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阿甘与塞翁 »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从人类文明之初,人类就像个学步的孩子带着对自然的好奇不断对外探索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自然,还未成熟的人类文明始终处于弱势,人类像是一个孩子对自然满怀神秘和敬畏。在探索自然、与自然相处的实践过程中,人类产生了很多变化,比如看到悬崖会本能地恐高,看到刀具会感到危险,看到受苦的人会本能地怜悯,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们吃过这些东西的苦头,比如我们曾经从高处摔下过,曾经被锐器割伤过,这些体验通过我们的实践存进我们的大脑,形成我们对危险的认识,使我学会趋利避害。

    除此之外,人类还发展出了考虑因果问题的思维能力。自然界中一些事物的发生存在固定的先后顺序,人类通过观察把先发生的事情称为因,后发生的事情称为果。人类因此发展出了考虑因果问题的思维能力。能考虑因果,人类就能根据当前的现象预测下一步发生的事情,趋利避害,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凭借这种考虑因果问题的思维能力,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如果,那么“的自然规律和做事原则,逐渐形成了科学和道德。人类大脑的这些思维能力被称为理性,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的自然规律和做事原则,所谓理性就是人类能够认识“理”的性能。在理性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理性驱使着人类去进一步寻求自然中的因果规律,进一步了解宇宙,去发现自然现象,并寻找现象背后的原理原因。

    早期的人类对人类的思考能力是感到神秘的。一些智者对他做出了解释,这些智者就是早期的哲学家。在这些解释中,其中就有一种神授说,那些流传下来的道德教诲也逐渐被认为是神的声音,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人们开始崇拜信仰那个人类自己假想的创造了人类理性,创造了天地宇宙的神。在这个过程中,人是那个神和自然的崇拜者、奴仆。

    随着人类智识的发展,突然有一帮哲学家想到人类的理性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反应,一种记录方式。人类像是一架摄像机,记录了自然的故事,并通过分析这个故事片,找到了一些总是连在一起出现的蒙太奇,从而知道了自然这个导演的一些习惯。这些习惯被人类用来预测自然下一步会干些什么,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做出相应的行动来趋利避害。比如根据你自己的经验,你看到疾驰而来的汽车会躲开(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孩子是不懂得躲避车辆的)。但这群哲学家却在担心自然这个导演会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惯,因此而忧心忡忡,这就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

    之后有个叫康德的德国哲学家肯定了人类对自然的这种观察,也肯定了人类发现的那些蒙太奇,认为那些固定的先后(因果)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变的。他甚至想通过信仰来认为自然这个导演一定是好脾气的,不会无端改变自己的规则。康德的出现也将哲学的接力棒从英国人那里传到了德国人手里。最终拿过接力棒的费尔巴哈意识到人类和宇宙的本质都是物质,人类与自然统一于物质,二者都遵循物质运动的规律,理性、思想只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记录的自然的蒙太奇,是自然在人类身上留下的痕迹,也是自然规律在人类思维上的体现。这个时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呈现出最简单的画面:人类是一个不断探索着自然规律的高级的智能摄像机一样的物质存在。费尔巴哈之后的马克思认为人类不只是要认识自然,关键是要改造自然。一刹那,人类的地位完全变了,人类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照相机,不再是那个在自然面前小心翼翼唯恐犯错的奴仆,而上升为一个合作者,一个与自然一起改造物质世界的合伙人,最起码是一个可以改造世界的智能机器人吧。

    在德国唯物主义哲学那里,人类最终被还原为物质的存在,是能够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物质形式,是自然的合伙人,我们的理性是改造自然的工具。从长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与自然是物质的统一体,是休戚相关的(自然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人类也活不成),这也是人类现在越来越明白的一个问题。从乐观的角度看,人类是会把自然向好的方面改造的,而当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或许只是一个小的片段,是人类对自然对自己缺乏了解造成的。那些实践理性,那些思想,他们最最根本的作用是使人类能够把自然,把自己向更好的方面改进,从而保存自然和人类自己的生命,人类自己的物质存在。

    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形式,比如房子,比如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些东西大部分应该是好的,比如燕子不就乐于住在我们房子的屋檐下(基于燕子是一种物质存在,可以看出人类创造的物质在有利于保存自身的同时,也有利于保存物质世界)。这些人类文明,使自然呈现出更多色彩,使宇宙的一角、一个区域更加热闹,使人类更能保存自己的物质存在。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经验,了解自然规律,发现问题,然后用再一次实践解决问题,发现新知,然后再实践。这个实践的目的,抑或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延续人类自己和自然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不断延续下去,这个延续可以狭义地认为是个体的生儿育女繁殖后代。因为我们来源于父母给我们的带有基因的24条染色体,所以完全可以认为我们的生命就是那些基因,我们生育后代,把基因传递下去,也就是把我们一半的身体,一半的生命延续下去了(这个地方我是受了《苏菲的世界》的影响,在“达尔文: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一章,作者说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把我们的的基因传递下去)。这个延续也可以广义地认为是整个人类,整个生物界和整个宇宙自然的延续,作为人类,作为生物我们共享一套相似的遗传物质,而与自然,我们统一于物质。

    对于人类究竟为什么要传递基因,延续自己的生命,《苏菲的世界》没有给出答案。我觉得答案应该为了看一看未来,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什么样,所以不能否定它会是好的,它可能是我们最想要的,所以我们要去看一看。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像是一个有趣的剧本,只读了剧本开始部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知道后面的精彩故事的。人与自然的合作的原因,也许正是自然这个导演想找一个导演来共同拍摄一部风格独特的新作品,而这个作品值得看下去的地方就是它有一个未知的结局,因为未知所以具有一切可能。

    通过基因,人类延续了自己的物质生命,从而永远——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从事改造自然这项工作,参与那个剧本的撰写、拍摄,而对于后边未知剧情的期待就是我们努力活下去,将自己的生命不断延续下去的意义和动力,因为像《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我们实在不知道后边会有一块什么味道的巧克力等着我们,毕竟它完全有可能是我们前所未见的最喜欢的巧克力,因为它没有发生,所以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也最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