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叫马山香 » 第四十八章 分配有原则

第四十八章 分配有原则

    1990年盛夏的这个中午,长途客车一驶入凤仪县,就有同学在一个个路口、小镇下车。每一次下车,开车的师傅和刘景田都要钻到车肚子里,从底仓拖出一个或大或小的箱子,一捆被褥。然后,在全车同学的挥手中,把那个同学连同他的行李远远抛在路边,快速变小,变成一个黑点,最后消失不见。到县城的时候,车上的同学已不到一半,而这少半中的大半,有的需要赶紧找到能转乘到各乡的车,好在天黑前回家。有的,就得在县城住宿一晚,好赶第二天的乡镇客车。

    初中班主任徐良老师的口头禅是:“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这算得上徐良老师众多名言警句之一,确实,人生来就不平等。“人生而平等”之类的说法,只是某些宗教或派系的宣传需要。同为866班的学生,生在秦云市和凤仪县的命运不一样;同为凤仪县的中专毕业生,生在凤仪县城和乡镇的命运也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家在县区的同学上学要多坐一天的班车,生在乡镇的同学坐了一天的班车后还要驮着、背着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多走半天,或者要在县城住一夜后还要乘车还要走山路才到家。

    最为关键的是,“从哪来的回哪去”的分配方案,让我们这些寒窗苦读12、13年(当时乡镇小学采用五年制、县城小学六年制)的“学霸”回到了各自的出生的起点。当然,变化也还是有的,即都从讲台下走上了讲台。

    我的户籍属于凤仪县城,而我爸打问的分配原则,一是从哪来的回哪去,二是不能进县城。这第二条,似乎是专门为我马山香设置的嘛。户籍在县城的,就我一个。而我读了三年的村小马家巷小学早就改编成了凤仪三小,属于城区学校。我读小学高年级的凤仪一小,那可是县城最好的小学,对此我绝无奢望。并且,让我和拿炒菜的铁铲使劲拍打过我小腿肚子的老师当同事,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我爸的目标是凤仪三小,也就是原马家巷小学。为此,我爸天天往教育局跑,最后得到一个明确答复:进三小不可能,会分到凤仪学区。我爸于是又开始往凤仪学区跑,凤仪学区设在凤仪乡中心小学。说中心小学,其实是凤仪乡距县城十里路的一个村庄的完全小学。我爸跑了两趟后,得到一个明确答复:中心小学满额,因为是女娃,会考虑分到近一点的、条件好一点的地方。

    对于我爸这半月来为我“跑分配”的事,我当时全无印象。我想的是,不管哪里,都是教书,都是当小学老师,路远了多走一会儿就到,条件不条件的,不过都是乡村小学。直到十年后,当我费尽气力考进县城小学,我爸感叹进城难时,我妈插了句,说我爸为我分配的事,几个晚上睡不着,头发都白了一撮撮。我爸不让我妈往下说,我也再没问。