的需求。”

    王奎停下了手中的活,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他的额头依旧是湿漉漉的。

    只见他穿上了衣服,一只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答道:“公子,物资还能够撑几天,可这真不是办法,咱们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

    “最主要的是,这些房屋损毁严重,很多都不能住人了,这些老乡根本无处安置。”

    “假如大雪不尽快停止,我怕他们挨不了多久,另外……”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

    李继儒笑了笑,“奎叔尽管讲,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好吧,老奴就说了。”

    王奎脸色一肃:“公子,这里受灾严重,如果没有房子,即使有吃的他们可能也过不了这个冬天。”

    “另外,即使一些人能够侥幸不死,他们以后也没有钱继续建造房子,所以他们即使能活下来也只能成为流民。”

    “如此一来,咱们做的这些并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最让老奴担心的是,即便公子怜悯他们,愿意把一些物资留在这里救灾,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咱们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

    李继儒沉默片刻:“本公子知道了,那你认为该如何处置为好?咱们总不能抛弃他们不管吧?”

    “老奴愚顿,没想出好的办法!”王奎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李继儒一边观察村庄的情况,一边思索着该如何处置。

    正如王奎所说,他们不可能一直待在这儿。

    毕竟,他们的目的地是溧阳县,那里也有很多百姓等着他们去救。

    可若是把这些人全扔在这里,李继儒又余心不忍。

    难啊难!

    虽然他可以留一些食物在这里,但没有栖身之所,那些妇孺儿童很难熬过这个寒冬。

    如果没看见也就罢了。

    现在遇上了,李继儒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想了好一会儿,李继儒咬了咬牙,好像做出了什么决定。

    在他看来,想要恢复村庄以往的繁荣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需要重建,何不把这些灾民带出去。

    以后自己的药品生产作坊弄出来,也需要不少人帮忙。

    如果能够把这些人带走,以后可能还有些用处。

    想到这儿,李继儒问道:“先不要修缮这房子了,你去把所有灾民召集起来。”

    “公子这是要干什么?你可不能任性啊!”王奎赶紧劝道。

    他真怕李继儒头脑发热,而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儿出来。

    李继儒没有解释什么,诚恳的说道:“奎叔,你的担心我懂,放心,我不会抛弃这些人的,只会让他们以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哦,对了,秀儿和赵敏她们在哪?我找她们有用!”

    虽然不知道自家公子突然找人干嘛,但还是指了指远处说道:“她们都安置在官道旁的营房,要不要我去叫她们过来?”

    想了想,李继儒摇了摇头:“等一会儿我自己去找她们吧,你先把灾民聚起来,我有话要说!”

    ……

    破庙门口的空地上,李继儒选了一处高处。

    看着迎着寒风瑟瑟发抖的一众灾民,李继儒心头有些不是滋味。

    虽然今日过后他们可能要背弃离乡,成为寄人篱下的家臣,可总比把命丢在这里强吧。

    想到这儿,李继儒不再犹豫:

    “各位老乡,大家好,你们也看到了,村庄大部分的房子都已经倒塌,修缮起来十分困难。”

    “我受陛下之命前往溧阳县救灾,本来这里并不属于我的管辖范围。”

    “但你们也是大明子民,我总不能抛下你们不管。”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前往溧阳县。”

    “可如果不愿跟我走的,我也不强求,我也会留下足够你们过冬的食物。”

    “当然,愿意跟我走的,将成为我的仆役家臣,以后咱们的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这个人不会说大话,但跟我走的,我向大家保证,只要我有一口吃的,你们绝不会饿着!”

    听到李继儒的话,王奎有些哭笑不得,但此刻又不能说什么。

    因为很多灾民早已经乐的不到北了!

    能成为韩国公府的家臣,这可是属于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如果自己敢出言反对,可能会被这些灾民围攻而死。

    而站在高处的李继儒却志满踌躇。

    虽然这些灾民看起来无依无靠,但也正是这无依无靠让李继儒产生了收服的心思。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一旦把这些人救出火坑,他们定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不要看这些人大多是妇孺和小孩,可一旦培养起来,绝对是一批忠心可靠的手下。

    燕王朱棣看自己为眼中钉,在朱元璋当政时期也很危险。

    李继儒觉得应该打造一批自保的力量才行。

    而听到李继儒的言辞,所有的灾民无不热泪盈眶,个个都急不可耐的点头同意。

    同时,口中高呼李继儒仁德,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希翼和憧憬。

    是啊,对于一个本来绝望的人,有什么比一个承诺、一份活的希望更让人欣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